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程新材属于权重股么?生物可降解塑料龙头上市公司_石墨_塑料_万吨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彤程新材 石墨 塑料 万吨

本文目录

  • 彤程新材属于权重股么
  • 生物可降解塑料龙头上市公司
  • 石墨烯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相关石墨烯概念股一览
  • 新股彤程新材是做什么的
  • 股市光刻胶三君子都是谁能否详细说说
  • 从禁塑令看利好行业
  • pbat降解塑料龙头企业是什么
  • 国内四大光刻胶生产商是哪里
  • 石墨烯概念股龙头一览

彤程新材属于权重股么

彤程新材是一支新材料概念股。
权重股是指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它的股本占比数较整个股票市场的比重较大,对指数影响较大,权重股一般都是白马蓝筹股,抗风险能力较强,股票价格比较稳定。
指数是由成份股加权平均得出来的,当个股总股本越大时,所占指数的权重越高,当权重股上涨时,指数上涨的概率较大,当权重股下跌时,指数下跌的概率较大。

生物可降解塑料龙头上市公司

1、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游原料-己二酸:华峰化学(002064)、华鲁恒升(600426);上游原料-BDO:云维股份(600725)、宇新股份(002986)、君正集团(601216);
2、中游生物降解塑料制造:金丹科技(300829)、瑞丰高材(300243)、金发科技(600143)、彤程新材(603650)、光华伟业(836514)、万华化学(600309)、亿帆医药(002019)、中粮科技(000930)、莫高股份(600543)、同德化工(002360)。
3、核心数据:生物降解塑料上市公司产能、生物降解塑料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生物降解塑料上市公司业务收入。
拓展资料
1、生物降解塑料产业上市公司汇总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或特定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或(和)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矿物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目前,全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能约50万吨左右,而在建及拟建产能已突破380万吨,产能主要集中在非上市公司中,上市公司多为在建或拟建产能。
2、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生物降解塑料业务布局对比
目前,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能主要集中于国外企业,但在“禁塑令”的驱动下,国内企业也加紧产能布局,例如,金丹科技、瑞丰高材、彤程新材和同德化工等企业的在建产能均在6万吨以上;从生物降解塑料类型来看,金丹科技以发展PLA(聚乳酸)为主,瑞丰高材、彤程新材、万华化学、同德化工以布局PBAT业务为主,亿帆医药则主要布局了PBS项目。
3、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生物降解塑料业务业绩对比
从生物降解塑料业务的经营业绩来看,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正处于“产能在建”状态,因此,公布相关经营数据的上市公司较少。其中,2020年金发科技的生物降解塑料业务实现收入11.73亿元,毛利率为39.66%,产销量分别为8.31万吨、6.52万吨;光华伟业的生物材料(生物降解塑料业务包含于其中)实现收入1.54亿元,毛利率为33.08%。
4、生物降解塑料行业上市公司生物降解塑料业务规划对比
在“禁塑令”的驱动下,传统塑料制品市场拥有极大的替代空间,现有上市公司也加紧了对生物降解塑料产能的布局。

石墨烯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相关石墨烯概念股一览

一、前言

早两年随着供给侧改革,方大炭素股价的犀利走势让众人兴奋。,石墨烯概念股非常之火,而在各行各业,石墨烯概念炒作也是不绝于耳。

2019年,在工信部公布的《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高效能石墨烯散热复合膜、石墨烯改性防腐涂料、石墨烯改性润滑材料、石墨烯散热材料、石墨烯发热膜、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石墨烯改性无纺布、石墨烯改性电池、石墨烯改性发泡材料等9种石墨烯材料入选。

另外近几年受 5G应用带来的新材料开发需求增加 “进口替代”需求增加 影响,石墨烯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材料, 可以运用在计算机芯片上,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用石墨烯作为导电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锂电池的充电速度和综合性能。所以人们称它为材料之王。



