(文/阿占)
首先要说的是,《摆渡人》真的不是一部适合在电影院大规模上映的电影,起码,它要先将一部分荷尔蒙无处释放的年轻人拒之门外。由于没有完善的分级制度,他们不得不在幽暗的影院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杨颖和熊黛林在如地下墓穴一般的酒吧里喝得花样翻新,烂醉如泥。50杯伏特加下肚还能坐车不吐,清醒撕逼,我算是见识了angle·不醉·baby的神奇,晓明加油。
这是一部酒精浇注起来的故事,从杜鹃为梁朝伟特调的“明天见”散发的氤氲酒香,到混合着呕吐物与鼻涕的污浊之气,暗无天日,光怪陆离的屋檐下,我们看一个个失意之人在半梦半醒间爱得死去活来,他们仿佛不需要吃饭和睡觉,爱情是他们的长生药,是他们的强心针,一碗碗心灵鸡汤下肚,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便不绝于耳。
这是《摆渡人》最大的特点,也是它最大的问题。它通篇都在讲爱情的道理,金句一句接着一句,让人怀疑是诗歌朗诵大会,只不过中间穿插了些明星演绎的爱情小品,类似歌伴舞,前面的人陶醉地唱着爱你一万年,后面一群衣衫不整的人频频喧宾夺主张牙舞爪。我想,梁朝伟念着那些对白,在某些时刻一定是尴尬的,他想起了王家卫,想起了王家卫电影中他自己演绎的那些深沉的角色,和那些梦呓一样的台词。他正在装醉,哦不,他也是真的醉了,他那忧郁俊朗,又带着松弛褶皱的老脸,如果不是总是贴着杜鹃的冷屁股,不得不说还是很令人着迷。
展开全文
无论张嘉佳为这部电影干掉多少瓶伏特加,也不论他这两年把王家卫灌倒了多少回,这终究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外包装,与电影本身并没有半毛关系。要说《摆渡人》里的角色与王家卫电影里的人物的共通之处,那就是都市男女对于感情的困惑,关于时间与记忆,关于拥有与失去。但是有一个问题,王家卫电影里的红男绿女们,无疑大都根植于香港这座充满市井气息的既国际又非常私人的都市,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那些特有的地标建筑融为一体,冰冷变得温暖,沉默变得迷人,一句台词,就足以让淡淡的哀伤弥散到人生的各个角落。
而我们看到,《摆渡人》里的众生几乎全部无家可归,无迹可寻,这个酒吧,连同这里的所有人,已经严重脱离了世俗,只是那一闪而过的车牌,提示我们这故事发生在一座叫上海的城市。他们显得虚假,做作,他们的肠胃用来千杯不醉,他们的人生用来百般蹂躏,他们仿佛是为了告诉你一个个人生哲理而被凭空捏造。但就像韩寒在《后会无期》中说的:“我听了一辈子的大道理,可还是过不好我的生活。”
所以,《摆渡人》里,人物处理感情问题的方式乏善可陈,要么是你把我灌醉,你让我流泪;要么是我爱的人他却不爱我,分手是唯一的结果。酗酒、打架、集体游离几乎成了电影的主打歌,连玩儿个游戏都是拳皇,非常暴力。实在讲得口干舌燥了,导演索性来上一段群众耳熟能详的音乐,让镜头再慢一些,让这加量不加价的MV再长一些,好让主人公能再喝上一杯。
张嘉佳一定是喜欢王家卫的,我可以看出他在极力模仿王氏电影的逼格,不得不说,有那么几分钟,我还真以为是拎着酒瓶子的王家卫在摆弄着那些道具、光影和演员。可惜,这些人物和故事实在对不起还算考究的画面,除了梁朝伟和金城武能让我依稀窥见昔日荣光之外,其他的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诡异,说不上好还是烂,就像是迷迷糊糊一觉醒来,感觉自己什么都梦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记得。
其实,还有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摆渡人》是泽东公司25周年的献礼片。礼物这东西,往往外表花里胡哨,里面却乱七八糟,还有些不堪入目,送过果篮的朋友应该都略知一二。王家卫的人缘自不必说,梁朝伟和金城武断是不会驳墨镜王的面子。知恩图报是演艺圈屹立不倒的金牌法则,它远比所谓的操守和艺德更加重要。如果不是王家卫的提携,我们的男神这二十多年来,有可能一直会在他们都不太愿意提及的电影里摸爬滚打,到不到的了岸都很难说。但是男神啊,你们年纪毕竟大了,痴心不改的戏码真的不再适合,漂亮姑娘有的是,何必苦恋一枝花,痴恋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理应交给小鲜肉,你们就不要再教人从良,尽管去沾花惹草,雨露均沾,尽情放纵自己,把握住最后的上车机会。
《一代宗师》里,宫二说天下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我相信王家卫和张嘉佳导演真的是一见倾心。喝什么酒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喝酒,所以,无论《摆渡人》的口碑和最终票房如何,张嘉佳导演还是会喝着一杯杯的烈酒,还是会一次次贴心地搀扶着观众,把他的心灵鸡汤给你灌下,嘴里温柔地说着:“来,大郎,快起来喝药了。”没事,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摆渡人》里,梁朝伟曾提点失恋的李宇春,缘分就像冰块,紧紧抱着不放,到最后其实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冰冷的心痛。结识王家卫,对于张嘉佳来说,是缘分,但是这样毫无章法的死守,至多只能吞下更多的苦酒,魂仍是别人的,难受的却是自己。渡人不如先渡己,我们不希望看到一个疲惫的灵魂就这样一路宿醉着扑街,找到自己,有时候比找到伴侣更难,这也是王家卫电影的真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