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miwatts(大卫林奇:非主流电影界的标杆,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家)_电影_大卫_演员

本文目录

  • 大卫林奇:非主流电影界的标杆,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家
  • gypsy美剧第二季有了吗
  • 我想要Naomi Watts最详细的资料包括她现在一生的经历
  • 跪求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详细个人资料;重谢!
  • 电影《鸟人》到底讲了什么内涵
  • 请问有一只大猩猩一直保护一个女人,还为这个女人和恐龙厮杀,好想是美国片的,请说出这个电影的名字
  • Naomi Watts

大卫林奇:非主流电影界的标杆,超现实主义视觉艺术家

没有人像大卫林奇一样看待世界,当你看大卫林奇的电影,你能感受到极致的感受力。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另类”电影导演,林奇触碰的每一个镜头都能瞬间成为他独有的“林奇主义”。
大卫·林奇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描述了婴儿、养育子女与难产的恐惧。这部电影经历了五年混乱的拍摄进度,资金也一度出现问题。1997年,《橡皮头》正式在午夜场上映,逐渐赢得了一批忠诚的追随者。电影讲述了平凡而又奇怪的亨利·斯宾塞发现自己儿子女朋友意外怀孕的故事。这个孩子生下来后,电影画风转变成了卡夫卡式的噩梦,既幽默又令人绝望。配上非常惊悚的背景音乐,《橡皮头》构建了一幅反乌托邦的图景,反应了亨利·斯宾塞自己对与身边人之间关系的深深恐惧。
在《橡皮头》的追随者中,最为出名的便是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了,后者1980年的电影《闪灵》(The Shining)中就有不少大卫·林奇风格的影子。《闪灵》中同样使用绵绵不绝的背景噪音和跟拍镜头来表现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最终都会演化成一场疯狂的噩梦。此外,《闪灵》中著名的237号房间也是对《橡皮头》亨利·斯宾塞邻居门牌号“27”的致敬。《闪灵》和《橡皮头》中,“性”都被描绘为一种逃离的出口,但最终都会驱使主角走上恶性循环。
除了对《闪灵》的显著影响,《橡皮头》还促成了“肉体恐怖片”这一亚流派的产生,这一流派主要通过对人体毁损和腐烂的描绘来传达恐惧感。《橡皮头》中对内脏的展现体现了男主对要照顾新生儿的焦虑,这也是第一部将人体作为恐怖、令人作呕象征的电影。在这类电影中,人体会令人产生直接且直观的恐惧,《橡皮头》中的婴儿只是肉体恐怖片最为明显的体现元素,此外,片名《橡皮头》意指电影中的一段插叙,其中斯宾塞被斩了首,他的头被送进铅笔工厂用来做橡皮了。这种对人体自发性的迷恋和厌恶,以及对其无限的解构,对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克里夫·巴克(Clive Barker)等导演以及《变蝇人》(The Fly)、《录影带谋杀案》(Videodrome)、《养鬼吃人》(Hellraiser)等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卫·林奇1984年的电影《沙丘》(Dune)票房大败,不过他1986年的《蓝丝绒》标志着大卫·林奇个人化独特叙述风格的回归。《蓝丝绒》讲述了凯尔·麦克拉克伦(Kyle MacLachlan)饰演的大学生了解到他所在的北卡罗来纳州小镇不为人知一面的故事。《蓝丝绒》收获了非常两极分化的评论,一方面被许多人嘲笑为“肮脏且充斥着厌女症思想”;但也有包括《滚石》杂志Peter Travers在内的部分评论员称之为十年来最伟大的电影。
《蓝丝绒》最显著的影响体现在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电影中。塔伦蒂诺不仅延续了《蓝丝绒》中将暴力“风格化”的风格,更是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基调,这种基调既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琐事里,也同样体现在人本身做出的各种暴力行为中。《落水狗》(Reservoir Dogs)中,迈克尔·马德森(Michael Madsen)扮演的金先生(Mr.Blonde)一边听着70年代K-Billy演唱的《Super Sounds》,一边割下警察人质耳朵的著名场景,也是对大卫·林奇电影的一种致敬。
《落水狗》与《低俗小说》(Pulp Fiction)都在影片中点缀了不少世俗对话、视觉错觉、恋物癖等桥段,《低俗小说》尤甚,其中在拍卖行的那幕经典场景在《蓝丝绒》中也有着类似的表现方式。和林奇一样,塔伦蒂诺早期的电影也非常值得一看,因为其中所有颠覆性的离奇场景全部都发生在一个小环境中。
最重要的是,《蓝丝绒》同时改变了导演和观众对美国小镇生活的看法,小镇中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件与黑色电影形式结合,在《蓝丝绒》上映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科恩兄弟的电影《冰血暴》(以及近年来拍摄的同名剧集)、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以及《广告狂人》(Mad Men)、《堕落》(The Fall)、《贝茨旅馆》(Bates Motel)等剧集都有所体现。《蓝丝绒》以它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写了美国虚构作品的历史,直指掩藏在美好田园乡村生活下的黑暗。
大卫·林奇电影中的潜台词能够诱使观众质疑自己的欲望和道德观,这也是让即将播出的《双峰》剧集如此受期待的原因之一。电视剧毫无疑问是如今挖掘美国个人生活的主要媒介,这样的平台再适合林奇不过了。
在《蓝丝绒》面世15年、《双峰》播出近十年后,2001年,大卫·林奇献上了他最杰出的电影作品。《穆赫兰道》原定将于1999年作为电视剧在ABC台播出,但因为与电视网高层多次出现创意分歧后,林奇最终决定将其拍摄成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最终成为了电影界的“狮身人面像”,既延续了《蓝丝绒》、《橡皮头》中光明与黑暗的双线推进表现手法,同时更具成熟的戏剧张力。其病态的基调与道德界限的模糊在《真探》(True Detective)、《尼克病院》(The Knick)、《守望尘世》(The Leftovers)等剧集中同样都有所体现,更是都涉及到了存在主义的疑惑,主角也都有些心理问题。
林奇如拼图般的电影结构,实际上是许多电影人尽力避开的,此外,《穆赫兰道》作为最为著名的惊悚片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核心是一位脆弱而又痛苦的女性角色,这样的角色设定重新构建了黑色电影的旧等级格局。电影中的女主角戴安-赛尔温(Diane Selwyn)在荧幕上探索了心理极为复杂的女性角色的各种可能性。它同时推翻了当时女性角色通常都较为平庸的传统设定: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和劳拉·哈林(Laura Harring)两位演员诠释的角色原本是一个朴素少女和一个落难少女的设定,但在影片末尾,这样的设定被彻头彻尾地打破了。娜奥米·沃茨诠释的戴安-赛尔温一角,在《黑天鹅》(Black Swan)、《忧郁症》(Melancholia)、《杰西卡·琼斯》(Jessica Jones)中的女主角身上都能寻得踪迹。