二、国内市场产业规模

国内石墨烯的行业集中度较低,仍处于完全竞争的阶段,尚不及预期。截止至2017年,中国石墨烯产业规模达到70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10倍还多,2018年中国石墨烯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0亿元,因为起步晚,所以未来空间很大。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0.48%,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我国石墨资源丰富,其基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4%左右。我国石墨烯企业分布态势已经形成为 以“长三角”为聚集区,其他多地碎片化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无锡、常州、德阳、重庆、上海等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石墨烯产业集群。

从事石墨烯产业化方向的代表公司有辉锐 科技 、常州二维碳素、无锡格菲电子等,而 石墨烯粉体由于下游应用较为广泛分散,多数公司从自己主业出发,研究石墨烯粉体,用作主业产品的添加剂和助剂。多家上市公司有涉及。

虽然发展很快,受益于5G的推进和国产替代双重利好的加持。但整个产业尚存在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待突破,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停留在初级阶段等难题,后期如果能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不同区域之间企业强化分工合作,共同推进诸如降低原材料成本,提升原材料品质等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则会带动产业链取得更大突破。



三、石墨烯未来可能出现的使命

一路回顾芯片的发展史,从开始的锗金属,到现在的硅材料。锗一度是主流芯片材料,但鉴于其地壳含量小,成本高,性能不太稳定,被后来的硅材料替代。而目前硅芯片达到7nm,市场普遍认为,3nm是硅芯片工艺的物理极限,就目前看,漏电和散热不佳已经是出现的问题。那么将来谁来替代硅材料。包括石墨烯、磷烯、硼烯等有希望成为主流材料。

石墨烯是最突出被看好的一个,其本身不光是二维超导材料,还是碳纳米材料,早在2012年,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就在《超越摩尔》中写道,未来半导体工业可能从“硅时代”进入“碳时代”。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在未来代替原来的硅基材料。

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核聚变、人工智能、量子技术被称为可能点燃第四次革命的五大领域。美国特斯拉实验室有一款石墨烯电池,充电十分钟,可以跑一千公里,只是价格太贵,如果石墨烯整体技术成本降下来了,则完全可以替代硅材料,进入一个新的 科技 时代。



四、石墨烯相关概念股部分如下:

1、东旭光电(000413) :2015年3月,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了《石墨烯新材料产学研合作及投资协议》,合作开展石墨烯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市场经营、项目投资。双方将合资设立子公司作为石墨烯新材料的技术孵化与产业运营平台。

2、宝泰隆(601011) :2015年5月份,公司拟通过技术引进在七台河建设100吨/年石墨烯工业化生产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8000万元,预计年利润总额25361万元。技术转让费用1500万元。公司拟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公司经营业绩,该项目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和公司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及保持公司业绩的持续和平稳。

3、碳元 科技 (603133):公司自设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开发、制造与销售,是国内开发、制造与销售高导热石墨散热材料的领先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生产高导热石墨膜,产品可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电视、LED 灯等电子产品的散热。目前,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三星、华为、VIVO、OPPO 等品牌智能终端。

4、方大炭素600516,公司是世界前列的优质炭素制品生产供应基地,涉核炭材料科研生产基地;主导产品覆盖各功率石墨电极、微孔炭砖、半石墨质炭砖等,涵盖4大系列,38个品种,126种规格上游领域拥有高品位石墨矿,18年产出石墨碳素制品18万吨;18年末参股立四川铭源石墨烯 科技 有限公司,通过从事新材料开发机技术孵化拓展生产力

5、华丽家族(600503) :2015年9月份,重庆墨希 科技 与华森心公司签订《石墨烯商务安全手机采购协议》。华森心公司向重庆墨希 科技 公司定制以石墨烯触控屏,石墨烯电池和石墨烯导热膜为核心组件的,符合国家保密局等保四级标准的国密算法硬件加密石墨烯安全手机,该手机主要面向金融业,政府部门和商务高端人士。

