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金刚宝石(普陀山的典故传说)_普陀_普陀山_观音

本文目录

  •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 那个宁波舟山群岛的陂陀山上盘陀石的那个石字为什么中间多了一个点啊
  • 为什么普陀山的石景很有趣味
  • 浙江省普陀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是我国5A级景区,“
  • 普陀山磐陀石为什么多一撇少一点
  • 普陀山盘陀石的简介
  • 普陀山的观音道场释疑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普陀山的典故传说: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普陀山的佛教历史悠久,作为观音道场初创于唐代。

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

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4大寺、106庵、139茅蓬,4654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扩展资料: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

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日又称普陀山三大香会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为观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会。

此时普陀盛况空前,从普济寺的中门到佛顶山,香客如涌,从法雨寺的九龙殿到千级石阶的香云山径,信徒礼膜参拜,一步一跪拾级而上,虔诚之至,令人感悟。

1997年农历九月廿九,南海观音露天铜像建成,此日乌云密布,妙善大和尚宣布铜像开光时,刹那间天门洞开,阳光普照,令海内外信徒无不倾服。

普陀山观音香会节起源于观音应化诞生或成道等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海内外佛门弟子。

不论远近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参加法会。十八日晚、十九日凌晨达到高潮,上万信众摩肩接踵。

三步一拜齐登佛顶山,场面蔚为壮观。全山彻夜灯烛辉煌,讲经诵佛之声通宵达旦,呈现出佛国盛会庄严虔诚的节庆氛围。

那个宁波舟山群岛的陂陀山上盘陀石的那个石字为什么中间多了一个点啊

为什么普陀山的石景很有趣味

因为每一处石景都有故事。。。。。。
  前人曾经把普陀山胜境同西湖美景相比,道是“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山。”可见普陀胜境离不开山和海这两大要素,而尤其以海烘托出独特的景观气氛,形成山海拥抱,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
  山与海的自然景观,只是普陀胜景的一个载体,它就象一位美女的身体,而使她顾盼生姿,光彩夺目,楚楚动人的,乃是佛教文化。伟大的观音精神和超然的佛教文化的点化和润泽,才使得普陀美景具有了寥阔的诗境和隽永的禅意,成为我们人类心灵的胜境和精神的道场。
  普陀山大乘庵圆通宝殿有一副长联:“南海风光,不少骚人墨客啸咏经堂,诗心通佛性;普陀景色,几多绿屿青峰朝参宝刹,意境入禅机。”诗心通佛性,意境入禅机,是欣赏普陀景色的一大关键。世界上的名山胜境,或有山景而无海景,或有海景而无山景,山海合作,融为一景,已属蓬莱仙境。而将禅机和佛法化入山海经中,融山海禅于一味,则唯有普陀,仅此一家。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似乎都被佛光法雨泽被滋润一过,石非顽石,景非痴景,有一种灵性贯通其间,在在向人行不言之教而拈花微笑。
  只要我们用心来观照,普陀山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山洞,每一片树叶,每一束浪花,甚至天上之清风明月,白云霞光,林间之鸟语花香,流泉净水,无不与佛心相通。我们流连于此海天佛国,观身观受观声观色,心灵就会得到净化。
  因为普陀山不仅是观光旅游的绝妙胜地,这里还是观音菩萨的庄严道场,大千世界的澄明之境。
  普陀山石景
  普陀山的怪石是让参学的佛子深思妙悟,让观光客大呼神奇的景色。古人就留下这样的诗句:“普陀石石尽成禅,片石凌虚占水天。”
  造化的神奇,加上人类的联想,许多本来无觉无识的顽石会在我们的观想中变成了有生命的动物。普陀山就有满山的怪石非常肖似某些动物。有龙岩,虎岩,鹰岩,狮象岩,兔岩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几乎就是一个石雕动物园。然而,世界上到处都有这类肖形怪石,并非普陀山独擅胜场。在普陀山观怪石,如果能够站在观音文化的立场,以一颗慈悲心来观想。得到的感受就会全然不同。你会发现,由于观音大士慈光普照,悲心说法,普陀山被点化成了一片万物和平共处的乐土,老虎收敛起占山为王的野心,狮象消磨了雷霆万钧的锐气,老鹰不再搏击长空,就连弱小的动物兔子,也不再为安全之计而到处寻觅藏身之所,因为在普陀山,它不必发愁会被猎犬捕获,不再害怕会被狮虎吞食。所以它现在比鸥鸟还要清闲自在,与那些昔日的天敌成了好邻居。因为它们听了观音大士的说法后。都收起了刚戾心,而生起了平等心。
  说法台
  观音大士说法的灵台,就在西天胜境的灵石庵前,山顶上突现一片宽广的石坪,其中一块鼓状大石,顶平如台,传为观音大士趺坐说法之处。《华严经》上说,观音菩萨就坐在普陀洛迦的金刚宝石上为众菩萨宣说大慈悲法。
  五十三参石
  说法台下有一堆乱石,叫做五十三参石。善财童子为了求法,遍参天下名山道场,一共参访过包括观世音在内的五十三位菩萨。五十三参石告诉香游客,为了求得学问的进步,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增益自己的学识。
  青牛石
  听菩萨说法的还有远道而来的青牛,但它迟到了,自觉无颜见菩萨,就惭愧地趴在了一边。
  二龟听法石
  最让游人叹为观止的是二龟听法石,上面那只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下面那只龟缘石直上,昂首伸脖,筋膜尽露,一副惟恐落后的着急样子。
  磐陀石
  磐陀石是普陀山的标志性景观,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叫磐,底阔上尖,被它托住的巨石叫陀,上平底尖。两石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时刻都有滚落之险,但却安稳如磐。纹丝不动,亿万千年,永远是这样相累相依,就靠造化给予的一个小小的支点。在风雨雷霆中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不摇不坠。成为普陀山最不可思议的一大奇观。
  心字石
  不知何年,不知何月,也不知何人,在前往普陀山西天景区的道上,即将跨入西天门的地方。刻下了一个大大的心字。心字很大,整个字可容百人盘坐,可谓心怀博大。心字很干净,周围再无别字,那位有心的刻字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留下。心字素面朝天,可鉴日月。朗朗乾坤,就因为有此一心,便有了情,有了识,有了灵,有了意,有了烦恼和迷惘;但是,也正因为有此一心,便有了智,有了慧,有了慈,有了悲,有了觉悟和圆通。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了决心、细心、热心、信心和恒心,哪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呢?比大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心。

