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结构转型的社会,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迈向真正的公共性。首先,应该凸现美术馆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欧洲的近代博物馆是收藏的产物,美国博物馆最初是仿效欧洲博物馆建立起来的,但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不难发现,美国博物馆的这些“世界之最”都与教育有关。而且号称“世界最大的博物馆系统”的史密森尼研究院国立博物馆群在国际互联网上统一以“edu”(教育)为后缀。
美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不仅如此,美国的绝大部分博物馆和美术馆都有着力量强大的教育部门。这些教育部门除了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教育人员,同时还拥有庞大的义工团队。教育部门的导赏员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对象运用不同的作品阐释及解说方法。除此之外,博物馆和美术馆还积极与学校、社区合作,构建一些美术教育课程,提供相应的体验场所和学习空间。
事实上,当代美国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还是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华盛顿邮报》称:当代美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广场”,举办从爵士音乐会到教育研讨会的各种活动,没有任何别的场所能像今天的博物馆一样把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到一起。逛博物馆成为华盛顿居民的一大休闲习惯,每到节假日,国会山附近的各大博物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美国博物馆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而且许多博物馆的捐赠者都是从小经常去博物馆并对博物馆拥有美好回忆的人。
(摘编自郑勤砚《爱上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
材料二:
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首先,在中华民族日益复兴、文化自信愈加勃发的当下,民众更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叩问历史,鉴往知今,可资启迪未来。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经验、智慧,于今仍可作为重要的启发和借鉴。而这些文物资源,大多数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也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在当今时代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
其次,摆脱绝对贫困、步入全面小康的中国人,对于域外文明的故事有更多好奇与关注。作为了解和感知世界文明的窗口,博物馆承载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往,推动着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建立“人”与“物”之间的平等对话,博物馆以此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再次,民众面对后疫情时代环境巨变,更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认识到生活有时也要有慢下来的时间与心情。走进博物馆,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可沉淀可思考,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展开全文
(摘编自应妮《“到博物馆去”,为何成为中国社会新时尚?》)
材料三:
在降低门槛、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后,接下来,博物馆也有必要向纵深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
这其中,更新对展品的介绍方式应成为重要一环。文物并不会自己“开口”,需要有人替它去讲述。传统的标签式简介,往往将展品扁平化为“时间、地点、人物”,很难满足人们对背景知识的需求。充分调动社会上的智力资源,鼓励更多专家和爱好者参与志愿讲解,是丰富观众参观体验的有效路径。
另外,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不妨尝试更有创意、更加多元的策展方式。传统意义上,文物的展览方式较为固化,比如按年代、类别划分等。近些年,不少博物馆都开启了更为灵活的策展模式,以主题策划的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令展品之间呈现出有趣的呼应和对话。例如,2020年故宫就策划了一场苏东坡大展,以人物经历为主轴讲述“苏轼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使书画、碑帖、器物等呈现出别致的空间语言,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故宫体验。类似的布展创新,应当被鼓励和支持,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支撑。
博物馆还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在更多层面提供便民服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探索夜间开放模式,为忙碌一天的上班族提供一场暖心、放松的文化之旅。
总之,博物馆不应该是“高冷”的,而应当成为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配”;“到博物馆去”也不该止于一阵风潮,它可以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任冠青《“到博物馆去”,可以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结构转型的社会,博物馆、美术馆应凸现其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才能迈向真正的公共性。
B.中华大地上的文物资源,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才得以在当今时代激活其持久的生命力。
C.面对后疫情时代环境巨变,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的人们,走进博物馆,可以沉淀思考,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D.传统的标签式简介,很难满足人们对背景知识的需求,调动社会上的智力资源是博物馆丰富观众参观体验的有效路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丰富的事例,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博物馆应创新方法,彰显对民众的教育功能。
B.博物馆成为普通人的教育场所,就能改变国民教育思想,培养国民创新意识,体现其教育价值。
C.当下民众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这才有助于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勃发。
D.博物馆应运用新理念、新技术,降低博物馆的门槛,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甘肃省博物馆推出“萌呆可爱”的“马踏飞燕”玩具。
B.北京古脊椎动物博物馆举办古脊椎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C.中国国家博物馆策划“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
D.鲁笔博物馆开展楹联大赛、开笔礼、亲子游研学活动。
4.有人说:“一座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如何让“到博物馆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邢兰①
孙犁
去年冬天,我随了一个机关住在鲜姜台。我住着一个高坡上一间向西开门的房子。这房子房基很高,那简直是在一个小山顶上。看西面,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到下午,太阳慢慢地垂下去……
其实,刚住下来,我是没心情去看太阳的,那几天正冷得怪。雷,还没有融化,整天阴霾着的天,刮西北风。我躲在屋里,把门紧紧闭住,风还是找地方吹进来,从门上面的空隙,从窗子的漏洞,从椽子的缝口。我堵一堵这里,糊一糊那里,简直手忙脚乱。
这时,邢兰推门进来了。我以为他是这村里的一个普通老乡,来这里转转。我就请他坐坐,不过,我紧接着说:“冷得怪呢,这房子!”
