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姓到底是来源于“庞降”还是周文王之子?庞姓的辈分排列_刘备_庞德_山东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庞氏家族 刘备 庞德 山东

本文目录

  • “庞”姓到底是来源于“庞降”还是周文王之子
  • 庞姓的辈分排列
  • 中华庞氏的辈分谱谁知道 啊
  • 庞姓辈分如何排
  • 淮南庞氏家族
  • 庞氏家族的来历,先人是谁
  • 谁知道庞氏族谱的字辈排列顺序
  • 全中国庞氏家族有多少人
  • 在三国演义中没啥大成就的庞统,凭啥能够与诸葛亮齐名
  • 哥哥做刘备军师弟弟背叛刘备的一对亲兄弟后来命运如何

“庞”姓到底是来源于“庞降”还是周文王之子

1.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子孙封于庞,遂以邑名“庞”为氏,这支庞姓源自姬姓,得姓始祖是周初著名政治家毕公高的后代。
2.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上的名为姓。这支庞氏得姓始祖是庞降。两支庞姓的祖先都是黄帝, 因毕公高名声显赫,他们尊毕公高为其得姓始祖

庞姓的辈分排列

我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小朱庄乡吴庄村的庞姓成员 我所知道的辈分排行分别是 太 克 德 作 贵 贺 云 我是贺字辈

中华庞氏的辈分谱谁知道 啊

你好 「庞」源出: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所在载,周文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受封於庞乡, 因以为氏。
家族名人
庞涓 战国时魏将,与孙膑同学兵法於鬼谷子,因嫉膑之能而刖其足。后魏、齐交战,膑为齐将,困涓於马陵,涓智穷自刭而死。(并不是给孙膑射死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统(179~214)三国时襄阳人,字士元,德公之侄。少时朴顿,未有识者,往见司马徽,徽甚异之,称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刘备召以为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佐刘备取蜀。后因围雒县,攻城时中流矢而卒,时年三十六。
地望分布:陕西户县,安徽亳县。
庞姓起源参考之二
庞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庞姓的起源十分古老,远祖可以上溯到古代部族领袖黄帝时期,上古时黄帝的孙子古帝颛顼有八个儿子,其中一个名叫“庞降”,庞降的子孙后代就以“庞”为姓。因此,这支庞姓起源于黄帝嫡裔。到了周代,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毕公高受封为诸侯,封在毕地,爵位公爵。毕公高的一个庶子被封到庞乡,他的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庞”为姓。因此这支庞姓起源于周王朝王室之姓,姬姓。庞姓后来在南安郡发展成 望族,世称南安望。
姓 氏 来 源
姓氏: 庞 祖籍: 庞乡
祖宗: 毕公高 郡望: 始平郡
分类: 以封、住地为氏
历史名人
庞氏在历史上始终拥有较好的声名。战国时期,就有与孙膑斗智的魏将庞涓;三国时期有与“卧龙”诸葛齐名的“凤雏”先生庞统,庞统为刘备谋士,可惜英雄,竟中流矢而死;魏有将军庞德;宋有宰相庞籍、医学家庞安时
姓氏来源
庞姓是周文王是后裔。根据《千家姓查源》的记载,庞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因受封于庞乡,他的后世子孙以其受封地名“庞”作为姓氏。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庞氏出自姬姓,是有4000多年的古老姓氏。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之后,他的儿子庶受封于庞,后代因以庞为姓氏,望族出于谯国。望族居于始平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兴平县东南部;而谯国郡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毫县。

庞姓辈分如何排

我家住在泰安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屯村铺,银山顾庞,斑鸠店庞口都有庞姓人,和平阴玫瑰庞口是一支60辈轮回现俺村最大辈是‘殿’最小是‘连’。虽然全国庞姓辈分都不一样,但是往上追述都是一家人啊,我们要团结,为庞家争光。。山东平阴,东平:1 俊佰允直贤 志道尚达天 德业家升殿 统庆茂松连 衍绪光垂世 懿范乐绍先 隆运昌明会 化成广继传 瑞祥富贵大 守孝振荣怀 万代善学正 中华脉永长 2善 殿同庆茂连文松怀克日升家立进玉武大师爱明容根笃秋盛守天秀学永德业有达敦治启元国艳春东海来 忠广 桂月礼福润淮 裕得 万兴慧 3(东平彭集镇):灵玉传国玺 昭壁重连成 友仁盛宝善 贤忠念显荣 敦睦廷世绪 宗脉百代昌 纯厚家声远 诚笃庭誉长 梁山县:和东平彭集一样 山东临清庞庄: 群庆家国泽举荷圣明恩 山东肥城:衍.开.家.运.太.祥.绪.士.泽.长 山东泰安:继、连、绪、长、圣、士、其、昌。 山东肥城边院周王:兆、永

