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到开发沈阳国际陆港
从叫响生态文旅品牌
到建设市门户枢纽
再到推进农产品
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
未来三年
沈阳浑南、于洪、
沈北、苏家屯、辽中
五个区将有哪些变化?
确保实现
全面振兴新突破
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市上下
以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念
在冲向梦想的赛道上
奋跃而上、飞速奔跑
沈阳浑南、于洪、
沈北、苏家屯、辽中
“任务书”“作战图”
来啦!
展开全文
“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
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十六场)
今日召开
浑南区委常委、副区长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
张琛介绍情况
浑南区锚定打造东北综合实力“第一区”的核心目标,把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形成了《浑南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在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全力建设浑南科技城等“12+1”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重点任务和55项具体工作举措。同时,成立了区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和区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指挥部,具体负责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定期调度和督促落实。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干起来、冲起来、跑起来,努力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作表率。为此,我们将充分发挥浑南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点燃永不熄灭的创业之光,踏上披荆斩棘的创业之路,展现灯火通明的创业场景,重点在五个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第一,以重大项目建设招引积蓄发展动能,在提升综合实力上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树立大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鲜明导向,不断推进投资项目增数量、壮体量、上速度,通过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理念,聚焦“1+6+5”共12个核心发展板块的开发建设,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民生改善、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加快手续办理、加大保障力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480个以上、完成投资500亿元以上。
二是实施精准招商。持续推进“五区十链百城千企”招商计划,完善“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深耕日韩等东北亚国家,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瞄准世界500强、民企500强及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应用场景招商,深入推进央地合作,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落地350个以上。
三是强化项目保障。推行“标准地”出让方式,严格执行“净地出让”管控,优化环评、文勘、排迁并联推进工作模式,强化项目土地保障。扎实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改革措施,持续优化审批服务,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实现更多项目“落地即开工”。
第二,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筑牢发展根基,在增强产业能级上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内培外引、延链补链、生态构建,不断汇集新经济要素、聚集新经济企业,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壮大“新字号”。持续巩固现有28个产业园区的发展基础,集中精力打造“北方算谷”以及先进材料、机器人、集成电路、传感器、民用航空、生物医药、数字文创等“一谷七园”,做大做强各类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深入实施“产值倍增、企业扩容、精益提升、精准帮扶”计划,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50家,加快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千亿产业集群。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发展契机,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新建5G基站1500个,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积极抢占区块链、元宇宙等新领域新赛道,举办数字经济招商发展大会,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数量超过200家,培育智能升级项目35个,打造东北数字经济产业引领区。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行“零见面、零材料、零距离”“三零”模式改革,依托“浑南智能体”建立数字档案系统,实行施工许可“先批后审、以管代审”机制。同时,高标准建设中央高新法务区,广泛集聚高能级法务机构,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此外,扎实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营商下午茶”“企业家看浑南”等政企活动,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重视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第三,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内生动力,在建设创新高地上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牢记创新这个立区之本、强区之要,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全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一是全力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步伐。我们将继续保持日夜兼程的奋战激情,推动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进一步提速、提质、提效。目前172个产业项目和23个基础设施项目已实现开复工,接下来还将有70个以上项目实现开工,确保核心启动区路网、综合管廊、8大公园等工程全部竣工,力争智慧之云、科学家工作坊、科技街区、创新一小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使用,20万平方米人才社区、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启动建设。
二是持续放大创新平台能效。支持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力争超大型深部工程大科学装置主体完工,启动高能射线多维成像分析、未来工业互联网等重大装置建设,支持东北大学创建深部工程与智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增各类研发机构20家以上,总数超过330家。
三是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推进集成电路、医疗装备、IPV6、燃气轮机等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开展“揭榜挂帅”项目50项以上。加强科技项目引育,建立科技成果产出单位清单、转化洽谈项目清单,全年招引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重大科技项目不少于50个。加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健全成果分类评价体系,确保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保持在50%以上。
四是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年内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超过750家,科技型企业总数突破6800家。实施浑南引才工程,用好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升级人才家园服务厅,提升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22项人才服务质量,积极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浑南人才发展格局。