“是,同志,这房子在坡上,门又冲着西,风从山上滚下来,是很硬的。这房子,在过去没住过人,只是盛些家具。”
这个人说话很慢,没平常老乡那些啰唆,但有些气喘,脸上表情很淡,简直看不出来。
“唔,这是你的房子?”我觉得主人到了,就更应该招呼得亲热一些。
“是咱家的,不过没住过人,现在也是坚壁②着东西。”他说着就走到南墙边,用脚轻轻地在地上点着,地下便发出空洞的嗵嗵的声响。
“呵,埋着东西在下面?”我听见这个人随便就对人讲他家藏着东西,并没有一丝猜疑、欺诈,便顺口问了这句话。他却回答说:“对,藏着一缸枣子,一小缸谷,一包袱单夹衣服。”
他不把这对话拖延下去。他紧接着向我说,他知道我很冷,他想拿给我些柴禾,他是来问问我想烧炕呢,还是想屋里烧起一把劈柴。他问我怕烟不怕烟,因为柴禾湿。
当我说怎样都行的时候,他便开门出去了。
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好像这些东西,早已在那里准备好。他把劈柴放在屋子中央,茅草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来。
他向我说:“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
从此,我们便熟识起来。我每天做着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类到房子里来替我生着,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时来帮我烧好炕,一同坐下来,谈谈闲话。
有时,他拿些黄菜、干粮给我。但有时我让他吃我们一些米饭时,他总是赶紧离开。
起初我想,也许邢兰还过得去,景况不错吧。终于有一天,我坐到了他家中,见着他的老婆和女儿。女儿还小,母亲抱在怀里,用袄襟裹着那双小腿。我看见那女孩子没有裤子穿……
邢兰没表情地说:
“穷的,孩子冬天也没有裤子穿。过去有个孩子,三岁了,没等到穿过裤子,便死掉了!”从这一天,我才知道了邢兰的详细。他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还只有西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且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
现在是春天,而鲜姜台一半以上的人吃着枣核和糠皮。
但是,我从没有看见或是听见他愁眉不展或是唉声叹气过,这个人积极地参加着抗日工作,我想不出别的字眼来形容邢兰对于抗日工作的热心,我按照这两个字的最高度的意义来形容它。
邢兰发动组织了村合作社,发动组织了村里的代耕团和互助团。代耕团是替抗日军人家属耕种的,互助团全是村里的人,无论在种子上,农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今年的春耕。
而邢兰是两个团的团长。
邢兰参与抗日工作是无条件的。按照他这样一个人,矮小、气弱、营养不良,有些工作他实在是勉强做去的。
有一天,我看见他从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来,肩上扛着一条大树干,明显地他是那样吃力,但当我说要帮助他一下的时候,他却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当他放下,转过身来,脸已经白得怕人。他告诉我,他要锯开来,给农具合作社做几架木犁。
而竟在一天,我发现了这个家伙是个“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树修理枝丫,停下来,竟从怀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调子不是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中国流行的曲调,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调,紧张而轻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鸟喧叫……
在晚上,我拿过他的口琴来,是一个“蝴蝶牌”的,他说已经买了二年,但外面还很新,他爱好这东西,他小心地藏在怀里,他说:“花的钱不少呢,一块七毛。”
我粗略地记下这一些。关于这个人,我想永远不会忘记他吧。
他曾对我说:“我知道冷是难受……”这句话在我心里存在着,它只是一句平常话,但当它是从这样一个人嘴里吐出来,它就在我心里引起了这种感觉:
只有经受寒冷的人,才贪婪地追求一些温暖,知道别人的冷的感觉;只有病弱不幸的人,才贪婪地拼着这个生命去追求健康、幸福……
记到这里,我才觉得用不着我再写下去。而他自己,那个矮小的个子,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颗煮滚一样的心,会续写下去的。
一九四零年三月二十三日夜记于阜平
【注】①本文节选自孙犁同名小说,有删改。②坚壁:把物资转移走或埋藏起来,使不落到敌人的手里。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冷得怪呢,这房子!”第一次见到邢兰,“我”就忍不住发牢骚,表明“我”因住宿条件简陋“没心情”,感到委屈。
B.“我”是一名八路军干部,邢兰对“我”非常信任。“讲他家藏着东西,并没有一丝猜疑、欺诈”,表现了当时良好的干群关系。
C.“不多会儿,他便抱了五六块劈柴和一捆茅草进来……”表明邢兰做事热心,考虑周到,早就为“我”做好了准备。
D.邢兰身世悲苦,家境贫寒,却“无条件”地“参与抗日工作”,有些工作可能力不从心,但他一直任劳任怨。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写了抗日根据地寒冷萧瑟的自然环境,为主人公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更衬托出邢兰的热情。
B.小说没有正面写惊心动魄的战斗,而是用粗犷简洁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了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C.这篇小说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主人公平凡的小事来表现他不平凡的优秀品质。
