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报道微博(有什么介绍足球比赛的微博吗)_足球_俊逸_球员

本文目录

  • 有什么介绍足球比赛的微博吗
  • 关于中国国家足球队开新浪微博得事
  • 群星发文祝贺中国女足,都有哪些明星发文祝贺了
  • 国足官方微博叫什么
  • 求一些关于中国足球的评价文章和一些中超的评价文章
  • 足球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在当年应该算是什么水平
  • 新浪微博中国足球如何输给乌兹别克斯坦的最新相关信息

有什么介绍足球比赛的微博吗

除了咱们国内的,还有就是曼联的里奥费迪南德也开了,不过不是他本人,而是工作人员把他的国外微薄粘贴过来的,一搜就有的,名气最大的就是这个了
昨天上网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关于日本小学生足球比赛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日本小学生室内足球比赛的精彩进球和过人.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这个视频的标题,叫做比中超要好看的日本小学生比赛.这个标题是多么的讽刺中国足球啊,连日本小学生的比赛都比中超好看,呵呵,看来这不光是一种讽刺,而是活生生的侮辱.
如果不告诉我主人公们是小学生的话,我是完全猜不到他们的年龄的,唯一能够证明他们是小学生的东西就是他们略显矮小,没有发育完的身高.每一个看完视频的球迷都一定不难发现 ,小学生的比赛确实比中超要精彩和激烈.虽不能说每个孩子的技术都是出类拔萃的,但他们的整体性,团队意识,踢球的感觉完全是中国同龄孩子中很少有的.我看的这个视频中的一个前锋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了,过两三个后卫跟家常便饭一样,射门也相当的冷静和准确,而且他不仅有出色的个人能力,传球还特别的犀利和到位,确实前途不可限量.以前我也经常看到很多的诸如巴西,法国之类的足球天才的个人集锦,看完昨天的视频,我觉得他们真的不分伯仲,只要科学的训练加上完善的性格培养,不出十年,日本一定会拥有一位属于自己的世界级巨星.其实这个视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个日本动画片,足球小子.不知道这部片子陪伴了多少人的成长,他不仅是一部描述日本人对于足球的渴望和追求的励志动画片,更是无数小孩子们认识足球,喜欢足球的敲门砖.虽然在很多中国人眼里,里面的内容过于的夸张和虚构,日本是不可能捧起大力神杯的.的确,我也曾经认为这部片子有些夸大,日本想要夺得世界杯还太过遥远.但是当我昨天看完现实版的大空翼之后,我才发觉,原来我们都错了.只有有梦想的人才能真正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日本人真的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当日本人把夺得世界杯的梦想写进漫画里的时候,我们在干嘛?如痴如醉的欣赏着人家的杰作,却在心里无动于衷.当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杀入世界杯十六强的时候,我们在干嘛?还在犹豫着是选择外籍教练还是本土教练.当日本的年轻球员们闪耀欧洲足坛,甚至世界杯上的时候,我们在干嘛?打假球,抓贪污.一个个的例子,一次次的失败,都在证明着一个道理-中国足球的发展从来都没有正确过,甚至从来都没有前进过.
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很讨厌甚至记恨日本人.虽说这种看法已经根深蒂固,很难改变,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即使再讨厌,也要理性的看待对手.人家有好的地方,就一定要模仿,借鉴.中国不是一个很喜欢山寨的国家吗?那足球方面为什么就没人山寨一下呢?为什么就不能拷贝日本人的模板,来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足球环境呢?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所以我想只要中国真心想搞足球,没有不成功的理由.

