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300亿耗时十余年,香港体育是一场“盛事”豪赌|体育·新城_体育_香港_启德

香港体育有很多优势。由于历史原因,其现代体育设施发展较早。最早的公共康乐设施是1851年重建的香港板球会大球场。同时,香港是较早引进西方现代体育运动的亚洲地区。1886年,香港足球会成立,同时举办特别的银牌赛事。

多年来,香港体育不断发展,在“大众化”和“精英化”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方面,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跑步等体育运动深受大众喜爱,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香港协办并经常举办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项目和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运动员(包括残疾运动员)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天天。

如今的香港体育,或将迎来“赛事化”阶段。这个阶段的转折点,计划从一个耗资巨大的项目开始——启德体育园。

蓝熊体育查阅香港立法会文件得知,立法会初步批准的项目预算为319亿港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比之下,拥有两支NFL球队的SoFiStadium耗资50亿美元(折合393亿港元)。此外,纽约新洋基球场的造价更高,总造价23亿美元(约合181亿港元)。具有类似运营模式的新加坡体育城耗资约10亿美元(约合78亿港元)。

纵观国内项目,难见如此高成本:甲级体育中心“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造价48亿元(折合约55亿港元),全国球场“鸟巢”总投资23亿元(折合约26亿港元),尚未完工的广州恒大足球场总投资120亿元(折合约136亿港元)).

懒熊体育专栏作家李和力认为,由于是港府投资,项目前期资金压力不大,后期运营考核压力较大。启德体育园的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能否成功商业化。

港府对启德体育园寄予厚望。它为这个项目定下了一个目标——除了要推动香港大众体育和精英体育的发展,还要树立香港“亚洲体育赛事之都”的形象。

1、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体育公园已融入住宅小区

启德体育园(KaiTakSportsPark),前称启德体育城(KaiTakSportsCity),位于已废弃的前启德机场内,占地28公顷。

项目定位为多功能超大型体育设施,既能满足市民日常使用,又能承办国际大型赛事。蓝雄体育查阅公开资料获悉,该项目包括5万座主场馆——世界一流的可伸缩雨棚、可移动草皮多功能体育场、5000座公共运动场、室内体育场(分别有一个10000个座位的主场和一个可容纳500名观众的辅助体育场)和其他体育设施;此外,还有商铺、餐厅、酒吧等商业配套设施。

展开全文

关于它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09年。

在此期间,社会各界的讨论焦点都集中在启德发展区的住宅规划上。

香港政府和专业界一直有意见认为,启德发展区地处市区,320万平方米的土地只容纳了9万人口——相当于3个人口公共屋村。对香港来说,规划太浪费了。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体育场馆,它们并不建在市中心。因此,香港发展局提出在大屿山欣澳兴建启德体育园。

至于启德体育园与周边住宅的关系,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前者并不单独存在,造型也不显得标新立异,确保实用性。从位置上看,启德体育园不是一座单独的建筑,而是整个社区的一部分。它将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好去处,与住宅一起促进社区的繁荣。据蓝雄体育介绍,启德体育公园以“东方明珠”为设计理念,以明珠概念塑造球场外观。体育场南侧有一面巨大的玻璃幕墙,旨在打造满足大众需求的多功能体育设施。

蓝雄体育查阅KTSPL官网了解到,这是一家由新世界发展领导成立的项目公司,全权负责启德体育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项目组成员各司其职,包括一名承包商、两名运营商和三名设计师:

·工程建设方面,新世界集团旗下新创建旗下的协兴工程将负责启德体育园的建设。

·在设计方面,POPULOUS负责启德体育园的整体规划和整个公园的场地设计,包括主体育场、室内体育馆、公共运动场和零售店;香港关善铭建筑事务所负责绘图等;奥雅纳(ARUP)负责落地的具体工程设计。

同时,杨德强认为,体育场竣工延期不会影响2025年全运会的备战工作。粤港澳将于2025年秋季联合举办全运会,这很可能是启德体育园落成后举办的首个大型赛事。

立法会文件PWSC162/16-17(01)亦提到,当体育公园的主场馆及室内场馆落成后,香港可举办更高级别的赛事。主场馆可举办国际足球比赛、国际橄榄球比赛(七、十五)、马术比赛、电单车(在香港指摩托车)赛事和极限运动表演等;可在室内场馆举办的赛事有:苏迪曼杯和汤姆斯杯羽毛球赛、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大奖赛和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亚洲篮球挑战杯和亚洲篮球锦标赛、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亚洲武术锦标赛、以及世界体育舞蹈奖等

但不得不说,这个项目对香港来说意义重大。建成后,将成为香港最大的多用途体育馆、世界级的体育设施和城市新地标。

2.私营机构能否取得经营成功?

这就是启德体育园在香港政府推动体育大众化、精英化、盛大赛事的目标下的价值所在。

按照原计划,2014年体育城建成后,体育总会每年向SHPL支付1.937亿新元(折合人民币约10.12亿元),但体育总会保留收回体育城的权利提前,不支付任何补偿。但在收回体育城的经营权后,体育俱乐部将接管SHPL剩余的银行贷款和运营费用,并根据体育城的公开市场估值向SHPL支付费用。具体数额不愿透露,只说相当俱乐部若继续履行合同至2035年需支付的总成本约为23.2亿新元(折合人民币约121.2亿元)。

目前,香港体育最明显的问题是缺乏运动场地。

将长期营运委托给高度专业的民间机构,合理化解公益与商业的矛盾,推动商业化进程,这就是启德体育园的经营之道。那么,这种商业化思路是否可行?

图片摘自立法会文件CB(2)1330/16-17(01)。

具体而言,体育公园经营状况受零售和餐饮设施租金收入影响较大,受主场馆和室内体育馆租金影响较小。以2025年为例,当零售需求或活动需求下降15%时,体育公园仍有营运盈余,但前者的盈余较后者减少约1亿港元(或减少39%)基本计划,而后者将减少约1亿港元。4000万港元(或减少15%)。

图片取自立法会CB(2)1330/16-17(01)号文件。

全港共有11个可容纳4000人以上的大型体育场馆,其中大部分项目由香港政府经营。其中,除了红磡的香港大球场(40,000个座位)和香港体育馆(12,500个座位)等少数多用途场地外,类似启德体育园的项目很少。

长期以来,两人一直是香港举办大型活动的“主角”。如今,这个“主角”的光环或将易手。待采用DBO模式的启德体育园落成后,原先在香港大球场举行的大型活动将迁往这里。日后,香港大球场亦会重新定位,改建为公众体育场,为启德体育园让路。将进行重建,座位数将从现在的4万个大幅减少到9000个。真草场地将预留用于足球和橄榄球比赛,还将增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田径比赛设施,包括周边的真草场地。400米的跑道未来可用于学校或团体举办的运动会。

若按计划进行,启德体育园必将成为香港举办大型活动的首选。在此之前,能否按期完成项目,尽快验证DBO模式的可行性,无疑是重点。对于近年来内地为重大赛事建设的众多新场馆和城市,从构思到实施再到运营的过程,也将从另一个角度和思维逻辑上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