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合葬的5个女人是谁(裕陵地宫乾隆的五个媳妇分别是谁1928年被盗后是什么状况)_乾隆_合葬_皇后

本文目录

  • 裕陵地宫乾隆的五个媳妇分别是谁1928年被盗后是什么状况
  • 与乾隆合葬的五个女人分别是谁她们都有怎样的一生
  • 乾隆地宫为何空出一个位子 里面躺了五个女人空位是谁的
  • 和乾隆合葬的女人一共有五个,分别是谁
  • 乾隆地宫躺了五个女人都是谁
  • 与乾隆合葬的嫔妃有几位她们分别是谁
  • 清朝历史上与乾隆合葬的女人有几个,都有谁,皇贵妃算合葬吗
  • 乾隆一生有很多妃子,为何最终只有5位与其合葬裕陵呢
  • 乾隆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只有5位后妃可以和他合葬

裕陵地宫乾隆的五个媳妇分别是谁1928年被盗后是什么状况

裕陵地宫除理葬乾隆帝外,还有他的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这五个女人皆非等闲人物。

孝贤皇后,富察氏,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生,比乾隆帝小一岁,经雍正帝指婚,于雍正五年(1727年) 嫁给了弘历。因当时弘历还未即位,尚在皇子位上,所以富察氏就成了他的嫡福晋。
弘历即皇位以后,富察氏被册立为中宫皇后,她生的皇二子和皇七子,乾隆帝都曾想立为皇位继承人,均因早殇而未实现。她还为皇帝生育了二位公主。孝贤皇后与乾隆帝相亲相爱,感情真挚。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东巡泰山,回銮途中,孝贤皇后病死于德州的船上,终年三十七岁。乾隆十七年(1752年) 十月二十七日辰时,孝贤皇后被葬入裕陵地宫。
孝仪皇后,魏佳氏,比乾隆帝小十六岁,初入宫为贵人,后来依次晋封为令嫔、令妃、令贵妃,皇贵妃,生前十分受宠。她死于乾隆四十年(1775 年),终年四十九岁,被谥为令懿皇贵妃。她一生为乾隆帝生育了四个皇子、两个皇女,其中的皇十五子永琰(显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四十年(1775年),魏佳氏被葬入裕陵地宫;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追赠为孝仪皇后。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文渊阁大学士高斌之女,原为乾隆帝即位前的侍女。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帝封她为和硕宝亲王侧福晋。乾隆帝即位后封她为贵妃。
乾隆十年(1745 年)被晋封为皇贵妃,两天后即病死,乾隆十七年(1752 年)与孝贤皇后同时人葬裕陵地宫。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是乾隆帝即位前的王府侍妾。雍正六年(1728年)生皇长子永璜,雍正九年(1731年)生皇二女,于乾隆帝即位前五十天即雍正十三年(1735)病逝。乾隆十年(1745年),富察氏被追赠为哲悯皇贵妃,与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同日人葬裕陵。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朝鲜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 年),比乾隆帝小两岁,是乾隆帝的宠妃之。她生育了四个皇子,其中包括清朝著名的书法家皇十一子永瑆。乾隆二十年(1755年)金佳氏病逝,被追晋为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葬入裕陵地官。
从这五个女人的身世可以看出,她们都是乾隆帝所宠爱的妻妾,都死于乾隆帝之前。乾隆帝对于她们葬礼都极为重视,办理得格外隆重。可以想象,她们每一位的随葬品一定都是丰富而价值连城的。

与乾隆合葬的五个女人分别是谁她们都有怎样的一生

古代的时候,由于女性地位低下,死后能够与丈夫合葬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即使是皇家也是如此。乾隆皇帝一生妃嫔众多,光是有历史记载的就有41人,其中五人死后和乾隆合葬在裕陵地宫内,她们分别是谁?