6、德尔未来(002631):2015年4月,股东大会同意公司以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苏州德尔石墨烯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对外战略投资平台。苏州德尔投资方向为: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为石墨烯全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保障;锂离子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及其他新能源储能产业;未来将石墨烯复合材料应用于家居产品,并进一步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利用石墨烯新材料在空气净化材料、污水处理等领域投资。

7、珈伟股份(300317) :2014年9月份,公司与清华大学签署石墨烯-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研发合同,在清华大学已有纳米碳-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的基础上,就“石墨烯-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行开发。合作期限3年,总价款300万元。内容涉及研发硅薄膜和石墨烯薄膜的制取工艺、设计和优化石墨烯-硅薄膜太阳电池结构、石墨烯-硅薄膜太阳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性能影响因素和石墨烯-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相关科学问题等。合作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双方共同享有。



8、大富 科技 300134,属于全产业链,上游石墨矿方面,拥有20余平方公里极易开采的露天石墨矿,已探明总储量4700万吨;中游制备方面,公司年产30吨薄层石墨烯量产线正式投产,并实现了划时代的1元/克以内的低成本高品质石墨烯产业化制造;下游应用方面,公司与内蒙古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展石墨烯等石墨应用产品的生产、研发及销售的项目合作

9、欣旺达300207,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2016年4月,公司与南开大学签署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双方就“石墨烯等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材料及其关键技术”项目事宜进行全方位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共建“石墨烯新能源材料联合研发中心”等.

10、东方材料603110,控股子公司新东方油墨与多凌 科技 战略合作,新东方油墨通过现有的成熟的油墨树脂研发生产技术为基础,开发适用于石墨烯应用的电子油墨的连接料树脂,借助多凌 科技 现有的石墨烯生产及应用技术,进一步合作开发适用于导电、导热应用的电子油墨产品和其他石墨烯产品.

11、伟星新材002372,公司石墨烯/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12、华金资本000532,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间接参股(1.679%)的常州二维碳素主要从事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研发与生产.

13、道氏技术300409,子公司昊鑫新能源的主要产品为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用的石墨烯导电剂、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负极产品。

14、杉杉股份600884,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石墨烯导电浆料目前已建成一条年产约400吨的生产线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开发的石墨烯导热垫目前处于产品工艺验证试验的中试阶段,距实现量产供货尚存不确定性

15、天奈 科技 688116,公司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按主要原料分类,可以分为纯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和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按配比7:3添加碳纳米管粉体、石墨烯与分散溶剂等其他原材料混合搅拌、研磨而制成,其主要应用于磷酸铁锂锂电池领域。公司石墨烯产品主要配合碳纳米管产品使用。公司不单独生产石墨烯粉体产品,而是在生产石墨烯复合浆料的过程中,先采购膨胀石墨,经过物理剥离、分散后在溶剂中制备出石墨烯,再加入碳纳米管粉体直接制备成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报告期内公司生产石墨烯均为了制备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

16、正泰电器601877,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2016年12月8日晚间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正泰西班牙收购西班牙GRABAT公司合计25%的股权,GRABAT公司正大力开展石墨烯电池的产业化推广;16年5月公司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协议,研发高性能石墨烯铅酸蓄电池;正泰电器是正泰集团从事石墨烯电池产业的唯一运作平台。

17、沃特股份002886,公司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展技术交流,以期共同探讨并开展石墨烯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另外,公司目前拥有一项直接石墨烯复合材料相关授权发明专利。

18、中国动力600482,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与上海新池新能源合作研发高性能石墨烯铅酸蓄电池、锂电池。

19、金城医药300233,属于产业链下游,下属山东金城石墨烯 科技 有限公司参与研究开发石墨烯产业化制备技术及石墨烯有机纳米过滤膜技术研发项目,拥有氨基化石墨烯及属锰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

20、 中天 科技 600522,属于产业链中游和下游,中游制备方面,2017年1月5日晚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中天铝线在石墨烯制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下游应用方面,全资子公司上海中天铝线在应用于新型金属基石墨烯复合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21、彤程新材603650,公司持有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16%的股权,该公司主营石墨烯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22、南都电源300068,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拥有领先的铅炭电池专利技术,可实现铅粉与石墨烯碳材料的均匀混合。