gypsy美剧第二季有了吗

没有。跟据Deadline网站的相关报道,Netflix取消了由NaomiWatts主演的心理惊悚剧集《越界》,不再续订第二季,所以这部gypsy美剧第二季没有了。

我想要Naomi Watts最详细的资料包括她现在一生的经历

娜奥米·沃茨的感情情况嘛,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她,她的一部影讲述了“背叛”这个主题,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类似经历吗?
娜奥米回答:我曾经有过很多次被背叛的经历,而且并不只是在个人关系上,在性伴侣的背叛这方面,还有你的父母从第一天开始就在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你。我的意思是这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不断进行中的过程,它有不同的程度,通常很温和。
记者:你背叛过别人吗?
娜奥米:我百分之百背叛过别人,我确信我背叛过别人很多次。
她的前男友是小她10岁的希斯-莱杰,就是最近演《《断臂山》》的男主角.他们在2003年拍摄影片《凯利帮》时相识,之后就传出了恋情,今年的奥斯卡典礼上还可以看见两人亲密的身影。但她因为男友的花心以及交流的差异而决定分手.
现任男友还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在媒体大肆渲染.
她曾经接受过中国媒体《《看电影》》杂志的独家采访.最近她在中国的车敦影视基地拍戏,见她也是妮可-基得曼最好的朋友之一.

跪求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详细个人资料;重谢!