关于中国国家足球队开新浪微博得事

不管怎样,真正的球迷还是不会抛弃国家队,只是对国家队不满而已.希望国足可以证明自己,踢出属于中国人的足球!而不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废物们,天天指手画脚的。

群星发文祝贺中国女足,都有哪些明星发文祝贺了

引言:我们知道中国女足获得冠军,很多人都非常的兴奋,群星发文祝贺中国女足,你知道都有哪些明星发文祝贺了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群星发文祝贺中国女足、

我们可以知道中国女足已经进了决赛,而且以3:2的爵士赢得韩国队,所以时隔16年之久,我们的中国女足又获得了冠军,这个时候有很多人都非常的激动,而且我们会发现冯建祥已经需要当时在演播厅里面激动的流下了泪水,还有很多明星发文祝贺,很多球迷也是非常的激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都会在他们的微博上留言,中国女足是最好的最棒的,她们也是铿锵玫瑰,所以中国的姑娘是永不说放弃的,我们也是相信中国女足永远是最棒的,这个时候也是他们实力的展示。怎么知道在演播厅的时候,黄健翔都已经流下激动的泪水,他也是比较开心的,他发现能够把球打成这样,他也是经历过的,所以他是最激动的,我们知道他也是比较好的解说员。

二、激动人心的时刻

然后我们再看一下徐洋,他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对大家说这更是幸福的泪水,这个时候他们也说这是中国足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热泪盈眶,这更是为他们赢得比赛的激动,泪水也是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在微博上看见很多明星都转微博发文做货,这个时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感受,我们可以感受到影响力非常的大,对于中国女足来说,他们的影响力又会加深。首先我们可以看见李冰冰也发文祝贺,这个时候说中国女足是最棒的,而且我们是永远的冠军,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足是比较好的,获得很多人的赞叹,还有我们认识的明星袁弘发文庆祝。

国足官方微博叫什么

中国足球队。
1、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始建于1924年,于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中国队在国际足联最高排名是1998年12月的世界第37位。
2、从1976年起新中国开始参加国际大赛。

