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关闭中国区业务后,中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能否成为中国版JCI?_医院_中国_认证

近日, 一封有关“JCI关闭在华业务,即刻生效”的邮件在互联网平台流传甚广。邮件的发起者国际联合委员会(JCI)给出的关闭理由是“中国复杂的监管环境”,但同时也表示“如果未来情况发生变化,希望有机会重新进入中国”。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由来自西欧、中东、拉丁美洲及中美洲、亚太地区、北美、中欧、东欧以及非洲等地区的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专家组成。

该机构自1997年起,开始编制“医疗机构认证标准”,并开始对全球医疗机构的认证服务。

2019年9月30日,JCI认证经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获得在中国境内提供服务的资质。

JCI在中国的二十年

2003年广东祈福医院成功通过JCI认证,JCI进入国内医疗机构的视线。

200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顺利过审,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医院评审(JCI)的公立医院。

2013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为全球首家获得JCI教学医院认证的医院。

随着对医疗质量管理的不断重视和对国际化先进管理理念的认可和追求,越来越多的国内医疗机构希望获得JCI的认证。 自此,正式拉开JCI在国内的“认证潮”。

据相关媒体2018年发布的数据,JCI进入中国15年后,共有99家医院获得认证。

但就在 2019年7月,一场医院信息化论 坛上,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讨论智慧医院建设时明确提到:不允许公立医院参加由境外第三方组织的任何评价工作。关于限制的原因,据悉,是出于大数据时代,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保障我国医疗大数据的安全。

至此, JCI 认证开始逐渐淡出中国医疗机构视线。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展开全文

如今JCI关闭中国区业务后,中国医院如何与国际接轨?

直通“商保”

全国首个“国际版”医院评审标准在深圳诞生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提出深圳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定标准体系。

2022年9月,《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在深圳前海发布,成为与美国JCI、澳大利亚ACHS等医疗评审机构同级别的获得 ISQua 认证的全球60家医疗评审机构之一。成为全国第一个国际版“医院标准”,可作为中国医院走向国际的“桥梁”。

医院评审认证对医疗质量及安全标准至为重要,亦是国际医疗保险认可支付依据。深圳发布首个国际认可的标准后,国内的医院将可以使用“国产标准”融入国际,也方便了国际商业保险机构认可中国的医院,从而允许其客户直接“刷商保”看病。

3月底,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首批医院评审认证启动会在深圳前海举行。来自北京、香港、广州、深圳、珠海5个城市的13家医院将作为首批医院参加《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的评审认证。通过评审的医院将获颁认证证书,有效期四年。

据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小平介绍,《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 版)》融贯中西,是“三甲”标准的升级以及与国际标准的融合,在三甲评审的基础上,标准只升不降。

《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2021版)》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医院走向国际医疗市场有了属于自己本土的通行证,同时也将帮助中国医疗机构建立起高标准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流程。

来源:诊锁界、看医界、深圳卫健委、八点健闻深圳特区报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