英文名:Naomi Watts
性 别:女
出生日期:1968-9-28
出生地:英国
星 座:处女座
身 高:5’ 4“
出道经历:出生于英国的娜奥米·沃茨在澳大利亚长大,15岁时开始参与电影演出,移居美国后
在多部电影里出演小角色,直到凭借《穆赫兰道》打开局面。娜奥米·沃茨曾在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中一人分饰两角,结果大获得美国影评人好评,此后在美国版的《午夜凶铃》里,她的表演同样受到观众认可。 娜奥米·沃茨虽然出道很早,但却有些大器晚成,如今已经到了34岁的年龄还被人视为新星似乎有些不算风光。但风光不在于年龄。
经受了多年的演戏磨练之后,娜奥米·沃茨已经连性格最为复杂多变的角色都能够胜任。
主要作品:
午夜凶铃2 (2005)
金刚 (2005)
爱丽·帕克 (2005)
笑看人生 (2004)
21克 (2003)
凯利党 (2003)
21克 (2003)
Outsider, The (2002)
午夜凶铃 (2002)
Down (2001)
Wyvern Mystery, The (2000)
Strange Planet (1999)
《贱女孩》Mean Girls (2004) – Regina George
Slings & Arrows (2003) (TV series) – Kate McNab
《变身辣妹》The Hot Chick (2002) – Jessica Spencer/Clive Maxtone
Perfect Pie (2002) – Patsy (age 15)
My Name Is Tanino (2002) – Sally Garfield
Guilt by Association (2002) (TV) – Danielle
Shotgun Love Dolls (2001) (TV series) – Beth
娜奥米·沃茨1968年9月28日出生于英国的肖雷汉姆,在澳大利亚长大,迄今已活跃于影坛15载。自从来到好莱坞发展后,诺米·瓦茨经常在她平不热衷的一些电影中饰演一些小角色。
直到2001年,她被邀请试演大卫-林奇执导的《穆荷兰大道》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才迎来了其在演艺事业上的突破。随后,她在《贝蒂·埃尔姆斯》中的双重表演为其赢得了众多影评协会的大奖,并引起好莱坞及其它地方的一些知名演员的注意。现在的沃兹已经今非昔比,不仅可以选择更多的电影角色来演,而且2002年还在戈尔·沃宾斯基翻拍的日本经典恐怖片《午夜凶铃美国版》中担纲主演。此外,她还在Merchant-Ivory电影公司根据黛安·约翰斯顿的小说《幸福合作社》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中与凯特·哈德森合作演出了一出联手戏。自此,娜奥米·沃茨那富有张力的演艺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这一时期娜奥米·沃茨对合作的导演和演员变得挑剔起来,同时也以自身广阔的戏路和表演才华令影评界和影迷们为之一振。2005年底,她又出演了彼得·约翰逊的《金刚》,这更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她,一个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电影《鸟人》到底讲了什么内涵