求一些关于中国足球的评价文章和一些中超的评价文章

亚青会足球赛中,中国U14国少队0比1不敌东帝汶队;联想起前不久国青刚刚1比2不敌缅甸队。我们青少年足球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的青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王宇球多年。昨日,他向笔者讲述了关于中国足球的两个小故事。这两个故事,讲出了中国青少年足球面临的无奈,让我对中国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故事一
  这是一个故事,真人真事。
  黄俊逸,18岁,现在效力于山东全运队,即将随队参加辽宁全运会的决赛阶段比赛。黄俊逸的脚下技术很好,策应做球能力一流……在他的面前,一幅职业球员的闪亮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然而,全运会过后,黄俊逸就要……成为同济大学今年招收的大一新生了。
  黄俊逸的足球生涯,5岁就开始了,并且一路进入青岛足协队,参加了省运会。完成省运会任务之后,黄俊逸选择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单纯的高中生。而他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五的水平上。作为普通高中生度过了一个学期之后,黄俊逸重新回归了职业足球圈,进入了青岛中能梯队,他回归的理由很单纯:“光学习的话,感觉还有事没干,自己的精力没用完,还是可以学习、足球两边走。”
  不过,黄俊逸“两边走”的心愿,终究还是没办法达成——会考结束之后,黄俊逸终于还是被借调进了山东全运队,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集训生活,整个高三都没有上。
  故事讲到这儿,停下来感叹一下:对于升入高中以后的中国孩子来说,球员和学生这两种身份,完全就是水火不容。想做球员,就得在比赛成绩的压力下长期集训;想当学生,就要屈服于高考指挥棒全天学习。想像欧洲或者日本那样两不耽误,在现阶段或者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至于球员黄俊逸为何想要重新成为学生黄俊逸,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是职业足球圈的氛围。
  所谓氛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成绩压力之下,快乐足球的初心难寻。高三之前,黄俊逸身兼两种身份,下午4时前认真地学习,下午4时后高兴地踢球。但是之后,黄俊逸只剩球员一个身份。在进队之初,他甚至会在晚上自己去找一个教室,拿出家人捎来的高中试卷来做,试图延续学习的节奏。然而职业足球的训练强度以及全运会的成绩压力,是他在以往的足球生涯里未曾尝试过的,这些都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冲淡了很多。关于这一点,相信不仅是黄俊逸一个人有体会,几乎每一位中国职业球员,都会有深刻的切身感受。
  氛围的另一方面,是职业球队内部的气氛和关系。十七八岁的普通孩子,都还身处在单纯天真的校园里,除了学习之外,大家基本上算是心无旁骛、无忧无虑,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美好。但是十七八岁的专业或者职业球员,情况大不相同。普通孩子直到几年后甚至十年后才要接触的现实,才要面对的问题,小球员们早就需要被迫承受了。
  黄俊逸也提到了如今中国足球的名声,“进国字号的队友回来后说,以后你进了国青国少,千万别上微博,都是骂的。”踢球不能得到掌声,反而遭到谩骂侮辱,好学生黄俊逸对此表示难以接受。
  总而言之,球员黄俊逸把自己如今所处的环境,形容为“外表光鲜的监狱”。
  黄俊逸的遭遇十分普遍,可以说是每位中国球员的必由之路。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没有梅西、罗纳尔多。只不过在现有足球青训体系之下,我们的梅西、罗纳尔多,最多也只不过被培养成了中国国脚;或者像黄俊逸这样,在尝试过足球道路之后选择退出;又或者,干脆从来未曾接触过足球,士农工商成了他们的归宿……
  故事二
  可供挑选球员60人——1998年龄段国少的困境
  偶然之间,我又被中国足球的惨淡现实刺了一下。
  7月17日傍晚6时30分,国家队在香河的最后一练已经结束,球员教练已经返回了宿舍,记者们也纷纷离去。在基地北侧的1号场地,却还有一支穿着国家队服装的球队在训练,走近一看,是一支青少年国家队。在我的印象里,自从1997、1998年龄段严查骨龄之后,我们的青少年球队,应该实力还算不错。
  凑到近前,认出了张海涛指导和唐晓程指导,由此知道这应该是今年刚成立的国少。今年9月就要去打亚少赛预选赛。然后发现原来国奥、国青、国安的守门员教练李立新指导正站在场边,而且李指导很随和,愿意抽空和我简单聊几句,这一聊不要紧,刚才的“实力不错”印象完全被颠覆……如下:
  1、新建1998年龄段球队,可供挑选的球员只有……60人左右。
  2、60人挑一支国家队够吓人了吧,这还没完。具体到守门员位置,只有……3个人!得,这下子也甭挑选了,一勺烩一锅端,都来吧。
  3、3个门将现在伤了俩,而且都是骨折。不过两个孩子还是都坚持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训练。手指骨折的不能打对抗,鼻梁骨折刚好的,还要参加对抗。剩下的那位健康的,从小是田径体育生,刚刚改练足球……1年。
 继续观察正在打分组对抗的球队。第一感觉,是张海涛和唐晓程两位教练的嗓子都快喊破了。特别是主教练张海涛,恨不能每分钟要叫停两次,大声向球员们交代,声音已经嘶哑。唐晓程还好,他在鲁能足校带队时就是著名的大嗓门,带着胶东味的“好的”曾一直飘荡在球场上,但是在这里,“好的”出现的频率大幅下降。
  然后仔细看看那位硕果仅存的门将,只需要看几眼,就能发现他确实刚刚练足球。首先,他的出球相当之差,几分钟之内,连续两次试图把队友的回传球,用短传交给禁区前沿的小伙伴,结果一次还没来得及起脚,就被前锋抢走直接破门,另一次把球传了出去,但队友被前锋绕前抢断,直接形成单刀……
  看完了离我最近的这位门将,再大略看看其他球员,也没有任何一个能让人眼前一亮,都是典型的中国球员,没什么特点,甚至球都传不准。
  这就是我们的1998年龄段国字号球队,即将出战亚少赛预选赛的国字号球队。如果在9月份的某场比赛里他们也输个1:5,我不会有丝毫奇怪。

足球记者李承鹏的球评在当年应该算是什么水平

当年的纸媒时代,写足球评论的几个名记,如周文渊、马得兴、李承鹏,后来有了董路。

那时的周文渊比现在写得好,有责任感肯用心。马得兴呢,看其文章有个明显的感觉,这就是个入错行的南郭先生。既不爱好、也无才华,纯粹是来这行混口饭吃。每周一篇流水账,他写得痛苦,读者看得更加痛苦,纯属互相折磨。但那时,一张报纸,就这几篇文章,咬着牙当奇葩文也得看完。

