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_燃放_游艺_烟花爆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时期,游艺在文人生活中的价值和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其性质、内容、形式都发生了新变。这一新变促成了游艺文学的生成,丰富了建安文学的类型,也标志着游艺对文学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游艺”一词出于《论语·述而》中的“忘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从“游艺”最早的用法来看,它是士人通过对礼、乐、射、御、书、数这些儒家“六艺”的学习和实践来体悟“至理”“玩物造情"的形式,目的是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游艺还肩负着政教功能,是执政者治国理政的工具。如投壶,在先秦就是一种礼乐活动。秦汉时期,古人游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逐步突破先秦儒家六艺的内容而日趋多样,但其地位和价值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这由从事游艺的士人常被“以俳优畜之”不难看出。

至建安时期,不仅游艺经历了从治国理政的工具到娱乐艺术、从单一到综合、从以因袭为主到以创新为主的转变,而且从事游艺的文人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游艺开始迈入真正艺术化的新阶段。在建安文人看来,游艺既是消遣娱乐的“游”的活动,还是具有专业性、竞技性、观赏性和审美性的“艺”的活动,蕴含着“艺”的艺术特质和“清灵体道,稽谟玄神”(王粲《围棋》序)的文化意蕴。其地位和价值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这是建安游艺文学生成的重要前提。

建安时期,在曹氏父子的提倡和组织下,文人经常举行宴集、游览等游艺活动。此时不少作品就是在文人宴集、游览等游艺活动的影响下产生的。

游艺文学作品主要分为受命而作和即兴而作。前者一般是受游艺组织者之命而作的。如陈琳《武猎赋》、王粲《羽猎赋》等。后者是作者因游艺的激发产生灵感或冲动而作。如曹丕的《戒盈赋》就表现了文人宴集时彼此即兴唱和创作的景象。这些作品是游艺和创作的有机统一。

有些游艺文学作品通常是在游艺结束之后的某一时间,由文人之间的交流或文人独处时的联想而完成的追忆之作。多回忆昔日游艺情景,怀念游艺中的美好体验,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思。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等。

建安时期,文人创作中出现了王粲的《投壶赋》和曹丕的《弹棋赋》等专门书写游艺知识的作品。因为游艺之风的盛行,文人喜爱游艺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游艺的理性思考,所以对游艺的类别及其历史、形制、技巧和娱乐审美功能等进行理论总结。这些作品反映出建安文人对游艺的竞技性和专业性需求已不满足于技术和技能的层面,而要追求“艺”之道的更高境界。

建安时期的文人游艺还培养了文人的艺术趣味,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游艺文学,使游艺文学走向了独立。游艺文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围棋、田猎、斗鸡、弹棋、投壶、樗蒲、蹴鞠等各种游艺活动,而且所运用的文体有诗、赋、铭、书信等。这些书写实践充实和丰富了文学的意蕴,也进一步强化了文学与游艺的联系,开启了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二者互动关系的新局面,对后世文人游艺和游艺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张振龙《文人游艺与建安文学的生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全文

A. 士人常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乐、射等这些儒家所提倡的“六艺”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B. 游艺文学的生成得益于建安时期游艺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地位和价值等的新变。

C. 受命而作的游艺文学只是基于游艺组织者的任务要求而作,很难有自己的美好体验。

D. 游艺文学涉及的游艺活动种类很多,游艺文学内容丰富,且所运用的文体也有多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阐述了建安时期的游艺变化及游艺文学的生成,起到总领下文内容的作用。

B. 文章阐述游艺的由来和其在秦汉时的发展为建安游艺及其文学生成提供了历史基础。

C. 文章的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增强了说理的深刻性与充分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D. 文章论证了建安游艺文学对后代游艺和游艺文学的消极与积极的影响,具有辩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艺既可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也肩负着政教功能,从事游艺活动的人素来受人尊敬。

