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兰州地域文化《金城文化——河陇文化的兰州视角》出版发行
我们生活的兰州,从2000多年前的黄河渡口,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都市,贯穿其中的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由市政协立项,王立仁先生执笔的《金城文化——河陇文化的兰州视角》一书近日出版发行,该书20万字,共分10章,详述了金城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构成体系,从黄河文化、河陇文化的高度重新审视了金城文化的独特内涵。
1 72岁高龄 三载著书 三易其稿
初见作者王立仁先生,虽然已是古稀之年,却依旧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他掏出了一沓为采访事先准备的资料,其中还有密密麻麻的手写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出来。
王立仁先生是市政协机关退休干部,现任兰州孔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经参与《兰州民俗风物》《诗词咏兰州》的编写工作,出版专著《九曲微澜》,编写辅导教材《兰州特色文化述要》,创作大型人文纪录片《刘尔炘》的文学剧本,还曾创作18集电视连续剧《霍去病征河西》剧本。作为地地道道的兰州人,他长期关注地方文化,并以挖掘兰州本土历史文化为己任。
从2020年3月开始写作到出版发行,《金城文化》的诞生历时三年。该书对兰州地域文化研究从金城开埠说起,2100多年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但是过去并没有对此进行整体梳理探讨的先例。王立仁先生的写作过程可谓呕心沥血,他从堆积如山的书籍资料中采华撷英,要把握立论角度避免有失偏颇,同时还要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这绝非一件易事。这本书前后写了三个版本,经过了不断理清思路、完善升华的过程,以严谨的结构和全面的论述,全景式再现了金城文化风采。
2 金城文化及人文精神
提及金城文化,王立仁先生滔滔不绝。之所以起名“金城文化”,是按照地域文化研究惯例,涵盖了历史和地域的综合特征。他认为,金城文化是黄河文化的上游分支,也是河陇文化的中心舞台。金城兰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是900多公里黄河甘肃段规模最大的文化中心,金城文化代表了黄河上游峡谷段的文化类型,拥有黄河风情线、黄河奇石、羊皮筏子、黄河水车、黄河铁桥等众多黄河文化符号。金城地处丝绸之路甘肃段文化“巨龙”的“腰关节”,在历史上先属河西后属陇右,是两地文化东扩西传的核心区,不但成为河陇文化的中心舞台,而且是河陇文化的集中代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浩荡黄河劈开山岭、冲破叠嶂,独特的自然环境润养出了“穿山凿岭、攻坚克难”的人文精神。王立仁先生说,金城人民是“集凿山之力与绣花功夫于一身”的优秀群体,表现在铺压沙田保墒增产,背冰上山书写南北两山绿色奇迹,还表现在皮影、剪纸、刻葫芦、铁芯子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百合、玫瑰、白兰瓜、软儿梨等特色物产的精心培育等方面。撼天震地、响彻海内外的兰州太平鼓,更是金城人民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展示。
3 打造城市特色文化符号
“我越来越感觉到本土文化的博大宏深,家乡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黄河儿女为之骄傲。”王立仁先生说,我们过去对地方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弘扬还做得不够,就连名号都没有推出。于是他在市政协的鼎力支持下,全力以赴写作这一方面的专著,尽可能地梳理、挖掘和宣传家乡文化,从学理的角度对其内在逻辑和结构体系深层次研究。
王立仁先生在书中建设性提出“城市文化符号”备选景观,其中就包括五泉山公园。五泉山自古就是兰州城的标志,也是一座有鲜活魂魄的文化宝山。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讨匈奴,就是经过兰州深入河西走廊,他打开五眼清泉的美好传说为五泉山增添了传奇魅力。
除了五泉山之外,兰州还有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丰富文化景观。王立仁先生认为,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内聚力,赋予文化景观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市民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激活旅游消费潜力,以及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宁贞 骆陇霞 王英豪 文/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