《鸟人》影评“请你爱我,但若只有一次远远不够”
文中有些英文是inside joke (内幕笑话),如果不懂请忽略.
  20几年前,Riggan Thomson由于出演漫画英雄系列电影Birdman三部曲成名,在人气旺盛之时却拒绝了参与拍摄Birdman的第四部。20年之后,已至中年的Riggan早已过气,大众对他的标签单单依旧是个“鸟人”。由于虚荣和自负的纠缠,时间并没有帮助Riggan适应、接受自己在知名度、存在感上的落差。他想要证明自己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亲自改编了一个话剧剧本,并且自己担任导演和主角,即将在百老汇上演。电影给我们看的,就是Riggan从初期制作到首演的这段经历。你觉得事情会进展顺利吗?
  这部片子很奇妙,竟然也非常爵士(我刚看过Whiplash),是我今年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之一。照例,列一下为什么说它好:
  第一,选角、表演
  饰演主角Riggan Thomson的,正是多年前饰演过《蝙蝠侠》和《蝙蝠侠归来》的Michael Keaton。Seth Rogan在《邻居》里对Zac Efron说,“你们这一代认为真正的蝙蝠侠是Christian Bale,对我们那一代来讲,真正的蝙蝠侠是Michael Keaton。”经历是不可以复制的,被Nolan惯坏了的我们,很难会对Tim Burton的风格买账了。Michael Keaton这个名字在90年代之后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谈话内容(他出境的电影,貌似我看过的最新的也是1997年的Jackie Brown了,那还是因为Tarantino)。一个演过经典的Batman,到现在却“无人问津”的演员,来演一个曾经演过Birdman,而到现在无人问津的演员,Keaton所谓是本色出演了。但有一点我们都没想对——从导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到同台的Edward Norton,都说Michael Keaton本人跟他所饰演的Riggan相比,性格和心态完全相反。电影中的Riggan没有安全感,而Keaton却很清楚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和自己的方向。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投入那些慌张、绝望、没有头绪的戏,Keaton的表演其实非常有突破。
  除了主角之外,其他的选角也挺完美。有几个配角我特想聊一聊。
  这部电影对Naomi Watts的挑战性不是特别大,跟Keaton演一个夸张、变形了的自己相比,Watts更显得是在演自己,或者在演一个自己最擅长演的“角色”:一个不停怀疑自己的事业崎岖的女演员。首先我们回到2001年的经典,Mulholland Drive (that David fucking-with-our-dreams-Lynch, right?). 在那部戏里,Naomi演的Diane是一个演技不错却没多少自信、特别想要红但就是没有红的演员。在Inside the Actor’s Studio访谈中,Naomi说自己更像Diane(为什么说“更”呢?),她说导演David Lynch“引发出了我内心的阴暗面,而我发现本来并不需要隐藏它”。她还说self-doubt(“自我怀疑”)对她来讲是件好事。我喜欢Naomi Watts这个演员,第一是因为她演技厉害,第二则是因为她让我看到她没有安全感的样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在我心里会给她加分。
  Edward Norton演Naomi Watts的床伴。他的角色是一个演技高超、但却非常自负的演员。我猜Watts在读本子的时候能够意识到她跟自己的角色很像,而Norton在读剧本的时候可能根本意识不到,因为Norton本人就是这样一个演员,他有可能自负到看不见别人对他的评论。导演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在一个访谈里就说,Norton一来,读了一下剧本,就开始跟导演建议,“诶,咱们怎么不拍这个啊?”“不如这样吧!”云云。而导演马上就笑了,问他,“你知道你现在在做什么吗?”Norton说,“不知道。”“你在做你的角色恰恰会做的事情。”关于Edward Norton在片场难合作的说法有蛮久了,他并不是耍大牌,他只是对工作、对自己的艺术看得非常非常重,不愿意妥协。以下只是网上搜来的一个“版本”:当年在拍The Incredible Hulk的时候,他拿到剧本后,自己狂加了大概70分钟的对话,为了突出绿巨人Bruce Banner的人物深度。而在Marvel将那些全部砍掉后,他马上就不干了。这之后“复联”里面才由Mark Ruffalo演绿巨人,也是大部分人最喜欢的。(两个演员私下是好朋友)。之所以要强调是“网上搜的版本”,因为Gone Girl提醒了我们,道听途说杜撰太容易。而那个 “版本”的Norton,跟Birdman里他的角色,恰恰像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唯独,这个角色再多么有才,他对自己还是没有足够的自信,他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最屌(literally),而我们依旧能感到幕后的他没有安全感的一面。真实的Norton是怎样的,我就不知道了。此片Norton但凡出境就抢了其他所有人的戏,好在他说本片是他最享受的创作经历。
  由于知道这三个主要角色跟演员的现实特点之间的联系,我看电影时就多了一层乐趣。电影最开始(忘了谁)有句台词说谁谁朝自己嘴里开了一枪,却还没死成,我第一反应就是Tyler Durden. But we’re not supposed to talk about it.
  还想简单说两个演员。
  Emma Stone演Riggan的女儿,她是一个有过沉重的曾经,如今茅塞顿开,却还没有丢掉包袱的灵魂。Emma Stone的性格非常 “Easy A,” 跟Jennifer Lawrence差不多,她也是比较大大咧咧的,在脱口秀上讲“在故宫上厕所”的故事。在Riggan的女儿里,我看得到Stone的那种自由,好像要高飞的风筝,但Stone的戏更多的是在同Keaton和Norton互动,这些互动里,我看得到一根很韧的风筝线,这是她演技所在。镜头给了她的大眼睛不少特写,而捕捉到的感情也足够真实。
  Zach Galifianakis (噢耶,一次拼对) 对于经纪人/律师的表演也很出色。提他是因为你一般不期待他有这样的表演,他是玩Between Two Ferns瞎搞的人,这次正经了一把,当然他也提供了一些诙谐的对话。看他也是满脸毛,不禁期待他效仿Robin Williams,多演些戏剧。
  第二,剧本、摄影、导演、剪辑