B. 先秦的士人游艺内容主要是儒家“六艺”,秦汉时期士人游艺得到发展,内容日趋多样。

C. 游艺开始迈人真正艺术化的新阶段使得建安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书写游艺知识之作。

D. 建安时期的文人对游艺的艺术之道的追求十分看重,而对其技术与技能层而要求不高。

【答案】

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很难有自己的美好体验”表述绝对。虽然游艺文学作品基于任务要求而作,但文人参与了游艺活动,也可以拥有美好的体验。原文“游艺文学作品主要分为受命而作和即兴而作。前者一般是受游艺组织者之命而作的。如陈琳《武猎赋》、王粲《羽猎赋》等”,也没有说“很难有自己的美好体验”。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对后代游艺和游艺文学的消极与积极的影响,具有辩证性”分析错误,根据文章来看,文末指出了建安游艺文学对后世文人游艺和游艺文学的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也谈不上辩证性。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从事游艺活动的人素来受人尊敬”理解不当,根据原文“但其地位和价值并未发生根本改变,这由从事游艺的士人常被‘以俳优畜之’不难看出”和“其地位和价值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这是建安游艺文学生成的重要前提”的信息可知,原来从事游艺活动的人地位不高,并不受人尊敬。

C.强加因果。“建安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书写游艺知识之作”应是“游艺开始迈人真正艺术化的新阶段”的表现。

D.“而对其技术与技能层面需求不高”分析不当,根据原文“这些作品反映出建安文人对游艺的竞技性和专业性需求已不满足于技术和技能的层面,而要追求‘艺’之道的更高境界”的信息可知,应既有游艺活动技术与技能层面的需求,也有对其艺术之道的追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临近春节,全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规定全区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同时,也有地方允许在除夕、春节、元宵节等限定时间内燃放烟花爆竹。

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致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摘编自《全国多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 部分地区限定春节可放》)

材料二:

据2023年1月8日中新社报道,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陕西延川、甘肃白银、山东东营、山东滨州、辽宁大连等地明确,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城禁放政策。

在很多人看来,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重要传统之一,能让节日气氛更浓厚,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乐趣。不少人希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释放压抑情绪,迎接新的生活。不过,考虑到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带来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

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其中,限制燃放包括限制燃放时间、限制燃放区域、限制烟花高度和爆竹多少响等;而禁止燃放既包括禁止在部分区域内燃放,也包括全域禁止燃放。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

在人口密集、古建筑众多、气候干燥的地方,严格禁放烟花爆竹是现实且必要的举措。对于一些人认为禁放烟花爆竹会消解节日氛围的担忧,相关地方不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弥补。而人口不那么密集、古建筑少的城市,则可以采取允许加限制燃放的办法,适当满足市民对节日氛围的期待。也就是说,禁止燃放还是允许燃放,要给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不要盲目效仿或跟风,也不要被舆论“绑架”。即便允许燃放,各地也要保障烟花质量、燃放安全,做好消防准备。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每个城市在发布有关政策通知时,应及时向市民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让人们能够了解、理解相关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摘编自《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

材料三:

我们即将迎来兔年春节。最近,有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对节日放烟花爆竹由全面禁止改为限制燃放,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正如央视某主持人所言,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燃放烟花爆竹也是老百姓在表达过年时喜悦的心情。

烟花爆竹可以放了,但是,可以“一放了之”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烟花爆竹燃放(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一定伴随着安全问题。正因为这样,公安党委(扩大)会议1月17日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

中央早在1988年就提出要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管理。后来随着公众对环保和空气质量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陆续有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也就是说,在这次“禁改限”之前,我国很多城市,特别是城市的中心城区,是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售卖烟花爆竹也是不可以的。仅有小部分地区可以限时限区域燃放。

那么,这么多年来大部分地区的禁放,会不会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忘记了燃放烟花爆竹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大家已经习惯禁放的日子之后,现在又可以燃放了,老百姓在兴奋之际,安全意识是否重新确立?有关部门的安全措施是否重新实行?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烟花爆竹“禁改限”,还是要安全第一》)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处罚,因此,不能在禁止的时段和区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B. 许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问题上,态度不一致,是否禁放烟花爆竹应当“因城施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C. 无论是允许还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都会有赞同的或反对的声音,在倾听大多数民众心声的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D. 全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一旦放开,人们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

B. 陕西延川、山东滨州、辽宁大连、北京等地明确,2023年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

C. 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公众都表示理解。

D. 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建议允许在特定时间和地区燃放烟花爆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

6. 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

4. D 5. A

6. 共同点:三则材料讨论的都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问题。

侧重点:①材料一侧重从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角度谈禁止和允许燃放的法规条文依据;2材料二侧重谈我国各个城市对待燃放烟花爆竹的不同态度和做法;③材料三侧重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化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

