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讲座采访感受50字(集邮 感受)_邮票_集邮_采访

本文目录

  • 集邮 感受
  • 有集邮的人吗 可以和我谈谈集邮的感受吗
  • 集邮的心得体会
  • 采访感受怎么写
  • 小记者采访感受10字

集邮 感受

  诗人余光中在一首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思念家乡之情思念亲人之情都浓缩在一枚小小的邮票里,读来令人备受感动。
  1968年我从北京来到陕西,惟一挂念的是在故乡身患绝症的老母亲。母亲的时日已经不多,身边再无亲人,离别成为我心中最沉重的痛。惟一能传递母亲信息的就是那枚小小的邮票。母亲当时已经双目失明,信是让别人代写的,内容千篇一律的干枯,邮票却是母亲自己摸索着贴上去的,她贴了一叠信封,随用随取,为的是不给别人添麻烦。每回接到母亲来信,我都要抚摸贴在信封右上角的邮票,那是母亲亲手贴上去的,它贴得规正却无画面感,很多时候是头朝下的,因为母亲根本看不见,她是凭感觉在贴。邮票残留着母亲的手印,承载着母亲的挂念,那上面有母亲的气息。凝视中,我常常泪眼模糊……
  来自母亲的邮票一张一张地攒着,它们是母亲的替代。我对邮票的认识源自于此。
  那时正是“文革”时期,流行语录邮票、伟人像邮票,后来有了样板戏邮票,在那个年代,举目所及,一片语录红海洋,到处都是领袖像,满耳充塞着样板戏唱段,邮票多是大张,那种8分的方正小票反而少见了。大家在忙着搞“革命”,人人都临深履薄,写信时往往在信封背面或写上一段语录,或写上一条豪言壮语,宣传“最高指示”,人们的精力更多关注的是“革命”,而不是邮票。
  我结婚了,有幸的是公公也是位集邮爱好者,真是收集了不少。我出差外地,给公公买的礼物从来都是集邮册,各式各样的集邮册……前几年,96岁的公公故去了,他将几十年收集的几十本邮票都留给了我,翻看那些邮票,成了我对他的思念。
  真正对邮票感兴趣是后来,改革开放以后邮票百花齐放,山川风光、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工艺美术、绘画作品、古典名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欣赏这些邮票,的确能使人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出差的机会多了,每到一地,都要到旅游点购买纪念邮票,购买首日封,十几年下来,竟攒了不少,记录的都是自己走过的地方,闲时翻看,备感亲切。曾看到许德珩老人撰写的一副集邮对联,联曰:“集天下名山大川于寸纸之中,时而阅之斯诚美矣;邮世界伟人学者在一框以内,朝夕可见岂不快哉。”言简意赅,可谓道尽了集邮的真谛,写出了赏邮的无穷乐趣。
  喜欢集邮的人多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邮票成了“紧俏商品”,纪特邮票在邮局也不容易买到。还好,可以办理邮票预订,于是每年到预订来年邮票的时候,都要订上一套。邮票预订真是好事儿,省得你整天劳心费力总惦着发行新邮票耽误了去买,什么时候想起了到邮局去取就得。
  近几年,由朱文杰介绍,被市集邮协会吸收为理事,参加过几次省市集邮协会举办的活动和邮票首发式,亲身感受到集邮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小鲤鱼跳龙门》邮票首发,万余人云集韩城龙门大桥,其场面之壮观,使我震撼!小小方寸邮票,引无数集邮爱好者如醉如痴。明人吴从先有语云:“生平卖不尽是痴,生平医不尽是癖。”这一“痴”一“癖”,是说对某种事物喜爱的入迷程度,集邮者对邮票的入迷以致达到成“痴”成“癖”,也是邮票的魅力。
  参加集邮活动,拓宽了我的视野,开阔了心胸,结交了朋友,增添了新的感悟;对邮票也产生了新的认知,虽然现代通讯联络的手段多多,但写上一封信,贴上一枚邮票,寄托一种别样的情愫,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展笺捧读,熟悉的笔迹倾诉彼此的牵挂,比起电脑键盘敲出来的冷冰冰的印刷体,也是一种难得的温馨与关怀吧!

有集邮的人吗 可以和我谈谈集邮的感受吗

  早就不玩邮票了,对国内邮市,心越来越淡
  中国的邮市现状我想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我肯定几它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发生.
  其一:批发价高于零售价.行内人都知道,某件邮品你要是买一张或三张五张如果要十块钱一张,那么你要买一盒就要十二块钱一张.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装在盒里让别人看不到更能体现它的艺术价值?
  其二:邮票低于面值销售。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大可能出现低于面值销售的情况,可是在中国从九十年代初一直到现在,除近几年才发行的小版张外,80%的单套邮的在邮市的售价都低于面值,有的甚至不到面值的一半。纠其原因,一是发行量大,二是自然消耗低。以前的邮标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当时发行邮标的目的是为了寄信,发行量本来不多,再加大自然消耗,存世量当然少了,价值自然上去了。而现在我觉得邮政部门发行邮票就是为了卖给邮商挣钱,并且随着通讯科技的日益发达和普及,用写信这种传统的方式传递信息以越来越少,邮票自然也消耗的少。
  邮市:中国邮票市场我真是看不懂,按理说,邮市应该是集邮爱好者购买邮品,交流邮品的地方。可是现在邮市纯粹是邮商之间的游戏,整合甚至整箱的邮品在各个邮商之间倒来倒去,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能见到天日,不把这些邮品拆开然后分散出售给广大的集邮爱好者手里,怎么能体现它的收藏价值,怎么能促进我国集邮文化的发展。现在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批发价比零售价要高,因为整合整箱的货便于在邮商之间“传递”,这充分说明了,所谓的邮市就是邮商们自己和自己在玩。
  集邮爱好者:我国号称有2000万集邮大军,相对来说,我们的邮票发行量并不大,可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品种的邮票会低于面值呢,就是因为大多数集邮爱好者没有参与进来。即使有少数人参与进来也带着强烈的功利心,甚至成了邮商。再看现在的青少年,有几个喜欢集邮的,甚至有好多人根本不知道集邮为何物。
  中国邮市之所以变成如今这个状况,原因很多,但我想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满脑子都是功利,都是挣钱,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部门都是这样,久而久之,集邮这样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变得不是那么单纯,而铜臭味十足,做为一个八十年代的集邮爱好者,我为此而感到痛心。