淮南庞氏家族

我是1986年参与搜集安徽庞氏家族资料,于2006年完稿。庞氏宗祠始建于2004年,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在原清朝乾隆23年建祠原址上重建,位于淮南市孤堆乡大孤堆集庞祠村,历时2年,耗资20余万。新建的庞氏宗祠珍藏20多块乾隆23年的建祠碑文及皇帝御赐牌匾。据碑文记载,我们这一支庞氏族人起源于陕西始平郡(今陕西兴平东南)。 属典型的以国为姓,来源于封地。周文王子毕公高,武王时被封于庞。而其子孙中又有封于庞的。庞地一支的后人,便以庞为姓,兴起庞氏宗族。因此,庞姓是周文王之后,源出姬姓,已立姓4000余年。晋置始平郡,现在陕西省兴平市。我们现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为祭祖日。欢迎国内外庞氏后人参观指导。庞氏族谱收藏于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内,欢迎庞氏族人携带有效证件前去免费参观考证。

庞氏家族的来历,先人是谁

庞姓来源有四: 1、出自姬姓,为毕公高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载,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其支庶封于庞,后世子孙以邑为氏。 2、出自高阳氏,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代。据《百家姓注》所载,颛顼八子之一庞降,后世子孙以祖上的名为姓。 3、襄阳庞姓,相传其家富盛,好为高屋,乡党荣之,曰庞高屋,后遂以庞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据《汉书•王莽传》所载,西汉西羌人中有庞恬;清满洲人姓,世居盖州;又,清满洲八旗姓庞佳氏后改为庞姓;今满、土家、瑶、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毕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建立后,他负责处理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封于毕国,爵位为公。世称毕公高。武王驾崩后,其为顾命大臣之一,他与周、召二公等一起辅政,使周王朝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毕公高支庶有封于庞乡者,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称庞姓。因毕公高名声显赫,他们尊毕公高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古庞乡今无从考,春秋以前庞姓于史书鲜见。战国时魏国有庞涓,赵国有庞火爰,西汉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庞真。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庞姓人达十六人,如庞参、庞俊父子为河南缑氏(今偃师)人,庞萌为山阳(治所在今山东金乡)人,庞雄为巴郡(治所在今重庆北)人,庞奋为辽东属国都尉,庞德公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这些史实表明,魏晋以前,庞姓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重庆、辽宁等地。三国蜀有庞德公之侄庞统,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肃陇西)人庞德(其从兄庞柔入蜀)。扶风(今陕西凤翔)人庞迪,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西)人庞淯。可见此际庞姓已播迁于四川、甘肃等地。两晋南北朝时,庞姓发展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庞姓南安郡望、南阳郡望、始平郡望、谯郡郡望。隋唐之际,庞姓上述郡望依旧兴盛,并以其为主源向四周扩散,如陕西之榆林、泾阳,山西之太原、代县、太谷,山东之菏泽,江苏之徐州,安徽之寿县均有了庞姓人定居,并有一支庞姓入迁浙江泉州。宋元之际,由于中原一带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渐多,使得庞姓在南方各地分布更广,并有一支入迁广西北流,后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单州成武(今属山东)人庞籍入朝为相,并子孙显贵当朝,使得山东庞姓名噪一时。明初,山西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江苏、湖北、山东、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川籍庞姓避逃于云贵高原。而不久的湖广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庞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间以后,山东庞姓有闯关东到东北者,亦有华东 、华南之庞姓渡海赴台,进而远播海外。如今,庞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山东、广西为多,此二省之庞姓约占全国汉族庞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谁知道庞氏族谱的字辈排列顺序

庞氏族谱的字辈排列顺序:

1、西充庞氏字辈:“荣华富贵”。

2、西充庞氏字辈:“安邦定国,兴人义务,永保万年”。

3、河南偃师诸葛镇庞氏字辈:“万世佰中传福寿永康健文明新道德恒成永长远”。

4、河南偃师翟东村庞氏字辈:“清世承恩广桂兰绍士林炳文成俊秀培玉恒生金”。

5、河南偃师城关镇庞氏字辈:“清世辰恩光桂兰兆士林秉文承俊秀增益恒生金”。

6、河南邓州庞氏字辈:“文广林富玉伟子振佳邦”。

7、河南汤阴菜园镇庞氏字辈:“永少佳世远,显照百年贤”。

8、广西防城、博白庞氏字辈:“积德权举彩甲贤能胜世”。

9、广西合浦庞氏字辈:“家永远怀(维)祖德”。

10、广西合浦庞氏字辈:“子辉启世大华”。

11、广西庞氏一支字辈:“兴正美富贵”。

12、江苏新沂庞氏字辈:“景振洪维学”。

13、江苏滨海庞氏字辈:“庆开学古希贤”。

14、安徽定远庞氏字辈:“春(德)兴家国”。

15、安徽庞氏一支字辈:“天家福化在明良士得克传永又长”。

16、云南昆明庞氏字辈:“金兴正应文祖汉国德天仁厚流芳远恩泽永达昌光明联显耀宽洪科第先安邦臣辅朝世代观华年”。

17、四川绵阳庞氏字辈:“魁云星光远福英德泽明加应永珍”。

18、湖北崇阳庞氏字辈:“西启再明良”。

19、浙江天台庞氏字辈:“成(慎)就(修)光列宪茂学正(振)邦加荣昌绍先德傅宗万季宏”。

20、辽宁普兰店庞氏字辈:“永兴家业利”。

21、广东阳春庞氏字辈:“朱成斐有章庞得显明扬荣宗耀祖世泰其昌”。

22、山东东平庞氏字辈:“灵玉传国玺昭碧重连城颜开甲运泰显宗念贤荣”。

23、吉林长春庞氏字辈:“广士文成振显占庆玉书”。

24、山西大同庞氏字辈:“国宗起建守兴善乃尔有明成进树必理永复学恒”。

25、上海宝山庞氏字辈:“乐进礼学来康”。

26、庞氏一支字辈:“世士文玉正大光明家庭有守应天顺兴兆德显元永继荣登”。

27、庞氏一支字辈:“永可定家邦”。

28、庞氏一支字辈:“玉中万效志安国”。

29、重庆庞氏一支字辈:“延远光忠”。

宗族特征:

1、庞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2、家规家训勉励后人。庞尚鹏讲:“轻浮则矫之以严重,偏激则矫之以宽宏,暴戾则矫之以和厚,迂迟则矫之以敏迅……”。

3、堂号来历脍炙人口。如遗安堂出自后汉庞德公。刘表讲:“先生不肯受官禄,将何以遗子孙乎?”庞德公则对:“人皆遗之以危,吾独遗之以安。”拒绝出仕。

扩展资料:

今土家族、瑶族、壮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庞氏,世代相传至今。

庞氏族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分布在在广东湛江吴川、在山西省的翼城县、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化州市木贤乡、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朱依村,尤以廉江市那良村人口较多,约有一万多人。

四川省的绵阳市盐亭县、黑龙江省绥化市、辽宁省沈阳市、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湖北省武汉市等地皆有分布,尤以广西、山东、河北为多,此三省之庞氏约占全国庞氏人口的36%以上。

全中国庞氏家族有多少人

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约二百三十五万三千余,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在三国演义中没啥大成就的庞统,凭啥能够与诸葛亮齐名

凭啥?凭的就是人家是世家出身,在出生上庞统肯定是比诸葛亮来得好一点的。当时诸葛亮所在的诸葛家族已经是没落了,而庞统所在的家族虽然在我们今天看来可能不太出名,可是在当时荆州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流的世家了。所以在我看来,诸葛亮和庞统齐名已经算是可以了。

毕竟当时的名声是怎么来的?无非就是其他读书人吹捧你,这样名气出来了,如果诸葛亮不是有一个名士的岳父,我想诸葛亮的名声还要比庞统低一点。庞统是因为自己的相貌太过丑陋,在那个看脸的时代一直很难被重用。可是真要论真才实学的话,我想庞统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在我看来诸葛亮是主管内政方面的,庞统则是更擅长于军事谋划。