【解析】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全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分析错误,并没有全国禁放,原文的表述是“那么,这么多年来大部分地区的禁放,会不会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忘记了燃放烟花爆竹需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北京等地”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城禁放政策”可知。

C.“采取”“公众都表示理解”错误,原文是“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可见选项忽略了“主要”“大多数”等限制词。

D.“央视建议允许在特定时间和地区燃放烟花爆竹”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最近,有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对节日放烟花爆竹由全面禁止改为限制燃放,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正如央视某主持人所言,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归’的体现”,某主持人不代表央视,“允许在特定时间和地区燃放烟花爆竹”更不是央视的建议。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材料内容的能力。

三段材料分析摘编自《全国多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 部分地区限定春节可放》《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烟花爆竹“禁改限”,还是要安全第一》,讨论的都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问题。

结合材料一“临近春节,全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规定……”“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可知,材料一侧重从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规定角度谈禁止和允许燃放的法规条文依据;

结合材料二“陕西延川、甘肃白银、山东东营、山东滨州、辽宁大连等地明确,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北京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城禁放政策”“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及出处《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可知:材料二侧重谈我国各个城市对待燃放烟花爆竹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结合“烟花爆竹可以放了,但是,可以‘一放了之’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烟花爆竹燃放(包括生产、流通、消费),一定伴随着安全问题。正因为这样,公安党委(扩大)会议1月17日会议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可知,材料三侧重强调有关部门要加强烟化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 年 青

冯骥才

老蔡家盖了一间很小的砖瓦屋,不住人,开一个小杂货铺。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

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这种交情最金贵的地方是彼此“信得过”。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嘴上的东西才信不过呢,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日常生活,别看事都不大,可是考量着人品。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这规矩是老蔡家自己立的,也是立给自己的。自己说了就得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

一天,老蔡遇到挠头的事。他的堂兄在唐山挖煤砸断了腿,他必得去一趟看看,连去带回大约要五天,可是铺子就没人照看了。正这时候,家住西马路一个发小马得贵便说他一个远亲名叫金子美,不如请来帮忙。

老蔡把金子美约来一见,寻思一天后,便把万年青交给他了。老蔡交代完,又叮嘱一句:“记着一定守在铺子里,千万别离身。”

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

转天一早刚到了万年青,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他们的学堂。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这时放暑假了,学堂里没几个人,就来拉他。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大营门外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

大家干得高兴,玩得尽兴,直到日头偏西,赶回到城西时,天暗下来。他走到街口,面对着关着门黑乎乎的店铺,一时竟没有认出来,以为走错了路。待走近了,认出这闭门的小店就是万年青,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

再过一天,老蔡回来了,金子美向他交代了一连五日小店铺的种种状况,报了太平,然后拿出账目和钱匣子,钱货两清。

这事便结了。可是还没结。

一天,金子美在学堂忽接到老蔡找人送来的信儿,约他后晌去万年青。子美去了,老蔡弄几个菜半斤酒摆在桌上,没别的事,只为对子美先前帮忙,以酒相谢。老蔡没酒量,子美不会喝,很快都上了头。老蔡说:“我真的挺喜欢你。像你这种实诚人,打灯都没法找。我虽然帮不了你嘛忙,我这个铺子就是你的,你想吃什么用什么——就来拿!随你拿!”

子美为了表示自己人好,心里一激动,便把他照看铺子时,由于学堂有事关了门,事后怕亏了老蔡而掏钱补款的事说了出来。他认为老蔡会更觉得他好。谁想到老蔡听了,脸上的笑意登时没了,酒意也没了,直眉瞪眼看着他。好像他把老蔡的铺子一把火烧了。

“您这是怎么了?”他问。

“你关了多长时间的门?”老蔡问,神气挺凶。

“从早上。我回来的时候……快天黑了。”

“整整一天?一直上着门板?”

