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工艺种类(春秋时期的漆器都有哪些种类)_漆器_花纹_雕漆

本文目录

  • 春秋时期的漆器都有哪些种类
  • 中国古代漆器的分类与制作方法有哪些
  • 明清漆器有哪几类
  • 髹漆的漆器分类
  • 漆器是怎样发展的
  • 宋代漆器的种类有什么
  • 漆器有哪些种类
  • 始于南宋时期的福州漆器,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呢

春秋时期的漆器都有哪些种类

春秋时期的漆器除了木胎,还有竹胎、石胎和铜胎。漆器的种类有饮食器如杯、盘、豆、勺、俎、壶等。家居用器如奁、盒、几、案、床、衣箱、屏风等。兵器如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种兵器的杆、柄、鞘等。乐器如琴、瑟、鼓、笙等。生产用器如工具箱、工具鞘等。丧葬器如葬棺、椁以及镇墓兽等。交通工具如车、船等。此外,还出现了纯艺术形态的观赏性漆器工艺品。

中国古代漆器的分类与制作方法有哪些

1.一色漆器
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髹饰录》中的所谓质色,就是指这种漆器本身质地的颜色。
一色漆器主要有黑、朱、黄、绿、紫等一种颜色的漆器。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一色漆器出现在原始社会,以后历代均有作品传世,以朱、黑、紫三色最为常见。
(髹饰录》中把金漆也归到一色漆器类中,名曰“金髹”“浑金漆”或“贴金箔”。金漆的做法是在黄色、朱色、黑色等漆表面刷一道黏漆,叫做“打金胶”,然后把金箔或金粉粘贴上去。一色金漆常见的实物以佛像居多,也有漆匣、漆盘、漆碗、漆盒等。
2.罩漆
罩漆,相当于《髹饰录》的罩明门。其做法是在色漆或描绘完工后,上面再罩一层透明漆,因罩漆下面的底色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髹饰录》主要将罩朱漆、罩黄漆、罩金漆、洒金等几种做法归人“罩明门”。
《髹饰录》描饰门中还有一种描金罩漆,也应归人罩漆类。“它的做法是:在黑、朱、黄等漆地上作描金花纹,花纹上用朱色或黑色勾纹理,最后罩透明漆,北京匠师分别称之曰‘金箔罩漆开朱’和‘金箔罩漆开墨。’”。
各种罩漆的特点,就在于它罩了一层透明漆之后,表面显得光亮润泽,花纹隐现,极为雅致。但因罩了一层透明漆,透明漆下的底漆颜色比不罩的要深一些。
罩金漆出现得较晚,以宫廷中的罩金漆实物较多。尤其到清代多用于帝后御用的宝座、屏风等,小件器物也有用罩漆方法制成的。罩过的金漆在透明漆的下面透出金色的光彩,与“明金”差别较大,但罩漆的优点保护了金色不易退色或磨损。
3.描漆
描漆相当于《髹饰录》中的描饰门,包括描漆和描油等。
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彩色漆来描绘花纹;描油,又称描锦,是以桐油代漆,调制出各种鲜艳的颜色绘制出花纹。
古代彩绘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施。先秦以前,漆器均为描彩漆,自汉代漆器出现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渐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艳丽和丰富多彩。明清两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有的漆器花纹几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4.描金
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一般做法是:在退光漆地上用朱漆或黑漆画花纹,待干后,在花纹上打金胶,然后将金贴或描上去。描金原料,有的只用一种金箔,故花纹金色如一。有的用两种或三种金箔,如用赤金、苏大赤金、库金,使颜色显现不同。利用这些颜色不同的金箔分贴丕同的花纹,使金色花纹呈现出色泽的变化,犹如绘画之设色,《髹饰录》中称这种做法为“彩金像描金”。还有用漆灰堆出凸起的花纹后再描金或贴金的识文描金做法。
漆器上使用描金的做法,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是河南信阳长台关2号楚墓中的彩绘漆棺,上面有用描金绘成的变形风纹图案,表现出较为完美的描金技术,开创了我国描金漆器之先河。汉代以后,描有金色花纹的漆器多有发现,明清两代已成为漆器的一大种类。
5.堆漆
堆漆相当于《髹饰录》中的堆起门。堆漆,顾名思义是把漆堆积起来之意。堆漆包括“识文”和“隐起”两种做法。识为高起之意,所谓识文,就是用漆灰或稠漆堆画出高于漆面的花纹之后,不加雕琢。而加饰雕琢的做法称为“隐起”。这两种漆器都是用堆漆的方法做凸起的纹饰,再在堆漆的纹饰上加饰色漆。