毕竟盛名之下无虚士,庞统既然能和诸葛亮齐名,庞统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其实我们可以从周瑜的火烧赤壁中就可以看得出一二,当时向曹操进言将船用铁锁连接在一起的是庞统,庞统在赤壁之战中也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庞统的话,我想周瑜的火烧赤壁难度还要在增大一倍以上。在当时有一个细节,在庞统向曹操进言之后,曹操感觉到这个人有才华。可是因为庞统这个人的相貌,曹操也没有太过挽留。我想当时如果曹操挽留一下庞统的话,周瑜的火烧赤壁可能就失败了。

可是没有如果,庞统跌跌撞撞之后,终于投到了刘备的麾下,好不容易,庞统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刘备任命庞统率领一军出战。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庞统在第1次正式领兵作战的时候就死于一场意外。庞统也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有过人的才华,可是由于天生相貌所致,始终得不到君主重用,最终又死于一场意外。

哥哥做刘备军师弟弟背叛刘备的一对亲兄弟后来命运如何

庞氏家族在汉末时期已经是荆州颇有影响力的几个大族之一。其家族掌门人庞德公不仅在当地颇有名望,还是个著名的品评家。不少读者熟知的“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以及“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是出自于庞德公之口。

庞统作为庞德公的侄子,在荆州士族阶层中享有一定的声誉。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司马徽对庞统的这番评价,不可谓不高。庞统少年成名,其内心也难免有些心高气傲。

自古荆襄多才俊,落魄的皇室后裔刘备在来到荆州以后,凭借其仁政爱民的名声,吸引了不少贤才纷纷投效。就连庞统的老朋友诸葛亮,最终也选择了刘备为效忠对象。此时的庞统却委身于周瑜麾下,担任了功曹之职。

又过了一段时间,庞统才来到刘备的麾下。在诸葛亮的引荐之下,刘备与庞统进行了一次详谈。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在这次会谈中,庞统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刘备的信任。庞统还提出了以益州为根据地,进可图取中原,退可安稳自保的战略方针。自此之后,刘备对庞统愈发信任。从刘备入西川所带的军师是庞统这件事来看,刘备对于庞统的军事才能是执肯定的态度的。

在攻取益州之时,庞统还一口气为刘备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刘备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便采取了庞统的中计,果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可惜的是,庞统在不久之后的战斗中,却不幸死于一场意外。“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后来在各种民间话本中,庞统的形象不断被拔高。在最具有影响力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庞统受到敌军埋伏,死在了落凤坡下。正因如此,还衍生出了一种庞统忠义为主的说法。小说中的刘备,因为太过仁厚,不愿意强取宗室刘璋的西川。对此,庞统明知落凤坡有埋伏,不惜用自己的身死,来给刘备一个出兵益州的借口。这样一来,庞统忠心为主的形象,也让他得到了无数读者的赞扬和肯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庞统还有一个亲弟弟庞林,他并没有像自己的兄长那样忠于蜀汉集团。反倒是在兄长死后率众投降了魏国。庞氏兄弟二人的选择,也形成了一种巨大反差,让人唏嘘不已。那么庞林背叛蜀国这件事,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统弟林,以荆州治中从事参镇北将军黄权征吴,值军败,随权入魏,魏封列侯,至钜鹿太守。”其实说起来,庞林也有着自己的苦衷。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幌子,亲率五万精锐伐吴,旨在重新夺回荆州。刘备率领的精锐其实分为水军和陆军两方面。其中刘备亲率步兵精锐,前往夷陵伐吴。而蜀汉集团仅有的全部水军,被刘备交给了黄权与庞林掌管,令他们带着江北军来防止魏军的突袭。

据《三国志黄权传》记载:“及吴将军陆议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可以看到,在刘备败退之后,他逃往了白帝城。而此时的黄权、庞林,则成为孤家寡人。无奈之下,两人只好投奔了曹魏。

站在庞林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不仅如此,庞林后来还在魏国与自己的家人重逢了。《三国志庞统传》注引《襄阳记》曰:“曹公之破荆州,林妇与林分隔,守养弱女十有余年,后林随黄权降魏,始复集聚。魏文帝闻而贤之,赐床帐衣服,以显其义节。”可以看到,或许庞林没有选择自己兄长的道路,或许也是因为有着家人牵绊的原因吧。从这方面考虑,庞林的做法也是值得理解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