配图与内容无关

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死后的陵寝-裕陵开建了,历时九年后,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完工。其豪华程度超越了清朝前几位皇帝的陵墓,而有一些木材还是拆明代建筑物和明十三陵而得来的,只为了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功。裕陵地宫内除了葬着乾隆皇帝外,还葬了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

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出生于名门世家的她深明大义、端庄文静,是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16岁那年嫁给了弘历(即日后乾隆皇帝)。

在乾隆那么多妻子中,孝贤纯皇后是他一生的挚爱,甚至还引发了一场丧葬风波,杀了大量的官员。

配图与内容无关

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虽然出生没有那么好,但也是受尽了乾隆皇帝的宠爱。入宫后不久,她就被封为“令嫔”,“令”字出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内涵美好的意义。孝仪纯皇后是死后才追封的皇后之名,但她生前地位也十分显赫,后期已经以皇贵妃之名代统六宫之事了。更为幸运的是,她的儿子后来被选为皇储,也就是日后的嘉庆皇帝。

慧贤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出身地位也不高。原本是通过包衣选秀入选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使女,但在雍正十二年三月,因为雍正皇帝的一纸谕令,成为了皇四子弘历的侧福晋。乾隆皇帝登基继位后,高氏被封为贵妃,乾隆十七年入葬裕陵。

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满洲正黄旗人,佐领翁果图之女。虽然她是第一个为乾隆皇帝生育子女的人,但她的命运却不太好,在乾隆登基继位的前两个月就病逝了。乾隆登基后,追封她为折妃,后来在乾隆十年追封为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出身内务府包衣,在雍正年间成为皇四子弘历的使女。乾隆登基后,先后封她为贵人、嫔、妃、贵妃,死后被追封为皇贵妃。

配图与内容无关

1928年,军阀孙殿英借着演习、剿匪的名义盗挖了慈禧定东陵及乾隆裕陵,造成裕陵内尸骨不全!

乾隆地宫为何空出一个位子 里面躺了五个女人空位是谁的

  乾隆是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乾隆死后,被葬在了裕陵中,跟他合葬的,还有另外五位嫔妃。不过,后人在考察乾隆地宫的时候发现,乾隆地宫中还空出了一个位子。乾隆地宫为何空出一个位子?这个空位是留给谁的?

  在裕陵地宫中,跟乾隆合葬的有五个女人。众所周知,死后能够跟皇帝躺在一起的女人,在后宫中必然也是身份显赫,高高在上的。而乾隆地宫里躺着的五个女人,都是皇贵妃和皇后级别的,她们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虽然这些人的位分,有些是死后才被追封的,但是不管怎样,从中也能够看得出来,想要跟乾隆帝和合葬,妃位至少得是皇贵妃级别的才行。

  原本乾隆地宫中是留了六个位子给后宫嫔妃们的,能够配得上这六个位子的人,要么是皇后、未来皇帝的生母,要么就是皇帝亲封的皇贵妃。其实最开始,这个空着的位子,应该是属于继后的,但是,由于继后断发失宠,遭到了乾隆的厌恶,所以,继后死后,没有能够被葬进乾隆的地宫中,而是跟纯惠皇贵妃葬在了一处。

  同时,也是因为乾隆太长寿了,后来的那些嫔妃,都太年轻,资历不够,位分也不够高,乾隆又没有再立皇后的打算,所以到了后期,以令懿皇贵妃为代表的皇贵妃,便相当于是后宫之主了。在皇贵妃之下,即便还有位份比较高的嫔妃,但是她们都没有能够为乾隆诞下龙嗣,因为没有孩子,所以也就不配跟皇帝合葬,那个位子也就一直空着了。

和乾隆合葬的女人一共有五个,分别是谁

她们分别是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孝仪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氏。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氏都是贤淑女子。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乾隆的结发妻子,出身名门,是乾隆的至爱。历史记载乾隆对皇后的死极为痛苦,拒说每天还要到皇后生前的长春宫灵前祭酒,可见乾隆对她用情也是很深了。孝仪纯皇后魏氏的身份就比较普通了,出生时的地位很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后宫中生存下来,她的皇后之位也是嘉庆皇帝在她死后追封,让她与乾隆合葬一起的了。她容颜秀丽,心地更是善良,也深受乾隆的宠爱。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凭借自己的美丽站稳了脚步。

她是大学士高斌的女儿。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气质高贵,知书达理。只是她并没有生下任何子嗣,但是乾隆依旧对她很宠爱,她在宫中的做法可能有点太过了,导致自己死得有点不正常,但是乾隆还是让她死后和他合葬一起。

哲悯皇贵妃和淑嘉皇贵妃都是乾隆皇帝之前的女子。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应该算是乾隆最早的女人了,生下皇子永璜没多久就过世了。但是乾隆一直都是记着她了。她也没有看到乾隆登上皇位。淑嘉皇贵妃金氏是个朝鲜女子。给乾隆生了4个儿子,可想而知乾隆对他她的宠爱也是很深了。她在乾隆的心中是个极为特别的存在了,从她能给乾隆生那么多孩子也可以知道乾隆喜爱她到骨子里去了。

