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技术带来增长,反馈驱动创新_人工智能_技术_反馈

2023年春节黄金周不同寻常。根据百度地图监测数据,全国人口总体迁徙规模和高速公路拥堵里程均创近5年新高,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全国100个重点城市市内出行强度创近5年新高,并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中国在流动和忙碌中,彰显出活力,也彰显出经济增长的潜力。2023年是全力发展经济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最关注的就是“增长”二字。那么,增长从何而来?什么会推动可持续的增长?

李彦宏

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技术带来增长

创新驱动增长,更确切地说,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率提升在推动增长。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最近两百多年,人均GDP出现爆发式增长。这个爆发式增长,是由几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即科技创新驱动了大的增长。

事实上,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都会带来一波增长。比如,由于贝塞麦转炉炼钢法的出现,钢变得很便宜,包括铁路、建筑、重型机械等在内的产业以及城市,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拉动经济大增长的技术创新就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浪潮堪比工业革命,会彻底改变我们的行业。

近日,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在两个月内月活用户数达到一亿,人们又开始谈论,人工智能将如何深刻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某知名投资机构在其2023年度预测报告中称,2022年是“生成式AI年”。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以将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超过4倍,人工智能软件可能产生高达14万亿美元的收入和90万亿美元的企业价值。

就技术的本质而言,任何新技术都不是凭空发明出来的,而是从先前已有的“垫脚石技术”中被创造、建构、聚集、集成而来的。而且,技术只有变成可用的产品才能创造价值。

过去一年,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有了方向性的改变。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从理解内容走向自动生成内容,这包括人工智能作画、图文、视频等多类型内容创作。无论是AIGC(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还是ChatGPT,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新机会。

展开全文

我们对人工智能年复一年的不断创新感到兴奋,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作为一个技术公司,百度怎么把这么酷的技术,变成人人需要的产品?怎么赋能千行百业,让他们的生产效率大幅度地提升?这一步才是最难的,也是最能产生影响力的。但我们认为它是可实现的,因为技术已经到了一个爆发点。更重要的是,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摸索了十多年,是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很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原产地”。有“手艺在身”,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系统性地获得反馈。

反馈驱动创新

创新从何而来?百度总结为“反馈驱动创新”。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有机会进入市场,不断获得用户和客户的反馈,“摸着‘反馈’过河”才能实现。

人类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技术栈也发生变化。过去技术栈基本分为三层:芯片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现在的技术栈可以分为四层: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百度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进行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从高端芯片昆仑,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各个层面都有关键自研技术。每一层之间都有很多反馈,通过不断获得反馈,实现端到端的优化,大幅提升效率。而端到端的优化,是因为我们能够从应用侧不断获得反馈,这就是“反馈驱动创新”。

百度人工智能全栈布局

百度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反馈驱动创新”的实践经验。例如,百度昆仑芯片在人工智能芯片中性能领先的原因是它已经为百度的搜索服务优化了十年。百度的搜索服务每天要响应几十亿次真实的用户使用需求,每天要进行1万亿次深度语义推理与匹配,并提供最真实、最及时的反馈,从而倒逼大模型、深度学习框架和芯片的优化。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大规模的真实反馈驱动了创新。

百度从一年前开始,每个季度都会发布“萝卜快跑”平台的订单量。这背后也是“反馈驱动创新”的理念。订单量越大,意味着能够获得越多的市场和用户反馈。我们从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希望无人车出行服务能够开到自己家门口。这代表着,人们对自动驾驶的接受度很高,完全无人驾驶的落地速度可能比预期要快。

很多时候,事物的实际发展路径和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技术的发展,没有“导航地图”,只有“指南针”。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基于实践反馈,一步步迭代,才能跑出有价值的创新。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

经济增长是技术发展最终的果实。如何让人工智能应用于交通、制造、金融、能源等行业,深入实体经济,促进增长,是百度真正关心的事情。过去,大家习惯说,传统行业或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其实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这种交互和融合,会带来乘数效应。

例如,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行业,不仅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智能交通,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红绿灯控制交通流量,提升交通效率。

2023年春节期间,百度智能信控在落地城市的“缓堵保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行效率均提升15%以上。在河北保定、湖南株洲、山西阳泉和重庆等多个城市,市内出行强度显著高于前3年,创5年来新高。有的区域车流量增加甚至高达60%。在河北保定,因为百度智能信控系统,道路通行能力得到提升,交通运行保持平稳。在北京亦庄,区域车流量增加30%以上。通过在关键路口的智能信控调整,减少了路口溢出可能,避免路口卡死,缓堵效果明显。

百度的智能交通方案已经落地全国63个城市。据测算,通过对交通网络的智能化改造,可以将通行效率提升15%至30%。我们预测智能交通方案可以让中国一线城市在2027年之前不再需要限购限行,从而激活汽车消费,为城市的经济注入新活力。2032年之前,通过提升交通效率,拥堵问题可基本得到解决。

交通效率的提升,可以促进提升GDP,而GDP的提升,可以推动增加税收收入。根据测算,通行效率提升15%至30%,可以实现GDP每年2.4%至4.8%的绝对增长。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不仅可以减少交通运输成本、增强区域可达性等,还能加速各地区经济往来频度,进一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智能交通的应用,为能源、电力、水务等领域创造了一个行业范式,依靠“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效率的显著提升。目前,百度在多地的电力、水务等行业进行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在电力行业,百度智能云在火力发电空冷岛工艺优化的项目中,利用深度学习算法预测机组工况,通过实时调节风机转速参数,每生产1度电能够降低1.9克标准煤能耗,折算到全国,1年碳减排的潜力可达735万吨。百度参与的华北地区某三十万机组灵活性智能化改造项目,利用百度方案,可预测机组工况,实时调节空冷岛内风机转速和高背压凝汽器流量等参数,优化冷端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在机组320g/kWh左右的煤耗水平上,平均供电煤耗整体降低4.97g/kWh,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如何应对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当前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课题。百度智能云推出的智能调度解决方案可以预测区域用电负荷,提升能源供需的匹配度。在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第一大省山东,国网山东枣庄供电公司运用高精度母线负荷预测系统,预测准确率超过98%,提高了电力的利用效率。

随着技术革命不断向前突进,束缚我们生产力和想象力的“天花板”也在不断被打破。百度是一家以技术立身的公司,将坚持一以贯之的技术战略,为未来投资。百度也会坚持“技术为实业”的初心,践行“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的使命,用技术让生活更美好、使社会更进步。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

流程编辑:TF022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