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讯(记者 陈紫琳 石聆枫)昨日下午,由厦门大学和中华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在厦大启动。首场活动由厦大台湾研究院承办,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教授和台湾成功大学陈益源教授,以“闽台历史人群——罗汉脚、唐山妈、班兵及其他”为主题展开对谈。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厦门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台湾成功大学教授陈益源,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方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党委书记郭锦星,中华文化学院科研部处长刘英凤等共同为活动启动揭幕。
郭锦星主持本场启动仪式。他表示,在2023年,厦门大学将与中华文化学院展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两校将轮流举办“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学术活动,努力打造成为两岸学者深度对话的第一品牌。
方颖在致辞中表示,我们举办“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动和恢复两岸之间的正常学术往来,深化两岸学界的深度互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刘英凤表示,中华文化学院将与厦门大学精诚合作,精心组织“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将两岸学者的心声、两岸民众的心声传播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听到“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声音”。
在首场互动中,汪毅夫和陈益源两位教授针对“闽台历史人群”及其历史活动展开了生动对话。
所谓“闽台历史人群”,是闽台两地历史上曾经存在但现在已不再存续的人群。例如,俗称“罗汉脚”的,是指那些“非酿乱不足为生”的来自闽粤地区移民至台湾无田地、无妻子的男性无业游民;俗称“唐山妈”的,是从大陆(主要是福建)迁移到台湾的“开台”女性祖先;史称“班兵”的,是指清代轮班戍守台湾的福建子弟兵;而俗称“师爷”的,是指清代台湾各级各地衙门主官私人聘用的幕友,其中大部分也来自于福建。
汪毅夫教授和陈益源教授还就这几类历史人群涉及的历史真相,发表各自和共同的解读。
在新冠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之后,两岸学界迫切恢复已中断三年之久的正常学术交流。在此背景下,厦门大学和中华文化学院共同发起和打造“两岸学者面对面”这一两岸学术交流的新品牌,旨在通过两岸知名学者之间的深度对话,鲜活地呈现两岸同文同种、根叶相连的文化亲缘,不断唤起两岸民众休戚与共的生活体验,为促进两岸学术交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