第四,以着力完善平台通道释放发展活力,在打造开放前沿上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紧抓RCEP发展机遇,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合作事项,打造辽宁对外开放新前沿。
一是构建更顺畅的通道网络。坚定服务支持沈阳临空经济区建设,参与打造辽宁陆海大通道、海陆大通道,大力培育物流分拨、检测维修等重点企业。努力提升对外贸易水平,拓展日韩、东南亚、蒙俄等市场,在提升外向型经济承载能力、壮大外贸主体队伍、外资项目招引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依托中日、中韩产业园、中俄科创基地开展服务、科技领域合作,建设辽宁省俄罗斯院士专家工作站、沈阳中俄联合实验中心等项目。围绕人才交流、市场对接、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政策互鉴五大方面,深入推进京沈合作,推动全区经济、技术和社会领域开放水平全方位提升。
三是积极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加快都市圈交通共联,做好机场二跑道、沈白客专、地铁10号线南延线等省市重点项目保障。强化都市圈平台共享,推进辽宁材料实验室、东北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共用。推动都市圈文旅共建,深入开展文化产业“指南针”计划,积极承办国际赛艇公开赛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赛事10场以上。开展都市圈社会共治,强化突发事件、灾害事件等联防联控,为都市圈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以“人民城市”理念打造现代城区,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超前布局城市基础设施,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构建全方位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平安”工作格局。
一是全面推进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按照“打造城市形象展示区、产业发展先行区、资源要素集聚区”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1+6+5”12个核心发展板块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谋划招引等各项工作,构建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经济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
二是全面推进“五工程一管理”建设。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和文化品质,全面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标准,按照“六化”要求,深入开展“十百千”创建,通过“街路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机动车有序停放”“城市立面清洁”“门头牌匾规范”“十乱治理”等专项行动,打造市政设施完好、市容秩序良好、道路整洁有序、沿街立面美观大方、文化底蕴突出、市民居住环境优雅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杆区。
三是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深入践行“两邻”理念,全面推开“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建设,进一优化升级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浑南、品质养老“四大民生品牌”,打造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的幸福家园。
于洪区委常委、副区长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
史浩然介绍情况
于洪区是沈阳城市建设的重要拓展区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典型的亦城亦乡特点。为助力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首战告捷,于洪区锚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以争的态度、拼的精神,加速推动产业、城市、社会发展与转型,奋力打造“东北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沈阳振兴发展西部增长极”,在新时代“辽沈战役”中树立旗帜、贡献力量。
今年我们将聚焦六个方面,统筹发力、重点攻坚:
一、聚焦国际陆港开发,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全面发力
抢抓我省实施畅通海陆大通道战略的历史机遇,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为支撑,全力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开发。强化与五矿集团、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等实力央企战略合作,建设港务大厦(含班列调度中心)等功能设施,筹划国际商品展示中心等载体项目,主动承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创建任务,积极谋划俄、白(白俄罗斯)、蒙以及日、韩货源组织和商品中转集拼,争取国内外船务公司在我区开展港航服务,争取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指定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年内获批,打造东北海陆大通道重要枢纽,全力助推沈阳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聚焦创新驱动,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
坚持制造立区、科技强区、人才兴区,探索构建多业共举、多态共进、多元共生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调结构增动力,深化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清单化、项目化实施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6项再造行动,壮大IC成套装备配套、特种机床及零部件配套、航空航天配套三大优势产业链规模,打造具有发展韧性与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航空航天产业产值增长50%。强创新添活力,支持辽宁特种机床产研院组建产品实现中心、增材制造研究所、激光产学研联盟,推动永安迈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正式运行,扩大“弘英汇”科创品牌影响力,加快“5G+工业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各领域各环节,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引人才聚合力,开展“育苗护苗”行动,搭建“带土移植”招才引智平台,筹建国家级职业教育中心,加快苏辽产业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落地,打造融合风景、人文、时尚等元素的阳光100青年友好型街区,全年吸引万名青年人才在于洪就业创业,让“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成为于洪特有的精神品质。
三、聚焦项目建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全面发力
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完善项目储备、引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抓实项目谋划,紧盯通道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省重点投资领域,谋划有潜在消费需求、有合理投资回报、有本金债务约束的“四新”(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项目应用场景,形成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投资项目储备库。抓好项目招引,围绕产业链“建延补强”,以氢能、储能、智能家电等为主攻方向,开展全员招商,招“链头”企业、引“链属”企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60个,力争在百亿元项目引进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抓紧项目建设,完善“贴心式、保姆式、管家式”帮办包办代办服务,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全力推进华润热电联产、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160个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