D.“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颗煮滚一样的心”,语言生动,形象地表明邢兰对革命工作的无私奉献会一直持续下去。
8.小说中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花“-块七毛”买-只口琴,对邢兰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小说中邢兰买口琴、吹奏口琴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孙犁说:“因为有时我们常常抽象地谈艺术的政治性或是文学的艺术性,反倒把生活性忘记了。没有丰富的切实的生活经历,政治性和艺术性都不能产生。”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孙犁所主张的生活性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北汉主闻太祖①晏驾,甚喜,谋大举入寇,遣使请兵于契丹。二月,契丹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兖将万馀骑如晋阳。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余人。筠遁归上党,婴城自守。
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群臣皆曰:“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势蹙气沮,必不敢自来。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御之。”帝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壬辰,帝过泽州,宿于州东北。北汉主不知帝至,过潞州不攻,引兵而南,是夕,军于高平之南。癸巳,前锋与北汉兵遇,击之,北汉兵却。帝虑其遁去,趣诸军亟进。北汉主以中军陈于巴公原,张元徽军其东,杨兖军其西,众颇严整。时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帝志气益锐,介马自临阵督战。杨兖策马前望周军,退谓北汉主曰:“勍敌也,未可轻进!”北汉主奋髯,曰:“时不可失,请公勿言,试观我战。”兖默然不悦。麾东军先进,张元徽将千骑击周右军。合战未几,右军溃。步兵千馀人解甲呼万岁,降于北汉。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太祖皇帝②时为宿卫将,谓同列曰:“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太祖皇帝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汉兵披靡。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二》,有删改)
【注】①指后周太祖郭威。②指宋太祖赵匡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B.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C.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D.北汉主知帝自临阵/褒赏张元徽/趣使乘胜进兵/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北汉兵大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驾,车驾晚出,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类似用法还有“驾崩”“山陵崩”等。
B.“将万馀骑如晋阳”与《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的“如”意思相同。
C.壬辰,可纪年月日,如纪年,则前一年是辛卯,后一年是癸巳。
D.“吾属何得不致死”和《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与北汉军队的正面交锋中,北周大军被张元徽所败。主将李筠逃归上党,据城自守。
B.世宗认为刘崇会趁后周太祖去世,年轻的新主登基未久的大好时机亲自率军进攻后周。
C.面对军容整饬的北汉大军,周世宗毫不畏惧,反而意志愈发坚决,骑马亲临阵前督战。
D.在世宗冒死奋战精神的感召下,赵匡胤亦身先士卒,快马冲向北汉前锋,大溃北汉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
(2)帝见军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
14.面对北汉军队的入侵,群臣为何阻止周世宗亲征?请简述。(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守岁①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②。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①1061年,朝廷任命苏轼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写了这首诗寄给弟弟苏辙,以抒发思念之情。②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把“垂尽岁”比喻成“赴壑蛇”,化虚为实,新颖奇特又形象逼真,蛇已游向幽壑,只是抓住其尾,徒劳无益。
B.诗人善于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且”“畏”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C.结尾的“少年”,既指诗人自己,也指其弟苏辙;“犹可夸”既是诗人自勉,又是对其弟的鼓励。
D.诗歌语言晓畅,情感富于变化,耐人寻味。最终表达了共惜年华,积极奋发,不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的愿望。