现在回头想来,都是笑谈。可当时每周就体坛、足球两份报纸。首先一上手,必定是先找李承鹏的文章。接着再看周文渊的,然后再是董路依次看完。

所以,先不论足球认知水平高低,至少李承鹏的文章肯定是最有趣的。他做文章,就像个无门无派、无师自通的厨师。能把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一堆材料,给你一勺烩咯!再端上桌来一尝,口感奇特五味皆全。有时写高兴了,一通嬉笑怒骂过后,已是离题万里。待醒过味来,再一把拉回,真的让读者读来非常有趣,更不会让你无聊。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因为太有才,联想太过丰富,比喻太过大胆。如此,自然也难免让看惯了正统文风的人,会有些不适,批其有卖弄文采之嫌。

说到最后,顺便提一下董路,他最早也是从模仿李承鹏开始。今天这样说他,董路肯定不服。但当年,如果说他的文章,写得像李承鹏,那他绝对会兴奋到失眠。

这就是差距,如今也已时过境迁。都说性格即命运,李承鹏桀骜不驯的个性,也将自己逼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挺有意思的问题。一来是因为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类似李承鹏这样的 体育 圈意见领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聚拢;二来是李承鹏已经远离公众视线许久,甚至很多年轻的球迷朋友都不知道这个人。所以重温下李承鹏这个人,倒也是件有趣的事。
遥想当年,随着甲A联赛的红火兴起,足球市场一片繁荣。因关注度高,市场供需关系顺畅,国内各种足球专业报多达百家,媒体记者成百上千,号称“八千足记”。在足球激情燃烧的时代,各种写法、各种风格百花齐放,产生了一批饮誉足坛的名编名记,优秀的足球记者批量涌现。

其中,也分为几个流派,比如以《人民日报》汪大昭为代表的传统正派,做新闻讲究严谨客观,在行业内也算德高望重的前辈;另外,还有《体坛周报》马德兴为代表的“权威派”,喜欢挖一些所谓的独家和内幕,让自己成为圈里圈外的意见领袖,当然了无论圈内圈外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再有便是张晓舟、李承鹏为代表的“南方系”,这些人大多中文系出身,擅长舞文弄墨,文采斐然,但实际足球理论和对技战术的理解分析并不是特长。
在那个年代里,除了汪大昭这样的前辈外,其余流派彼此之间其实都多少有些互相看不起的。比如,马德兴们会认为李承鹏们不懂足球,只是卖弄文字罢了;而李承鹏们会认为,马德兴们只会整天挖空心思去制造一些捕风捉影无从考据的新闻,失去道德底线。所以,经常会出现彼此之间在博客(那时还没有微博),在版面上的互相攻击,甚至还闹到过法庭之上。不过,在互撕这条路上,显然李承鹏要更胜一筹,因为李承鹏的才华远在马德兴之上,就连骂人也更加艺术更有文化。
如果仔细阅读过李承鹏的文字,你会发现,关于足球比赛本身的技战术分析,双方的数据分析,球员特点和发挥等等,其实篇幅是较为有限的。他的文字里,更多的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思维逻辑,给人一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通读古今的感觉,最后再又硬生生拉回到足球,往往一篇球评能够写成一篇杂文,嬉笑怒骂尽在其中。再加上身上的那股“侠气”,所以经常会出一些引起轰动的作品,比如揭黑等等。
其实这样的文风也符合李承鹏自身的特点,毕竟他是川师大中文系毕业,文字水平在“八千足记”里绝对是佼佼者。而这样的文风也深受不少读者喜爱,李承鹏也一度风生水起。据传,李承鹏最巅峰的那些年,有杂志跟他的约稿开价是10元/字,也就是说,一篇千字的文章,稿费就高达万元,所以你可以想象,单靠写稿、出书,那几年的李承鹏赚了有多少钱。
只不过,后来的李承鹏就有些剑走偏锋了,或许在他本人看来并非这样,但至少以我这样一个算不上他的粉丝但还算读过一些他作品的人看来是如此。从一个球评人,慢慢成为公知。在微博上,经常发表一些让人看起来读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言论,直到几年前被微博被销号。最近这三四年,更是几乎销声匿迹,听不到什么关于他的消息。
总言之,李大眼不说球,还是挺遗憾的一件事,至少他曾经带来了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因为能够让 体育 的文字有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李大眼和他当年南方系的那些同事们做到了,而现在,那样的风格越来越少见了。只有马德兴们,还守在了中国足球报道的一线。这么说来……也是不容易了。