西汉马王堆1号汉墓中出土的第二层套棺上的云纹轮廓线条明显凸起,色彩脱落,露出深色的线条,其物质究竟为漆灰还是油灰,还需作进一步分析,但做法与堆漆相同。长沙砂子塘木棺墓的棺木挡板上,其彩绘磬上的圆点谷纹,乃是用稠漆堆起,这是堆漆做法的最早例证,这种做法可能为西汉漆工的一种新兴的装饰技法。唐宋时期均见堆漆技法的使用,唐代堆漆的例证是保存在日本的鉴真法师雕像,其五官及衣纹凸起部分均为漆灰堆塑。到宋代,堆漆技法已渐臻成熟,在建于北宋初期的苏州瑞光寺塔内发现的真珠舍利宝幢座上,贴有供养人、宝相花及狻猊等花纹,均用堆漆方法制成。明清两代此种技法最为常见,尤其是堆漆与描金相结合,故有识文描金和隐起描金等名称。
6.填漆
填漆即填彩漆。其做法是先在漆器上阴刻花纹图案,然后在花纹内填入色漆,干后经磨平呈现出光滑平整的效果。按黄成《髹饰录》所讲填漆有磨显和镂嵌两种做法。杨明加注为:“磨显填漆,(桼+包)前设文;镂嵌填漆,(桼+包)设文。”
“(桼+包)”是指漆器的最后一道漆,“糙漆”即(桼+包)漆前一道漆。磨显填漆,是在做完糙漆之后,未做(桼+包)漆之前,在漆地上用稠漆堆起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轮廓内用所需色漆填平。这样通体均处于同一平面上,然后经打磨而成,因此可以说磨显填漆就是先堆后填的做法。
镂嵌填漆是用先刻后填的方法做成,即漆成之后,直接在漆地上镂刻出低陷的花纹,填平色漆,经打磨而成。此种技法在《遵生八笺》中有载:“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画……”《帝京景物略》载:“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愈新也。”以上两书所载,前者是“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后者是“刻成花鸟,彩填稠漆”,一堆一刻,两者最后同是“磨平如画”,即是《髹饰录》中填漆条讲到的磨显与镂嵌。
填漆实物最早的实例是江苏武进县南宋墓出土的填朱漆斑纹地戗金山水花卉纹长方盒,盒面《柳塘图》空地细钩密密麻麻的圆点纹,圆点内填红漆,这是我国填漆技法的雏形,到明清两代填漆技法已相当娴熟。明代永乐年间的官办漆工作坊果园厂,就以生产填漆和雕漆器物最为出色。
7.雕填
雕填的做法是: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纹,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勾出阴文线,在勾出花纹上的纹理之后,在阴文线内填金,实际上是一种把填漆与戗金两种方法结合到一块的新技法。
从现有收藏的明清雕填器看,许多被称为雕填漆器的彩色花纹,有的是刻后用色漆填成的,为真正的雕填做法,也有的是用色漆绘成之后剔刻阴线填金的。雕填在《髹饰录》中被称为“戗金细钩填漆”和“戗金细钩描漆”,这是根据两者不同的做法来命名的。这两种做法虽有不同,但其外貌却十分相似,只有仔细审视才能分辨出来。现在文物业把两者统称为“雕填”。
8.螺钿
在古代,人们把螺钿叫做钿嵌、陷蚌或坎螺。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称之为螺填,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有螺钿之名,黄成在《髹饰录》中称它为陷蚌、坎螺等。螺,指的是嵌物的质地,钿是装饰的意思。徐铉在《说文》新附中说:“钿,金华也。”《集韵》也说:“钿,以宝饰物。”螺钿一名至今仍沿袭使用。
螺钿漆器,即指取材于各种贝壳的天然色彩与美丽光泽的最佳部位,分层剥离和磨制后,根据设计图案需要,镶嵌于漆器表面作为装饰。镶嵌的螺片有厚有薄,故有厚螺钿与薄螺钿之称,因厚螺钿壳片较厚,硬度大,文物业又称之为“硬螺钿”。薄螺钿,因裁切精薄如纸,又谓之“软螺钿”。《髹饰录》中黄成称:“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即指薄螺钿镶嵌出来的效果而言。厚螺钿较薄螺钿精细密致的程度差一些。
还有一种“衬色螺钿”,也叫“衬色甸嵌,即色底螺钿也”。所谓衬,即衬托之意,是以透明的贝壳薄片裁切出花纹,下面再衬托上不同的色彩后嵌贴到漆器上,即等于人工设色。所衬各种颜色是通过透明壳片而显色,故呈现出色彩晶莹、温润的效果,如黄成所说“各色莹彻,焕然如佛朗嵌”。“佛朗嵌”,即“掐丝珐琅”,今人俗称为“景泰蓝”,黄氏所说衬色螺钿漆器上的色彩效果与景泰蓝相若。
我国用蚌片、蚌泡镶嵌在漆器上作为装饰的做法,早在西周墓中已有多处发现。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中发现镶有不足2毫米厚蚌片的漆??,镶嵌的图案极其工整细致,证实了西周的螺钿漆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把我国螺钿镶嵌工艺的时间上溯到了西周。现今所见唐以前的漆器均用较厚的螺钿片镶嵌,宋代已有薄螺钿漆器的记载,但未见实物。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薄螺钿漆器中,有被认为是宋代器物的,而真正的薄螺钿漆器是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薄螺钿《广寒宫图》漆盘残片,代表了我国元代薄螺钿漆工艺的水平。明清两代厚、薄两种螺钿漆器都很盛行,尤其是薄螺钿的发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衬色螺钿”出现得较晚,实物仅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清晚期的嵌衬色螺钿团花长方盒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黑漆嵌螺钿圆盘。
