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粟裕大将的剧情简介
- 栗裕简历
-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过人之处
- 十大将现在谁还活在世上
- 一个是“战神”,一个是“常胜将军”,粟裕与林彪谁打仗更厉害
- 帮我介绍一下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的剧情简介
粟裕,共和国第一将,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立下卓越战功,被刘伯承称为“百战百胜将军”,陈毅被誉为“愈出愈奇,愈打愈妙”,他的部队和他被称为“胜利之师,常胜将军”。
1927年5月,粟裕参加了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从此他开始了极富传奇的战斗一生。粟裕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指挥了黄桥、车桥、宿北、鲁南、莱芜、豫东、济南等多个战役,均举得胜利,在苏中战役中,更是七战七捷,在孟良固战役中,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消灭蒋军精锐74师……
1948年1月粟裕提出进行淮海战役和将国民党军力消灭在长江北岸的建议,并指挥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此非凡之举打开了我军的新局面……
栗裕简历
粟裕(1907—1984) 男,侗族,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军衔,军事家。
1、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
2、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省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
3、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历史上粟裕有哪些过人之处
粟裕是我国优秀的军事家、革命家,是十大将军之一。
粟裕在小时候性格就比常人活泼、机灵。在小时候就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不屈服于恶势力,敢和恶势力作斗争。粟裕不愿意待在家里,被家庭束缚着,不愿意面对管账,不愿意听父亲的话娶妻。粟裕和当时大部分安分守己的人不一样,他是敢于突破传统的。
他勇敢,善于斗争。面对县里驻军的横行霸道,他能够勇敢反抗,不怕驻军的势力,也不怕他们报复。他为百姓着想,不愿意看到百姓被欺压,就想着出去闯荡,建立属于人民的军队。
而粟裕作为将军,最被人熟知和称赞的就是他的作战事迹。毛泽东和刘伯承都夸赞他,说他擅长带兵打战,是优秀的将领。粟裕指挥过的战争数不胜数,在解放战争中,大部分胜仗都是都是粟裕带领的。他曾以60万的军队打败了80万的军队,以少胜多。就连斯大林都说他是个奇迹。不得不说,粟裕将军优秀的带兵作战能力让人佩服,让人惊叹不已。
粟裕尽职敬业,把军人精神刻在了骨子里。他枪不离身,休息时间的活动就是研究地图,研究怎么打败敌人,研究军队如何打胜仗。即使是和平年代,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也始终不忘自己是战士。
虽然有着赫赫战功,但是粟裕从来就不骄傲自满,他谦虚,看淡名利。毛主席曾说粟裕是元帅级的人物,但是粟裕并不喜欢争功,他三次上书请求辞去元帅的职务,这可是普通人努力一辈子也得不到的荣誉,可是粟裕并不在乎虚名。粟裕有责任有担当,不怕艰苦困难。有危险的时候,他是第一个上阵的,而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可以虚心对待,不争不抢。
十大将现在谁还活在世上
全都早已经逝世了。
十大将军-粟裕简介: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1907年生,湖南会同人。侗族。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
十大将军-黄克诚简介 :1902年出身于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十大将军-谭政简介:1906年出生,原名谭世铭。湖南湘乡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十大将军-萧劲光简介:萧劲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军事指挥员,杰出军事家。1903年生,湖南长沙人。1989年3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十大将军-王树声简介:王树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905年生,湖北麻城人。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十大将军-陈赓简介: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十大将军-罗瑞卿简介:罗瑞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906年生,四川南充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8年8月3日逝世。
十大将军-许光达简介:1908年出生,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1969年6月3日逝世,终年61岁。
十大将军-徐海东简介:1900年生,湖北黄陂徐家桥村(今属大悟县)人。1970年3月25日逝世于郑州。
十大将军-张云逸简介:张云逸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1892年生,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一个是“战神”,一个是“常胜将军”,粟裕与林彪谁打仗更厉害
在开国将领中,粟裕被称谓“战神”,林彪被称为“常胜将军”,这两人谁打仗更厉害呢?
在开国将领中,不少人对十大元帅中少了粟裕而感到惋惜!因为论军功而言,粟裕只被封为大将实在可惜,甚至毛主席最开始也要授粟裕元帅军衔,后被粟裕联系周恩来总理,推辞掉了元帅!
那么粟裕与林彪谁打仗更厉害呢?
粟裕简介及评价
粟裕将军与林彪非常相似,他们同岁,也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两人打仗都非常厉害。粟裕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而且粟裕没有上过军校,极具军事天赋!
他打仗的特点注重在“谋”,是我军战争史上“战神”级的人物,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陈毅元帅都要听粟裕的,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林彪简介及评价
林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员,他的一生十分复杂,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在军事方面的杰出战绩。林彪主要指挥了平型关战役、辽沈、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湖北、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等西南各省。
林彪打仗也是十分出其不意,是“常胜将军”的存在,而且是毛主席亲自说的;蒋介石也对林彪十分欣赏“我要表扬他(林彪),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学长和教官都打败了!我这个校长失职啊,在黄埔对他关心不够,以致他投奔了共产党!”