“上了呀,我哪敢关门就走。”

静了一会儿。忽然老蔡朝他大叫起来:“你算把我毁了!我跟你说好盯死这铺子绝对不能离人,绝对不能关门!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这门叫你关上了,还瞒着我,我说这些天老街坊见了我神气不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你——给我走!”老蔡指着门,他从肺管子里呼出的气冲在子美脸上。

这事没人知道,自然也没人说,但奇怪的是,从此之后这一带人再也没人说老蔡家的那个“家规”了。万年青这块牌子变得平平常常了,原先老蔡身上那有点神奇的光也不见了。

一年后,人说老蔡得了病,治不好,躺在家里开不了店,杂货铺常常上着门板,万年青不像先前了!过了年,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叙述中偶尔会穿插一点议论,但这议论并不显得多余,如第二段开头语句,就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突出了作品要表达的主旨。

B. 小说语言上有地域色彩,口语化气息也比较浓郁,如“无论嘛时候”“吃闭门羹”等,使表达很活泼,很接地气。

C. 小说多用长句,偶尔有整齐的句式,但多用散文化句式,表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具有老舍式的幽默意味。

D. 小说虽然短小,但结构很严谨,结尾和开头照应,人物语言、神态描写也颇为生动,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色彩。

8. 金子美并未遗忘老蔡的嘱托,可是为何最后还是辜负了对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万年青”为题,好在哪里?请结合小说进行探究。

【答案】

7. C

8. ①金子美之所以最后辜负了老蔡,是因为自己内心对于坚守诚信美德的信念还不够坚定。学友第一次劝金子美说人家会去别处买,金子美就犹豫了;第二次说,“关一会儿门”“他也不会知道”,金子美就动摇了。可见在金子美心里,诚实守信的美德还没有深深地扎下根来。

②金子美辜负了老蔡,还因为外物的诱惑。他对拍照等新事物很好奇,没能抵制住诱惑,给自己找到抛弃诚信的借口。

9. ①以“万年青”为题,形象生动,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题目寄托了乡亲们对小店的美好祝福和老蔡对小店未来的美好期许;③“万年青”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着诚实守信的美德应该万年长青;④题目“万年青”和小说结尾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没能得到坚守的遗憾和感叹。

【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

C.“小说多用长句”错误,结合“一连三天,没出意外,一切相安无事”“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等可知,应是多用短句;“具有老舍式的幽默意味”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幽默意味。

【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他见金子美还在犹豫,便说:‘你关一会儿门怕什么,他也不会知道。’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大营门外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可知,金子美内心对于坚守诚信美德的信念还不够坚定,诚实守信的美德还没有深深地扎下根来。

结合“一位同室学友找来说,从租界来了一个洋人,喜欢摄影,来拍他们的学堂。这洋人说他不能只拍场景,还要有人。这时放暑假了,学堂里没几个人,就来拉他”,最后在学友的劝说下,“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大营门外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可知,他对拍照等新事物很好奇,没能抵制住诱惑,给自己找到抛弃诚信的借口。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万年青”只是一间很小的砖瓦屋的小杂货铺,却用了这么形象生动的店名,能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根据“老蔡家盖了一间很小砖瓦屋,不住人,开一个小杂货铺。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老蔡家也喜欢这店名,求人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店门口的墙上”,“万年青”寄托了乡亲们对小店的美好祝福和老蔡对小店未来的美好期许;

根据“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自己说了就得做到,而且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做到,还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做到,没一天不做到,或者做不到。现在万年青的店主是蔡得胜,他是个死性人,祖上立的规矩,他守得更严更死”可知,“万年青”有着丰富的意蕴,象征着诚实守信的美德应该万年长青;

根据“过了年,铺子里的东西渐渐折腾出去了,小砖房空了,闲置一久,屋顶生满野草,像个野庙荒屋。那块‘万年青’的店牌早不知嘛时候没的”可知,“万年青”和小说结尾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没能得到坚守的遗憾和感叹。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此贤主之所重,惑主之所轻也。所轻,国恶得不危?身恶得不困?危困之道,身死国亡,在于不先知化也。吴王夫差是也。子胥非不先知化也,谏而不听,故吴为丘墟,祸及阖庐。

吴王夫差将伐齐,子胥曰:“不可。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道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夫吴越之势不两立。越之于吴也,譬若心腹之疾也,虽无作,其伤深而在内也。夫齐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不苦其已也,且其无伤也。今释越而伐齐,譬之犹惧虎而刺猏,虽胜之,其后患未央。”太宰嚭曰:“不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齐、晋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徙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君王之令必行于上国。”夫差以为然,不听子胥之言,而用太宰嚭之谋,子胥曰:“天将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胜;天将不亡吴矣,则使君王战而不胜。”夫差不听。子胥两袪高蹶而出于廷,曰:“嗟乎!吴朝必生荆棘矣!”夫差兴师伐齐战于艾陵大败齐师反而诛子胥。子胥将死,曰:“吾安得一目以视越人之入吴也?”乃自杀,夫差乃取其身而流之江,扶其目,著之东门,曰:“女胡视越人之入我也?”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夷其宗庙,夫差身为禽。夫差将死,曰:“死者如有知也,吾何面以见子胥于地下?”乃为幎以冒面死。

