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学术期刊网站为何屡禁不绝?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这些骗局,你知道吗?_网站_期刊_投稿

他们骗取作者的论文稿件,随后收取审稿费、版面费,甚至伪造编辑部公章向作者出具《用稿通知》……如此环环相扣,正在考验着学术论文作者的鉴别力。

这样的假学术期刊网站何以大行其道,又为何屡禁不绝?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这些骗局,你知道吗?

1、假网站贼喊捉贼

一边任教高校,一边博士在读,面对发表论文的考核要求,刘俊(化名)倍感“双重压力”。

博士毕业前,他在网上查询到某家语言学期刊的投稿地址,于是将自己的一篇论文按要求发送到了投稿邮箱,期待被采用刊发。随后的两个月,刘俊先后被以“审稿费”“版面费”等名目要求缴纳3000余元。

最后,“编辑部”告知他,“文章将发表在封三的位置,不属于正文内容,将无法出具《用稿通知》”。

在朋友的提醒下,刘俊几经辗转才找到了那家正规编辑部的电话,得到的回应却是“根本就查不到你的稿子”。

直到此时,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陷入了假学术期刊网站设计的连环套之中,“除去经济上的损失,还耗费了大量时间,耽误了事情”。

根据刘俊的提示,记者在网上搜索了这本语言类期刊。前三个搜索结果突出显示了“杂志征稿”“2个月见刊”等字样,点击其中一个链接,便进入网页,期刊主页、期刊导读、投稿须知等内容清晰列出,而投稿渠道分别为邮政投稿、邮件投稿和在线投稿三类。

尽管,这个网站看上去非常“专业”,但依然与纸质版期刊上所提供的网址并不一致,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的”。

不仅这一家,记者先后了登陆10余个假期刊网站后发现,这些仿冒网站的域名极具欺骗性,与正规期刊网站网址高度相似,甚至有些看起来更加权威,页面制作有模有样,从期刊导读、投稿须知到在线投稿等等,一应俱全。

通常情况下,仿冒网站中的期刊信息全部是真的,只有联系人和投稿信箱是假的。“作者根本分不清网站的真假,这些假网站往往制作精良,更新及时,甚至比真网站做得还好。”从事期刊编审工作的贺宇说,为了取得作者的信任,假冒网站会在显著位置刊登《声明》称,近期本网电子邮箱被不法分子盗用,冒用期刊的名义发送采稿通知,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还提醒“广大作者务必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真是“贼喊捉贼”。

▲假冒网站截图

展开全文

2、泛滥成灾,却又屡禁不绝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史学学术研讨会上,“假学术期刊网站泛滥成灾的话题”刚被提及,就引起了在场期刊编辑的强烈反应。

河南省某知名学术期刊编辑李轲京经常接到电话,“对方的第一句就是,请问稿件什么时候发,我钱都交了”。这让李轲京哭笑不得,又头疼不已,“不用想,肯定又是上了假期刊网站的当了”。

面对一些上当受骗的作者,期刊编辑部会选择报警处理,但收效甚微。这些假期刊网站往往一开始从网络上销声匿迹,但几天过后,又以其他面目面世。被打击、暂时消失、再度出现,就这样,假期刊网站总能死灰复燃,一次次卷土重来。

按照现行评价标准,学生毕业、教师或研究人员评聘职称都将发表论文作为硬性要求,排队等待发文章的人数与日俱增,而学术期刊的数量则相对稳定,有待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学术期刊之间形成了供求失衡的局面。

郑州大学教授罗志敏坦言,骗子正是利用这些学者和学生急于发表论文的心理,通过以假乱真的期刊网站,干起买卖论文、代写论文的勾当,甚至伪造编辑部公章或空头承诺直接骗取投稿人钱财。

据报道,2016年5月,北京警方曾打掉一利用假杂志网站诈骗钱财的7人团伙。这一团伙用假网页冒充某健康教育杂志官方网站,声称可以发表论文,但在作者汇款之后却杳无音讯。经查证,仅2016年1月至5月,该团伙就非法获利30余万元。

3、网络搜索平台不应成为“帮凶”

对此问题,正规期刊编辑部力不从心,搜索平台监管不力。这为假期刊网站的大行其道提供了可乘之机。

“假冒期刊网站通常通过竞价排名的方法提高其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这是骗子实施网络诈骗的必要环节。”罗志敏为此建议,除了要依法对假期刊网站相关利益人从严处罚,还需要从规范网络搜索平台入手,让那些假期刊网站无所遁形,以此净化网络环境和学术环境,不让网络搜索平台成为假期刊网站的“帮凶”。

4、寻找正确投稿方式,避免上当受骗

假期刊网站继续泛滥,作者防不胜防,该如何避免?

“不建议作者在搜索平台上直接搜索投稿地址,最稳妥的方法是找到刊物的纸质版,寻找官方网址或联系电话。”罗志敏建议,论文作者还可以进入工信部等备案查询系统,查询相关网站的真实性,或者可以先登录该期刊的主管单位官网,然后再在“举办期刊”或“学术出版”栏中找到这个刊物的链接,最后,确认投稿的具体要求以及投稿流程和方式。

想查看更多学术文章,请关注“千言文化”公众号。后台回复“目录” , 领取核心期刊目录;回复“咨询” ,定制职称晋升路径;回复“查重” , 获取终身免费查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