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朋友问我外边天气怎么样,随口说了句多云就转身要回宿舍,他追上来问我多什么,我又说了一遍多云。他不解的问我,我是问天气怎么样,你说什么东西多yong啊?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一直都把前鼻音发成了后鼻音。
有一次我在打电话,对着手机说你给我滚,打完电话有个同学过来问我,你让别人gong什么啊?自此他们追着我,说了四年蓝蓝的天上白yong飘。
后来仔细回想了方言习惯下的发音,不仅会把un发成ong,也会把几乎所有的前鼻音发成后鼻音。比如in会发成ing,而这些在方言中形成的发音习惯,在不刻意注意的情况下都会带入到普通话中。
这样的习惯必然是由语言环境决定的,每次回老家(甘肃东南)我也会注意周围人的发音习惯。在讲方言的情况下,无一例外前鼻音都会被发音成后鼻音。而在讲普通话时,大部分人的发音还是相对准确的。
我很确定小时候学习拼音的时候,老师教的以及我们掌握的都是正确的发音,只是在周围的语言环境中慢慢发生了偏移。并且当大家都是这个发音的时候,你也就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前鼻音的尾音是n,后鼻音的尾音是ng。发前鼻音的时候,n前面的元音一般发音部位都比较靠前,舌尖顶住上齿龈,不要松动,不要后缩,上下门齿是相对的,口型较闭,前鼻音发音时口腔不能开得太大,以免气流往后进入后鼻腔,其声音较尖细清亮。
后鼻音如ang、eng、ing的发音,前面的元音发音靠后,舌头后部高高隆起,舌根尽力后缩,抵住软腭,上下门齿离得远一点儿,口形较开,其声音则浑厚响亮。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的特点一是阻碍部位不同,二是开口度大小不一样。
通过前后鼻音的发音位置和特点对比可以看出,最大的两个区别在于口型和声音的洪亮程度。甘肃高海拔的地理环境,就导致空气密度与气压相对较低,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声音的传播效率也会被削弱。想要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就得提高声音的洪亮程度,而后鼻音口型较开、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相较于前鼻音更加契合这种环境,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种发音习惯。上学时老师课堂提问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声音放大些,想必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吧。
网上说打败甘肃人,只需要两个成语,雨后春笋、风起云涌,在不刻意矫正的情况下,确实会有不少人读成雨后chongsong、风起yongyong,反而正确的发音会感觉有些拗口。
只要注意矫正并多加练习,便可消除沟通中可能引起的误会。而在日常生活中,偶尔飘过一两朵白yong,倒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