从军衔等级来对比
都知道林彪是十大元帅之一,而粟裕却是大将之首。其实按照粟裕的军功是足以授予元帅的,可是粟裕比较低调不愿意被授予元帅,故而被授予大将。从军衔来看,粟裕比林彪要低一些。
从军功战绩来对比
两人都十分善于打仗,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带兵歼灭的国民党军队,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林彪歼敌总人数是五分之一。粟裕歼灭200多万国民党军队,林彪歼敌则是180万。从数量上来讲,粟裕要比林彪多一些。
从作战难度来对比
粟裕指挥的战役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从苏中的七战七捷开始,一直打到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粟裕打得相当的漂亮!但是林彪正儿八经打的战役只有辽沈、平津两大战役,而且平津只达到了天津,北平时和平解放的,所以从作战难度来看粟裕要比林彪强一些。
从同一参照物对比
粟裕和林彪都同时与国民党的杜聿明打过仗。杜聿明也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的可以打仗的将领,也是唯一一个挫败过林彪的将领。林彪与杜聿明在东北时期,当时林彪并没有讨到杜聿明多少便宜,反而被杜聿明打的连连后退。
而粟裕与杜聿明对仗则是在淮海战役中,这场战役是关系国民党蒋介石生死攸关的战役,当时被粟裕巧用计谋,使得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粟裕包围了,30万大军都成了粟裕的俘虏。
所以从这来看,粟裕看起来更为厉害一些。
帮我介绍一下粟裕大将
裕简介(粟裕简历)
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粟裕生平介绍
一、黄桥决战“出奇兵”
1940年10月4日下午3时,苏北黄桥镇一匹土城上,33岁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粟裕手举望远镜,注视着眼前这片敌我双方战火一触即发的土地。
黄桥镇,位于苏北东部靖江、如皋、海安、泰县、泰兴等县的中心。新四军建立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便于向南通、如皋、海门、启乐发展。只有控制了上述地区,才可以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顽军与江南守敌的联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手下的反共“专家”、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即令其嫡系主力第89军和独立第6旅等部进击黄桥,以数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与我决战。
当独立第6旅的先头部队抵达黄桥以北两公里半时,粟裕一声令下,我第1纵队兵分四路,犹如四把钢刀,将其切成数段,首歼旅部和后卫团,迫使其先头团回援,然后以一部从侧翼迂回敌后,乘势形成合围。战役的发展果如粟裕战前所料,激战三小时,第1旅被全歼,中将旅长翁达望着部下横尸遍野,掏出手枪自杀。
选择翁达旅为首歼对象,在兵家眼中是一步奇着。翁达旅,在韩德勤苏北16方兵力中,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全旅3000多人,一色的“中正式”七九式步枪,每个步兵连有崭新的捷克式机枪9挺,军官大都是“军校生”。按照我军一贯的作战原则,是先打弱,后打强。但粟裕这次一反“常规”,出真不意,击其要害。
翁旅被消灭后,韩德勤顽军主力第89军完全暴露,粟裕指挥部队发起总攻,一夜激战,89军军部被彻底歼灭。军长李守维亡图渡河逃窜,失足落水,戴着蒋介石授予他的中将军衔淹没于八尺沟河中。亲临前线督战的韩德勤见大势已去,率残部千余人狼狈逃窜。一个月后,新四军与刘少奇及八路军南下部队在海安胜利会师。
黄桥决战,是新四军在苏北进行的一场前所未有的战役决战。歼敌1万1千人的辉煌战绩,留在了我军灿烂的战史上。曾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的张震上将说:“粟裕作为一代名将,他用兵的最大特点,是深思熟虑,机断专行,在谋略上出奇谋,用奇兵,建奇功。”
二、苏中“七战七捷”
1946年7月的苏中大地,战云密布。在这严峻关头,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来到苏中前线。尽管进犯苏中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多达12万之众,而华中野战军只有3万多人,但粟裕信心百倍。他深知,丧失人心和骄傲狂妄是敌人的致命弱点。他不相信美国的飞机大炮会使对手成为胜利者。
战幕末拉开,便显示出了粟裕运筹帷幄的能力。他把初战的战场选择在苏中解放区的南部地区,这是个异平寻常的决策。迎击进犯之敌,我传统的战法是“诱敌深入”,但粟裕经过周密研究,从“时机、地点、部队”这三个关节考虑,认为在苏中南部地区作战要比纵深地区有利。
宣(家堡)秦(兴)之战,是苏中战役的第一仗。战斗于7月13日打响。在此之前,我军获悉,敌整编第83师、第49师和第99旅、第25师#井并乃刀勾分三路向华野大本营海安而来,拉开架势和我军拼消耗。对此,粟裕在野战军指挥部作战图前把手一挥:“恕不奉陪,我们专打他的一路!”宣、泰守敌整编第83师,原番号为第100军,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全新美械装备,美国教官训练,抗战后期作为远征军到过缅甸作战,战斗力较强。
对于这样的敌人能否首战取胜,包括毛泽东都极为关注。直到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两个团、两个营并3000余人的战斗胜利结束时,毛泽东还亲拟电文询问:“打的是否即整编第83师?该师被消灭了多少,尚有多少?”
