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这个县,面积近一万平方公里,曾经是清朝的皇家猎场_围场_木兰_皇帝

围场蒙古族满族自治县是河北省最北边,也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县。这个县因为清朝皇帝设立的木兰围场而得名。数百年风云变幻,木兰围场由盛转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围场重新焕发了往日光彩。今天,我们就带您了解一下木兰围场和围场县的历史变迁。

皇帝打猎蕴含政治、军事目的

今天的围场县地处古长城以北,康熙帝在位前期,就不止一次前往这里接见蒙古诸部贵族,看望远嫁的公主。到了康熙中期,皇帝干脆把这里圈定为皇家猎场,木兰围场由此形成。

说是打猎享乐,倒不如说是借机宣示强大武力,保证边疆的和平安定。而且,清朝承平日久,皇帝也想借机训练军队并考察诸王公大臣和皇子的处事能力。木兰围场连同日趋完善的驿道、驿站和沿途行宫以及逐步扩建的避暑山庄构成了清廷王公贵族固定的狩猎、行政区,深刻影响着清王朝的政治格局。

为了保护这样的皇家猎场,康熙皇帝特别划定了七十二个大大小小的“围”,每个围都是独立的狩猎区。皇帝会选择避开动物的生育哺乳期,在每年的夏秋季节来围场行猎。打猎前,围场的管理官员会对猎物情况做详细汇报,皇帝在官员建议下选取三到五个猎场打猎。

一般而言,皇帝打猎会有兵丁作为先导。他们会预先考察猛兽的行踪,然后把它们赶到进退维谷的环境中,让皇帝一击致命。如果是猎鹿,兵丁会以呐喊、敲打的方式把它们赶到固定的区域,再由皇帝首先射箭猎杀。

说到底,这种打猎行为多少有些表演性质。但是因为士兵的参与,这就让木兰围猎蒙上了军事参谋、侦查、进攻的色彩。皇帝也借机考察武将、士兵的训练效果。皇室子弟也不会放过表现自我的机会,猎获较多的人也总能获得实物奖励。

围猎之余,皇帝也会面见各部族首领。到了饭点儿,大家济济一堂把酒言欢,皇帝沉浸在众臣山呼万岁的愉悦中。刀光剑影的潜在危险在君臣和谐、万人颂圣的氛围中早已烟消云散。

展开全文

当年的木兰围场戒备森严,每到行猎季节,朝廷会提前在围场附近布置48个卡伦(哨所),派专人把守。如此环境下,流落民间的皇帝“义女”根本不具备接近皇帝銮驾的机会,所以某些影视剧的情节不过杜撰而已,压根就没有可信度。

木兰围猎是皇帝展示风采的好机会。清军入关之前本就以游猎为生,这种勇猛尚武的精神在后世子孙身上得到了延续。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体格健壮,他52岁时策马奔腾,在木兰围场击杀老虎,现场的厄鲁特蒙古部贵族目瞪口呆,他们脱帽致敬,称赞皇帝陛下神武。64岁时,乾隆再度驾临围场,心情不错的他接连射杀四鹿。喜欢写诗“糊墙”的乾隆帝也不忘自我吹嘘一番。

外来移民促进了围场的开发

根据统计,从康熙皇帝开始一直到嘉庆年间,清廷在木兰围场的大规模行猎活动有105次。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处在食物链顶端的老虎、黑熊越来越少。乾隆皇帝晚年时,木兰围场已经很少能见到大型猛兽。到了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在时隔11年后,清朝皇帝再度来木兰围场时,官兵们费尽心力驱赶,结果入围的只有几只瑟瑟发抖的狍子。

为了顾全朝廷的“脸面”,嘉庆皇帝一再增加木兰围场的驻军,还下令严惩来此盗猎的百姓。擅自来围场采蘑菇、伐树和打猎的人,不光会戴枷示众,还会被脸上刺字,让耻辱伴随他们一生。即便如此,盗猎分子依然络绎不绝。

而且,清朝中后期的皇帝大都身体状况不佳,道光之后的皇帝已经没了弓马娴熟的风采。内忧外患的局势,让皇帝焦头烂额,他们再无精力去木兰围场打猎。昔日的行宫、御道也失去了当年的辉煌。管理日渐松懈,驻守围场的官兵监守自盗,地方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康乾盛世”时期,中国迎来人口膨胀期,低效的农业生产率和土地兼并产生了大批量的无地百姓。他们铤而走险,来到热河、察哈尔乃至东北地区垦荒。朝廷无奈,也只好逐渐放松了垦禁。

到了公元1877年,为了管理日益增多的人口,朝廷干脆在此设立了围场粮捕同知及司狱,简称为围场厅。这为后来围场设县奠定了基础。

到了公元1905年10月,原来的粮捕厅改为了抚民厅(也叫围场厅)。公元1912年,原来的围场厅改称为了围场县。为了开发这片土地,民国初年出现了诸多的开发公司,对围场境内的地块按号出售,于是有了今天的“数字编号+地”的地名。这些村镇名记录着近代围场开发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围场生态得到了恢复

到了1928年,正式意义的河北省政府成立,但是彼时的围场县归属于热河省,而不是河北省的辖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元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建制,原来的围场县这才划归到了河北省。

民国时代,大量移民涌入围场,因为缺乏科学统一的管理,原始粗放的农业严重破坏了围场的生态环境。高耸入云的古木倒下了,低矮的灌木丛被挖去烧炭,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地在狂风流水的“侵袭”下变得荒芜。日本侵华期间,侵略者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变本加厉,本就脆弱的围场县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久而久之,往昔美丽的木兰围场变成了“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黄沙地。

今天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图自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

在新中国成立后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奋斗,原来的木兰围场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这里重新又回归了绿草如茵森林苍天的美丽景色。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和影视剧摄制组,大家把这里当做取景地。

有趣的是,以木兰围场为拍摄地的一批热播古装戏也应运而生。演员饰演的清朝王公贵族在围场策马奔腾。相似的围猎、游玩场景在经历了两百多年后再次重现。

1989年,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推动下,河北省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原来的围场县成为了围场蒙古族满族自治县,这为区域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本文原载于《河北青年报.发现河北》,未经允许不得抄袭、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