  本片的摄影师是Emmanuel Lubezki,去年刚刚因为Gravity得了小金人。导演和编剧之一则是指导过21 Grams和Babel的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在他们的合作下,这部电影从头至尾好像是一场2个小时的长镜头。
  这个效果是剧本事先的设定,原本就需要演员演很长的戏。这部电影一共拍了30天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片场上的高强度高压力。这样的拍摄,不仅需要每个演员都靠谱(尤其是最后一个说话的那个演员,因为一旦他搞砸,大家就要重来),更加需要摄影师、演员、导演的默契。后者是电影成功的一大要素,因为每一场戏不仅很长,而且戏里的演员还有很多走动和互动。为了捕捉最能表情达意的画面,并产生跟踪镜头的效果,摄影机不能一直在远处拍全景,它需要一直跟着演员走,有时还需要拍特写,并不停的变换角度。同时镜头又不能碍演员的事。为了突出主题,电影里面有好多的镜子,电影对于有镜子的戏的取景也是非常棒的。
  我对Aaron Sorkin 剧本里很多的长镜头非常熟悉,所以在看完此部电影之后,我很高兴的发觉自己根本没有花一秒去想过Aaron Sorkin,电影拍摄是自成风格的。这样的拍摄特点,结果就是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角色,还让我们看到了百老汇后台的忙乱,给电影的气氛上了色(说到上色,灯光设计也别出心裁)。由于长镜头跟踪,电影的节奏和张力简直令人窒息,我很快就被吸引到了对话和剧情里面,忘记了去想“长镜头”,而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技术特点没有沦为让人分心的花招(这是主观结论)。更加厉害的是,在看的时候,我明明看得出他们肯定在某些地方喊了“咔”,但是就是看不出来到底是在哪里剪的。很奇妙。
  第三,有深度的主题
  说了半天“XX突显了”“YY烘托了”,也该具体谈谈主题了。不过到了这里,很大部分就都是个人理解了。
  其实读到这里,你应该猜得出来了,电影的一大主题,便是演员们极度稀薄的安全感,以及对于接受和肯定的“瘾”。通过谈Keaton,Watts,以及Norton,我已经举了些例子了。这些演员都有着不同形式的自我痴迷。Keaton不停地跟自己的阴暗面斗嘴,一方面想要关心自己话剧的质量、担忧别人对自己作为艺术家的看法,一方面又愤怒的唏嘘“当年老子多辉煌,你们这帮人算个毛!老子可以拍Birdman 4发大财!” 但明明已经开始做话剧了,好好表演完成任务却不够,他又特别容易就被外界干扰到自信。所以他不停的设想重新披上Birdman的装束,通过商业电影再次被万众所爱。Watts和另一个女演员极端需要他人的认可,需要听到赞美才能稍稍安心。而Norton,虽然对自己演技功夫没有任何怀疑,但他大概是最痴迷的,他只对角色有信心,对自己却没有,所以他所有的经历都倾注到了表演上,对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在乎,台下的生活一团糟,没人喜欢他。每个人的潜台词都是“看我!爱我!”而且是一接受到一点光,就想要更多的光。这不是瘾是什么?电影中画面里的那一面面镜子,正是对于这种自我痴迷的象征。
  此段很短似剧透:
  Emma Stone的那卷卫生纸,是帮助她戒酒(或毒)瘾的,在地球长长的历史中,人类只有那一小块。而她跟父亲讲述这卷纸的目的,就是想要帮父亲戒掉对于 “看我吧!爱我吧!”的瘾。
  剧透结束
  不过,大家还是不要太早的去评价别人。Gone Girl里的Amy也是痴迷,Whiplash里的Andrew也是痴迷,我倒觉得我们所有人如今都是这样的。演员们只不过碰巧又是名人,是被媒体典型化了的虚荣自负的人群的代表物而已。说他们是“物”也不夸张,我们有谁真正的了解演员,我们多少次将他们的角色赋予在了他们本人身上,我们多么喜欢过度的解读他们的某个表情?“我们”是个很笼统的代词,我个人感觉,亚洲女生应该是病得最厉害的人群之一,但大家真的都差不到哪去。相比人到中年不会发推的Riggan,每天微博微信讲新事盼回复的我们大概更擅长拐骗别人的关注。那些根本不了解Riggan,上来就叫他Birdman,求他合照、签名的人,通过这样做,无非也是想填补自己的虚荣心,“我前几天看到Birdman了!”会成为谈资,而那照片便获得了很多点击率。
  这就谈到了我想到的第二个主题,就是对“名人”和“名声”的评论。不过要注意:演员们对赞扬的期望和追求,跟某些人对“名人”身份的追求是不同的。二者都有虚荣心在作祟,但前者显然是任何演艺人都必有的心理,后者则从一开始就极不健康,而且我认为大部分的演员都认为当“公众人物”是很可笑可悲的事情。上面那一段讲的,就是我们是如何对待名人的,我们把自己心里的东西架到他们身上,我们想象他们的想法,然后我们再跟他们共鸣。当他们好的时候我们利用他们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当他们不好的时候我们笑话他们,从而对自己的生活不那么不满。但在另一边,是一个“名人”必须在保持自己形象、维持公众信念的同时,还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工作,给大众交质量好的作业,否则他们就又不满了。另外,还时不时的有人说自己老了、整容了、拍拖了、吵架了,一直有狗仔拍照,一直有大众的审视,这个压力是多么的奇怪。影片能比较生动的表现这一点,也让人不禁叹气。
  另外,我想说一说社会对“漫画英雄”电影的看法。漫画电影在美国,起码是在影迷圈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在Michael Keaton那个时代,这种电影可信度不高,人们不怎么当回事,倒是有情可原。现如今是Marvel和DC火拼的时代,拼的就是质量和内容。Marvel已经通过“复联”、“美队2”、“银河”这几部高水准的片子获得了业界充分的信任,新出的“复联2”的预告片也很令人振奋。然而很多喜欢电影的人依旧对这类电影嗤之以鼻,以为都是闹着玩儿的,只能随便看看的。我现在这样写,而且内心里肯定觉得“美队2”和“银河”都分别是自己本年最喜欢的片子之一,但就连我也不敢把它们列到奥斯卡提名名单里。因为你把片子拍得再真实再严肃,也不能遮掩漫画元素的荒诞性。从这方面讲,漫画电影现在被如此重视,是否是过了头了?拍这种片子貌似真的会降低你的安全感。人们真的会说“你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你赚的钱越多,可能地位就越低。而这种态度,任何真正爱漫画的人都会告诉你是错误的(none of that Transformers 4 bullshit)。
  这就是为什么Robert Downey Jr.想要拍The Judge。如今上映这么久了,他显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票房收成,而烂番茄的分数也定格在了50%以下。我真的想知道Downey此刻在想什么。整部电影从技术到内容都让我很赞叹,让我觉得有点奇怪,而结尾也让我有些发懵。看完一天了,脑子里却还在想它。这就是艺术。