再战如(皋)南(通),粟裕利用敌人的错误判断,令王力强行军100多里,长途奔袭敌第49师,结果又一次出敌不意,万余敌人被歼。一次歼敌如此之众,解放战争开始以来还是第一次。战斗结束当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发来电报:“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敌人两战两败,自不甘心。国民党总参谋长陈诚田南京到南通,重申苏中“剿匪”决心,给受挫蒋军打气:汤恩伯坐镇南通指挥,白崇禧也赶到徐州督战。并调集第二梯队共6个旅的兵力分路合击我苏中重镇海安。而粟裕仅用一个纵队3000多兵力,英勇抗击了5万多敌人的轮番猛攻,并杀伤敌3000多人,而我伤亡仅200余人。创造了敌我双方伤亡15:1的新纪录。
四战李堡,彻底打破了敌人迅速解决苏中的美梦。五战丁埝、林梓,另一大收获是粉碎了号称国民党的一支“袖珍王牌军”——敌交通警察中队。实际上这是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军统特务戴笠合作训练出来的特务武装,比其他国民党军队政治上更反动。他们以“恢复交通”为名,专门对公路沿线我解放区进行“清剿”,配合地主还乡团血腥镇压人民。为了捕获我地方干部和民兵,他们竟在丁埝储存了几屋子数不尽的镌刻有美国字样的脚镣手铐。
到六战邪伯,七战如(皋)黄(侨),国民党损兵折将共达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计5.3万人。
这便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整个战役,只用了一个半月。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后来回忆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要多。”
三、毛泽东破例跨出门迎接
常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毛泽东与同志、朋友、亲人交往,各有不同特点。党内同志交往,除非久别重逢,毛泽东很少表现出亲热,基本上是威严而不拘礼节的,言简意赅,直截了当。也不搞迎客送客之类礼节,当有人来向他请示汇报工作,他也并不起身,继续批阅文件。主席有时听了几句汇报,才作个手势:“坐么,坐下说”。对较长时间没见过的老同志,毛泽东要起身迎送,但很少迈出门坎。
1948年粟裕从前线赶到城南庄参加军事会议,毛泽东大步迎上,同粟裕握手,粟裕恭敬地握着主席的手,两人都非常激动,毛泽东这一次破的跨出门去迎接粟裕,成为毛泽东与党内同志交往中的一次例外。
事情得从一份电报说起。
1947年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深入中原国统区,完成了战略展开,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了被动的地位。蒋介石也改变了战略,以优势兵力迫使解放军进行长期的、无后方依托的连续作战,使三路大军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考虑,决定粟裕率华野的第1、第4和第6纵队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实施宽大机动作战任务,以迫使敌人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人二十到三十个旅回防江南,从而有利于三路大军歼敌。
电报最后让粟裕“熟筹见复”。
粟裕接到电报后,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事、经济、地理等条件,经反复审时度势之后,认为尽可能多地把敌人消灭在长江以北。要打大歼灭战,集中兵力于江北有利,分兵渡江则不利。因此,他在报告中建议,刘邓、陈谢及华野主力依托后方(陇海以北)作战,以便得到足够的炮弹、炸药、手榴弹之补给,发挥现有装备之作用,以便大量消灭敌人。
毛泽东对粟裕的意见极为重视,要粟裕与陈毅前来面谈。陈粟随即启程,行程800余公里,一路上粟裕与司机轮流驾驶吉普车,于5月5日到达河北阜平县城南庄。
自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粟裕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参谋长以后,一直到1948年5月,粟裕已有14年没有见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了。十几年前,井冈山斗争时期,粟裕正是跟随毛泽东、朱德学习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十几年后,他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了。久别重逢,又是在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夕,双方都有无限的喜悦。于是便有了前面的毛泽东破例跨出门去迎接粟裕,两人长时间热烈握手的情形了。
四、“我是沧海一粟啊!”
粟裕虽有赫赫战功,却从不居功自傲。他对和自己一起工作的首长和同志们都非常尊重,处理重大问题都要事先请示,事后汇报,从不擅作主张。对上级的每一个指示,都要认真研究,贯彻执行。
在外出期间,每当碰到摄影记者,粟裕总是躲在后面。他自己不抽烟,但有干部战士到他宿舍时,他总要请他们抽烟喝茶,不抽烟的吃糖果,到了开饭的时候就留下一起用餐。下部队或去其它单位时,被哨兵拦住了,就自己下车,通报姓名和工作单位,还怕战士听不懂湖南话,常常摘下军帽,把帽子里的名字亮给战士看。
每逢有人提及粟裕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建立的巨大功勋时,粟裕总是淡然一笑,说:“我是沧海一粟啊!”谈胜利原因时,他总是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党中央、毛主席的正确指挥;第二,参战指战员的英勇顽强;第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