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为碑 郑州举行生态树葬活动(文明祭奠新风尚)_郑州市_骨灰盒_方式

本报讯(记者 王向前)不立石碑,不留姓名,以树木为记,以花草为伴。清明前夕,郑州市在河南福寿园举行公益生态树葬活动,142个家庭通过树葬方式,寄托对亲人的无限哀思。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当天10时许,活动正式开始,以诗朗诵《生命在绿色中永恒》致敬树葬先行者。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家属将可降解骨灰盒安葬在树葬花园中,骨灰盒经过自然降解,将和大地融为一体,最终回归自然。

72岁的耿女士将丈夫的骨灰盒安放好后,眼里闪着泪光,“我老伴退休前是教语文的中学教师,生前很喜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句词,我们选择树葬的方式,他一定会高兴的”。

“生态树葬是不立石碑,不留姓名的。”郑州市殡葬事务中心副主任姚远说,树葬既实现了入土为安,又能保护环境,更寓意将生命和树木融为一体,使生命得到延续和升华。

据悉,郑州市自2008年开始,已经连续16年举行公益生态树葬活动。为推行树葬方式,郑州市出台了奖补政策,在民政部门核定的公墓和骨灰堂(楼)场所,采取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方式的,丧属可领取补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