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原料集体涨价!多家化工巨头因垄断被查!_上调_钛白粉_销售价格

昨日(28日),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发函称,3月1日起,各型号钛白粉(包括硫酸法钛白粉、氯化法钛白粉)对国内各类客户上调1000元/吨,对国际各类客户上调150美元/吨;海绵产品对各类客户上调1000元/吨。

-01-

近十家工厂集体涨价

同日,攀枝花市钛海科技发布调价函,称由于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经研究决定,即日起金红石型、锐钛型钛白粉国内客户上调1000元/吨,国外客户上调150美元/吨。

来源:东方财富网

中核钛白发布调价函,自3月1日起,上调各型号钛白粉销售价格。其中:国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000元/吨,国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50美元/吨。

广东惠云钛业发布调价函,称自3月1日起,在现有钛白粉销售价格基础上调整公司各型号钛白粉销售价格。其中国内各类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000元/吨,国际各类客户出口价格上调150美元/吨。

昆明东昊钛业发布调价函,称各型号金红石型钛白粉自3月1日起,国内销售价格在原价基础上上调1000元/吨,出口价格在原价基础上上调150美元/吨。

山东道恩钛业发布调价函,称经研究决定,自3月1日起道恩牌钛白粉价格内贸上调1000元/吨,外贸上调150美元/吨。

湖南创大玉兔化工发函,称3月1日起,“玉兔”牌钛白粉,销售价格在原销售价格上上调800元/吨。

安纳达发布调价函,称经研究决定,自3月1日起,金红石型钛白粉和锐钛型钛白粉国内销售基价均上调1000元/吨,外贸销售基价上调150美元/吨。

攀枝花市海峰鑫化工发函,称即日起,金红石型系列钛白粉在现有价格的基础上上调1000元/吨。

展开全文

而在几天前,天原集团发函宣布,国内市场不同牌号氯化法钛白粉销售价格上调1000元/吨,国际市场不同牌号氯化法钛白粉销售价格上调150美元/吨。

这似乎与2月初钛白粉涨价的形势连成一片,更有企业爆料,3月份钛白粉行业的涨势已定,接下来等着涨价函就行了,也让涂料产业感到十分焦灼。

-02-

多家化工企业曾因垄断被查

钛白粉行业呈现龙头企业集中度高的行业格局,全球钛白粉企业主要集中在科慕、特诺、龙蟒佰利联、范能拓、康诺斯五家企业手中,共计占全球产能的58%。

我国形成以龙蟒佰利联、中核钛白、山东东佳、金浦钛业、攀钢集团等大型集团为主的供给格局,以上五家钛白粉产能占我国总产能的一半。其中,龙佰集团是唯一一个年产能超过60万吨的企业,世界排名第三,亚洲第一。除此之外年产10万吨钛白粉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0家,分别是:攀钢钛业、中核钛白、中国化工、山东东佳、金浦钛业、金海钛业、宁波新福、山东道恩钛业、广西金茂钛业和云南大互通。

提到行业寡头格局和头部产能占比集中,不少人会想到,这是否是垄断的前奏。虽然我们无法断言这就是垄断价格,但是他们的涨跌确实已经形成了“集体行动”的规模效应,可以说是在危险的边缘来回试探。

实际上,今年来多家化工企业因此被处罚。2020年,因违反欧盟反垄断规定,欧盟委员会已对Orbia、科莱恩(Clariant)和塞拉尼斯(Celanese)等三家化工企业处以总计2.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0.75亿元)的罚款。

2018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查处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的两家分公司限定转售价格行为并对其处以合计8,400万元罚款。

2018年,化工制造巨头科思创、陶氏等企业遭到反垄断集体诉讼,涉嫌密谋关闭工厂、限制生产,以降低全球供应,提高聚氨酯原料的价格。

上游的垄断最受伤的就是下游用户。对于化工产业而言,原料垄断可能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时难以稳定地采购到原材料,从而使得生产、运营成本飞涨。如果头部20%的企业挣了80%的钱,那么剩下80%的企业只能抢夺20%左右的市场份额。

无论是在产品价格、销售渠道方面,还是在生产技术、市场份额方面的垄断,无疑是为了限制竞争对手入场抢夺订单,瓜分份额,最后导致行业集中度过高,行业内的企业生存空间受限,对于整个行业乃至垂直产业链都是非常不利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