四、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精准发力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围绕“守信践诺、公正司法、降本增效、搭建平台、宜居环境”5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尊商敬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让投资者、创业者在于洪找到“家”的感觉。强化数字赋能,全方位拓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应用场景,全功能上线“于快办”助企纾困云平台,全流程实施“于洪项目通”在线审批服务,全维度拓展惠帮企@链上沈阳平台功能。优化政务服务,升级“拿地即开工”3.0版本,创新乡村民宿“一件事通办”模式,完善“助企十条”等惠企政策免申直享、直达快享机制,高质量完成“万件清理”任务。拓展融资渠道,推广“园区集合贷”,支持聚焦科技北交所上市,鼓励更多科技型企业申请挂牌辽宁股交“专精特新”板,力争全年市场主体规模达到13万户,新增“小升规”“规升巨”企业30户。
五、聚焦品质提升,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加速发力
注重“三生融合”和“四态合一”,高水平开展城市建设行动,让于洪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发挥独具的生态赋能优势,围绕“以水润城”主题,加快丁香湖滨湖区、上沙国际公园城、平罗湾滨水区三个城市核心板块建设,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精心精细精致管理,发展高端商务服务,提供智慧居住生活,打造“青年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于洪的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大力发展“3+1”特色农业,筹建永安文旅小镇,叫响“于洪虫草”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域开展农户翻建房屋审批和“房地一体”不动产证书换发,全力做好宅基地使用权线上流转交易,发展多业态复合的“宅改+(文化、旅游、康养)”实践项目;完成农村“三网”改造,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于洪样板”。
六、聚焦共同富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持续发力
紧盯民生“急难愁盼”和“安危冷暖”,做优做精系列民生工程,让百万于洪群众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满满、安全感满满。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完善“舒心就业580”线上平台功能,推动线下服务站社区村屯全覆盖,壮大“匠心逐梦”就业帮扶志愿者队伍,创新需求侧“点餐式”培训模式,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以上;践行“两邻”理念,试点“中央厨房+营养配餐”式的惠老社区食堂和乡村幸福食堂,推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场景,筹建乐龄中心,实现城乡低保救助标准一致。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建设南京一校永安分校等7所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全年新增学位1.1万个,推广辽宁首个“人民智课智慧双减课堂”平台应用,让更多孩子享受多样化、高水平的课后服务;推进消化病医院建设,完成区域5G远程医疗系统项目,完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做好风险挑战防范化解,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建一批“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的星级完整社区,打造“12345热线进社区”全市样板,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沈北新区委常委、副区长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
刘伟介绍情况
2023年,沈北新区鲜明塑造“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品牌,全力加快“一区三城五园”建设,在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聚焦“12+1”个赛道求突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主要做法是:
1.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发展能级上求突破。围绕“一区三城五园”建设,推动开复工重点项目330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加快释放消费活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扩大有效投资。
2.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在壮大市场主体上求突破。一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八大行动,“一网统管”基础设施、相关行业应用水平达到全市前列。二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地方国有企业营收达到6.8亿元。三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达300户,新增“规升巨”企业8户,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户。四是积极引进外资企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以上。五是深化金融改革,力争新增产业链信贷投放10亿元以上,推动5家企业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六是积极推进国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
3.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求突破。一是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力争实现食品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速18%、航空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速40%。二是实施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30%。力争培育智能升级项目1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10个,5G应用项目50个。三是实施服务型制造发展工程,育成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个,育成工业设计中心1个。四是实施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建设工程,推进“1+2”工业园区提升行动,新增园区投资达到20亿元。
4.着力强化科教人才支撑,在壮大新动能上求突破。一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35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600家。二是夯实新动能教育基础,深化科教融汇发展,推进8所中小学与区职教中心结成职业启蒙教育对接校,开发18个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资源。三是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全力打造“七星里”青年友好型街区样板,提供适合大学生就业岗位不少于1万个,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100场。
5.着力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在沈阳都市圈建设上求突破。一是实施规划共绘引领工程,科学编制实施沈北国土空间规划,积极参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专项行动。二是实施交通共联畅通工程,在道路交通、指挥交通两个维度上加速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互联互通体系。三是实施产业共链协作工程,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化与都市圈各区县(市)产业链合作。四是实施平台共享拓展工程,搭建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共享平台、产业合作平台。五是实施生态共保提升工程,实现2023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10天以上。六是实施文旅共建融合工程,打造“四季游沈北”精品线路,叫响沈北生态文旅品牌。
6.着力完善通道平台,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求突破。一是突出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0个,落地项目不少于105个。二是聚焦开通转口贸易班列,力争跨境电商全年交易额增长50%以上,实现跨境电商企业数量达到4家以上。三是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力争辉山经开区进入全国前120名。四是深化重点区域国际合作,力争中俄白“三国三园”落地科学研究类办事机构2家,打造国际间合作项目不少于3项。五是加快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新增有实绩的外贸企业10家,力争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实现增幅30%,服务贸易总额增长6%。