请问有一只大猩猩一直保护一个女人,还为这个女人和恐龙厮杀,好想是美国片的,请说出这个电影的名字

出自影片《金刚》,彼得·杰克逊导演,阿德里安·布罗迪、娜奥米·沃茨主演。2005年上映。

同题材的还有《金刚》1933年版本

《金刚》1976年版本及续集《金刚复活》

还有《巨猩乔阳》。

Naomi Watts

  内奥米-沃兹(Naomi
Watts)1968年9月28日出生于英国的肖雷汉姆(Shoreham),在澳大利亚长大,迄今已活跃于影坛15载。自从来到好莱坞发展后,内奥米-沃兹经常在她平不热衷的一些电影中饰演一些小角色。直到2001年,她被邀请试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执导的《穆荷兰大道》(“Mulholland
Dr.“)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才迎来了其在演艺事业上的突破。随后,她在《贝蒂-埃尔姆斯/黛安-西尔温》(“Betty
Elms/Diane
Selwyn“)中的双重表演为其赢得了众多影评协会的大奖,并引起好莱坞及其它地方的一些知名演员的注意。现在的沃兹已经今非昔比,不仅可以选择更多的电影角色来演,而且2002年还在弋尔-沃宾斯基(Gore
Verbinski)翻拍的日本经典恐怖片《午夜凶铃美国版》(“Ring“)中担纲主演。此外,她还在默谦特/艾佛瑞(Merchant/Ivory)电影公司根据黛安-约翰斯顿(Diane
Johnston)的小说《幸福合作社》(“Divorce,Le“)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中与凯特-哈德森(Kate
Hudson)合作演出了一出联手戏。自此,内奥米-沃兹那富有张力的演艺才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这一时期奥米-沃兹对合作的导演和演员变得挑剔起来,同时也以自身广阔的戏路和表演才华令影评界和影迷们为之一.
  她的片酬网上说的极少,等有名了会有的吧。好莱坞女星片酬排名前十没有她,
  附:每部片酬排行榜
  1
朱莉娅-罗伯茨超过1000万英镑
  2
卡梅伦-迪亚兹超过1000万英镑
  3
妮可-基德曼800万英镑
  4
里斯-威瑟斯朋800万英镑
  5
德鲁-巴莉摩尔800万英镑
  6
哈里-贝瑞700万英镑
  7
桑德拉-布洛克600万-800万英镑
  8
安吉丽娜-朱莉600万-800万英镑
  9
蕾妮-齐薇格600万英镑
  10
詹妮弗-洛佩兹600万英镑
  所以估计也就三四百万英镑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