自古深宫女子多悲情,整个人生都被掌控在皇帝的手里,而偏偏她们都没有办法摆脱,却也无可奈何了。乾隆一生钟情的女子也是太多了!但也因着他的多情误了多少多情的女子。

乾隆地宫躺了五个女人都是谁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的原配,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又十分有中宫风范是清朝的一代贤后。
魏佳氏出身不好却凭借着美貌得到皇帝青睐,一步步从贵人直至皇贵妃,她的位分与子嗣有很大的关系。她在获得专宠的10年期间,一共为皇帝生下6个子女,而且其中有一位是未来天子,即嘉庆。
慧贤皇贵妃高氏,高氏也是陪在乾隆身边的老人儿,早在弘历还是皇子时,她就被册封为侧福晋,很受宠爱。乾陵即位将将她封为贵妃,由此她也成为乾隆朝第一位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她可以说是乾隆身边的第一位女人,还为皇帝生下皇长子。但可惜的是,她红颜薄命,在夫君即位前2个月去世,因此,她的一生都没能入宫。但乾隆即位后将她追封为哲妃,后乾隆10年又追封为皇贵妃,谥号哲悯皇贵妃,与帝妃合葬。
淑嘉皇贵妃金氏。在府邸时她只是一名格格,出身内务府汉族包衣,凭借美貌得宠,先后为皇帝生下4个儿子,荣宠不断,死后与帝合葬。

与乾隆合葬的嫔妃有几位她们分别是谁

与乾龙合葬嫔妃有几位?她们分别是谁?:与乾隆合葬的五个女人是那五个女人

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后妃41人,其中有5个女人与之合葬。她们是: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因为这5个女人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幸和乾隆皇帝合葬在裕陵地宫。在裕陵的西侧就是乾隆皇帝裕陵妃园寝,在这个妃园寝里面埋葬着乾隆皇帝的36个嫔妃。在这36个女人中我们可以把她们分为35个女人和一个宠妃。这位宠妃就是乾陵皇帝的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满族人,姓苏佳氏,是苏召南的女儿,生于康熙五十二年,比乾隆皇帝小两岁,雍正在位时,是弘历的侧福晋,弘历即位后不久即被册封为纯嫔,乾隆二年册封为纯妃,乾隆十年又被册封为纯贵妃,乾隆二十五年晋封为纯皇贵妃,同年去世,享年仅四十八岁,追谥号为纯惠皇贵妃。

在纯惠皇贵妃去世时,葬在裕陵的妃园寝里。

特此下诏,改建裕陵妃园寝。为纯惠皇贵妃单独建皇贵妃园寝。增加了东西配殿(各五间)和方城、明楼、宝城;纯惠皇贵妃园寝规模仅次于皇后陵寝的规模,只是琉璃瓦顶改为绿色。可见,乾隆皇帝为了弥补纯惠皇贵妃未能入葬裕陵地宫的遗憾而单独为纯惠皇贵妃建皇贵妃陵寝。这一打破祖制的举动,足以表明乾隆皇帝对纯惠皇贵妃的宠爱了。纯惠皇贵妃园寝地宫内葬着纯惠皇贵妃和继后乌拉那拉氏。继后乌拉那拉氏因为得罪乾隆皇帝并没有得到入葬裕陵地宫的殊荣。乾隆皇帝有意将那拉皇后给纯惠皇贵妃陪葬,就是要她学学纯惠皇贵妃的品德。裕陵妃园寝是清代妃园寝中规制较高的一座,显现了清一代鼎盛时期的特色。

清朝历史上与乾隆合葬的女人有几个,都有谁,皇贵妃算合葬吗

乾隆:只与孝贤皇后富察氏是合葬,其余人只是如奉生存的从葬

中国历代后宫的丧葬待遇各有不同。在清朝,顺治“眷之特厚”的董鄂妃,是历史上第一位生前身份为嫔妃而葬帝陵的。清史稿谓:“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庙,岁时配食飨殿。”

其后,雍正将康熙的敏妃追封为皇贵妃,葬于康熙帝景陵,开创了嫔妃从葬帝陵的先例,其后雍正帝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氏、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淑嘉皇贵妃金氏、令懿皇贵妃魏氏皆援例以皇贵妃身份葬帝陵。