9.犀皮
犀皮,又称“虎皮漆”“波罗漆”。其做法是:先在器胎上用石黄人生漆调成稠漆,做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用右手拇指轻轻将漆推出一个个高起的小尖,稠漆人阴干透后,上面再髹涂不同色漆多层,各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凡是突起的小尖,经磨平后,都围绕着一圈一圈的不同漆层,呈现出了类似松鳞的花纹,其特征为“表面光滑,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成行云流水纹,或像松树干上的鳞皴,乍看很匀称,细看又富有变化,漫无定律,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经过研磨露出的漆层断面,斑纹运行、回旋的形态取决于地子起伏的形态,故《髹饰录》有“片云、圆花、松鳞”等不同名称。
关于犀皮漆器出现的时间,原来认为最早出现于唐代,其依据是现知最早的文献资料——唐代袁郊、甘泽谣在《太平广记》中讲到犀皮枕,后有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清湖河下戚家犀皮铺,与游家漆铺并列,证明当时已有制造犀皮的漆工作坊。令人欣慰的是,1984年安徽马鞍山市三国吴朱然墓中出土了一对黑、红、黄三色相间的皮胎犀皮羽觞,其制作工艺已相当成熟,这一发现把我国犀皮漆工艺出现的年代提早了约六百年。明清两代的犀皮技法已相当成熟,解放初期北京仍保存有以犀皮技法来制造漆烟袋杆的行业。
10.雕漆
雕漆是剔红、剔黑、剔黄、剔绿、剔彩等的总称,其中尤以剔红最多,且又常常与其色彩相同的雕漆相结合。
剔红的做法是:在器胎上髹一定厚度的朱漆,少则二三十道,多则上百道,之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剔黄、剔绿、剔黑等的技法与之相同。剔彩则是在器物上分层髹涂不同颜色的漆层,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根据图案色调要求,需要哪种颜色,就将它面上的颜色剔掉,露出所需色漆。《髹饰录》中所说“红花、绿叶、紫枝、黄果、彩云、黑石等”就是用这种方法剔刻出来的。
据《髹饰录》记载,我国雕漆技法出现于唐代,但至今未见实物,宋元两代雕漆技法已渐臻成熟,到元末明初,尤其是永乐时期果园厂生产的雕漆,技艺精湛,工艺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明清两代的雕漆数量最多,至清代晚期,雕漆技艺衰微而几乎失传,解放后,北京、扬州等地才重新恢复了雕漆的生产。
11.剔犀
剔犀,北京文物业通称曰“云雕”,日本称之为“屈轮”。其做法与剔彩相近,即在器胎上用两种或三种色漆有规律地逐层髹涂,当.各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时用刀斜剔出卷草、勾纹等不同的花纹,刀口断面清晰地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器表有黑面、红面或紫面的。其状如行云流水,自然流动。此技法出现不会晚于唐代,惟实物有待发现,其定型可能是在宋代,实例为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剔犀云纹执镜盒及剔犀竹柄团扇。元末明初此种技法达到很高水平,明清时流行,存世作品的数量较多。
12.款彩
款彩的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纹,然后把色漆或色油填人花纹轮廓之内,因刻去的是漆灰,故又有“刻灰”或“大雕填”之称。
款彩技法出现较晚,传世有明清两代的作品,因工艺简单,出品快,故多用于制作各种小插屏或屏风。
13.戗金
戗金的做法是在漆地上,用刀尖或针锥画出纤细的花纹,然后在花纹内打金胶,将金粉粘上去,故花纹呈金色。也有戗银的,即用银箔粘着。“锥画”技法最早出现于战国。到汉代不仅有针划漆器,还有在针划纹内加彩的。锥画戗金比简单的锥画更进了一步。湖北光化五座坟西汉墓中出土的两件漆卮,是迄今发掘到的最早的戗金漆器,与宋以后的戗金技法相同。明清以来戗金技法多与填彩漆相结合。
14.百宝嵌
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珍珠、宝石、珊瑚、碧玉、翡翠、玛瑙、象牙、密蜡等镶嵌在漆器表面,组成各种图案,此种技法称为百宝嵌。
百宝嵌技法在西汉墓中出土的漆器上已见雏形,流行于明代,清代更加盛行,扬州名漆工卢葵生善制百宝嵌,其作品也有流传。

