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 星辰大海
1992年9月21日
,这是一个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是一个值得被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正式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代号为“921”工程。三十年来,工程相继突破了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成功将14名、23人次送入太空,牢牢占据了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一席。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由此拉开了中国筑梦太空的宏伟大幕。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发射
2001-2002年,发射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005年,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搭载神舟六号飞船进入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和小卫星伴飞,实现第一步
2012年,中国首次完成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2016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对接任务,并于11月18日完成载人任务,成功着陆,实现第二步
2017年,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
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进入第三步;发射天舟三号在轨道运行期间先后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进行了2次交会对接
2022年,中国空间站首次全面建成
中国印· 天之印
展开全文
为铭记这一历史时刻,经中国航天官方权威机构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授权,特邀请中国航天玉雕第一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孟庆东大师,以神舟号返回舱与天和号核心舱为原型,全新创作“中国太空第一印”《中国印·天之印》。
《中国印·天之印》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纪念印章》与《中国空间站建造系列任务纪念印章》组成,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周年之际,由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携带升空,在中国中间站由航天员共同盖印见证!
《中国印·天之印》的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国载人航天30年辉煌成就的铭记,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飞天梦实现的标志,更是8000多年和田玉国玉文化的历史飞跃!它不仅将中国传统文化首次带入太空,也将中华文明的传播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太空第一印”实至名归!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纪念印章》搭载版
《中国印·天之印》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纪念印章》与《中国空间站建造系列任务纪念印章》两印组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周年纪念印章》以神舟号“返回舱”为原型,整体为流线型,看似简单实则为雕刻制作难度最大的一件作品,就是要制作这样极特殊形状,稍有不慎造型的失误便清晰可见,不可更改,所以极费工时,耗费料材,其顶部以祥龙瑞兽呈现,主舱舱体中心铭刻“神舟”大字底部印基正面铭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周年纪念”字样,整体造型敦实厚重,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工艺的同时,也完美展现了“返回舱”原型的现代科技感。
另一枚《中国空间站建造系列任务纪念印章》以天和号“核心舱”为原型,以国玉和田玉为创作材质,使用圆雕等工艺手法,主舱段环饰祥云、龙凤图案,龙代表着龙的传人和龙的民族,也代表着遨游天地之中,而凤凰的出现则来自神舟九号标志的设计元素,以此代表中国女性在航天事业中伟大贡献,龙凤环绕,天地遨游,印基四周铭刻“天和——中国空间站任务纪念”字样,整体创作细腻入微,创意独具匠心。
孟庆东·中国航天玉雕第一人
孟庆东
2016年,他创作《中国飞天宝玺》的设计图就随神舟十一号遨游天际;
2020年,《嫦娥五号探月宝玺》作为官方唯一授权的探月主题玉雕,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2022年,《中国印 天之印》成为首件进入太空并使用的玉雕作品;
三件作品共同组成当代一套航天题材的“太空玉雕三部曲”
被业内公认为“中国航天玉雕第一人”
孟庆东大师此次《中国印 · 天之印》的创作前后几经易稿,并最终以神舟号返回舱与天和号核心舱为原型,精选国玉和田玉载体将现代科技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是兼具实用、艺术、赏玩于一体的匠心力作。
于苍穹之上承载中华文明的飞天梦想!
于方寸之间印刻传统文化的千年传承!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