23、莱宝高科002106,2014年9月16日,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中科院重庆分院关于石墨烯的合作尚未进入实质合作阶段。公司同时透露,由于石墨烯材料尚未成熟,且存在一定的应用缺陷,公司与行业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应用于触摸屏的研究尚未开发出样品。

24、乐通股份002319,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2013年1月,公司与宁波墨西 科技 有限公司签署《石墨烯油墨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商定组建合资公司从事石墨烯油墨的研发和生产,计划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

25、长信 科技 300088,属于产业链下游,下游应用方面,公司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成立石墨烯实验室,主要是研发电池材料和电子油墨两个方面。

26.安利股份300218,公司正在研发的项目有铜石墨烯电接触复合材料及其一体化焊接工艺的研究。

新股彤程新材是做什么的

新股彤程新材是做什么的
彤程新材,股票代码603650,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化工原料及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橡塑制品等,主营精细化工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是中国最大的特种橡胶助剂生产商之一,更是全球重要的轮胎橡胶用化工材料供应和服务商之一。
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于1999年,创业伊始即从事全球知名品牌的轮胎橡胶用化工材料的商贸代理,逐步成为国内外主要轮胎橡胶客户的长期合作伙伴。
自2005年起,彤程开始构建自己的研发及技术服务团队,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南北两个研发中心,并荣获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基于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彤程在上海、江苏等地建设并投资了具有新一代国际标准的生产基地,目前已拥有生产高纯度烷基酚PTBP、POP、烯烃及酚醛树脂的能力,服务范围也扩展至汽车材料、通用橡塑、医疗材料、食品添加剂等诸多领域。
拓展了解:彤程新材是一支新材料概念股,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什么是概念股呢?
概念股
概念股是指具有某种特别内涵的股票,而这一内涵通常会被当作一种选股和炒作题材,成为股市的热点。其有具体的名称,事物,题材等,例如金融股,地产股,资产重组股,券商股,奥运题材股,保险股,期货概念等都称之为概念股。简单来说,概念股就是对股票所在的行业经营业绩增长的提前炒作。
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股市光刻胶三君子都是谁能否详细说说

一则“股市光刻胶三君子都是谁?能否详细说说?“的问题,是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我来说下我的了解。

一. 南大光电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先进前驱体材料、电子特气、光刻胶及配套材料三类半导体材料产品生产、研发和销售,是MO源产业化生产的企业,也是全球主要的MO源生产商;公司主要产品有MO源产品、高纯ALD/CVD前驱体、高K三甲基铝、硅前驱体和OLED材料。之前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ArF光刻胶产品成功通过客户的使用认证,成为通过产品验证的第一只国产ArF光刻胶。近日拿到首个订单,拟进行小批量生产,目前尚未签署大批量订单。

二.容大感光

深圳市容大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PCB感光油墨、光刻胶及配套化学品、特种油墨等电子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逐步形成了PCB感光油墨、光刻胶及配套化学品、特种油墨三大系列多种规格的电子化学产品。   公司的光刻胶产品主要包括紫外线正胶、紫外线负胶两大类产品以及稀释剂、显影液、剥离液等配套化学品,主要应用于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及集成电路等领域。

三.彤程新材

   公司全资子公司彤程电子受让科华微电子33.70%的股权,已于2020年7月2日完成了相关工商变更登记。北京科华微电子成立于10多年前,是国内唯一拥有荷兰ASML曝光机的光刻胶公司,是集光刻胶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高档光刻胶自主研发及生产实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大家看完,记得点赞+加关注+收藏哦。

从禁塑令看利好行业

一、政策导向

1)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2015年1月1号开始,吉林省正式施行“禁塑令”, 规定全省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这也成为中国施行“限塑令”6年以来,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