7.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高品质城乡建设上求突破。一是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完成航空产业园路网建设,推进缓解停车矛盾综合治理项目,建设100座口袋公园。二是深入推进“五工程一管理”,完成4个老旧小区、17条背街小巷、3公里老旧管网改造,增绿补绿134万平方米。三是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完成11.3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四是深入推进土地攻坚和城市资源盘活行动,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700套。
8.着力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求突破。一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高标准打造1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0个小区党群服务站,全区“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比例分别达到93%、70%、75%以上。二是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实现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9.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求突破。一是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较2020年增幅达到5倍。二是开展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力争培育5户以上绿色制造企业,推动3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开展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四是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彻底消灭劣Ⅴ类水体。五是开展生态文明改革创新行动,启动我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
10.着力优化法治、信用环境,在打造法治沈北上求突破。一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动态调整政府部门、经开区、街道权责清单,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二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制定普法责任制清单,加快沈北新区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完善涉企事项“一站式”诉讼服务模式,切实打造“诚信沈北”。
11.着力实施“文化+”工程,在建设文化强区上求突破。一是叫响“英雄城市”名片,塑造“书香沈北”品牌。二是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沈阳段),打造冰雪温泉节、泥地龙舟节等文旅品牌活动。三是加快引育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服务等各类市场主体,培育七星山风景区晋升3A级景区,蓝星梦幻城晋升沈阳市文化产业园区。四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讲好沈北故事,传播沈北声音。
12.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求突破。一是深入实施舒心就业工程,确保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二是深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6%以上,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保持100%。三是加快医疗集团改革进程,完成120分中心院前急救智慧系统升级改造,打造15分钟急救网络圈。四是深入实施品质养老工程,完成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20个,完成品质养老进社区16个、品质养老进村屯26个。
13.着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振兴上求突破。一是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2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4.7亿斤以上。二是不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全区蔬菜生产面积达到3.84万亩、产量16.5万吨,累计发展特色庭院经济村2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16个。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累计盘活利用宅基地300宗,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达到10万元以上。四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接续创建美丽庭院5000户、美丽村屯5个。五是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2023年打造市级“两邻”样板村2个,党组织领导的“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区长
栾峰介绍情况
苏家屯区锚定打造国家中心城市门户枢纽、产业高地、南部花园,力争三年进入全省城区综合实力前十名的总体目标,锁定“12+1”项突破任务,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2023年,苏家屯区聚焦在新时代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的目标任务,确保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一、着力积蓄发展动能,在加快产业转型上实现新突破
(一)打好项目建设主动战。深度谋划储备,全年计划储备重点项目259个,总投资896亿元,现已储备拟开工重点项目13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个,总投资404.2亿元。特别是,围绕基础设施、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包装储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18个,总投资276.3亿元。全力以赴招引,区委、区政府把招商引资确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明确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和落地项目“两个40%”的增长目标,确保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新落地100个以上。加快推进建设,聚焦重点项目开工、复工,一企一策破解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截至目前,45个新建项目,已办结审批手续42个,办结率93.3%,121个复工项目,复工率87.7%,6月底将实现100%开复工。
(二)打好产业发展升级战。着力壮大食品饮品轻工产业规模,支持红塔烟草、雪花啤酒、桃李面包、达利食品等大中型企业调优产品结构,加快新产品研发、新领域拓展,抢占市场份额,年内完成培育1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确保食品饮品轻工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持续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质量,加快推进锦达模具产业园、德科、百福威高端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新增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实现增长20%以上。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以企业技术改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建设等工作为抓手,推进裕通石化反应器四期、信兴-梦达驰等8个技改项目加快投产,支持佳德联益、水发航宇星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省市“揭榜挂帅”,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打好提振消费阵地战。力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落实住房“卖旧买新”个税减免、二手房“带押过户”等政策,结合五一、十一节假日,深入开展区域主题促销活动。大力培育传统消费热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加快打造中兴区域“便民一刻钟生活圈”,引导苏宁易购、大润发等商业综合体智能化改造、差异化竞争,结合街路有机更新,进一步提升枫杨路商圈消费氛围。积极促进夜经济发展,打造“荷花之夏”市级特色夜经济街区。推动文旅消费升级扩容,开展“漫游苏家屯、悦动山水间”全域旅游城际考察推介活动,加快马耳山等3A、4A级景区升级改造,高质量举办国际徒步节活动、沈阳市社区(村屯)运动会、白清寨国际冰雪节、马耳山登山赛等都市圈品牌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打造都市圈精品旅游目的地。支持沈阳国际展览中心积极承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提高国际化运营水平。