(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有删改)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惑主之所轻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惑”字含义相同。

B. “国恶得不危”与“较秦之所得”(《六国论》)两句中的“得”字含义不同。

C. “不苦其已也”与“去日苦多”(《短歌行》)两句中的“苦”字含义不同。

D. “女胡视越人之人我也”与“女也不爽”(《试民》)两句中的“女”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吴王夫差伐齐的问题上,伍子胥认为齐、吴两国风俗、语言有别,伐齐对吴没有益处,且齐国对吴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伍子胥极力反对。

B. 伍子骨认为吴、越两国疆土毗邻,风俗相同,彼此互为心疾、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放弃伐越,则后患无穷。夫差拒绝伍子胥的建议,后来被灭国。

C. 太宰嚭认为齐、晋两国是吴国称霸中原的阻碍,他以伐齐胜利就能一举两得、降服齐晋、称霸中原为愿景劝说吴王夫差,让夫差对齐宣战。

D. 伍子胥在将死时表示想留下一只眼睛看着越军人吴,伍子胥死后,夫差就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有可以过者,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则胡可以过?

(2)居数年,越报吴,残其国,绝其世,夷其宗庙,夫差身为禽。

【答案】

10. FJN 11. A 12. B

13. (1)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怎么能够失误呢?

(2)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夫差兴兵伐齐,和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

“夫差兴师伐齐”,主谓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战于艾陵”,状语后置句,省略主语,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大败齐师”,动宾结构,省略主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反而诛子胥”,连动结构,省略主语,单独成句。故应在FJN三处断开。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含义相同”错误。惑:昏乱的、糊涂的;疑难问题。句意:(这是)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B.得:能够;得到。句意:国家怎么能不危险?/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

C.苦:发愁;极,很。句意:不愁治不好。/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D.女:通“汝”,你;女子,此处指“我”。句意:你怎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我(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过错。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吴伐越就可称霸中原”错误,结合原文“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邻境,壤交道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等内容可知,伍子胥只是说不应该伐齐而应该去伐越。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者”,……的(事情);“过”,失误;“胡”,怎么。

(2)“居”,停留,此处引申为“经过、过了”;“报”,报复;“禽”,通“擒”,擒拿。

参考译文:

事情有些是可以失误的,有些是不可以失误的。而会导致自己被杀、国家被灭亡的大事,怎么能够失误呢?这是贤明的君主所重视的,糊涂的君主所轻忽的。轻忽这一点,国家怎么能不危险?自身怎么能不困厄?行于危险困厄之道,招致身死国亡,在于不能事先察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吴王夫差就是这样。伍子胥并不是事先没有察知事物的变化,但他劝谏夫差而夫差不听,所以吴国成为废墟,殃及先君阖庐。

吴王夫差要进攻齐国,伍子胥说:“不行。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居住,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疆土毗邻,田地交错,道路相连,习俗一样,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吴、越两国从情势上看不能并存。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即使一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严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再说治不好也没什么伤害。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虽然可能获胜,但后患无穷。”太宰嚭说:“(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君王您的命令不能推行到中原各国,就是由于齐、晋。君王如果进攻齐国且战胜它,然后移兵,以大军压到晋国国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个国家啊,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夫差认为太宰嚭说得对,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嚭的计谋。伍子胥说:“上天如果想要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胜仗;上天如果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会让君王打不了胜仗。”夫差不听。伍子胥提起衣服,迈着大步从朝廷中走了出去,说:“唉!吴国的朝廷一定要生荆棘了!”夫差兴兵伐齐,和齐军在艾陵交战,把齐军打得大败,回来以后就要杀伍子胥。伍子胥将要死去,说:“我怎么才能留下一只眼睛看着越军入吴呢?”说完就自杀了。夫差把伍子胥的尸体投到江中冲走,把伍子胥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国都的东门,说:“你怎么能看到越军侵入我的吴国?”过了几年,越国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擒拿。夫差临死时说:“死人如果有知的话,我在地下有什么脸面见伍子胥呢?”于是用巾盖上脸自杀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沧浪亭怀贯之

