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表彰为在数十年革命战争中浴血奋战、作出卓绝贡献的指战员们 ,中央参考苏联军衔制制定了我军的军衔制度,并于1955年为全军官兵进行授衔。
这次授衔由于是全军首次,准备时间比较长,早在1952年起,中央就从给干部定级开始着手了,而在最初的计划中,党和军队的领袖毛主席当仁不让地成为唯一一位共和国大元帅。
这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为了突出毛泽东同志在我军中超然的领袖地位,使其军衔高于其他人,二就是参照苏联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斯大林授予苏联大元帅军衔,我国也应该为同样地位的毛主席授予大元帅军衔。
本来无论是从功绩还是威望来讲,毛主席成为大元帅都是顺理成章地,就连大元帅服都已经与1955年准备好了,然而当方案最终呈到毛主席案头时,却被伟人直接否决,坚决不同意参加授衔。甚至后来还号召所有离开军队的领导不参加授衔,下面本文就为大家介绍此事的始末。
全军授衔并不是一件只涉及军队的事情,由于它涉及到军、地干部的交流、级别待遇的认定,特别是要与之前对全国干部的定级相对应。因此在1955年2月,人大专门开会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这一法规,从法理上为授衔提供了依据。
展开全文
而就是这部《条例》明确了我国“大元帅”的定义: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也就是说,从法律上来讲,大元帅就只能授予唯一一人,也就是最高统帅毛主席。这部《条例》是人大通过后,经毛主席批准实施的,之后所有元帅、将军、校官、尉官乃至士官的评定都是据此而来,这也说明最初毛主席至少是没有公开反对“大元帅”军衔的。
在正式开始评定军衔后,除毛主席被评为大元帅,其后的元帅衔共评出13位,除我们后来所熟知的十大元帅外,还有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三位我党我军的主要领导,而大将也同样不止10名,中将、少将则更加竞争激烈。
当时军衔的评定由彭老总牵头,解放军总干部部负责,主要就是罗荣桓、宋任穷、赖传珠等人,他们不仅要综合大军区报上来的授衔方案名单,还要考虑革命时期各军团、各方面军、野战军的配置比例,定期向毛主席汇报。
终于,有一次彭老总在中南海向毛主席等人汇报军衔评定工作进展时,流露出了一丝担忧,他表示:绝大部分指战员都是正确面对军衔评定,对军委和军区的工作比较支持,甚至有的同志还主动要求降低军衔,但是也还是存在少数人攀比心过重,对荣誉看得过重,对上报的军衔不满意,主动找到我们这提出要求。
彭总说的情况是存在的,可能直接找到他的没有,但通过老战友、老上级旁敲侧击,表功喊冤的情况实在不少。
最后彭老总向主席表态:我们已经号召各军区,把评定军衔当成作战来打,给大家做好动员,搞好团结。
在彭老总的这次汇报之前,工作人员就已经把做好的大元帅服拿给毛主席看过,当时毛主席就表态不要大元帅,这次听了彭德怀的汇报后,他再一次说道:
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
当时周总理、刘少奇等人都在场,毛主席当场就征求他们的意见,两位领导人同样非常果断地支持毛主席道:我们也不要参评了。包括最早被列入大将名单的李先念、邓子恢等人得知毛主席的提议后,同样纷纷表态:“不要评了”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主动带头下,一大批已经离开军队参加地方工作的领导人,无论之前在军队中工作了多少年,指挥过多少部队,都主动提出不再参加军衔评定。中央和军委在经过讨论后,也正式把其作为军衔评定的标准确定下来,评衔工作的进展也变得十分顺利。
因此,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是我国法定的最高军衔,但却一直空缺着,而那套专门定制的“大元帅服”,毛主席也一次都没有穿过。
这样一个空缺的最高军衔和一套从没穿过的大元帅服,体现的是毛主席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情怀,而那套大元帅服则一直收藏在博物馆中,供后人瞻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