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伴我数十年_有一次_的人_粤语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歌声 有一次 的人 粤语

前段时间,华语乐坛巨星刘文正离世的消息触目惊心,后来又被传为假消息。虽然小时候听说过《外婆的澎湖湾》《三月里的小雨》,但我真的不认识刘文正。

小时候,我在收音机里听到很多歌曲。如果要说给我印象最深的那句,大概就是郭兰英唱的《歌唱祖国》,“大江大浪,波涛汹涌……”

我发育晚了,只知道读书,对唱歌之类的文艺或闲事兴趣不大。想参与学习唱歌,最早的插曲应该是电影《红牡丹》插曲《牡丹之歌》。村里的大喇叭(唱片?)经常放。蒋大为的声音真是高亢洪亮。小学老师教了我们一点点。

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扣人心弦。随后,录像机走遍各个村落进行表演,一幕幕金庸的英雄《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让十几岁的学生们兴奋不已。虽然当时不知道是粤语,但是后来学了更多粤语经典歌曲,比如《上海滩》《偏偏喜欢你》《沧海一声笑》《千千阙歌》。

不久之后,为纪念自卫反击战歌曲,由董文华演唱的《血染的风采》火了一阵子,很多老校友也跟着哼唱。

出国留学,校园里飘荡着齐秦的《大约在冬季》。

展开全文

班级非常重视音乐。文娱委几乎每周都会教一首歌,比如《粉红色的回忆》《海角天涯》《萍聚》等,下周会抽查上周学过的歌曲。记得有一次班长不会唱歌,他站了很久,最后说:“我可以学着公鸡打鸣,好吗?”最后学了几只乌鸦才勉强考上了,一直流传至今。

那时候班级经常组织联欢晚会,主要是庆祝元旦,还有联谊活动。晚会上,班主任用日语演唱了《北国之春》,震撼全场。隔壁班一个高挑的女生唱着《黄土高坡》,后来同学们都叫她“黄土高婆”。

在校期间,甚至刚开始工作时,我的同龄人都充满了热情。为寻找爱情的人唱《爱情鸟》,为失恋的人唱《玻璃心》。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街上飘着郑智华的《水手》,当然还有王杰沧桑的声音。

有一次条件好的时候,同学或同事饭后在歌厅唱一首歌,《好汉歌》(《水浒传》主题曲)《把根留住》就成了保留曲目。唱得好不好不要紧,只要喝多了,没人管。

看电视时,我经常选择央视三台和音乐频道。

有一次回老家,四五岁的小侄子给我表演,“姐姐,你骑在船头,哥哥,我走在岸上……”我笑得摔了我自己向前和向后。

我心目中的华语乐坛巨星就是谭咏麟和邓丽君。

谭咏麟的《难舍难分》《水中花》是我最喜欢的。邓丽君的歌就不重复了,她唱李丽钰太后的词也很有韵味。

我最喜欢的歌手有齐秦、刘欢、佟安格、王杰、周华健等等。

年纪小的朋友可能喜欢听周杰伦,但他的大部分歌我都欣赏不了。歌词乍一看很美,仔细一想,又不合文法。也许我真的老了。

我也假装是这几年的歌。孙楠的《追寻》(电影《建国大业》的主题曲)很好听。

哦,差点忘了,喜欢音乐的朋友可以关注抖音《梁大官人》。

或许,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多听听钢琴曲之类的东西,一起进步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