就是各种炮轰,曾经足球报的王牌,那时候足球报和体坛周报平起平坐,李承鹏,董路,黄健翔三个铁哥们,李承鹏是中国足坛最敢说实话的,先后被足协封杀近二十次,最终辈分离开中国足球,退出前写下了(中国足球内幕)这本书,书中说出了沈瑜之战,和泰达国际假球案,后来由于微博上透露各种官场内幕以及一些不正当言论,导致无法在中国立足,而去了美国。

李承鹏,人称大眼哥,著名足球记者。他是纸媒时代最著名的几大足球评论者之一,与他同时代的还有马德兴、周文渊等人。因对当年的足球环境不满,李承鹏宣布退出足球圈,这一离开走的潇洒,从此他再也没有回来。
李承鹏出生于新疆,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这使得他拥有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也为他日后的 体育 评论打下了基础。1990年毕业后,李承鹏并未从事文学创作或教育工作,他选择成为一名 体育 记者,自1990年至2008年期间,李承鹏先后供职于《四川 体育 报》、《成都商报》以及《足球报》等媒体,他所从事的都是 体育 记者和评论员的工作。由于为人正直,敢直面于黑暗,点评犀利,为他吸引了众多粉丝,也正因为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诸多的麻烦。由于不满当年中国足球的假赌黑,李承鹏毅然决定退出足球圈。

个人觉得,李承鹏在当年的足球球评界属于大V级别,属于行业最顶尖的几名球评之一。
他属于典型的,辞藻华丽,言之无物的。

确实写得文采飞扬,文学水平在球评界拔尖,但是几乎不看球,即使是论情怀,对足球文化的熟稔,和颜强也差着几条街,完全就是靠着想象力,以及「热情」。

他的球评属于 社会 评论,足球只是个壳子,所以如果是涉及中国足球,针对 社会 现象还是能针砭时弊,很辛辣,但如果是国际足球范畴,那就成了掉书袋、YY的短篇空想武侠小说了,看下来就记得他各种比方,各种文学梗,然而你对这场球赛,不会有任何了解,论信息量是没有的,论技战术,更是完全不存在的?
2006世界杯,我记得看过一期他、白岩松、黄健翔的一个世界杯预热谈话节目,其中有一段,讲他94年看球,晚上没时间,然后白天怎么躲避新闻,躲避周围的人聊球来保持悬念看录播,说的是荷兰VS法国那场,非常生动,然而法国那年都没进世界杯。