宠冠后宫的孝献皇后董鄂氏的确是史书明载的合葬,而康熙、雍正、乾隆的皇贵妃们可以说是合葬吗?细看史料,是不能的。

先来看看官方史书清史稿、清会典对于以上诸位的描述:

《清史稿》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谥曰敦肃皇贵妃。乾隆初,从葬泰陵。

《钦定大清会典例则》

(乾隆)二年奉世宗宪皇帝梓宫安葬于易州永宁山㤗陵宝城地宫孝敬宪皇后同日合葬敦肃皇贵妃从葬

《乾隆御制诗》

十月二十七日永安孝贤皇后于万年吉地宫,以慧贤、哲悯二皇贵妃附

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令懿皇贵妃为子皇帝生母,从前殡入地宫即令近祔孝贤皇后之侧,今伊子绍登大宝晋册为孝仪皇后,正春秋母以子贵之义也

《昌瑞山万年统志》

是日并移慧贤皇贵妃金棺、哲悯皇贵妃金棺祔葬

《皇朝通典》

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著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悯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富察氏著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著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十七年十月奉移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金棺从葬孝贤皇后陵寝

可见提到皇贵妃,从未有合葬字眼,而是“从葬”“附葬”“祔葬”,只有皇后属于合葬,皇贵妃属于帝后陵的附属物。乾隆自己的御制诗里使用最多的“附葬”,很明显是附属品的意思。即使是祔葬,在清朝官方也不属于墓主,也不是高级的丧葬形式,譬如康熙的早夭庶子全部祔葬在顺治与董鄂妃的爱子荣亲王园寝:

康熙年间定凡皇子初殇皆备小式朱棺袝葬于荣亲王园寝惟开墓穴平葬不封不树(《钦定大清会典例则》)。

乾隆的裕陵在乾隆未葬入之前,称为孝贤皇后陵,定义的墓主显然只有孝贤皇后,并非称孝贤皇后陵、哲妃陵、慧贤嘉妃陵,主奴之分很是明确。而康熙的景陵,在康熙葬入之前叫仁孝皇后陵、孝昭皇后陵、孝懿皇后陵,这三个女人并没有明显的附属与主奴关系。

那么乾隆的皇贵妃从葬帝陵的原因和意义又是什么。这在嘉妃、令妃奉安地宫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淑嘉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惟孝贤皇后温恭天授,仁厚性成……妃素娴礼教,久荷音徽,昔年分兰馆之勤,曾资襄赞,此日共云车并之驾,如侍生存……

《令懿皇贵妃金棺奉安祭文》:昔年参近御之班,曾资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驾,如奉生存。

祭文中只字未提乾隆与她们的夫妾关系、帝妃情深以及对于她们生育子嗣的肯定,只是提及了她们生前死后的对于皇后的侍奉义务,“如奉生存”,像生前那样,继续服侍皇后。

慧贤、哲妃与皇后同日葬,所以也不存在告祭皇后。侍奉义务仍旧很明显。

所以,以清朝官方和上层的记录和定义来看,乾隆的几位皇贵妃不能属于合葬,只是从葬,且葬入的含义是继续侍奉皇后,并没有现代人想象的宠爱。历数清朝官书野史,均未有史书记载她们得宠,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侍奉皇后以外,清朝官方没有任何其他解释。而历史上万历也曾经想让自己的皇贵妃陪葬帝陵,所给出的理由是:“皇贵妃李氏伺候敬谨,诞生皇子,准葬于寿宫右穴”,也就是万历满意李氏的侍奉并且念她的生育之功,让她陪葬在定陵,并不是为了让她去侍奉自己的皇后。

并且像乾隆这样的实权皇帝,赏赐自己的宠臣一份好的待遇,也毫不掩饰是因为自己的宠爱,比如

《护理福建巡抚印务伊辙布奏报雨水收成分数诗以志慰》李侍尧历任总督,素称能事。上年因剿捕台湾逆匪,调任闽浙,驻札厦门办理军储,一切俱能迅速周妥;随即加恩赏还伯爵,以示宠眷。

