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提醒:已有多人被骗_门票_演唱会_周杰伦

“我真的是在和人类抢票么?”

曾在去年线上演唱会

获得10亿点赞的周杰伦

今年线下演唱会再度收获粉丝热情

近日,周杰伦2023嘉年华

世界巡回演唱会多地门票预售陆续开启

开售即售罄让不少粉丝

惊呼“根本抢不到”的同时

也让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数百万人抢票

黄牛加价到上万

“一直在加载,从未付款成功。”一名周杰伦粉丝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已抢了多场预售,依然在“当分母陪跑”。

2月27日、28日,周杰伦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太原站、呼和浩特站、海口站门票陆续开售,开售前即吸引了超三百万粉丝,3月1日关注人数更是突破1200万。由于人气火爆,不少粉丝虽然提前做好了抢票攻略,但仍然铩羽而归。

据媒体报道,率先开票的太原站开售仅仅不到30秒,该场演出的所有门票就已售空。在付款环节,页面更是一度出现拥堵,显示“同一时间下单人数过多”。28日开售的海口站,10秒不到也全部售罄。

“大半夜依旧会为没抢到票而被黄牛气到发晕,在梦里都想抢两张杰伦演唱会的票。”有网友如此吐槽。

展开全文

多个平台已出现高价转卖演唱会门票

此外,尚未开售的门票也催生了代抢业务,价格在80-200元不等,有人表示“按票价的40%收取服务费”。

对于高价黄牛票的出现,有不少网友呼吁要理性买票。“ 目前买不到门票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城市尚未官宣,外地歌迷蜂拥而至,待更多城市官宣后,他们会就近买票并将现票转手。 ”“就算抢不到也别买溢价超过30%的。”“现在转票的很多都是骗子,防不胜防!”

多个演唱会门票秒空

演出行业加快复苏

在周杰伦歌迷吐槽门票难抢的同时,3月1日,陆虎、毛不易也因演唱会门票秒空冲上微博热搜,网友的热议也将张杰演唱会推上热搜。

今年1月,文旅部发布关于优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管理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自2023年2月16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这意味着2023年线下演出市场将加速复苏,在低谷期后进入新一轮爆发期。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消息,包括周杰伦、五月天、周华健、任贤齐、刘若英等港台艺人,李宇春、毛不易、张艺兴、许嵩、张杰、华晨宇、薛之谦、许巍等内地艺人在内的数十组艺人,年内都有演唱会计划。与演唱会一同升温的还有大型音乐节,仅两家音乐节品牌头部机构目前已分别确定在十余个城市落地大型音乐节项目。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表示,今年尤其自二季度起,演唱会和音乐节将进入相对密集期,各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型场馆排期紧张状态。业内预判,2023-2024年演唱会市场的竞争将非常激烈。

多个消费场景被带动

有酒店涨价近5倍

线下大型演唱会的复苏,也使举办地旅游、餐饮、交通、住宿等消费场景迎来高峰。

携程数据显示,2月以来,太原旅游搜索访问量环比增长近五成,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70%;2月23日18至22时,海口目的地搜索环比22日同时段增长近八成。 “票抢到了是高兴,看了看机票真的离谱了,涨了好几倍。”有网友表示。

周杰伦海口演唱会场馆周边某酒店价格变化

演唱会场馆周边酒店同样迎来热订。 对此,有网友调侃称:“准备好睡桥洞了。”“已有票,家住演唱会场地旁边走路10分钟,击败全国99.9%。”

诈骗套路

套路1:在演唱会官方门票开售前夕,骗子到处宣称有官方售票渠道,或者是内部人员,可以买到非常紧俏门票,吸引粉丝上钩。

等歌迷准备买票时,他们会以定金、辛苦费等各种理由要求支付价款,甚至说卡单了需要重新备注支付才能出票,以此骗取更多钱财。 等歌迷发现被骗要求退款时,已被拉黑,无法联系上“内部人员”。

套路2:开演唱会前夕,骗子谎称已买到票但家中有事去不了,或者跟前任分手“含泪转让”,在一些二手交易网站搭讪受害者票,拿到钱就拉黑。

套路3:骗子通常事先潜伏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群里,发布门票信息。有人上钩后,通常有两种诈骗方式。

一是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歌迷通过网站付款,大部分歌迷认为平台付款安全有保障,直接付款,不曾想进入的却是钓鱼网站。 二是会告诉歌迷需要先付定金后发货,收到门票后再付尾款。交易流程貌似毫无问题,但歌迷收到的门票极有可能是伪造的高仿门票。

套路4:演唱会现场周边,往往会有一些人员兜售“黄牛票”。歌迷求票心切,往往就容易上当受骗。 这些票不仅溢价较高,而且大多都是高仿假票,等歌迷拿着票进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防骗指南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

以官方票务logo为头像

用户名为XX票务代理

主动私信询问

是否有票务需求的

骗子可能性极大

不要搭讪

1.最安全的方法是在官方网站上购买。

2.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谨防木马程序盗取网银账号(骗子会自制虚假票务网站)。

3.不通过正规平台交易,以各种理由要你反复付款,退款还要交保证金的,绝对是骗子。

微观唐山整理发布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人民网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