3)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再次掀起限塑令的新高潮。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3)2020年4月,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4月至11月,海南将分步骤、分阶段组织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工作,为12月起正式全面“禁塑”的实施打好基础。2020年12月1日起,海南将全面“禁塑”,被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第一批)》的塑料制品将禁止生产和销售。

4)2020年,浙江“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浙江新出台的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前多了三个字:“进一步”。方案中,商场、超市等场所塑料袋使用也从“有偿使用”,变成了“禁止使用”。

4)2020年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公布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8月底前,各地要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

5)对比国外,自2019年起,韩国大型超市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进一步减少“白色污染” 。

6)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开始全面落地,要求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场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

二、利好行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制品消耗国,可降解塑料国内市场替代空间广阔。IHSMarkit统计显示,2018年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需求量36万吨,占塑料总用量的0.1%,其中欧洲/国内需求占比分别为55%/12%,国内需求量约4.3万吨。2018年我国餐盒、塑料袋等领域一次性塑料用量达594.5万吨,假设以30%的替代比例计算,可降解塑料用量接近180万吨,增长空间高达42倍。

从中央到地方,“禁塑令”逐渐形成影响力,未来更多的地方将会加入这场“禁塑限塑”的行动中。随着国内塑料污染治理的政策快速落地,各地政府细化政策及目标快速出台,禁止使用塑料制品会快速推行开来,届时可降解塑料市场有望打开。 在禁塑令的推动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2019年完全可降解塑料国内需求才9.5万吨,主要是PBAT和PLA(后面会讲解)。其他主要还是淀粉混合生物降解,属于非完全降解生物塑料。 完全可降解生物塑料中国渗透率不足1%。

华西证券认为,纸基材料及生物降解塑料都将成为行业新宠,在可降解塑料市场提前布局和在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受惠于“禁塑令”政策打开的市场空间。忽略其余领域可降解塑料消费需求,仅考虑快递、外卖等4大领域143万吨的替代需求量,如果按吨平均售价2.5万元计算,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58亿元。

根据信达证券推测,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达到130万吨。国信证券也预测,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农用地膜和包装用塑料薄膜四大重点应用领域合计约有 1017 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而中国在生物降解塑料渗透率仅 0.62%,千亿级规模似乎就在眼前。

据东吴证券测算,到2025年完全可降解塑料有望迎来5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2019-2025年的复合增速可达73%!有望率先发展可降解塑料的领域为快递包装、一次性塑料餐具、塑料购物袋和农用地膜,到2025年上述四个领域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空间分别达到100万吨、70万吨、50万吨和30万吨,合计形成约250万吨的市场空间,按照1.6-2万元/吨计算,市值空间400-500亿。其中 PBAT和PLA比例8比2左右 ;按照2019中国完全可降解塑料需求9.5万吨测算,6年复合增速在73%。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经营范围为可降解材料的相关企业共计3358家。其中,2019年相关企业新增数量达514家,年增速为15.05%,是中国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注册数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截止2020年7月1日,以工商登记为准,中国新增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255家,同比增长约23%。

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空间广阔,这是一件很确定的事情,值得重点关注。

三、可降解塑料介绍

可降解塑料 按照降解机制分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以及光-生物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发展起步和成熟都较早,但由于应用上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减产;

生物降解塑料:已经从研发阶段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全球需求和产能稳步提升,若能大幅降低成本,将迎来爆发期;生物降解塑料按照原料可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淀粉混合物、 PLA 和PHA)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PCL、PBS、 PBAT 、PPC、PGA)。

光-生物降解塑料: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是未来可降解塑料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生物降解塑料由于其接近普通塑料的性能及环保性,预计将成为首选替代材料。我国生物降解塑料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全淀粉塑料生产企业较少,主要以PBAT、PLA等新型技术路径为主,企业纷纷看好禁塑令下的替代需求,进行相应项目的新建和扩产。 未来主流是完全可降解塑料PLA和PBAT。

