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转型文化达人:获粉500万,从“社恐”变成“社牛”,“讲历史治好了我的创业焦虑”_视频_历史_自己的

程序员转型文化达人:获粉500万,从“社恐”变成“社牛”,“讲历史治好了我的创业焦虑”

当过二十多年程序员,经历过创业焦虑,品尝过商业上的成功和失败,最后却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专心做起了历史科普——对49岁的杨汶锦而言,人生转折来的突然,却也在意料之中。

“曾经的积累会在某一刻爆发出来。”自从对历史感兴趣之后,曾在商海中打拼的他,能从历史的变迁中感受到相似的浮沉,但最后如他在视频中所说,“一切最后都会变为脚下的田野,或是某个山坡上的一捧土”。

正因如此,相比 其他人,杨汶锦讲起历史更加沉浸和冷静。镜头前,他通常只是站着,不紧不慢地对着镜头口述,动作少,表情少,连情绪的起伏也少,仿佛和身后的历史古迹成为了一体。着装也是常年牛仔裤配深色外套或T恤,以至于有粉丝留言“人没有踏进同一个遗址,但一身衣服却可以游遍所有遗址”。

在抖音“小璐歌”账号,杨汶锦吸引了超过500万粉丝。 有粉丝评价看他的视频“听历史、学历史、涨知识”,也有人评论说“如果我当初的历史老师像你一样,我也不至于学了理工科。”虽然没有当过历史老师,但杨汶锦却因为短视频帮助很多人产生了历史兴趣。甚至有老师向他询要视频希望用于教学辅助,也有老师邀请他去学校做讲座……杨汶锦表示,如今只要学校老师找他,他都会免费发送原本视频,因为“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历史,热爱我们的文化,我觉得无比荣幸”。

“纯属偶然”的转型

站在六百米长的司马神道上,杨汶锦遥望前方屹立了1200余年的乾陵,只见神道坡度缓缓上升,两侧的翁仲(注:石人石兽)沉默肃立,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所爱的唐高宗,仿佛正坐在前方山梁之上。他心中震撼,几欲朝拜。

在被这种气势击中的瞬间,他知道,自己这次讲武则天的视频解说词,得全部推翻重写了。

当天回去,杨汶锦从晚上七点写到了十一点多,一定要写出那种给“把自己震撼住的感觉”。“我只能自己写,因为别人帮你写的是入不了心的,因为不是你写的文字,情绪和你的情绪点不一样,你讲的时候就无法跟你的视频铆在一起。”

展开全文

类似这样,灵感来了,突然推翻原先思路的过程,在杨汶锦的视频创作过程中挺常见。他并不算一个高产创作者,两年多来,视频不过200条。但每一条的长度几乎都在十分钟以上,选历史遗址、实地考察、查资料、写文案,历史人物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去录视频……偶尔地方过于偏僻,导航上甚至找不到准确位置,要去山野、乡村中摸索。有粉丝曾建议他“穿着汉服录视频效果更好”,但有些历史遗址,或需要在乡野徒步很久,或需要跋山涉水,所以他去哪都喜欢穿一条牛仔裤。比如2021年7月讲战神白起那一期,录制前就在村里兜了好几圈,问了几个村民才找到。“重要的是,你的视频要真的能打动人,就得真正的找到原址并且站在故事发生的地方”,他解释。

杨汶锦本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历史的宏大、壮阔、兴衰、家国情怀,令他着迷。如今,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是想把自己从历史中感受到的感悟和震撼,传递给更多人。

时间倒退回20年前,那时的杨汶锦还只是一个初入社会的程序员,正处在创业上升期的焦虑和激情中。那是个不缺成功故事的年代,2004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次浪潮,杨汶锦雄心勃勃,希望借此机会搏一把。于是揣着27000元钱前往南方,成立一家小公司,开始创业。第一次接到一个20多万元的地图项目,“我当时哪见过那么多钱”,于是决定拼一把。

但随后的故事就要焦虑得多。甲方付款流程长,先付30%采购经费,做成才能再付尾款。有一段时间,杨汶锦睁开眼睛,就想到公司资金链要断裂的事。而自己的创业资金很快捉襟见肘。“那段时间同时接几个项目,钱都收不回来,还得借钱,拿合同抵押,利息很高,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他回忆。

杨汶锦喜欢历史,在他看来,历史的魅力在于,它存在一个爆发点,人会在自己的命运中积累力量,并在这个爆发点爆发,就像他自己一样。

此后20多年,杨汶锦一直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社交管理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也正是 创业时期积累的路演经验,让自己的口才得到了提高,对如今做视频有了帮助。

从互联网到短视频创作者,对于这一跨界,杨汶锦表示“纯属偶然”。2020年,考虑到父母年岁已高,他便回到家乡西安,计划创业继续做技术型企业。疫情居家期间,他便想“能不能在网上做点什么”。起初,他自认为声音不错,便开始用短视频录制唐诗宋词。然而,社交网络与杨汶锦此前过去工作中所熟悉的网络开发截然不同,有网友甚至因为他当时的账号名称“矫情”。一怒之下,他干脆以女儿名字命名——“小璐歌”。

2021年,当时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杨汶锦决定“出去转转”,陕西众多古迹遗址和历史文化景区则成了他的灵感来源。

他喜欢历史,在“小璐歌”账号, 他录的第一条视频是关于宋仁宗。几期视频发布,很多网友点赞说喜欢。那之后,他就一直坚持,从一时兴起逐渐变成了主业。

“历史引导我度过艰难十年”

三年时间,杨汶锦的视频风格几乎没有变化。“别人出于完播率等等的考虑,会做几十秒的视频,但我选择坚持自己,做十分钟的长视频,并且为了保持风格,每一条视频都自己写文案。”