16.清代纪昀很欣赏《守岁》中所描绘的场景,称之为“真景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文辞和内涵等角度对《离骚》进行了评价。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给我们描绘了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衣着以及骑乘,“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之多。
(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九曲回荡,奔涌不息,流进了无数的古典诗词作品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很多人喜欢喝咖啡,是因为咖啡能提神醒脑。要了解咖啡如何让我们精神百倍的秘密,首先要明白到底我们的困意从何而来。
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在细胞内,它会提供能量维持身体运转;在细胞外,它会产生腺苷,并与神经元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和活动,____①____。
巧合的是,咖啡中的主要成分咖啡因拥有跟腺苷类似的结构,这意味着咖啡因可以插入腺苷受体中,占用腺苷的位置,____②____,从而减少了对神经元的放电和活动的抑制,于是我们就可以保持清醒和专注。
每个人的大脑对咖啡因的摄入量都是有限的。假如人体内的腺苷受体因长期大量饮用咖啡而被占用,人体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对抗这种情况,即让大脑尽快进入疲惫状态。要达成这一目的,我们的身体就会生成新的腺苷受体,____③____。到了这一阶段,我们如果不改变以往的咖啡摄入量,就会觉得咖啡不再像之前那么奏效了。
1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我们”与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当我们想到劳动时,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觉得自己太老了。
B.母亲甲:“我们是男孩,三岁半。你们呢?”母亲乙:“我们是女孩,四岁。”
C.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请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D.冬天,我们开始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开始在这银白色的世界玩耍。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倚碧枕流,静观四季代序:春日草叶泛青,五彩缤纷;夏日细流如梳,婉约妖烧;秋日山峦铺金,层林尽染;冬日霜露晶莹,老梅犹芳。
人文古韵和田园风光____①____,炊烟袅袅的乡村田园,隐藏着生息的秘境。客家风土人情在这里浓缩并且升华。白墙青瓦,简单而清静;高堂深院,朴素而典雅。书房里满是纸墨的暗香,穿着一身素衣的女孩,依偎在有花枝的角落,带着简简单单的舒适,饱读诗书。这里生产了全国百分之六十的吉他,山谷里民宿的每个房间,都有一把尤克里里。一杯小酒,一手吉他,几曲民谣;几番沉吟,年轻的诗人____②____。
阳光晒懒了身心,轻风拂尽了疲惫。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夕照中的大地,安谧祥和。且把红尘抛之脑后,在回忆、思索、星月、甜梦中,____③____地沦陷。
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一年四季万紫千红。绚丽灿烂的浓墨重彩,表示着成熟、昌盛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欢乐和富强。
这里的古老乡村,让我们享受到一种充满活力的美好时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很有特色,请从句式和修辞两个角度简要赏析。(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一座高山,人们会有三种态度:一是畏惧攀爬艰难选择放弃,错过了山上美景,但却可以将时间用于领略别地的风景;二是选择出发,但在最险峻之处选择后退,虽没有看到最美的风景,但可以无悔矣;三是效于“犯其至难”,可能登上巅峰,领略奇伟、瑰怪之景观,但也可能遭遇生命之险。人生如登山,这三种态度对人生选择和社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D
3.C
4.①博物馆具有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民教育思想,培养国民创新意识。②博物馆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了解世界文明的窗口,是体会生命的意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地方。
5.①国家正确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建造和免费开放更多的博物馆,使博物馆成为收藏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让逛博物馆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②博物馆积极与社区和学校合作,创新方式和技术,提供多层面便民服务,吸引更多人参观、体验,让博物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③人们认识到博物馆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等价值,爱上逛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必到之地,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以偏概全。