明清漆器有哪几类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期,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漆器。在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珍珠舍利经幢的狻猊、宝相花,就是用稠漆退塑的。

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点是堆漆肥厚,用藏锋的刀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明清漆器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髹漆的漆器分类

1.质色门 即各种一色漆器。
2.纹■门 即表面有不平细纹的各种漆器。
3.罩明门 即在各色漆地上罩透明漆的各种漆器。
4.描饰门 即用漆或油描绘花纹的各种漆器。
5.填嵌门 即填漆、嵌螺钿、嵌金银等各种漆器。
6.阳识门 即用漆堆出花纹的各种漆器。
7.堆起门 即用漆灰堆出花纹,上面再加雕琢、描绘的各种漆器。
8.雕镂门 即各种雕漆,包括剔红、剔犀等及假雕漆、雕螺钿等各种漆器。
9.戗划门 即刻划花纹,纹内填金或银或彩色的各种漆器。
10.斒斓门 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纹饰相结合的各种漆器。
11.复饰门 即某种漆地与一种或多种文饰相结合的各种漆器。
12.纹间门 即填嵌门中的某种做法与戗划门中的某种做法相结合的各种漆器。
最后是裹衣门和单素门,讲的是两种用简易方法做胎骨的漆器。

漆器是怎样发展的

我国漆器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

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两色来髹涂。殷商时代已有漆艺,1973年河南省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

西周的漆器则除了朱画之外,还有贝壳、金、玉等多种材料装饰嵌入漆器,以贝壳嵌入漆上装饰的称为螺钿。

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木胎生产变得更加容易,部分生活用品常用漆器,而且胎骨材料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此外为了增加器物的立体感,使其更加精美,雕刻和漆工互相结合,许多动物形象经过雕刻,巧妙地缠结在一起,漆器的用色也更为丰富,技法也更为熟练,图案表现多为宗教及当时的生活形态。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种类颇多:生活器具类包括耳杯、漆豆、漆盘、漆盒、漆奁等;家具类包括漆案、漆几、漆床等;乐器类包括瑟与钟鼓架等;武器类则有漆盾等。

