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有服不纳婿,无娶不继嗣,打破女婿的梦,伤透单身人的心_子嗣_过继_孩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的这句话足可以看出子嗣对于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古代还有一句话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有些人一直不理解,为何没有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因为作为母亲已经完成了生育的任务,对于传承子嗣再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价值了。所以,作为母亲的何去何从对家族来说,无关紧要了。这就是古代没有杀母之仇的原由,无关紧要何来不共戴天。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们很好理解。家族子嗣的传承就是由父亲来决定,血缘系统的延续,父慈子孝那是必须的。

有人会问,为何夺妻之恨,可以与杀父之仇相提并论呢?古人认为,如果谁的妻子被夺去,那这个妻子一定不会纯洁,不会纯洁也就是说会打乱家族的血缘正统。这是古代人无法容忍的。比如,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俘虏去,之后又被成吉思汗夺回来,那么夫妻两人的大儿子就被人怀疑。可能不是孛儿只斤家族的血统。据说,元朝时期,汉族姑娘出嫁之前,都要被当地的蒙古族长官糟蹋,所以到了夫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往往会被遗弃。主要是为了夫家血统的正统性。

在清代一直有句谚语:“有服不纳婿无娶不继嗣”。这是关于过继子嗣的谚语。古代,对于过继子嗣也是有严格的说法。自己没孩子,让兄弟或堂兄弟等血统关系比较近的家里的孩子做自己孩子的话,这样的是承继,而如果是让家族五服之内(承继除外)的家里的孩子为自己孩子的话,这样的是过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继,而如果上面都没有能过继的孩子,而让外姓的孩子成为自己的孩子,那就是入继(汉族人很少出现,满族有)。

展开全文

“有服不纳婿无娶不继嗣”那就是如果五服之内还有可以过继的孩子,那一定不能招女婿来继承家业。这一层还是考虑到女婿会打破家族血统的正统性,即使孩子改姓母姓,但身体中流淌的血液是无法改变的。无娶不继嗣说的是如果没有结婚的人,那你连过继子嗣的资格都没有。已婚者才有资格立子嗣。

中国的很多谚语都让现在的人无法理解,因为我们没有处在那个时代。但每句谚语似乎都在考察着人性。在古代汉族过继子嗣中,其实是决不允许招女婿和异性孩子为子嗣的。现在,这种情况被打破了,尤其在城市,招女婿也是很普遍,还出现了一个女婿半个儿的说法。其实,有个好女婿甚至比儿子还好,这是现代人的观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