二、加快释放临空优势,在放大枢纽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一)完善临空枢纽基础设施。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保障机场二跑道、沈白高铁、沈丹外迁、四环路提升改造等省、市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做好地铁4号线通车前准备,提速推进雪松路跨线桥建设,提前做实金钱松路跨线桥进场前期工作,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格局,巩固提升门户枢纽地位。
(二)大力引聚临空产业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加快东北食品科技产业园6条市政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电商食品、预制食品等业态,储备一批入园项目,打造东北食品产业发展新高地,带动沙河临空制造小镇板块率先预热。全力保障黎明航空动力产业园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同步启动配套航空零部件产业园,谋划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维修等临空产业,实施高质量项目群建设,打造航空产业增长极。推动大龙网等一批知名进出口跨境电商平台落地运营,集聚跨境电商产业链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向智慧物流、供应链物流和集装箱多式联运转型,不断放大规模集聚效应,重点推进总投资12亿元国药控股沈阳医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落地开工。
三、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在提升城区品质上实现新突破
(一)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推进迎春街核心板块建设,率先启动文化创意活力区一期0.6平方公里建设,创新开发模式,建设区域商业新中心,同步启动“风景、时尚、人文”的青年友好型街区建设,聚焦文创体验、办公、创意等功能混合,塑造沈阳南部文化创意新高地。突出“一拆五改三增加”,实施15个、7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配合提升改造9条背街小巷,试点使用仿石涂料等新型建材,提升小区形象、质感。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实施枫杨路东段和金柳路东段街路更新,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雪松路、南京南街等街路立面更新改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2个“小剧场”、10处文创景观,完成博物馆“1+5”建设工作。
(二)提质提标精细化管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整治。突出治脏、治乱、治差,开展越冬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彻底消除卫生死角。推进以水洗为重点的街路扫保五位一体作业,加密扫保频次,提高55条主次干道精细化扫保水平。着力打造公园城市,实施“铺满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2.5公顷、植树4.52万株。新建100个口袋公园,突出讲好劳模故事,弘扬工匠精神,改造升级劳动公园,新建总面积4万平方米金柳公园,植入两邻、廉政、健康、人文理念,融合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强化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以集约高效为目标,建设“苏家屯区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推进城管力量下沉,构建迅速、快捷的城市管理应急响应体系。
(三)超常举措盘活停缓建项目。坚持“一地一策”“一楼一案”,突出抓好对城市形象影响较大的问题项目处置,通过破产重整、招引第三方等方式全力推进名京广场停缓建项目盘活。加快处置闲置土地,积极对接摘地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水电要素保障等难题,全力推进18公顷闲置土地盘活开工。
四、全力深化改革创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一)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优化。聚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开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高质量营商环境”行动。纵深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梳理增加“秒批秒办”20项、“零材料”52项等服务场景上线,年底前再推出30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全面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实施惠企利企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 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完善首席服务官、商会网格员机制,做实做优“营商下午茶”等对企沟通平台,推动惠企强企政策免申直享、直达快享,高质量办理各类企业诉求,力争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向基层延伸,加快“12345”服务进社区,打造“7+7完全热线”品牌,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高质高效、舒心暖心服务。
(三)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潜力。实施“四上”企业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小升规”,充分激发“小”活力,凝聚“大”势能,优化“小升规”培育库,年内计划完成“小升规”企业20家。常态化开展“准四上”企业包保服务,引导转变经营理念,助力企业规范发展,确保全年新增“四上”企业突破100家。
五、坚定不移服务百姓,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一)做实舒心就业工程。坚持就业优先,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各类政策措施,推动14个“舒心就业”示范社区(村)复制“葵花”模式。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深入推进校企联盟建设,精准开展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二)做实幸福教育工程。加快香梨路、丁香街等9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确保十里锦城小学如期开学,推进8所学校升级智慧实验室及智慧课堂,提高师生授课体验,争创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拓展“幸福教育”外延,协同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习语课堂”“党史教育”等校外思政实践基地。
(三)做实健康苏家屯工程。推进中心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建设,实施第四医院门诊综合楼改造工程。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为百姓提供更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逐步形成以“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活动点、社会体育指导员”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
(四)做实品质养老工程。提升改造特护、永乐、陈相等5所敬老院。实施“品质养老”进社区、进村屯行动计划,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样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推广“爱心食堂”模式,打造社区食堂的沈阳样板。
(五)做实平安苏家屯工程。推开“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社区(村屯)建设,纪信联动妥善及时处置初信初访,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辽中区委常委、副区长
(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
程廷霜介绍情况