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一个人漫步在沧浪亭边,刻画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

B. 颔联描绘秋景,既绘声又绘色,从光影和颜色上表现了秋色的深重。

C. “风前燕”“霜后桐”喻指一同饮酒作诗的朋友,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D. 本诗虽然是怀人之作,但是多写诗人自己的活动等,构思十分巧妙。

15. 本诗诗题为“怀贯之”,诗中并没有出现“怀”的字样,请分析从诗歌的哪些内容中能够体会到诗人对朋友“贯之”的怀念之情。

【答案】

14. B

15. ①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

②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

③“君又暂来还径往”一句回忆贯之来时和离去时的情景,充满了怀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既绘声”错误。“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意为“深秋时节,日光穿过竹林,翠绿的竹子越发玲珑可爱”可知,并没有对声音的描绘。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诗歌“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可知,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诗人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寻找贯之的踪迹,隐含了“怀”字。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诗中所写的危台、林木、翠竹,都留下了贯之的足迹,让人怀念。

由诗歌“君又暂来还径往”可知,诗中说友人是“暂来径往”,从字面上来看,他离别的当儿也没有那种依依之情。诗人的怀念属于更深沉、更内在的一种类型。而这,在艺术上更难于表现一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

(3)白居易《琵琶行》中,多次描写月亮来表达情感、烘托氛围。以写月来表达离愁别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以写月来烘托曲终人静、余音绕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②.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 舳舻千里 ④. 旌旗蔽空 ⑤. 别时茫茫江浸月 ⑥.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湍、豗、砯、壑、舳舻、旌、蔽、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供应商筛选、生产参数优化、产品品质判定等工作均由机器代劳,“90后”研究员张伟是位于浙江杭州萧山的一所智能工厂的设计师。

张伟曾当过5年民警,后考入北京大学读研深造,毕业后入职阿里巴巴集团,专注风控大数据相关工作。从政务工作到消费市场再到产业互联网,张伟经历了转型的阵痛。“除了工作地点由办公室的安静变为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我还需要与工厂师傅们交流磨合,缓冲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生产痛点的问题。”张伟说。

谈起初入制造业的感觉,张伟打了个比方——就像建筑师正__①__地准备盖别墅,到工地后才发现还得自己找建材。团队需要从数据获取等基础工作做起,才能逐步搭建起企业数字运维的系统框架。

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数字化转型正进行得___②___,热潮之下,关于性价比的冷思考不可或缺。张伟表示,“服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坚持__③__,尊重企业的差异化发展”,团队还将挖掘更多行业性关键难题,以技术深度耦合撬动行业变革。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7. ①兴致勃勃 ②如火如荼 ③实事求是

18. 除了工作地点由安静的办公室变为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我还需要与工厂师傅们交流磨合,解决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生产痛点的问题。

【解析】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语境意思是感觉起初高兴地准备盖别墅,然后才遗憾地发现要自己找建材,所以可填充“兴致勃勃”。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涨的样子。

第②处,根据“热潮之下”可知,数字化转型非常热烈,故填充“如火如荼”;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在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第③处,语境意思是要尊重企业的差异化发展的现实,因此可填充“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

【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两处:

一是 “工作地点由办公室的安静变为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语序不当,其中工作地点应该是办公室和生产车间,所以应为“工作地点由安静的办公室变为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

二是搭配不当,“缓冲……问题”不当,应为“解决……问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釜·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___①_____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呱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这个城市不属于你。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而无处逃遁。

很想念家里。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__②___。我知道我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他们的快乐和依靠。____③_______,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人,也有他的过去。

这里繁华酥骨的都会我的故乡并没有,我的故乡也没有这种静谧侵肌的湖泊,这里的城堡有着悲剧般幽深奇诡的特点,这也非我故乡所有,这里的大森林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我的故乡也没有。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1.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以“我的故乡”为陈述对象的一组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9. ①很少看见人;②而是惦念亲人;③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

20. ①“法语法语法语”使用反复手法,同一词语三次重复,突出了身居他乡耳中充斥异国语言而产生的疏离与陌生感。

②把法语的语言环境比作“监狱”,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表现出异国语言氛围对一个异乡人所造成的囚困压抑和无法回避与逃离的无奈。