原文是“这些文物资源,大多数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丰富的事例”说法错误。材料二没有丰富的例证,也没有论证“博物馆应创新方法,彰显对民众的教育功能”这一观点。B.“就能改变国民教育思想,培养国民创新意识,体现其教育价值”说法过于绝对。如材料一最后一段原文“美国博物馆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C.“当下民众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这才有助于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的勃发”因果倒置。原文为“在中华民族日益复兴、文化自信愈加勃发的当下,民众更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才”的表述也片面。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主要观点为“博物馆有必要向纵深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A.选项体现了博物馆向纵深发展,开发出贴近群众的产品,可以支持材料三的观点。B.选项体现了博物馆向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可以支持材料三的观点。C.选项是普通的策展方式,不能作为支撑其观点的论据。D.选项体现了博物馆向纵深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结构转型的社会,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迈向真正的公共性。首先,应该凸现美术馆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美国博物馆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而且许多博物馆的捐赠者都是从小经常去博物馆并对博物馆拥有美好回忆的人”可以总结出:博物馆具有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民教育思想,培养国民创新意识。从材料二“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经验、智慧,于今仍可作为重要的启发和借鉴。而这些文物资源,大多数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也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在当今时代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材料三“接下来,博物馆也有必要向纵深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可以总结出:博物馆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了解世界文明的窗口,是体会生命的意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地方。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结构转型的社会,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迈向真正的公共性。首先,应该凸现美术馆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功能”“美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当代美国博物馆不仅是收藏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还是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可以总结出:国家正确认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建造和免费开放更多的博物馆,使博物馆成为收藏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学术中心、休闲中心和娱乐中心,让逛博物馆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从材料一“逛博物馆成为华盛顿居民的一大休闲习惯,每到节假日,国会山附近的各大博物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美国博物馆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而且许多博物馆的捐赠者都是从小经常去博物馆并对博物馆拥有美好回忆的人”,材料三“博物馆也有必要向纵深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文化体验”等内容可知,博物馆积极与社区和学校合作,创新方式和技术,提供多层面便民服务,吸引更多人参观、体验,让博物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材料一“美国博物馆对儿童的重视获得了丰硕的回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了国民的创新意识,而且许多博物馆的捐赠者都是从小经常去博物馆并对博物馆拥有美好回忆的人”,材料二“民众面对后疫情时代环境巨变,更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认识到生活有时也要有慢下来的时间与心情。走进博物馆,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可沉淀可思考,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美好”可知,人们认识到博物馆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等价值,爱上逛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必到之地,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答案】