对标部署要求,聚焦区域发展,辽中区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抓手,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和沈阳近海经济区力争三年进入省级开发区第一集团的目标,主动融入,积极服务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担负起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的光荣使命。
一、加快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市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在探索城乡融合、促进转型发展上作出示范。
(一)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产业转型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稻米深加工、果蔬综合加工、肉牛精深加工、白酒原料加工产业基地,以“五大产业链”为核心,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全面开辟经济快速增长新战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施国家级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项目和3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质增效工程。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开展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完善宅基地执法机制,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全面落实《沈阳市2023年农村环境净化整治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三美”建设。持续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推进数字赋能农村经济、乡村治理。深度挖掘乡村治理创新典型经验,推动“三张图、五清单”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构建规划体系。按照辽中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构建“一核三区”总体空间布局。持续完善核心板块规划,加快推进近海经济区和综保区两个片区的控详规划,完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控详规划;推进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中心镇、特色村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分阶段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重点推进综保区(二期)、兴工南北规划路等8块土地征迁,全面推进“断头路”打通等一批更新工程,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统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启动京抚线辽中绕城过境段改建工程,规划建设辽满线卡力马辽河特大桥新建工程。推进开通辽中区至铁西区十三号街(地铁1号线)公交专线,积极融入母城沈阳公共交通系统。加强城市管理。围绕“一拆五改三更新”要求,加大城市拆违力度,着力实施老旧小区、老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和城市燃气管道改造等更新项目。依法依规开展非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建设辽中数字智慧交通系统,完善城市智慧化管理平台。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青年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为抓手,实施“六化”提升工程,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持续提高以人为本城市品质。
(三)以完善城乡功能为核心,加速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构建“三生融合”发展格局。持续完善基础功能,坚持组团式、片区化开发,建设由新城区、老城区以及茨榆坨组团向东发展、衔接沈阳母城的近海城市发展核心功能区,以片区综合开发带动整体成型成势,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基础设施融合。完善城乡公路路网结构,有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全面实施“电代煤”“气代煤”,有序推动清洁能源下乡,提升农村电网标准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冷链物流、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完善市区镇三级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城际、城市、农村配送网络有效衔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便利共享。推进医养融合,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制。
二、全力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
主动承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任务,全力建设产业副中心、生态副中心、开放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协调互补,努力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一)提速转型升级,建设产业副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扩大有效投资。继续开展全域、全年、全员、全产业链招商,全面推行“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做到招大引强,提质量上水平。力争今年亿元以上项目签约120个、落地70个。发挥“帮你办”专班作用,抓好“谋立推建”,全年策划包装100个项目,力争亿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建设130个,竣工投产项目达到50个。以特色产业培育为重点,促进结构优化。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摸清家底,优化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聚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保税加工及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精准发力,做好“老原新”三篇大文章,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升巨”,加快构建多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三河一湖”为突破,加快“文旅康养”融合发展。依托独特的辽蒲浑水系景观和生态资源,以“一岗四堡”为核心、探索医养结合管理新模式,打造泛珍珠湖文商旅功能片区,拓展“乡村+”功能,培育“文化+”“康养+”新业态,加快推进“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沈阳生态宜居的西部花园。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生态副中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及农村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系统治理畜禽粪污,推进永鑫环保粪污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畜禽粪污“收储运用”一体化体系建设。改善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发力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大气水体土地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开展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全面打造绿色生态空间。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快蒲河、浑河、团结水库生态治理,重点推进蒲河团结水库断面和蒲河断面整治。积极引育绿色环保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引导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向环保园区集聚发展,全力打造辽宁低碳环保再生资源产业园。
