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河东望族薛氏渊源_刘禹锡_刺史_革新

刘禹锡像

万荣薛氏,在隋唐时期叫“汾阴薛氏”或者“河东薛氏”,在中唐时期,可谓出将入相,冠裳不绝,地位尊崇,声名显赫,仅在《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万荣薛氏人物居然达500人。在翻阅历史过程中,我发现唐河中府宝鼎县薛謇长女婿居然是人们颇为熟悉的诗词歌赋作家刘禹锡!

在之前,经过专家考证发现诗人李白是万荣女婿,现在又增加了刘禹锡。在唐代结亲非常讲究门当户对,两个大诗人一个联姻了万荣的宗家,一个联姻了万荣的薛家,更不要说在唐朝万荣薛氏还有12个驸马,名相魏徵、书法家褚遂良等都是万荣薛氏的姻亲,应当说,在唐代,万荣的薛氏家族确实比较牛。

还是继续说刘禹锡,刘禹锡是中唐的一位杰出诗人,在当时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刘禹锡的婚姻在《唐书·刘禹锡传》中并无记载,但在其诗文中,却屡屡提及。这些诗文,有一篇《伤往赋》,二首《谪居悼往》诗,还有开成三年(837年)在洛阳做的《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碑文。

在《伤往赋》中,他写道:“予授室九年而鳏,痛若人之天阏弗遂也,作赋以伤之”“我复虚室,日凄凉分心伊郁,心伊郁分将语谁?坐匡床兮抚婴儿,何所丐沐兮,何从仰饴?”“九年而鳏”,说的是和妻子共同生活了九个年头;“我复虚室”,则言其亡妻为继室也;之后“匡床抚婴儿”之类的话,当是表明其有子女还年幼,据考证,最小的当在三岁左右。在《谪居悼往》诗中,他感叹“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纳闷,这个继室何以证明便是薛氏呢?这在《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福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中可见端倪:

“初,公治粟与朔陲,愚方冠惠文冠,察行马外事,聆风相厚,谓可妻也,以元女归之。明年,愚入尚书为郎,职隶计司,因白计相,召公来会府。行有日矣,遇内禅维新,愚以缘坐左贬,间关外役,竞不克面。”

公,即薛公,名謇,唐朝官员。曾祖薛宝胤,少府少监邠、雍二州刺史。祖薛绘,祠部郎中、金密绵三州刺史、龙门侯。父薛承矩,以文亡害,仕至大理丞。薛謇历任驾部郎中、泗州刺史,元和八年(813)十一月,为福建观察使。元和十年(815)卒,年六十七。薛謇治理北方边境时,刘禹锡在朝廷任监察御史兼领监祭史,通过考察,刘禹锡刚刚丧妻,于是把长女嫁给他。这个时期,大概是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常德)之前,刘禹锡是带着新婚的妻子薛氏来到朗州的。刘禹锡被贬的原因,是因为唐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与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牵连其中。这时,刘禹锡已经三十四岁了。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刘禹锡这个人心理素质很强,做事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在赴任的途中,写下了那首脍灸人口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展开全文

薛氏陪伴刘禹锡在常德生活了八个年头,备尝艰辛。她老家山西,不习惯南方生活。开始到武陵,没有住房,暂居在一个迁谪武陵已经离去的官吏的荒废的房子里,第二年在郡守的特殊照顾下才在元水畔招屈亭附近建了一栋被刘禹锡称为陋室的房子安定下来。几年时间,他为刘禹锡生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长子咸允,字信臣,乳名蒙童;次子同廙,字敬臣,乳名仑郎。刘禹锡夫妇非常高兴,为给孩子起名字颇费心思。刘禹锡还写了一篇文章《名子说》“欲尔于人无贤愚,于事无大小,咸推以信,同施以敬,俾物从而众说,其庶几乎。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俟余勖哉?仁义道德,非训所及,可勉而企者,故存乎名。夫朋友字之,非吾职也,顾名旨所在,遂从而释之。孝始于亲,终于事君,偕曰‘臣’,知终也。”

刘禹锡说一个人无论他聪明还是愚蠢,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诚实守信,忠孝廉洁,取名字就要体现这一宗旨。忠孝对于人,如同一个人要穿衣吃饭一样,不能缺少,这是不需要我去劝勉教育的。仁义道德也是如此,不是要靠教育训勉,让它体现在名字中。字,是对名的解释,长子、次子名前的“咸”“同”是都要的意思;允,即允诺,讲信用,因此“字信臣”;廙,恭敬,因此“字敬臣”。为什么在字的“信”和“敬”的后面都要加一个“臣”字,刘禹锡也作了解释,一个人“孝始于亲,终于事君”,所以都称臣。

前文说过,刘禹锡的性格是比较古怪的,做事与众不同。薛氏与朝廷里的权贵宦官薛盈珍是本家,是唐宪宗的亲信太监,在刘禹锡被贬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中(指的是唐顺宗年间推行一系列善政的一批革新派官僚士大夫,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其中的“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是推倒唐顺宗的马前卒。薛謇受女婿刘禹锡牵连,本不应为薛盈珍所喜欢,但他“以族人附进”,竟然得到了重用。如果刘禹锡通过岳父的关系,也依附薛盈珍的关系,未尝不能启用。但在宪宗一朝,刘禹锡未被启用,可见女婿与岳父是泾渭分明的。妻子对丈夫也很理解,甘愿和他过贬谪受苦的日子。

元和七年(812)年,刘禹锡的妻子薛氏在朗州因病去世,刘禹锡时年四十二岁。薛氏去世后,刘禹锡应当是再无续弦。在他写于元和十年的《连州刺史谢上表》中说:“哀臣老母羸疾,闵臣一身寒丁”,又写于元和十四年的《问屈大赋》说:“欲其久留,谓我譬如,我一子三,谁之曲与。”文中的“我一子三”,所指应当为其二男一女三个小孩,由此可见,刘禹锡在其妻病亡七年后,虽然转任连州,但依然是孤身一人到终老。

图 文:薛勇勤

责 编:薛秀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