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再次引发争议,65岁高龄的他却走上了不一样的大导演之路!_拍摄_电影_导演

去年前,《长津湖》卖57亿,70岁的导演陈凯歌迎来第二春;

这一年,《满江红》被卖到45亿。72岁的导演张艺谋也证明了自己并不老。

相比之下,65岁的冯小刚就显得有些落寞了。

2019年,他拍完《只有芸知道》之后,4年过去了,他没有再拍过一部电影。

4年来,他多次站在舆论边缘。

去年,他因为与华谊的赌约,卷入了给股东割韭菜的风波。

去年被爆出带家人去美国享受生活,上了热搜。

曾几何时,冯小刚被称为“冯大炮”,出事毫不留情。

例如,曾有一家报纸以地图的形式刊登了他家的地址,影响了我的日常生活。

他在会上见到本报后,大骂“真不要脸”。

展开全文

对方得意地说:“那说明我们的报纸有发行量”,他又骂道:“你还说是发行量,我要抽你信不信。”

比如《私人订制》发布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差评。冯小刚直接炮轰影评人:“可惜了”,他们是一群“长着大尾巴的狼”。

比如在一个电影论坛上,冯小刚甚至对着观众开枪,怒道:“这么多垃圾电影,都是因为垃圾观众。”

但四年来,脾气暴躁的冯小刚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

《只有芸知道》票房不佳,上映5天票房才过亿。

他发文回顾《天下无贼》上映的大场面,谈到现在的片子可以轻松冲到二三十亿,表达了“英雄老了”的感慨。

赌约曝光后,他一直保持沉默,至今未有回应。

移民美国的传闻被揭开后,他并没有在公共媒体上表态,只是在朋友圈里解释,语气也平静了许多。

冯小刚曾经是贺岁片的鼻祖,创造了无数经典。

但是这四年来,存在感越来越少了。

在过去的4年里,他并没有闲着。

2021年,首次尝试拍摄网剧《北辙南辕》,但口碑冷淡,豆瓣评分4.9。

同年,主演电影《忠犬八公》。

这部电影是翻拍的,本该进入2021年的贺岁档,但迟迟没有消息。

直到最近,才再次宣布停业。

另一方面,网友们发现冯小刚的《非诚勿扰3》已经被存档公布了。

熟悉冯小刚的观众应该知道,他经常在表现自我和迎合市场之间进行“仰卧起坐”。

当年拍完,立马拍了一部献给市场的片《非诚勿扰》;刚拍完《唐山大地震》,又有一个《非诚勿扰2》来了;

2011年斥资2.1亿拍摄《一九四二》,票房却只拿下3.7亿。之后,他又立马拍了另一部电影《私人订制》帮助华谊回血。

《非诚勿扰3》的这次拍摄,也可以看成是他重新入市的结果。

在本片拍摄的同时,由冯小刚执导的《回响》登陆爱奇艺“迷雾剧场”。

这个节目第一次上演是在大年初五。冯小刚曾经是贺岁档的王者,在这个档期他从来没有惧怕过任何人。

但时代变了。今年的《狂飙》太火了,冯小刚好像都避而不谈了。

《回响》直到《狂飙》结束一个月后才正式上线。

01.

《回响》改编自作家冬冬的同名小说。

表面上讲的是悬案,实则是一对看似和睦相处的夫妻的“伦理剧”。

这也恰恰是冯小刚的创意点。

在演员阵容中,《回响》集结了大咖。

由宋佳和汪洋主演,两人之前刚刚在《人世间》中演过一对情侣,这对CP已经深入人心。

此外,阵容中还有张国立、张嘉译、黄轩等一众大咖。

大平台+强文+好演员,冯小刚在“保姆式”的支持下几乎完成了拍摄。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拍一部网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仿佛只要冯小刚一声“咔嚓”,一年一度的大片就诞生了。

然而,《回响》真正上线后,人气却不如预期。

不仅张译的在他身后,连《春闺梦里人》这样的偶像剧都比不上。

我想看过这部剧的观众已经能感觉到,冯小刚似乎抓住了年轻观众的脉搏。

这篇很严肃,加了两行。

第一行是“电压线”。

一场命案发生,一名女子被杀,宋佳饰演的警官开始调查此案。一切都是惊悚片的惯常套路。

第二条线是“道德线”。

在破案过程中,宋佳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丈夫也卷入了此案,她与男人的婚姻危机也由此揭开。

乍一看,这两条线的交融兼顾了情节和深度。

但冯小刚并没有意识到,“迷雾剧场”的观众主要是年轻观众。

大家只想看一部跌宕起伏的悬疑剧,对一些中年夫妻危机一点兴趣都没有。

但冯小刚本人乐此不疲。

他把“悬疑案”比喻为婚姻,并用警察与犯人之间的斗智斗勇来比喻婚姻中的夫妻。

在第一集中,他仍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第二集之后,他开始花大量篇幅讲述一个充满陈词滥调的婚姻故事。

这种行为自然得罪观众。《回响》其实是一个装在激动人心外壳中的《一声叹息》。

而因为犯罪情节的设定,冯小刚再次引发了一些争议。

网友们形容这是一起“冤假错案”,并询问冯主任结局如何。

谦逊的主题无可厚非,但电影风格的缺失更令人唏嘘。

我们常把冯小刚的作品称为“冯氏电影”,因为他的电影具有很强的个人气质。

他继承了王朔小说的戏谑和反讽。

主要人物大多是城市中的小人物,他们用嘴巴表达着对生活的嘲讽和对大众文化的嘲讽。

他的代表作《大腕》《甲方乙方》都是这样的作品。

但是在《回响》这些程式化的东西几乎消失了。

只有在一些偶然的细节中,我们才能看到一点他的影子。

比如第一集就用了很多空镜来留下空隙,这或许可以表现出冯小刚的艺术审美。

比如夏冰倾的造型,干净素雅,很符合《小姐》一贯的风格。抓住”;

比如开头的审讯场面,有点“冯氏幽默”的味道;

比如第二集中宋佳的旁白“我知道他知道我知道他没有睡觉”就是典型的“冯氏金句”。

但这些零散的细节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风格。

冯小刚真的累了吗?