③两种手法连用,强化了旅居异国的孤独与苦闷之情。

21. 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解析】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呱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可知,这里除了游客,很少有人。可填:很少看见人。

第二空,承接前文“不是”,所填句子应以“而是”开头;再结合后文“我知道我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他们的快乐和依靠”“因为那里有他的亲人,也有他的过去”,这里可填:而是惦念亲人。

第三空,依据后文“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可知,这应是远离故乡后的感受,所以可填: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

【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法语法语法语”使用了反复的修辞,同一词语三次重复,强调了所听之话除了法语再无别的语言,更无自己希望听到的乡音,从而突出了身居他乡耳中充斥异国语言而产生的疏离与陌生感。

“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而无处逃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法语的语言环境”,喻体是“监狱”,作者以监狱对囚犯的囚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异国语言氛围对一个异乡人所造成的囚困压抑和无法回避与逃离的无奈。

两种手法连用,强化了旅居异国的孤独与苦闷之情。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关系的复句。散句变整句题型,通常要先确定某一句为基准句,寻找重复性用语,将剩余句子加上重复性用语改成与基准句结构相似的句子。

比如本题可以以“我的故乡也没有这种静谧侵肌的湖泊”为基准句,均变成“我的故乡没有……的……”的形式,即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满江红》热播,给多地岳飞庙带来热度和流量。但是,有的游客的言行却变了味,出了格。2023年1月29日,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岳飞观里,一名游客突然情绪激动,一脚蹬到岳飞观前香炉上,高喊:“还我河山!”然后,不顾工作人员再三劝阻,掀起遮盖香炉的铁板,砸打秦桧等铸铁跪像,并站在跪像台基上喝问:“下一个谁来?”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电影《满江红》热播后,有游客在景点打砸秦桧跪像。分析这类现象,用鞋底扇、吐口水等等,是岳飞观里常见的举动,据此间工作人员称,“打秦桧”已成为当地一种习俗,寓意祈福消灾。而在杭州,因为岳王庙秦桧铁像总是被人砸烂,历史上曾重新修筑了9次。中国人敬爱岳飞,爱的是其生于乱世却壮怀激烈、立于危局却勇猛精进的刚健精神,这种精神穿越岁月的厚障壁,呼啸而来,已经浸染进中国人的血脉。以岳飞、秦桧等为载体,形成忠奸、是非、善恶等普遍认知,本身也是民族性格形成的重要基石,殊为不易,值得珍视。多地游客抽打秦桧像,且每每都能引发共情,并不难理解。一者,英雄末路,壮志难酬,岳飞这样一个理想个体生命的遭遇,当然会让人意难平;再者,南宋时国势日蹙,奸臣当道,也会让很多人愤愤不平,希望找到一个具象的对应物泄愤……但是,这次太昊陵岳飞观里游客的行为,又是蹬香炉,又是掀铁板打砸铁像,甚至煽动更多人一起“搞事情”,就做过了头。这是明显的破坏公物,严重扰乱旅游景点的公共秩序,和普通人朴素的“尊岳”信念无关,与热血无关,就是借机会发泄情绪寻衅滋事,其行为已涉嫌违法。公众对历史人物有爱憎情绪,是正常的,但不能分不清现实和历史的区别;公众朴素的爱国、敬贤情感,也不应该被情绪绑架。破坏景区设施,扰乱公共秩序就是违法,没有借口。否则,今后张三李四在破坏财物、打砸一番之后,祭出一个冠冕的“情怀”理由就能逃脱法律惩罚,那就会形成可怕的破窗效应。而且人们到岳飞观等地方旅游是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应表现出文明且具有素养的行为,而不应有如此冲动不理性的低俗行为,否则就失去了旅游和文化传承的本质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更要有理性的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以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

行文构思时,如以“理性表达爱憎情感”为中心论点,首先肯定游客的爱国情怀,然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公民表达情感,要有行使权利的界限意识,不得损害他人、集体、社会或国家的权利或利益。二是要增强法治意识,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三是客观寻找理性的表达方式,不能有危害社会秩序的过激行为。

立意:

1.理性传承中华文化。

2.秦桧有罪,砸打违法,理性表达爱憎情感。

3.强化法治意识,促进文化传承。

4.探寻文化内涵,做文明游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