(三)强化改革创新,建设开放副中心。以重点领域改革为驱动,着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发力“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优化经济部门和开发区整合机制,完善 “管委会+平台公司”体制,全面推进开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力争沈阳近海经济区三年进入省级开发区第一集团。建立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全区绩效考核。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持续优化法人治理结构,启动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股份制改革并新三板挂牌。以综保区近海园区为平台,加快建设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把综保区近海园区作为对外开放主战场,坚持“同步建设、同步招商、同步创新、同步服务”总体思路,继续采取“央地合作、债贷联合”模式,加快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沈金铁路近海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公铁海”多式联运物流产业园,力争年底实现中欧班列进站运行。推进综保区创新“保税+”业态,以大宗商品贸易及加工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推动辽中近海片区中俄大宗货物贸易实现突破。以沈阳母城为依托,推进区域协同合作。围绕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积极拓展对口合作,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实现与城区错位发展。以近海经济区为载体,重点推进京沈对口合作,策划“飞地”空间,助力沈阳西部工业走廊开发建设。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问
刚才发布中提到要全力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建设步伐,浑南科技城建设作为备受社会各界瞩目的重点工程,请介绍一下建设进展情况以及今年的建设目标。
答
浑南区委常委、副区长(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张琛:规划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是省委、市委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举措。科技城启动建设以来,我们高标准完成了城市设计和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全力以赴推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2+4+N”战略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一谷七园”的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投资均超过100亿元,科技新城框架实现了从无到有。今年,我们将全力抓好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项目的“谋立推建”,确保科技城开发建设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一是以塔吊林立的基础设施项目塑造科技新城形象。今年,计划实施五大基础设施项目66个,总投资290.2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00.57亿元。在基础设施方面,将正式启动科技城东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年底前将实现启动区“一横三纵一环”路网、综合管廊等5个项目全面竣工。在数字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将启动科技城启动区智慧交通、宇通5G自动驾驶示范等项目建设,确保IPv6融合部署及创新应用项目实现竣工。在生态绿化基础设施方面,将启动科技城公园绿化二期工程,年底前实现8大公园及水系治理项目全部竣工。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计划开工项目13个,完成投资40.94亿元。
二是以百花齐放的创新平台项目提升战略科技力量。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2+4+N”科创体系建设,重点争取辽宁材料实验室国家材料实验室沈阳基地挂牌,积极做好二期项目需求对接、规划设计及开工准备。重点推动辽河实验室2万平方米科研大楼建设。同时,力争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实验装置主体框架年底前封顶,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年底前完成初步设计方案,未来工业互联网设施年底前首批设备落地,全脑在体神经元解析成像实验装置年底前形成建设方案。
三是以振奋人心的重大产业项目激活经济发展动能。我们将围绕“一谷七园”产业发展格局,突出抓好五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在已谋划289个重点产业项目的基础上,加快项目落地开工,确保产业投资达到120亿元以上。先进材料方面,重点实现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辽宁新材料产业园等4个重点项目6月底前实现开工;智能制造方面,重点推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工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芯源微半导体设备生产基地等7个重点项目上半年开工;信息技术方面,实现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二期、北方信创产业园等7个重点项目6月底前开工;生命健康方面,确保东软联盟企业健康医疗设备产业基地、奥咨达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园等7个重点项目尽快开工;数字文创方面,确保互创文化数字传媒产业基地、时安数字媒体文创设计基地等8个重点项目年底前全部开工。
问
3月4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在我们于洪的沈阳蒲河物流基地成功首发。当前,于洪区正依托班列集结中心全力推进沈阳国际陆港开发建设,请问,这一举措的初衷是什么,陆港规划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什么?
答
于洪区委常委、副区长(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史浩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省市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建设海陆通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历史时期,国家信任辽宁,实施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辽宁支持沈阳,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沈阳选择于洪,打造国际陆港。这既是于洪责无旁贷的政治使命,也是于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于洪区将集全区之智、汇全区之力,全力以赴做好国际陆港规划开发建设,助力沈阳建设国家现代综合枢纽、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陆港开发,规划先行。我们以“跳出于洪看于洪”的宏观视野,以“立足东北、通达全球”的战略格局,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设计院和罗兰贝格设计公司,高起点、高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目前,陆港产业发展规划、城市设计方案已经形成,市规划院正在接续编制控详规划。
沈阳国际陆港,用地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8.3平方公里、一期启动区2.7平方公里。按照“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聚产业、产业促城建”的发展理念,确定“一心、三区”发展布局(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东北首位商贸物流示范区、国家级外向型经济服务区、东北亚开放合作先导区),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商贸物流等五大功能片区。
3月29日,我省与五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沈阳国际陆港上升为省级央地合作重点项目。5月初,二十二冶集团将启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中心以及配套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们已包装策划粮食、木材、商贸物流3个百亿级应用场景,储备104个招商项目。可以说,陆港开发建设已蓄势待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核心拉动作用,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通过强化央地合作,加快基础设施扩容升级;通过完善口岸功能,推动陆海联动和多式联运;通过做实项目招引,加速产业集聚、资本集聚、人才集聚;通过强化数字赋能和科技赋能,创新“班列+冷链”“班列+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构建中欧班列产业生态圈,打造东北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问
如何在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鲜明塑造“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品牌?