漆器的制作技术则在镂空与彩绘上有极为精湛的表现,特别是描漆、描金以及针刻的纤细花纹装饰手法。秦代的漆器工艺也甚发达,特别是官府有严格的检验管理机制,因此,漆器上有透过烙印或针刺的符号与文字,以为检查之依据。

秦代的漆器种类也多,从湖北省云梦出土的大批漆器可以得知,有漆盒、漆盂、漆奁、漆壶、漆卮、漆樽、漆耳杯、漆勺、漆匕等,都施以红外黑内的配色,而且在黑色漆面上彩绘红色或赭色的花纹。而在湖北省江陵出土的木梳,在描漆及彩绘特别是对于人物装饰图案的生动描绘,有明确的装饰性风格。

西汉漆器达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反映出漆器为当时人普遍使用。当时漆器的生产除了有官府的管理机构外,质优量多、装饰精美,还因产地的扩大使漆器工艺更为兴盛,而且做工极为精细,分为素工、髹工、画工、上工、清工、造工、漆工以及供工等。漆器中的铭文记录了制作的时间、地点、分工名称以及工官姓名等,可见其漆艺的严谨。

汉代漆器的胎体主要为木胎,也有夹纻胎,制成的漆器有耳杯、漆盘、漆盒、漆罐、漆奁、漆匜、漆卮、漆案、漆几以及仿铜器的漆鼎、漆壶、漆钫等。

汉代漆器装饰技法以彩绘为主,还有以针刻表现极其纤细装饰花纹的“锥画”,利用玉石、云母制作表面花纹的“镶嵌”,在漆器表面刻纹后填入金粉的“戗金”,在漆器口缘镶以金口或铜口的“扣铜”,还有利用薄金银片制成花纹再嵌在漆器上的“平脱”。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了利用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利用夹纻技法所能呈现的轻巧与牢固的特点制作佛像,此种漆制佛像便于在宗教活动时运行,因此称之为“行像”。

唐代的漆器非常兴盛,可归功于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以及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漆器已经成为当时的税收之一,其产地以南方为主,制作方式多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例如与金银花纹结合的“平脱”,以贝壳做成图案花纹镶嵌在漆器表面的“螺钿”,髹涂编织器物的“编织”以及各类家用器物。

唐代的漆器制作极为精良,而在装饰技法上最有特色的是雕漆装饰,因为在唐之前并无雕漆而多采涂漆彩绘。

唐代漆器的胎体有木胎、夹纻胎、皮胎以及竹胎,其雕漆之装饰,无论是单色雕漆或异色雕漆都极为精湛。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且富变化,造型简朴,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代漆器以素色静谧为主。

元代的漆器仍保有宋代之水平,而其装饰技术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元代的漆艺种类仍多,包括光素漆、戗金、剔犀、剔红以及螺钿。元代的漆器的制作有官办也有民营,其组织庞大、分工精细,其漆器之胎体有木胎及夹纻胎两种,而制品则有盘、碗、奁。其中最有名的是目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款剔犀圆盒,此盒以漆色黝黑、雕刻深、磨工亮等特色,享誉天下。

明代的漆器极盛,景象繁荣。宫廷设有“漆作”,由元末明初著名漆器家张成之子张德刚负责主管其事,为皇家制造典章用的室内陈设及家具、日常生活用品。民间漆器工艺也普遍发达。由当时著名的漆工黄成所撰写的《髹饰录》就是出自明代,这是我国唯一尚存的漆工专著。

明代的漆器工艺类别,主要有螺钿漆器、雕填漆器、剔犀漆器、戗金漆器以及蒋制倭漆。永乐、宣德两朝的剔红与剔彩雕漆,具有十分纤细精致的特色,但嘉靖年间则转变为锋棱毕露的新做工。

明代末期的周翥擅长剔红,并首创“百宝嵌”工艺,在木、漆胎体上镶嵌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碧玉、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绿松、贝壳、象牙、蜜蜡、沉香等,突出了构图主题,强化了装饰效果。