6.A
7.B
8.①丰富了小说情节。邢兰重金购入生活中并不必需的口琴,还熟稔地吹奏自成的曲调,与前文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情节更丰富。②丰满了人物形象。这些情节体现了邢兰的精神追求,让他摆脱了刻板生硬的先进农民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③突出了小说主题。通过邢兰对生活的热爱,积极投身抗战工作,突出了在敌后开展抗战工作的正义性和必要性,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9.①小说选材体现了生活性。小说以抗日根据地觉醒了的先进分子的平凡小事作为素材,源于生活本真。②小说人物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生活性。邢兰坚持每天抱着木柴茅草来为“我”生火取暖等细节,描绘了抗日根据地百姓的生活实际。③小说的环境描写体现了生活性。“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等艰苦的自然环境,显示出抗日根据地鲜明的地理特色。④小说语言体现了生活性。具有地域特色的对话正是抗日根据地日常生活的写照。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我'因简陋的住宿条件‘没心情’,感到委屈”理解错误。“我”“没心情”指的是没心情看太阳,因为要堵上房子无处不在的漏风的地方,让这小房子不至于那么寒冷,所以不是因为住宿条件简陋而“没心情”。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能力。B.“粗犷简洁”错误,应为“细腻委婉的笔触”。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由“终于有一天,我坐到了他家中,见着他的老婆和女儿。女儿还小,母亲抱在怀里,用袄襟裹着那双小腿。我看见那女孩子没有裤子穿……”“他从小就放牛,佃地种,干长工,直到现在,还只有西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小时放牛,吃不饱饭,而且每天从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唤。……直到现在,个子没长高,气喘咳嗽……”“现在是春天,而鲜姜台一半以上的人吃着枣核和糠皮”可知,虽然鲜姜台环境恶劣,邢兰家境贫寒,但是他依然爱好音乐,吹奏着自成的曲调也能自得其乐,享受生活,这些情节与前文邢兰贫寒的家境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丰富。邢兰一心支持抗战工作,他不善言辞、踏实肯干、思想觉悟高,这些是常见的先进农民形象;小说中邢兰买口琴、吹奏口琴的情节说明他还有艺术爱好,有不一样的精神生活,形象更为丰满。邢兰正是因为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人民,所以才会满怀热忱地全力投入到抗战工作中,突出了文章主旨。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小说选材的生活性。在邢兰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通过琐碎的日常小事表现根据地人民对抗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展现了亲密淳朴的军民鱼水之情。小说人物的细节描写的生活性。邢兰坚持每天抱着木柴茅草来为“我”生火取暖,然后默默退出去。邢兰在屋中蹲着引火时,说着最朴实的乡里话:“我知道冷了是难受的。”这些细节充满了真挚与恳切,让人感到融融暖意。小说环境的生活性。“一带山峰,一湾河滩,白杨,枣林”,“只有西沟二亩坡地,满是砂块”这些艰苦的自然环境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小说语言的生活性。见面的寒暄,“冷得怪呢,这房子”等方言的使用,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答案】
10.B
11.D
12.A
13.(1)(张元徽)假装战败逃走,穆令均追击他,北汉伏兵突然出击,杀死穆令均。
(2)后周世宗看到形势危急,自己带领贴身侍卫冒着流矢飞石督战。
14.北汉主刘崇从平阳逃跑以来,势力缩小,士气低落,必定不敢亲自来犯;周世宗刚即位不久,人心容易动摇,不宜轻易出动。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北汉主得知后周世宗亲临战阵,便嘉奖重赏张元徽,催促他乘胜进兵。张元徽前往攻阵,坐骑摔倒,被后周士兵所杀,北汉军队大败。“帝自临阵”为“知”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C;“马倒”为主谓句,句意完整,意为“坐骑摔倒”,单独成句,排除D。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B.两个“如”都是“到”的意思。句意:率领近万余名骑兵到晋阳。/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C.正确。D.“‘属’意思不同”错误。两个“属”都是“类”的意思。句意:我等怎么能不拼出性命。/你们都将被他俘虏!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北周大军被张元徽所败”错误。根据原文“北汉兵屯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遣其将穆令均将步骑二千逆战,筠自将大军壁于太平驿。张元徽与令均战,阳不胜而北,令均逐之,伏发,杀令均,俘斩士卒千余人”可知,被张元徽打败的是率二千步兵迎战的穆令均,而非北周的主力军队,双方作战时,李筠正率领北周大军驻扎在太平驿。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阳”,假装;“北”,战败;“伏”,伏兵。(2)“危”,危急;“引”,带领;“犯”,冒着。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原文“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势蹙气沮,必不敢自来”可知,刘崇从平阳逃跑以来,势力缩小,士气沮丧,必定不敢亲自再来。由此可知,北汉主刘崇从平阳逃跑以来,势力缩小,士气低落,必定不敢亲自来犯;由原文“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御之”可知,陛下新近即位,为帝不久,人心容易动摇,不宜轻易出动,应该命令将领去抵抗。由此可知,周世宗刚即位不久,人心容易动摇,不宜轻易出动。