而乾隆既未提及皇贵妃对于自己对她们的宠爱,也没有承认侍奉的满意、也未提及她们的生育之功,只留下了一句皇后多了几位“如奉生存”的人。作为一个实权皇帝,即使不提对她们的宠爱,提一句满意她们的侍奉又有何不可呢。

除了如奉生存的义务之外,皇贵妃即使从葬帝陵,从梓宫、移棺、祭祀方方面面都与帝后有着巨大的差距。

比如帝后的神主可以祔太庙享受祭祀,而皇贵妃则无此待遇。而帝陵的神牌,帝后的在中暖阁,皇贵妃的只能在西暖阁。顺治的孝献皇后董鄂氏按理来讲被封为皇后,会把神位放在太庙享受祭祀,可是她的牌位却被放进了皇贵妃专属的西暖阁。

皇后之棺称梓宫,以枏木为之漆49次,而皇贵妃的则称金棺以枏木为之漆35次,根据徐广源的微博,令妃即使是追封皇后,金棺也未进行刷漆,仍旧是35次。皇后梓宫饰以金寳牀以杉木为之髤,以黄黄糚龙叚套,而皇贵妃金棺髤以黄绘金云龙文大牀髤,以黄黄云叚。这只是皇后梓宫与皇贵妃金棺差距的冰山一角而已。

清朝皇后享有被皇帝亲自送葬的待遇,比如康熙帝曾亲送三位皇后的梓宫至景陵、乾隆也说自己效仿爷爷亲自为皇后送葬、并目视奉安地宫的过程,而皇贵妃们只是在金棺送走前,皇帝临送一下而已,奉安礼仪则派皇子或者大臣主持,比如令妃的金棺,只是是由皇子送到孝贤皇后陵寝。帝后的梓宫奉安仪式,无论是在京大臣还是各省高官,都要上奏折表示想亲自参加帝后的梓宫奉安仪式,皇贵妃则不用臣下如此上奏折。

清朝除帝后陵、端慧太子园寝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行四时钦派王大臣亲祭外,其余人等不得逾制,其祭祀也不会出现在官方实录记载中。

即使是祭祀,帝后和皇贵妃也不能在一个案上。 高宗纯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三位案前,膳房、饽饽房应用:各镀金银器共105件,各共重一千四百七十两九钱;各镀金银镶牙筋二支;外镀金银有盖耳碗一件,重二十两系皇帝位前用。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三位案前,膳房、饽饽房应用:各镀金银器共二十四件,各共重三百六十两;各银器共六十五件,各共重七百六十七两四钱九分;各镀金银镶牙筋二支。

乾隆一生有很多妃子,为何最终只有5位与其合葬裕陵呢

乾隆皇帝常被后世笑称为“大猪蹄子”,因为他的感情史非常丰富。纵观他的一生,他共有42个妃嫔,不过到最后只有5位与他合葬,这是为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我国古代的合葬制度与妃嫔的受宠程度这两个方面去考量。

一、合葬制度

我国的合葬制度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晚期的旧石器时代,但那时合葬的多数是兄弟或姐妹。直到父系氏族社会,由于夫妻关系得以稳固才出现了夫妻合葬。不过合葬制度的确立是在商周时期,官方规定一对夫妻死后必须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帝王也不例外。这种“异穴合葬”的方式延续了上千年,于汉朝最为盛行。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权的变迁,又相继出现了“同穴合葬”、“同棺合葬”等合葬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这千百年来合葬的均是夫妻。

可以说在清朝以前,除了明媒正娶的妻子,其他妾氏不论多得宠都不得与丈夫合葬,就连皇家贵族也必须遵循这一祖制。众所周知明神宗朱翊钧独宠万贵妃一人,但他俩死后也没有合葬,可见”祖宗之法不可为“。想当初他极力地立万贵妃的儿子为太子是因为只有这样,万氏才能贵为皇后,才有资格与明神宗合葬。然而到了清朝雍正年间,这一祖制就开始动摇。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 刚登上皇位的雍正下旨将章佳氏敏妃的族人由包衣提拔成佐领,又追封敏妃为皇考皇贵妃,接着还将她迁葬于景陵,与驾崩不久的康熙帝及他的四位皇后共同合葬。这一行为无疑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此后清朝历任皇贵妃均享有与皇帝合葬的权利。

二、得宠的程度

不过能与皇帝合葬,光过了门槛儿是不够的,还得看实力。而妃嫔的实力则体现在能否让皇上喜爱,即受宠程度。纵观乾隆的后宫,虽然有42位妃嫔,但只有八个人具备合葬资格。她们分别是孝贤纯皇后、那拉氏皇后、孝仪纯皇后、哲悯皇贵妃、慧贤皇贵妃、淑嘉皇贵妃、纯慧皇贵妃和庆恭皇贵妃。但是乾隆最后只从中选了5人与他合葬。她们是谁呢?又凭什么能脱颖而出呢?

