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广东高校师生和青年群体只争朝夕_广东_红树林_总书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我们要刻苦学习、练强本领,自觉将自身理想与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的重要讲话让广东高校师生和青年群体备受鼓舞、倍增信心、倍添动力。

大家一致表示,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广东奋进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和扎实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保护区东部的麻章区湖光镇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去年,岭南师范学院组建红树林研究院,助力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研究院开展了红树植物濒危现状及濒危等级评定、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种群修复技术攻关等工作,在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的种质资源保护与恢复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对我们是极大鼓舞,我们将继续做好红树林研究、修护与保护工作。”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颖说,接下来,自己将与同事一起努力,把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建设成为集科学研究、资源保护、科学普及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力争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广东省红树林研究高地,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提供更多智力支撑,带动红树林研究队伍积极参与红树林生态修复任务,为推进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梦想属于每一个人,新时代青年要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广东省最美志愿者郑鸿祥说。作为一名环境相关专业的在读博士生,他说,自己将持续做好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奉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高校科研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主任王学锋说,学校通过产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粤海粮仓”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储备。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广东省海洋牧场和鱼礁区的资源生态调查与评估,在深远海网箱适养种类筛选、育种、绿色养殖、深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

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王学锋说,接下来,将优化科研团队,集中研究力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整合生态保护与生产增效为目标,以水产种业振兴工程为牵引,聚焦绿色养殖技术、海洋牧场规划与管理、海洋牧场智能装备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服务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

苦练本领服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东,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展开全文

南粤大地,一批批优秀学子奋斗在科技攻关一线、扎根在农业生产一线,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时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作为一名以荔枝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生,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让我倍感亲切、备受鼓舞!”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硕士研究生余晓倩说,自己和老师、同学们长期驻扎在茂名开展荔枝育种、栽培等相关研究,为建设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积极贡献力量。目前,余晓倩主要围绕茂名原产优良荔枝品种资源挖掘与高效创新利用、克服优质和加工型荔枝“大小年”结果等开展研究。“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够为果农带来高效育种和高产稳产技术,助推茂名荔枝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余晓倩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要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IC班学生陈聪玮说,集成电路产业是当下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他立志升学深造,专研相关技术,积极参与产学研融合,攻坚半导体领域核心技术,用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芯’,这是我们的中国心!”陈聪玮说。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扎实学好基础知识,立足产业实际,深入研究产业关键问题和转型难题,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楷镟说,自己坚持学习钻研,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科研项目,不断增强本领、提升专业能力,至今已获得两件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此前,她在参与校企交流学习项目中发现,视觉导航的搬运机器人在工业运用方面仍存在阻碍,因而选择机器人视觉导航作为研究方向,希望将来能够解决此类难题,以实际成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光子芯片科技正高速发展,推动半导体产业持续升级。成果背后是无数科研青年挺膺担当、奋勇向前。“我们希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广东省政协常委、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张晗说。他和团队感到斗志昂扬、信心满满,将通过产学研结合,衍生出更多基于光子芯片和CRISPR技术的高科技自动化设备,加快推动国家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领域技术升级。

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广大青年始终冲锋在前。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村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我坚持与高校开展技术和项目合作,在广袤的田野上挥洒汗水,把科技的种子播撒进乡村沃土。”河源市东源县上莞镇常美村村委委员、村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李树贤说,他通过与农户建立“先统后分置换”等利益联结和服务机制,推动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带动全村实现集约化、机械化粮食生产;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每亩节约生产人力成本近500元,让撂荒田、细碎田成为致富田。

李树贤推动乡村振兴的脚步一刻未停,“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争当粮食安全的守护者、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成果转化的先行者,推动村合作社生产进一步扩容提质,让农民增收、乡村和美。”

2022年7月,中山大学组织学生深入学校定点帮扶的清远连州市丰阳镇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爱心义诊、维修家电等志愿服务,同时结合多学科优势,为当地砂糖橘、马蹄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及岭南古村落建设、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四次视察广东,步履遍及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每次都正值广东改革发展进入关键节点,饱含对广东人民的深情牵挂、对广东工作的深切期待。身为南粤青年,我深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将努力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投身基层实践,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吴霖霖说。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陈理 汪祥波 姚昱旸 祁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