清代的漆器延续明代的漆艺继续发展,其发展重心在苏州,主要是在恢复明代末期因战乱而失传的剔红以及仿莳绘漆器的推广,地方性的漆业也发达。例如:潮州的金漆木雕、浙江彩漆竹器以及贵州的皮胎漆器,做工严谨细致、极负盛名;苏州剔红专为宫廷制造漆器用品而有“宫廷剔红”之称,其仿明代永乐、宣德的剔红而足以乱真;扬州也为剔红产地;清末北京的剔红则是仿苏州剔红。

总之,漆器工艺随着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演进而持续发展,期间的兴衰与发展,不仅向世人说明漆器源于华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文化样貌。

漆工艺在历代的传承和前人研究与创新之下,使得漆器自古以来即成为我国杰出的艺术表现,可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

宋代漆器的种类有什么

宋代漆器的品种繁多,多以制作生活器皿为主,有奁、盒、盘、碗、盆、盂、勺等。式样又分多种,以盒举例,造型就有蒸饼式、河西式、蔗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子式等。盘有方形、圆形、腰样式、四方形、八角形等。全是传统的盛装化妆品的用具符合实用要求。

漆器有哪些种类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我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我国漆器品种大致可分为:

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

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的漆器;

描漆漆器:以漆、油调色描绘纹饰的漆器;

描金漆器:用金色作为装饰花纹的漆器;

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纹的漆器;

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面刻出阴文花纹,再填陷色漆,干后磨平的漆器;

戗金漆器:在漆器表面勾画阴文花纹,并在花纹内填金的漆器;

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戗金两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的漆器;

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涂漆,层层积累到相当厚度,再用刀在漆层上雕刻花纹的漆器,包括剔红、剔彩、剔犀等品种;

犀皮漆器: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涂饰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的漆器;

款彩漆器:在漆面上刻花纹,花纹内填色漆或色油,填后花纹低陷,通称刻灰的漆器;

百宝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种珍贵材料在器物表面镶嵌成各种浮雕花纹的漆器;

脱胎漆器:用生漆将丝绸、麻布等织物贴在泥土、木或石膏制成的内胎上,裱贴若干层后形成外胎,然后脱去内胎,取得中心空虚的外胎,再将外胎作为器物胎骨而制成的漆器。

始于南宋时期的福州漆器,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呢

始于南宋时期的福州漆器,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呢?

做法是:壶、咖啡具、碟子、吸烟用品、文具、茶具和厨房家具等周边屏风、悬挂刀具、悬挂画布、架子和显示屏;有300多种轮胎喷漆产品,如纸板和纸板,大致可分为两类:实用和艺术欣赏。做法是:壶、咖啡具、碟子、吸烟用品、文具、茶具和厨房家具等周边屏风、悬挂刀具、悬挂画布、架子和显示。

福州某时期生产的“伏羲”漆器具有全国最高的工艺水平,其声誉由宋代延续至明清。《宋三山志》等重要史料记载,宋代靖佑三年(1036年)福州设立实验室。32岁后,重达300磅的锡漆。特定的无内胎男人,连同北京景泰蓝和景深瓷器,被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扬州珍珠母漆器:英菲德珍珠母漆器选自贻贝、鲍鱼壳、轻蜗牛等0多个优质贝壳品种。

故事可以追溯到福州湖,它是福州脱胎漆器的始祖。脱胎漆的生产方法分为脱胎漆和车身漆。无冠漆是福州用粘土、石膏和木模制成的一种“西服”漆,然后用夏布(亚麻布)或丝绸和生漆制成。他的技术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他的声誉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宋三山志》等重要史料记载,靖佑宋三年(1036年),福州建立了一个研究中心。

32年后,Xi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实践和欣赏。常见的产品包括大花瓶、大屏幕、各种漆画和其他装饰产品,以及茶具、枝形吊灯、盘子和日常用品。它是中国裸体艺术与艺术绘画的结合。人体漆器产品大致分为两大类:实践和鉴赏,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漆画,以及比茶具、咖啡具、文具和器皿更具体的3000多个品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