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习春风沐岭南——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之际_广东_总书记_习近平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董柳 侯梦菲 黄丽娜

当时间的脚步走进2023年春天,世界目光再一次聚焦广东。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湛江、茂名、广州等地,深入企业、港口、农村等进行调研,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来到广东视察。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势的关键之时,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总书记调研广东,为广东改革发展、现代化建设掌舵领航、把脉定向,对广东的发展寄予新嘱托、赋予新期望。

在岁月的长河里,这样的镜头弥足珍贵。在历史的坐标中,这样的时刻注定永恒。

“排头兵”广东,也在这个春天,领受新使命,奔赴新征程。新的春天的故事,在广东大地接续唱响。

(一)

作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注定是我国发展历程上不平凡的一年,它承担着起步开局、承前启后的时代重任。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让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广东之行意义非凡。

只有置身深邃的时空之渊,才能深刻理解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只有站在广袤的时代之巅,才能深入领略风云背后的历史浪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进入新时代以来,总书记四次亲临广东视察,足迹涉及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多次对做好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进入新时代以来,每到重要节点、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都从战略高度、全局角度出发,以宏阔的视野、系统的思维,及时为广东把舵定向、指路领航,体现了对广东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饱含着对广东推进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殷切期望——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到地方视察的第一站就来到广东,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宣言书和动员令;

2014年3月,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强调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希望广东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

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东提出了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新要求;

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视察广东,对广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号召广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展开全文

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广东视察,嘱托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2023年4月,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广东视察,强调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人民领袖情系广东,注定在历史上留下厚重笔墨,注定对广东发展影响深远。

(二)

浪花翻飞的珠江,多次见证了闪耀历史的重要时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视察广东,他的话语,给广东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信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前不久,中法两国元首举行非正式会晤的地点,也选在了广东广州,选在了珠江北岸、白云山麓。

风起云涌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经久回响着人民领袖的铿锵宣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视察时强调,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时指出,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我特地来汕头经济特区考察调研,就是要向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奋发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锲而不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南粤大地的山山水水,铭记着总书记山高水长的厚爱——

2018年10月23日,在清远市连江口镇连樟村,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们说,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2023年4月10日,在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

庄严肃穆的两会会场,久久回荡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广东发展,话语掷地有声: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时间镌刻不朽,奋斗创造伟业。

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推动广东各项事业在新时代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7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9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继广州、深圳之后,佛山、东莞也迈入GDP万亿级城市行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3万亿元,注册企业超过700万户、占全国七分之一,进入世界500强企业17家;粤港澳大湾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新时代广东取得的发展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三)

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关怀之殷、关切之深,山高水长、连绵不绝。每次到广东视察、每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发言,他都对广东推进改革开放提出殷切嘱托。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视察来到广东。他说,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2018年10月,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号召广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广东视察,嘱托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表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广东拿出勇气、拿出担当、拿出作为,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众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起源于广东的商事制度改革领跑全国,让市场主体迎来发展春天,目前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超过1630万户;“放管服”改革,为企业“解绊”、给市场“松绑”;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的数字政府改革,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四年全国领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让特区的特质更“特”;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50家来粤投资兴业,开放共赢的“同心圆”越画越大……

今天的广东改革开放,恰如百舸争流的浩荡之势,恰似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象,充满朝气,富有生机。

在广州南沙,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地中海伊琳娜”号缓缓靠泊码头,将粤港澳大湾区生产的智能家电等产品送往地中海方向;在南海之滨,深圳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珠江西岸,立足广东省事权最大限度放权,立法赋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改革发展自主权;在大亚湾畔,百亿美元级的埃克森美孚、壳牌项目勾勒出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雏形……

伶仃洋畔的深圳速度,透过历史的尘烟,映照当下。莲花山上的伟人塑像,历经岁月的洗礼,目光如炬。前海石旁的领袖足迹,穿过时间的长廊,历久弥新。

今天的广东改革开放,像喷薄东升的日出,照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上;像奔流不息的江河,流淌在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大道旁;像一部奋斗的史诗,书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

(四)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引用了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是矛盾的正反两面。危中寻机、稳中求进、守中有攻,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的同时,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一个必须跨越的关口。他要求广东,以新的更大作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

在总书记的指引下,广东牢记嘱托,拿出应对惊涛骇浪、越过关山险隘的底气和勇气,不惧挑战,攻坚克难。

面对百年变局、世纪疫情,广东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力以赴打赢一场场疫情防控硬仗,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强音更加响亮;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牵手世界两大产业巨头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推动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首套装置落地投产、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破土动工……广东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警惕“黑天鹅”、防范“灰犀牛”,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精神,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着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一系列“组合拳”“连环招”起到曲突徙薪、未雨绸缪、抓早抓小作用。

如期完成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脱贫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出抓好产业有序转移,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吸引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广东瞄准“最大短板”,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开展港澳律师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打破了内地与港澳不同法系之间的制度壁垒,“跨境理财通”已为粤港澳三地4.36万名投资者办理跨境理财业务,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实施“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自助通关一年来验放量超过1000万人次,“港澳药械通”打通了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的通道,“湾区社保通”为粤港澳三地居民提供无差别社保服务,“澳车北上”落地、“港车北上”在即……广东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体制机制的“软联通”、三地百姓的“心联通”,让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更加璀璨夺目。

回望走过的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犹在耳畔:“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而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能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找到破题解难的钥匙,在乱花迷眼、乱云飞渡的复杂形势里找到迎难而上的法宝。

(五)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作为“两个重要窗口”,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责无旁贷。

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再到总书记这次视察强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广东始终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待。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广东深切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这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奋进之路。

牢记总书记嘱托,立足广东所处历史方位,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明确“九个突出”,明晰了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路径图”。癸卯兔年新春开工第一天,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冲锋号、奋进号……今天的广东,全省上下、珠江南北、内地沿海,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勠力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时,引用马丁·路德·金的话说:“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

现在,就是好时机。

历史川流不息,珠江滔滔奔涌。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注定镌刻进不朽的时间丰碑中。

(六)

习习春风,又沐岭南。

“最是一年春好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自古以来,万物勃发的春天被人们赋予美好的寓意和寄托,它是播种希望、梦想启航的时节。

在这个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广东视察,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继续感恩奋进、凝心聚力、铆足干劲,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领受新使命,排头兵如何续写新传?

新征程上,广东有奋进的底气——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在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党中央接连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等重大机遇,部署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以及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广州期货交易所、华南国家植物园、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等重要项目,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更稳。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9万亿元,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8.3万亿元、占全国五分之一,五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8000亿元;产业科技发展迈出新步伐,高新技术企业达6.9万家,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六年全国第一;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实现新提升,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十年快于城镇居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4.7万元,公共服务和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

新起点上,广东有奋进的勇气——

从“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到全面深化改革迈上新台阶,广东历来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基因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至今犹忆:蛇口的“开山第一炮”响彻长城内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颠覆了一代人的观念;中国首家中外合作五星级宾馆的出现折射出开放时代的来临;前海从“一张白纸”蝶变为“湾区引擎”……时光走远,沧海桑田,奋斗永恒。

新航程上,广东有奋进的志气——

走过风雷激荡四十余载,走过新时代非凡十年,广东具备力争上游、赶超一流的骨气与志气。我们实现了从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省份到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惊人跨越,我们完成了十年连续跨过7个万亿级台阶的自我超越,我们也见证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航向,沿着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必由之路,“广东号”正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奔赴远航。

未来,就在前方。道路,就在脚下。奋斗,就在当下。

编辑:邬嘉宏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