答
沈北新区委常委、副区长(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刘伟:沈北新区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突出加快“一区三城五园”建设,实现“生态沈北,活力新区”城市品牌塑造。
一是建设全域生态文旅示范区。重点依托全区自然生态禀赋和文旅产业优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核心理念,做实“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工业”“文化+农业”,倾力打造高品质娱乐体验游、乡村休闲游、温泉康养游、特色冰雪游、艺术体验游等品牌,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养“城市公园”。
二是建设沈北大学城,包括建设沈北科教融合园。重点建设51平方公里沈北科教融合园和大学城,锚定打造“科创特区”目标,全方位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动能转化新高地、协同创新首选地和青年人才集聚地,力争成为沈阳创新板块新的增长极。
三是建设沈北食品城,包括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围绕绿色化、高端化、功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规划建设3.74平方公里沈北食品城;聚焦“辽河平原绿色数字农业”,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聚焦“东北药谷、科创蓝湾”目标,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
四是建设沈阳航空航天城,包括建设航空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科学规划建设79.2平方公里沈阳航空航天城和3.95平方公里沈阳航空产业园,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空产业基地、航空全产业链集聚区、高端装备制造引领区。以沈阳盛京智造公司现有厂房为核心空间载体,着力打造“三园区+三平台+一中心”体系,建设沈阳先进制造产业园。
问
栾峰区长您好,刚才在您的发布中,我关注到您说“苏家屯区今年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而且确定了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和落地项目“两个40%”的增长目标”,就实现这样的目标,区委、区政府都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
苏家屯区人民政府区长栾峰: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源头活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苏家屯区想要实现振兴新突破、三年进入全省城区综合实力前十名的目标,招商引资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招引一批大的项目、好的项目,才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区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具体的工作举措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强化招商力量,我们聘请省市驻外办事处及异地商会、企业家代表作为招商大使,同时,发动全区每位区级领导、每个部门、每个街道、每个机关干部,在全区树立了全员招商、人人招商的良好氛围。
二是策划一批主题鲜明的载体活动,主要聚焦已确定的6条产业链,积极推介宣传苏家屯区,计划开展苏家屯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专题招商推介会、“新产业 新模式”2023年苏家屯区(北京)智能制造专题招商推介会、航空动力产业专家论坛、浙辽汽车行业沙龙等14次特色主题推介活动。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针对东北食品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发展区域,我们提前进行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现在已经整理出工业用地217.68公顷,房地产用地118.21公顷。同时针对重点招商项目,我们将服务前置,一个项目一个专班,提前为企业服务,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投产,进行全流程式服务,切实让来苏家屯区投资的企业家感受到苏家屯速度、感受到苏家屯服务的暖心、温馨、高效。3月20日,黎明动力产业园刚刚出让,昨天企业将全部的地价款交齐以后,今天就能够实现给企业发放施工许可证,4月10日企业将正式进入到建设阶段,举这个例子也是体现苏家屯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尤其是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的高效。
年初以来,招商引资作为全区的“一号工程”,目前看成效还是很明显,年初以来已经有四个产业项目摘牌落地,包括黎明航空、添味食品、辽宁双宇、沈兴线缆。同时,我们目前已经有锦达模具园、百福威、信兴汽车三个产业项目已经进行挂牌公告,4月份将如期摘牌,为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开了好头。我们对今年的项目建设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问
请介绍一下综保区近海园区的建设进展情况,以及辽中如何建设开放副中心?
答
辽中区委常委、副区长(负责区政府常务工作)程廷霜:辽中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沈阳城市副中心”的目标,主动融入沈阳中心城市建设战略格局,全面深化综保区近海园区开发建设,并依托综保区近海园区,加速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沈阳开放副中心。
目前,综保区近海园区一期围网建设全面铺开,项目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土地利用率达到86.5%。已开工建设口岸作业区、冷链仓储区、检测维修中心、研发中心、保税加工厂房、配套设备及市政设施,预计于2023年底交付使用。
2022年,综保区近海园区开通了“进口艺术品保税展示”“跨境电商020体验”“区港直通”等多项创新业务,海关备案企业120家,园区进出口额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137.22%,实现历史新高。2022年11月近海园区获批复制推广“区港直通”功能,开通了“中欧卡车航班”,计划在2023年实现中欧班列进站运行。
2月24日辽中区在沈阳万鑫酒店成功举办了沈阳中俄经贸合作产业园推介大会。目前,对俄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已签约华强集团化妆品分装生产基地、香港长燊电子零部件保税加工等68个项目,投资额达30亿元,在谈推进160个项目。辽中区将进一步深化中俄经贸合作,重点推动粮食、木材等大宗产品的进口、集散、流通,加快推进对俄产业贸易园区建设,努力将综保区近海园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海陆大通道重要战略节点、沈阳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核心配套区。
热点推荐
1
最新通知!沈阳新发放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调!
2
重要提醒!升温!20℃要来了!但沙尘天气可能在……
3
沈阳这俩地儿,获评首批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你都去过吗?
来源: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金凤
校对:兰鸿翔
责编:张红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