PLA和PBAT是是典型的完全降解塑料,塑料的抗冲、拉伸和弹性性能几乎没有短板,并且国内技术成熟度较高,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可降解塑料品种。

四、可降解塑料行业分析

成本端分析:

PBAT与PE之间的价差可高达3倍。2019年内PLA的价格区间在1.6万~3万元人民币每吨,PBAT的价格区间在1.4万~2.5万元每吨,同期PE〔聚乙烯)的均价在8378元吨(含税价),PP(聚丙烯)的均价在9351元每吨(含税价)。相对普通塑料制品而言如PE、PP等,PLA和PBAT的价格仍然偏高,增加了终

端用户的成本和费用。以PE为例:PLA比是PE价格的1.9~3.6倍,PBAT是PE价格的1.7~3倍,价格差距较大。

产能情况:

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主要企业包括 Nature Works、Total Corbion、巴斯夫等,但总体来看规模不大。随着国内法规逐渐明确,市场空间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国内企业纷纷加入竞争。

PBAT:截止2020年6月份,全球PBAT产能为27.9万吨/年,全球最大的PBAT生产企业为德国巴斯夫(BASF),年产能为7.4万吨。我国已建成PBAT产能为13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46%。 国内已有产能7.5万吨,国内在建(规划)的产能超过400万吨,产能扩张51倍左右。

PLA:全球产能合计33万吨,产量约为20万吨,主要由两家外企进行供应。国内PLA企业产能均在1万吨规模左右,总共几万吨的产量。目前国内企业已有产能41.7万吨,由于丙交酯存在壁垒,基本处在停产状态。在建及规划产能197.6万吨,但是预计由于丙交酯存在壁垒, 未来投产产能将相对有限,行业将维持较优竞争格局。( 核心生产壁垒在于上游的中间体丙交酯。丙交酯研发难度很高,在生产的裂解过程中出现的焦化、碳化现象以及催化剂残留问题是生产工艺的难点,此前全球仅有荷兰Corbion-Purac公司、美国NatureWorks公司、 浙江海正(海正药业600267) 掌握丙交酯的生产技术。金丹 科技 通过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金丹生物新材料,获取了以乳酸为原料、采用生物有机胍催化剂生产丙交酯的关键技术,根据公告,金丹 科技 丙交酯项目已投料试车。 )

相关企业布局:

1)彤程新材(603650):引进巴斯夫技术,在上海化工园区落地PBAT生产建设项目,一期6万吨;2020年5月,巴斯夫与彤程新材签著了一项联合协议,授权彤程新材根据巴斯夫高质量标,和售经认证的可堆肥共聚酯(PBAT)。为此,彤程新材将在上海建造一套产能为6万吨的PBAT生产装凿。该装凿将采雄巴斯夫工艺技术,出产的材料将部分交由巴斯夫作为ecoflex产品售。新装置将于2022年投产,供应生物聚合物市场。

2)金发 科技 (600143):目前拥有PBAT产能6万吨,满产满销,还有6万吨PBAT和3万吨PLA产能在建;金发 科技 是亚洲唯一完整聚台、改性及终端应用核心技术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企业,

生物降解薄膜类原料销量全球前三、亚洲第一。

主莒业务:PBAT、PLA, 年产能4.75万吨。

计划新建: 年产6万吨PBAT合成线1条;年产3万吨PLA合成线1条,预计分别于2021年上半年、2021年第四季度完工。

3)金丹 科技 (300829):国内乳酸行业龙头,规模优势明显。公司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乳酸生产商,乳酸及其衍生物产能为12.8万吨,国内产能占比达41.6%,考虑到公司开工率远高于行业,实际市占率则更高。金丹 科技 通过与南京大学合作成立金丹生物新材料,获取了以乳酸为原料、采用生物有机胍催化剂生产丙交酯的关键技术,根据公告,金丹 科技 丙交酯项目已投料试车。