“现在一部分年轻人太急功近利。人家刘邦 40 多岁的时候才开始创业,相当于咱们现在的 60 多岁。人家都能干,大家急什么,我觉得这对现代人是有帮助的。”某期视频谈及刘邦,杨汶锦内容分享的背后,是现实生活里一个中年男人的“转型思考”。

那天,讲述武则天乾陵的视频文字,杨汶锦前后改了70多遍。

“当我去到一代女皇武则天所在的乾陵,就被现场磅礴的气势所震撼,当下就决定放弃原脚本录制,重新写文稿”。视频中,他讲到“我第一次来乾陵的时候,真的被震撼到了,当我沿着宽阔的司马道一直往上走的时候,我仿佛感觉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就坐在那高高的山梁上,而我就像是一个前来朝见的使者。”

视频的最后,他讲到:“我们今天来到的乾陵,它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可以说,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3年时间当上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了1200年的时间,证明了乾陵的坚固,和她魅力的不朽。”

这条时长十分钟的视频,一夜之间火了,视频点赞量超过210万。他总结:“要想打动别人,就先得打动自己。”

乾陵,只是他这三年前往的许许多多历史文化古迹中的一个。就像武则天的评价,“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这样,在所有的感受中,最核心的震撼,很大程度都与时间相关。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杨汶锦对于自己人生尺度的感悟。

最开始与历史结缘,是少年时期。杨汶锦生于陕西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那时他对于长大的主要期望是“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六七岁的时候,路边有卖连环画的,家里舍不得买,他就蹲在路边看连环画。彼时,三国秦汉等等历史题材是连环画的主要题材,他一看就是一下午。

到了大学,杨汶锦读的最早的一本关于历史的长篇书是《明朝那些事儿》,“当时觉得,哇塞历史还能这么好玩。”后来进入职场,他遇到了工作中的困惑,在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答案,于是想到了向历史中求解。“当时大家都说,学好了王阳明,就可以学会管理公司。”于是,他就去读了王阳明。后来,工作中又遇到一些新问题,他又去读曾国藩,比如被称为人才学教科书的《冰鉴》。

二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如今,杨汶锦的人生从A面的IT创业者,变成了B面的历史文化创作者。两种身份切换的背后,是他对于历史的新的感悟:“你所读过的每一本书、每一个字,它实际是印在你心里的,虽然当时没有发挥作用,但是你熬10年,跟你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只有跟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难、挫折、喜悦,去揉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慢慢的去体会阳明先生当年的那种心境。”他也是在焦虑到极点的时候,才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做历史文化的视频后,杨汶锦总结“去了很多历史古迹,我才真正知道什么叫‘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这也是他最终能挣脱焦虑的原因——“最后你发现,在时间面前,什么都不值一提。历史上那么多风云诡谲的事情,到如今早都烟消云散。”

所以,杨汶锦从曾经的创业焦虑中挣脱出来。回到家,一张小床,一个不大的房子,一只自己养的宠物,都能给他带来安宁。

从“社恐”到“免费送老师原视频”

如今,距离“小璐歌”发布的第一条视频,已经过去三年。

期间,他的足迹也遍布陕西,从春秋讲到明清,涉及人物遍及帝君、诗人、红颜……甚至是,一颗有历史的银杏树。那一次,他特意在秋天来到了西安终南山的古观音禅寺。禅寺里,有一株1400多年前的古银杏树,这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亲手种下的。每到秋天,遍地金黄,就像铺着金色的地毯。那期视频拍得很美,小璐歌站在树下,在视频里形容自己的感受:“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芒之中。”

杨汶锦的历史科普视频,也得到越来越多大众的喜欢。外拍的时候,他也明显能感觉到人们对历史的热情。“每次外拍和直播,常有住在附近的人专门跑到我这边来,他们就像跟团一样全程陪下来,甚至跟着我们吃,跟着我们走,现场听我讲。”令杨汶锦觉得“(这种相遇)就像带团一样”。

这在杨汶锦此前是无法想象的。作为一个曾经的程序员,他不习惯抛头露面,即便在做短视频初期,他甚至怕被熟人看到尴尬,一度屏蔽了所有认识的人。现如今,他则可以走在人群中间,侃侃而谈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甚至会享受这个过程。

不可否认,短视频的形式也是帮助杨汶锦获得大众喜欢的原因之一。短视频平台一方面降低了公众接触知识的门槛,一方面让知识表达形式更为丰富生动,知识普惠、信息普惠日益凸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短视频成为大众获取资讯、知识的重要途径。

如今,像杨汶锦一样,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通过抖音分享知识,其中不乏诸多专业人士,比如仅2022年就有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参与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类内容持续呈增长态势,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这些内容广泛涵盖了人文社科、科技、科普、个人管理、财经、校园教育、医疗健康等多方面。

抖音视频下,很多人将杨汶锦称为“老师”,评论区,有网友直言“看小璐歌的视频爱上了学历史”,还有的直呼看他视频“过瘾”,也有的同学是在课堂上与他的视频相遇,因为老师把这些视频当做了教学素材。还有学校找到小璐歌,希望能来谈面对面的科普讲解合作。曾经还有西安一所中学老师联系上他,希望一起举办一个博物馆探索夏令营。原因是,对方觉得看到他的讲解视频印象非常深刻,想邀请他为学生讲解历史人文。

“有的家长和我说,他的孩子因为我的讲解,爱上和历史和文化,这也是我最想听到的”,杨汶锦表示,如今只要学校老师找他,他都会免费发送原本视频,因为“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历史,热爱我们的文化,我觉得无比荣幸”。

作者:李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