02,

冯小刚不是懒惰的导演。

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导演生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向公众拍摄”。

冯小刚出生在北京,跟着马未都、王朔这样的北京综合体。

冯小刚不是大学出身。

最初,他以美术助理的身份进入影视行业,为剧组包揽了所有的美术设计工作。

后来参与了《编辑部的故事》的创作,逐渐融入了王朔和马未都的圈子。

之后,他的编剧力度开始加大。

终于,他执导了自己的处女作《永失我爱》,一步步成为知名导演。

张艺谋和陈凯歌出身于学术背景,这意味着他们早期的作品脱离大众,直接“为电影节拍摄”。

但冯小刚不一样。

从草根爬上来,一开始注定只是走大众化的路线,他却顺势而为。

1997年,当第五代导演还在执行“苦与仇”的宏大叙事时,冯小刚拍出了轻松诙谐的《甲方乙方》。

不仅在中国导演中独树一帜,也开启了贺岁片时代。五年后,张艺谋加快步伐拍摄《英雄》,向商业片靠拢;

八年后,陈凯歌也割脚穿鞋,拍摄《无极》,向市场妥协。

但当时的冯小刚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了。

他的《天下无贼》《手机》《一声叹息》《大腕》是当时雅俗共赏最需要的杰作。

冯小刚有追求。

当张艺谋和陈凯歌在“俗”的方向上滑倒时,他却在“雅”的方向上努力。

也进入了第二阶段:“为社会而拍”。

2006年,冯小刚拍摄了《夜宴》,一部悲剧;

2007年,冯小刚拍摄了《集结号》,一部严肃的战争片;

2010年,冯小刚拍摄了灾难片《唐山大地震》;

2011年,冯小刚拍摄了《一九四二》,一部集历史、灾难和战争于一体的史诗电影。

2016年,冯小刚拍了《我不是潘金莲》,这是一部类似《秋菊打官司》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圆形的画框让大家大吃一惊。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好导演。

他能在巅峰时期及时变身,这种勇气令人钦佩。

2017年,即将年满60岁的冯小刚进入电影制作的第三阶段:

“打败自己”。

是的,他不再取悦大众,不再迎合市场,不再与自己竞争。

他开始拍简单有年代感的电影。

比如《芳华》。

这是一场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工团重温,最后的落脚点感人至深,充满执着;

比如《如果芸知道》。

这部电影直接取材于他亲密朋友的故事。虽然剧本有瑕疵,但整体还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赞歌。

《如果芸知道》上映后票房刚刚破亿的时候,冯小刚还自嘲说自己电影破亿的时候还得开个庆功宴,现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了电影不到30亿挪威克朗。

即便是面对一些差评,他也淡定地说:花钱了,该骂几句出气。

这种心态说明冯小刚已经完全忽略了。

他觉得只要一部电影能打动他,就足够了。

很多电影人一生都被名利压得喘不过气来,能达到这个境界的寥寥无几。

冯小刚如果留在这个阶段,也是一种圆满。

03,

可惜冯小刚还不满意。

也许是为了“与时俱进”,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老”。

他强行开启了第四幕,踏上了另一条大导演之路——

“为互联网而战”。

这次他失算了。

互联网是年轻人的领域。

二十、三十年前,冯小刚就熟悉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思想,成为了一个摇摆不定的人,大踏步地引领着电影革命。但进入60后,他的脚步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在《北辙南辕》里,他自认为很懂青春。

谈女性问题,谈北京浪子,谈梦想,谈年轻人的奋斗。

但冯小刚早已离开了那个班级。

以前,他在拍摄城市里的年轻人时,都是深情凝视,而现在,他变成了冷漠的俯视。

看不到诚意,只剩下便宜又漂亮的人。

这次《回响》犯了同样的错误。

冯小刚拍了一部年轻人喜欢看的悬疑剧,结果却是空壳。两期节目中,他的本色暴露无遗,说出了自己最擅长的夫妻感情。

但这些陈词滥调在年轻人中没有市场。

《非诚勿扰3》的拍摄,讲述了“聪明人笑笑与真正的笑笑争宠”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他在创作上的无奈。

65岁,对于一个导演来说,又是一个创作的黄金时代。

生活经验的沉淀和对时代的思考,会让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出更加多元的艺术理念。

但是冯小刚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他真的回不去了。

冯小刚的第四回合可以说是失败,但没有人永远赢。

站在娱乐和商业的边缘,稍有不慎,节末就会面临亏损。

他现在不缺名利,还真没必要赶上年轻人的浪潮。

不妨放下“廉颇老了”的执念,回到前三个阶段。

远离商业化,重拾家国情怀,带着温情多拍一些《集结号》《一九四二》《芳华》这样的好作品。

为中国电影界的年轻一代,继续做证据。

也为我的导演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就这样,优雅地老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