浙江省普陀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是我国5A级景区,“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由背景材料中“浙江省普陀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这一信息,可以推断:花岗岩在外力的机械风化作用下行成球状风化地貌,“金刚宝石”最有可能来自于此,所以B项正确。
【小题2】花岗岩的形成是岩浆侵入地表冷凝而成,并非火山喷发,A项错误。浙江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B项错误。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C项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项正确。
考点:岩石圈;中国区域地理。

普陀山磐陀石为什么多一撇少一点

民间传说,侯题写时,此石左右摇晃,危危欲坠,于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点,磐陀石便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了。此石还刻有“金刚宝石”、“大士说法处”、“天下第一石”等题词。磐陀石还有不少典故,据说《西游记》中的西天便在此处,《红楼梦》中“通灵宝石”又和这里的“金刚宝石”形意酷似,因而近年有许多电影、电视剧在这里拍摄外景。

普陀山盘陀石的简介

普陀山的观音道场释疑

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名补怛洛迦,住于南印海上。是一个岛屿。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有各种华果树林,有柔软的香草,飞泉与镜湖,交相映彻,真是一个海上仙岛。无量菩萨围绕,观世音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对其宣说大慈悲法。
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佛在世时,他就是释迦牟尼佛常随菩萨之一。他的道场,可以考察的,在印度有一处,在中国有二处。
《大唐西域记》一书有这样的记述:唐玄奘到西天取经,曾去印度的布怛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布怛落迦按梵文音译为普陀洛迦,意为光明山、海岛山。舟山的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达拉,都是由此译音而得名。后为区分两岛,遂一称普陀山,一称洛迦山。这样,从印度梵文布怛落迦到中国成了普陀珞珈。
布怛落迦按梵文potalaka音译为普陀洛迦、布达拉,意为光明山、海岛山、小白华山。舟山的 普陀洛迦和西藏的布达拉,都是由此译音而得名。
布怛洛迦,梵文potalaka音译为补怛洛迦、普陀洛迦、布达拉等。意译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慧苑著《新翻华严经音义》卷下:“此翻为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树,其花甚香,香气远及也”。此山被定为现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山papanasam,位于提纳弗利(Tinnevery)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我国藏族僧人多罗那他(公元1575——1643)名著《印度佛教史》记载:优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礼。我国浙江省的普陀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均由此得名。
此说普陀洛迦山上,有观世音宫殿。释迦牟尼佛在此山与观世音菩萨等无央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聚会说法。观世音菩萨除成就大慈悲外,还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师到印度时,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记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难以攀登,唯观自在菩萨往来于此。观自在菩萨常现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满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
观世音菩萨在此山为无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说法外,还常随释迦牟尼佛到各地说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经》说:佛在室罗伐竹林道场,观自在菩萨与无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围绕。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锐长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0.6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岸线长3公里,海拔97.1米。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说: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林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二万人俱。时毗舍离国人民遇大恶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以大悲心,怜悯一切,救济苦厄,俱到此国,住城门间,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大悲薰心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咒》。《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授记经》说: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二万、菩萨二千人俱。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大势至与眷属,如力士屈伸臂顷,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与八十亿菩萨前后围绕。
.
一、印度补怛洛迦山:传说印度南海的一个小岛,山上开满了小白花,佛经记载的观音菩萨就是住在那里。南印度巴波那桑(Papanasam)山,位于提鲁内尔维利(Tiruneiveli)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
二、浙江普陀山:唐大中元年(847年)始为道场,最早寺庙建于858年。
三、西藏布达拉宫:藏传佛教最著名的观音道场,俗称“第二普陀山”,最早寺庙建于581年。 其它知名观世音菩萨道场有:
一、四川广德寺:位于“观音(三姐妹)修行故里”遂宁,始建于唐朝开元年前(713年)。
二、河南香山寺:千手千眼观世音得道正果之地,在汉化佛教史上地位非凡,始建于东汉末期。
三、广东观音山:观音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所,始建于盛唐。
四、辽宁北普陀:位于黑龙江鹤岗市南郊鹿林山,称南印度普陀珞珈山北院,始建于唐武德元年。
五、厦门南普陀:位于福建五老峰山下,全国闻名的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六、上杭西普陀:位于福建省西部,闽、粤、赣边区最大佛教圣地,始建于宋代。
七、温州中普陀:位于浙江洞头县本岛之上,于1988年开始扩建。
八、贵阳西普陀: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以前。
九、香港东普陀:位于位于香港荃湾千佛山山麓的老围村,仿杭州市普陀寺建造。
十、海南南山寺:2005年举行“南山海上观音”开光仪式,始建于1998年。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