说大眼是个足球评论员,我觉得不太全面。他应该是个 社会 工作者。通过足球这个窗口,表达对当时 社会 上一些不公不义之事的个人看法。获得了很多粉丝的认同。我很钦佩他正直的性格,侠义的心肠,无所畏惧的勇气。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太过渺小,过于理想化的堂吉诃德式的行为,注定了结局。希望他心灵圆满,一切顺利。
如果将中国的“球评”也看做是一段 历史 ,那么李承鹏绝对是开先河的人物。毫不夸张的说,他给中国足球文化带来的冲击,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消散,只不过是隐藏在某些角落而已。
在李承鹏出现之前,中国的足球评论基本还处于“说球就是球”的地步,所有的分析、评论无法摆脱比赛本身那个框架;而李承鹏的足球评论则开启了“说球但不仅是球”的新模式,他用自己犀利的文笔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足球评论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对于后来者的影响留存至今。
李承鹏的黄金时期应该是他在成都那几年,当年四川球市的火爆正好为他的快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他足球写作的巅峰期应该是在1998年世界杯,当年很多人买一份《成都商报》,就是冲着李承鹏而去——这绝非夸张。李承鹏的文字带给人的感觉是酣畅淋漓,绝不拖泥带水,将一场足球赛能够写出一部大片、一场顶级秀甚至是一场战争的感觉。代表作有98年世界杯英阿大战的球评《残忍轮盘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再搜出来看看。
但是李承鹏的下滑速度和他的崛起速度一样惊人,个人作为,当他南下加盟《足球报》之后,其主要心思已经不完全在写作上,这使得他的文章质量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后来的李承鹏拥有太多的个人名片——反黑斗士,意见领袖、新潮作家等等,但是这些都无法达到他当年“球评人”的高度。他后来创作的几本小说,论才气,也就是二流甚至三流的水平,在文化圈内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做一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评价,李承鹏对于中国足球而言就好像周杰伦对于中国乐坛一样。周杰伦开启的“中国风”成为一个时代的领潮者,迎来追随和模仿者无数,而李承鹏带来的评论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一段时期的足球写作方向。《南方 体育 》的张晓舟,在风格上和李承鹏非常相似,但是名气要逊色不少;至于李桐,几乎完全就是李承鹏的模仿者,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身份就是《体坛周报》头号评论员,直到周文渊后来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写作风格逐渐上位。
周杰伦在大红大紫之后的创作才华与日俱减,近年来几乎再没有经典作品问世,很多时候只能上一些综艺节目刷一刷存在感。而李承鹏在这条荒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到后来他完全丢弃了自己的老本行,在2006年世界杯前后,他就需要上一些电视节目才能博取一些眼球,再后来他逐渐隐形,直到现在变得完全销声匿迹。
李承鹏的球评甚至杂文,其实不怎么样。印象深刻的是他和马德兴闹架要打官司,说了一个段子:某年某月某日在西亚聚在一起聊天,他问马三点水写个来读什么,马说不知道,李说就读来;接着问三点水写个去字读什么、马说读去。李说,这个读法,文盲,我得好好给你普及法。

李的球评就如这样,抖机灵有余扎实内容不足。包括他的杂文。

至于他的小说,什么寻人启事之类,就完全是初中毕业生水平,没有入行。

大眼的专业水准介于资深球迷和职业之间,

他的球评不侧重于专业点评,偏向于嬉笑怒骂的杂文风格,喜欢他的人觉得很有阅读快感,不喜欢的人认为言之无物。读者两极分化的比较严重。

汶川地震对他影响很大,他第一时间去第一线,目睹太多阴暗面,从此从愤青变成公知,也见识了以前崇拜的大哥的虚伪一面(白xx),因而割袍断义。
最后感慨一句,这几年的三个聪明人,罗永浩,韩寒,李承鹏,老罗去忙实业,韩寒专心赛车,大眼去国外镀金,都转型的恰是时候,稍迟片刻,就是电视上承认少儿不宜的下场。

个人觉得李承鹏是当年足球界里文采最好的人,没有之一!绝对大才子!可惜了,现在人家基本不混足球圈了!再也看不到他聊足球,评论足球了!李承鹏评球个人觉得还是不错的,他个人观点总是那么特别!反正我是欣赏!

新浪微博中国足球如何输给乌兹别克斯坦的最新相关信息

10月11日21点,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A组第4轮中国国家队客场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的比赛,在塔什干缔造者球场进行。最终,国足0-2不敌对手。第50分钟,比克马耶夫打破僵局;第53、57分钟,谢尔盖耶夫、杰尼索夫连续射中横梁;第85分钟,替补出场的舒库罗夫远射锁定胜局。国足4战1平3负仅积1分跌至小组垫底,乌兹别克斯坦4战3胜1负积9分跃居第2。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