参考译文:
北汉主听说后周太祖郭威去世,非常高兴,图谋大举进攻后周,派遣使者到契丹请求出兵。二月,契丹派遣其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兖率领万余骑兵到晋阳去。北汉主亲自率领三万士兵,任命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和契丹军一起从团柏南部赶赴潞州。北汉军队驻扎在梁侯驿,昭义节度使李筠派遣他手下的将领穆令均率二千步兵迎战,李筠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太平驿。张元徽与穆令均作战,假装战败逃走,穆令均追击他,北汉伏兵突然出击,杀死穆令均,俘虏斩杀士兵一千多人。李筠逃归上党,据城自守。
后周世宗听说北汉主领兵入侵,准备亲自率领军队抵抗,朝廷群臣都说:“刘崇从平阳逃跑以来,势力缩小,士气沮丧,必定不敢亲自再来。陛下新近即位,为帝不久,人心容易动摇,不宜轻易出动,应该命令将领去抵抗。”世宗说:“刘崇庆幸我国有大丧,轻视朕年轻新近即位,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此次必定亲自前来,我不能不去。”壬辰日,世宗路过泽州,住宿在州城东北。北汉主不知后周世宗到达,所以经过潞州时没有进攻,领兵向南,当晚,军队驻扎在高平城南。癸巳,后周前锋部队与北汉军队相遇,发起攻击,北汉军队后退。世宗顾虑敌军逃跑,催促各路军队急速前进。北汉主率中军在巴公原摆开阵势,张元徽率军在东边,杨兖率军在西边,部众十分严整。这时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率领后续部队尚未到达,大家心感危险惧怕,但世宗意志情绪却更如坚决,骑着披甲的战马亲临阵前督战。杨兖驱马向前观望北周军队,退下来对北汉主说:“是劲敌啊,不可轻易冒进!”北汉主扬起两颊长须说:“时机不可丧失,请您不必多言,试看我出战。”杨兖沉默不快。北汉主指挥东面军队首先发动进攻,张元徽率领一千骑兵攻击北周右路军队。交战不多时,北周右路军队溃败。一千多步兵脱下盔甲口呼万岁,向北汉投降。后周世宗看到形势危急,自己带领贴身侍卫冒着流矢飞石督战。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当时任后周警卫将领,对同伴说:“主上如此危险,我等怎么能不拼出性命!”宋太祖皇帝身先士卒,快马冲向北汉前锋,士兵拼死战斗,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军队溃败。北汉主得知后周世宗亲临战阵,便嘉奖重赏张元徽,催促他乘胜进兵。张元徽前往攻阵,坐骑摔倒,被后周士兵所杀,北汉军队大败。
【答案】
15.B
16.真景:情景描绘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大人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真情:①写儿童守岁不睡觉,只为嬉戏欢乐,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真实可感。②诗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借此勉励自己珍惜年华、积极奋发,符合诗人的心理。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且’‘畏’二字将儿童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致入微”错。“且”“畏”应是写大人守岁的心理,而非儿童。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真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儿童强撑睡眼,嬉戏欢笑,明明想打瞌睡,却还要勉强欢闹。“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大人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亲切可感,如在目前,情景描绘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情:“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写儿童守岁不睡觉,只为嬉戏欢乐,突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真实可感。“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诗人守岁时,因为时光流逝而感到畏惧、无奈,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借此勉励自己珍惜年华、积极奋发,符合诗人的心理。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答案】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霓为衣兮风为马 仙之人兮列如麻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示例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示例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示例四: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指、迩、霓、仞、簸。