1、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乃乾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只可惜她在接连丧子的重击下,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与乾隆南巡时病死在船上。 富察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与性格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清宫词》就记载了乾隆对富察皇后的偏爱“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2、孝仪纯皇后

孝仪纯皇后魏氏虽出身卑微,但肚子特别争气,为乾隆一连生了6个子嗣,而且她的儿子还被选为皇储。正所谓“母凭子归”,十年来她独享乾隆的宠爱。另外她的封号“令”字,出自《诗经》,意指美好。由此可见乾隆对她的喜爱不一般。

3、哲悯皇贵妃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算得上乾隆的初恋,她在乾隆还是宝亲王时就为他生下一长子和一长女。只可惜她体弱多病,于乾隆登基前夕薨世。尽管她去世多年,但她给乾隆留下的美好回忆不可泯灭。

4、慧贤皇贵妃

慧贤皇贵妃高氏虽出身不高,但她的父亲高斌节节高升,对乾隆十分有利。很多人受《如懿传》和《延喜攻略》等影视剧的影响,认为高氏是一个飞扬跋扈之人,但是实际上她以温柔贤惠著称。她乃乾隆亲封的第一位皇贵妃,所以她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5、淑嘉皇贵妃

淑嘉皇贵妃金氏来自朝鲜,她不仅长得倾国倾城,还善歌舞。另外她也很能生养,而且每胎都是龙子,这使乾隆龙颜大悦。

其实笔者认为,在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且一切都由皇帝的个人意愿决定的封建社会,合葬制度全凭皇帝一句话。也就是说,皇帝喜欢谁,谁就能和他合葬。尽管他喜欢的人既不是皇后也不是皇贵妃,只要他足够喜欢,就能册封。譬如顺治帝,当年他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可谓感天动地,董鄂妃死后,顺治帝毅然将她追封为孝献皇后。

没过多久他俩就在地宫里相聚了。不过自古君王多薄情,像顺治这般痴情的帝王简直是凤毛麟角。所以实际上帝王册封皇后、皇贵妃最主要的考量在于对他是否有利,喜爱是次要的。然而不得不承认他们于将死之际选出的合葬妃嫔主要是出于喜爱。不然以那拉氏皇后的地位怎会葬于妃园呢?

乾隆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只有5位后妃可以和他合葬

乾隆皇帝嫔妃众多,大概有五十多位嫔妃,但是与他合葬的却只有五位,那是因为首先,他的嫔妃这么多,如果全部都合葬的话,地宫是根本就放不下的,其次就是合葬这么多妃子,很不成体统,所以只有五位身份最尊贵或者是最受宠的后妃可以与他合葬。

第一位是孝贤皇后富察氏,她是乾隆的原配皇后,早在乾隆还不是皇帝的时候就是乾隆的嫡福晋,而且富察氏出身也不低,家里的祖父德高望重,对于先皇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她理应与乾合葬。

第二位就是孝仪纯皇后,因选秀入宫的,后来成为皇贵妃,并且统摄后宫,她为乾隆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她死后更是被追封为皇后,所以她也应该与乾隆合葬。

第三位是慧贤皇贵妃高氏,她是乾隆的侧福晋,并且在乾隆登基后,是他的第一位贵妃,也是第一个皇贵妃,而且乾隆对于高氏非常宠爱,超过其他的妃子,所以她也是有机会与乾隆合葬的。

第四位就是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她是乾隆早期的侍妾,而且她是第一个为乾隆生儿育女的,在她死后乾隆还追封她为皇贵妃,所以她也有资格葬入后宫。

后一位就是淑嘉皇贵妃金氏,她是乾隆的妃子中为乾隆生儿育女最多的,所以看出来,她也是很受乾隆喜爱的,并且死后也被追封为皇贵妃,所以她能与乾隆合葬也不意外。

可以看出,与乾隆合葬的都是皇后或者是皇贵妃,都是地位比较尊贵并且比较受宠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