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人吸烟率持续下降至19.4%,社会共治创新城市管理提供“上海方案”_禁烟_场所_健康

今年3月1日是《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13周年。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表示,本市控烟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强化社会共治,形成控烟宣传和监督执法“六个一”模式,以海派特色打造无烟城市。本市成人吸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目前是19.4%,控烟成效全国领先,提前达到“健康中国2030”任务目标。

同时,本市控烟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2022年全市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共检查单位301163家,处罚单位469家,处罚个人340人,罚款金额分别为1648750元和26900元,罚款总金额为1675650元。全市法定禁烟场所的违规吸烟发生率为12.3%。“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正成为上海市民健康新风尚,无烟环境共建共享的理念氛围日益深化,为创新城市治理提供了“上海方案”。

两次修订,“联合监管+社会监督”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介绍,以人民为中心,公众健康为先,《条例》先后两次修订:2010年3月1日,《条例》生效实施,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后,大陆地区首部省级人大颁布的控烟地方法规;2016年11月11日,《条例》第一次修订,实现室内全面禁烟,世界卫生组织授予上海市人民政府“世界无烟日奖”;2022年10月28日,《条例》第二次修订,将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无烟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和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本市各级健康促进委员会依托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控烟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改善。2022年,本市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保持稳定,为12.3%,法定禁烟场所电子烟使用发生率为2.2%;室内“无烟具”场所、“无烟蒂”场所、“无吸烟室”场所的比例继续保持良好,分别为93.4%、90.3%、99.7%;市民对《条例》的知晓率为88.7%,对室内全面禁烟的支持率达98.0%。

本市持续对餐饮、网吧、娱乐等控烟难点场所重点开展执法检查,上海首个禁烟场所使用电子烟的“罚单”也已于日前开出。同时,进一步强化控烟社会共治和公众参与,推出“控烟热力地图”加强社会监督。

双管齐下,“普法执法+疏堵结合”

2022年电子烟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后,全市进一步加强对电子烟及释放物健康危害和纳入公共场所禁烟范围的宣传教育,强化普法执法并重,并逐步更新全市法定禁烟场所的禁烟标识,今年将全部更新完成。同时,各媒体平台、各类机关、医疗机构、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控烟宣传,提高公众对传统烟草和电子烟危害的认识,倡导无烟健康生活方式,尤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女性等群体的宣传。

展开全文

组织控烟志愿者开展法定禁烟场所吸烟劝阻和控烟宣传活动,监管部门对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及使用电子烟加强执法。此外,通过宣传倡导室外不吸游烟、开展室外吸烟点示范建设、完善全市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专业戒烟服务,控烟“疏堵结合”打造无烟健康城市。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表示,本市已形成良好的控烟氛围和健康意识,同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控烟工作仍面临艰巨挑战,无烟上海建设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更需要每一位市民协同营造无烟环境。目前全市已形成“12345”控烟投诉热线、“无烟上海”微信公众号、“健康云Pro”小程序中的“控烟热力地图”3个举报路径,市民可提供法定禁烟场所的控烟问题线索(如室内吸烟、室内有烟蒂/烟具、无禁烟标识等),督促场所进行控烟管理和整改。

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和控烟志愿者可根据热力地图上的控烟问题场所“警示灯”,作为巡查、监管、执法的重点目标。今年,热力地图平台将进一步与控烟志愿者平台衔接,形成“市民提供控烟问题线索-志愿者巡查-执法建议书-监管部门执法检查”的“互联网+控烟社会共治”闭环管理,并积极推动纳入“一网统管”,全市将持续完善控烟投诉与线索提供的社会共治机制,强化社会监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