4)华峰化学(002064):生产的己二酸是PBAT的上游原料。大规模产能开建,利用规模效益有望为公司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打开市场。公司将于江苏投产建设30万吨PBAT、30万吨聚碳酸环己内酯(PCHC)顶目,顶目总投资100亿元,并计划于2020年10份开工建设。

5)万华化学(600309):公司将于四川眉山投资建设年产6万吨PBAT项目,总投资额3.6亿元。2020年9月4日,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委托山东正信招标有限公司发布年产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项目国际招标公告,招标产品是PBAT切粒机组。

6)丰原集团:2019年3月,丰原集团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百万吨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项目,总投资额达120亿,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预计年产量达30万吨PLA,于2019年开始建设,2021年建成投产。

业内专家指出,可降解塑料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可解塑料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也亟待讨论,或亟需政府和相关行业给出解决办法。比如原材料问题,质量和价格瓶颈等。

专家预测,尽管还有很多实际问题,但政府禁塑的决心非常大,随着消费需求的逐渐增加,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将推动其研发和扩大其应用,规模化及技术进步对可降解塑料打了的成本下降,必定会使可降解塑料发展迎来良好机遇。

pbat降解塑料龙头企业是什么

1、彤程新材

彤程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材料综合服务商,公司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中国拥有3家精益制造工厂和2个国家级试验室研发中心,业务范围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彤程新材料集团是AEPW(The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组织的成员之一,也是第二家加入该组织的中国企业。我们的服务范围:化工材料、汽车材料、医疗材料、电子材料和环保材料等。

2、金发科技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年产80万吨改性塑料的生产能力,拥有阻燃树脂、增强增韧树脂、塑料合金、功能母粒和降解塑料等5大系列60多个品种2000多个牌号的产品。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OA设备、IT、通讯、电子、电工电器、建材、灯饰等多种行业。

3、金丹科技 

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乳酸及系列产品制造企业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河南省重点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公司拥有自备热电厂一座。

公司具有年产10万吨乳酸及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乳酸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是国内最大的乳酸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属典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外向型企业。

4、瑞丰高材 

公司主要从事PVC助剂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是中国最大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和加工助剂生产基地,公司主导产品为: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10000吨/年)、丙烯酸酯类加工助剂(10000吨/年)、抗冲改性剂MBS树脂(10000吨/年)和超高分子量PVC发泡制品调节剂(5000吨/年)。

5、丰原集团

丰原集团是国内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大型科技产业型公司,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在职员工约8200人。

曾发起设立丰原生化(股票代码:000930,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主要以发酵法生产柠檬酸、燃料酒精、L-乳酸、赖氨酸、生物乙烯和环氧乙烷、味精、酵母、淀粉糖等产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原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瑞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南金丹乳酸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彤程集团-公司简介

国内四大光刻胶生产商是哪里

一、晶瑞电材: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微电子化学品的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包括超净高纯试剂、光刻胶、功能性材料、锂电池材料和基础化工材料等。

公司主要的优质客户资源包括有研半导体、晶澳科技、三安光电、宸鸿光电、信利、华润上华等。半导体客户是对超净高纯试剂要求最高的领域,公司拳头产品双氧水已进入国内知名半导体厂商的供应链考察体系,其中华虹宏力已进入上线评估,武汉新芯已进入验厂审核,中芯国际正在进行技术确认。

二、芯源微:

产品包括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涂胶/显影机、喷胶机)和单片式湿法设备(清洗机、去胶机、湿法刻蚀机)。

下游客户覆盖国内主要LED芯片制造企业和集成电路制造后道先进封装企业,与包括台积电、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晶方科技、华灿光电等在内的多家优质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华懋科技:

公司通过投资的方式参股徐州博康,该公司是国内主要的产业化生产中高端光刻胶单体的企业,是国际上先进的EUV光刻胶单体发明者、生产者,单体产品覆盖全球90%以上客户群,下游客户包括Intel、JSR等。

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均来自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等先进机械制造国家,在OPW一次成型气囊产品和切割生产工序实现了智能化,在国内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为提高生产效率、保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四、彤程新材:

公司全资子公司彤程电子受让科华微电子33.70%的股权,北京科华微电子成立于2004年8月,是国内唯一拥有荷兰ASML曝光机的光刻胶公司,是集光刻胶研发、生产、检测、销售于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高档光刻胶自主研发及生产实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成功研发出使用多聚甲醛生产功能树脂技术,替代了传统的液醛工艺,使得含酚、含醛工艺废水减少70%,解决了橡胶用酚醛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难以处理的含酚、含醛污水的问题。

石墨烯概念股龙头一览

石墨烯概念股龙头有:龙磁科技、南都电源、金城医药、德尔未来、格林美、四川路桥、乐通股份等。
1、龙磁科技(300835):公司拟出资600万元认购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定向增资扩股的 3%股份。标的公司是一家具有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石墨烯、银纳米 线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金城医药(300233):下属山东金城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参与研究开发石墨烯产业化制备技 术及石墨烯有机纳米过滤膜技术研发项目,拥有氨基化石墨烯及属锰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方法专利。
3、爱旭股份(600732):公司大股东兴盛实业拟将其所持有的占本公司总股本8.06%的股份转 让给南江集团,南江集团已涉足石墨烯产业的投资和开发,主要处于初步投产和研发阶段,未来 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4、中国动力(600482):公司与上海新池新能源合作研发高性能石墨烯铅酸蓄电池、锂电池。
5、中国宝安(000009):公司间接持有贝特瑞51.91%权益;上游石墨矿方面,贝瑞特拥有鸡西天 然石墨产业链、山西/天津人造石墨产业链;中游制备方面,贝瑞特具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的 能力;下游应用方面,贝瑞特参与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专注解决石墨烯在锂电、储能 产业的应用;万鑫石墨谷已投产石墨烯复合导电液产能为5000吨/年。
6、厦门信达(000701):旗下研究院研究的石墨烯导电油墨主要应用于印制RFD天线产品的应 用开发。
7、彤程新材(603650):公司作为一家新材料上市公司,致力于推进先进材料领X?的发展,公 司联合多方共同投资成立的北京石墨烯xO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北京石墨烯xO究院研究成果产业化 转移的载体,旨在推动石墨烯基材料在制备技术与应用场景方面的系统性与关键级突破、石墨烯 产业集群培育。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目前在石墨烯电极超级电容器、超级石墨烯玻璃、石墨烯单晶 晶圆、石墨烯基深紫外LED器件、海水淡化石墨烯泡沫等应用领域均有研发布局,目前多个在研 项目
8、格林美(002340):参股的本征方程(持股20%),拥有世界独创的液相法制备高质量单层石墨 烯技术,产品包括高质量单层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包覆金属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锂离子动力电池 正(负)极材料、石墨烯及石墨烯包覆的氧化铝涂布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
9、南都电源(300068):拥有领先的铅炭电池专利技术,可实现铅粉与石墨烯碳材料的均匀混 合。
10、四川路桥(600039):2012年12月7日,四川路桥公告与四川南江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 称“南矿集团”)合作开发南江非金属矿及铜铁矿项目,同意公司和南矿集团以南矿集团的全资 子公司新兴公司为平台公司,并用现金对新兴公司增资,以持有新兴公司60%股权,南矿集团在 新兴公司中持股比例为40%;并由增资后的新兴公司收购南矿集团所持四川领航石墨制品有限公 司和南江县磊鑫矿业有限公司各100%的股权,拟投资金额约14069.29万元。合作方案所涉及新 兴公司、领航公司拥有霞石探矿权、钾长石探矿权及石墨采矿权。(针对2014年6月18日公司股 价涨停,公司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目前,公司石墨烯项目由于矿区范围内存在矿资源保有储 量、矿区环保及矿区运输等问题,公司已于去年底向地方政府和南矿集团去函协商解决上述问 题。若上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将造成项目投资成本增加,项目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公司将考 虑协商终止合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