【答案】
18.C
19.①于是你就会感到疲惫;②与神经元受体结合;③强行降低大脑的运行速度。
20.要了解咖啡如何让我们精神百倍(要了解咖啡让我们精神百倍的秘密),首先要明白我们的困意到底从何而来。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我们”是指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充当句子的主语,ABD中的“我们”都充当句子的主语;C.第一个“我们”作“为了”的宾语,第二个“我们”是句子的定语,与文中加点的“我们”用法不一致。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分析人感到疲惫的原因,前句是“进而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和活动”,此处应当是结果;并且与后文“于是我们就可以保持清醒和专注”对照,可用“于是”衔接,内容表达人会感到疲惫,可填:于是你就会感到疲惫;第二空,根据前文“在细胞外,它会产生腺苷,并与神经元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和活动”,此处前后句分别是“占用腺苷的位置”和“从而减少了对神经元的放电和活动的抑制”,可见此句应与“并与神经元受体结合”对应,可填:与神经元受体结合;第三空,此句与“让大脑尽快进入疲惫状态”对应,“生成新的腺苷受体”,“而抑制神经元的放电和活动”,结果就是让大脑更快进入疲惫状态,可填:强行降低大脑的运行速度。
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句式杂糅,“要了解咖啡如何让我们精神百倍的秘密”可改成“要了解咖啡如何让我们精神百倍”或“要了解咖啡让我们精神百倍的秘密”;语序不当,“到底”应放到“从何而来”的前面。
【答案】
21.①交相辉映 ②思如泉涌 ③不知不觉
22.四字、六字成句,运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运用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四季的变化。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人文古韵和田园风光互相映照,所以应该用成语“交相辉映”。“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常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第二空,此处是指年轻的诗人才思丰富而敏捷,所以应该用成语“思如泉涌”。“思如泉涌”,比喻才思丰富而敏捷。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在回忆、思索、星月、甜梦中,没有觉察到,无意之中地沦陷,所以应该用成语“不知不觉”。“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无意之中。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特色的能力。“五彩缤纷”“婉约妖烧”“层林尽染”“老梅犹芳”为四字句,“春日草叶泛青”“夏日细流如梳”“秋日山峦铺金”“冬日霜露晶莹”为六字句,运用短句,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春日草叶泛青,五彩缤纷”“夏日细流如梳,婉约妖烧”“秋日山峦铺金,层林尽染”“冬日霜露晶莹,老梅犹芳”运用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四季的变化,从春日草叶泛青,到夏日细流如梳,秋日山峦铺金,冬日霜露晶莹。
【写作指导】23.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出对登山的不同态度,第一种,拒绝登山,但可以领略别处风景;第二种,选择出发,尽志无悔;第三种,迎难而上,坦然接受后果。材料最后一句点出,“人生如登山”,启发我们要从这三种态度对人生选择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出发进行思考。所给三种态度并无高下之分,每一种选择都有得有失,不同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要自己感觉幸福、有意义,就是好的人生选择。选择第一种态度,可以理解为不必纠结、专注于成功,人生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选择第二种态度,可以理解为尽人事,听天命的一种豁达通透的人生选择,既积极进取,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坦然接受命运的给予。第三种人生选择,激流勇进,知难而上,在领略美景的同时,也接受生命可能面临的危险。写作时,当根据自己的人生追求,选择其中的一种展开论述。行为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不惧艰险,勇于向最难之处攻坚。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勇于攀登,会当凌绝顶,才能拥有“一览众山小”的绝美体验。不管是个人的人生也好,还是国家发展也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都应当有勇于向最难处攻坚的勇气。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不要贪恋眼前“躺平”的快乐,“与世无争”,“无欲无求”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二、勇敢行动,脚踏实地,通往山顶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三、目标坚定,坚持不懈,不断向上攀登,终能抵达顶峰。
立意:
1.转变思路,规避风险,乃明智之举。
2.挑战困难,但不固执于目标,尽力无悔。
3.不惧艰险,勇于向最难之处攻坚。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