集邮的心得体会

自1840年第一枚黑便士邮票问世已来,历史最长的邮票已传承近二百年,而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而已。对于自己拥有的藏品,与其说你是它的主人,不如说是它的过客,甚至是它摄人心魄魅力的奴隶。由此可见,对于集邮,重要的并不是永远的拥有,而是在集藏过程中美好的体验与感受。
集邮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于愉悦情感的集藏者;另一类则是价值增值的投资者。事实上,大部分人二者兼而有之,只不过侧重有所不同而已,邮票的价值体现为时间价值,很难在短期内暴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载体,因而集藏是投资者的基础,而价值认同也会左右集藏者的行为。而这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去了解它、欣赏它。
过程中的美好体验与感受,其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是邮票具有愉悦自己心灵的美感,使我们为之如痴如醉;另一方面则是世人对自己藏品的价值认同。
“凤栖梧桐,乌落扶桑,各有其钟情之物,情定之处,……”。由于个体差异,对于美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就集邮而言,正是由于不同的审美趣向,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专题,有人集新票,有人玩信销,有人搞厂铭,不一而足。我认为,“集藏要集最美的”,只要能愉悦自己的邮票,就是最美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感悟的智慧总结。然而,不经历时间的磨炼,多数人无法超越自己的阅历去理解哲语的内涵,前人的智慧,在后人眼里只是几行无足轻重的词句而已,“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只能在“但见长江送流水”中不断地轮回。而邮票,却能够给我们永久的记忆。

采访感受怎么写

思路:根据采访的准备过程和采访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等方面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在采访之前我就一直很不安,因为想了很久都想不到要怎样开始着手。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也不知道要采访的对象是谁,怎样选择采访材料,因此一直都没办法开始怎样做这个采访的大型作业。 可是作业还是得做,采访还是得进行。

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以前的部长——x师兄。因为师兄在我们学院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了,8000元的奖学金、组织部的部长、“美在海滨”得奖者之一以及其它很多的得奖。

相信在我们学院应该没人不知道的了,所以我选择了他作为我的采访对象。可由于他人在主校,而且时间也不怎样允许。因此我选择了在网上跟他进行一次采访。

在采访之前,我先进行对他的一些简单的了解,应电081班班长,文秘091班班助,25期预备党员。曾获得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一等奖” 学金、国家奖学金、各项工作积极分子、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各项竞赛、文体活动,并获得相应奖项。

可谓是成绩辉煌、工作学习两不误!因此我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学习、工作的问题,包括如何的安排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等,以及他对组织部这个部门是怎样进行管理的。

在生活方面,我也准备了一些有很意思的问题:包括一个月多少生活费用、喜欢什么颜色、最有纪念的一件事是什么、还有你对大学生谈恋爱有什么看法等等。

一切准备完成后,我就跟他约了一个有空的上网时间,然后进行对他简单的网上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虽然没有看到对方的面,但在他回答的时间段来看,他还是很认真的对我的问题进行回答,能感受得出他有认真思考过。因此我也很相信这大部分是他个人的意见,而且用文字的方式回答也可以把它内心的真正想法更好地表现出来。

当采访的问题我都差不多问完了,然后我们还聊了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并请教了他一些学习心得,谈谈家常之类的。发现他除了学习好,工作好之外!他还是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说起玩笑来还真能把人雷倒,这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另一面。

采访结束后,我整理了一下记录,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些语言修饰。修改了一下语言的逻辑,最后整合成一篇采访稿。时间用了整整一个晚上,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都完成了。总之,从开始准备采访到采访结束,我明白到真正要做好一件事,还真不简单。

时间要合理安排,准备要充足,还要做好记录、整理,每一步都不能缺少。我想这也是老师要我们做大型作业的真正原因吧,是让我们明白到。不亲身经历做过,成绩是不会出来的。

小记者采访感受10字

要当小记者,必须牢记以下四点:
第一,胆子要大。作为一名小记者,要牢记,好的文章是“七分采,三分写”,所以你要很好地完成采访任务,一定胆子要大,要表现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第二,要有礼貌。在采访别人之前,先说:“你好,我是晚报小记者,我可以采访你吗?”或者说:“你好,打扰一下,我是晚报的小记者,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等等,只要小记者说了这句话,就是一个采访的突破口,下面的对话就很顺其自然了。在采访的时候,还应该面对着采访人,脸上带着微笑,采访本托在手里写字,表示对别人的尊重。采访结束后,要对被采访人说:“谢谢!”或者说一些客气的话。
小记者们大都是学校老师推荐的优秀学生,所以你们不仅要成绩好,也要懂礼貌,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第三,要带着“问题”采访。实践中,我们的小记者们都很会提问。比如采访消委秘书长,许多小记者都问得很好,比如有小记者问:“我妈妈喜欢买有品牌的东西,但是现在有品牌的物品也经常出现问题,我们该么办?”还有小记者问“ 我家买东西时曾送到一样水壶赠品,拿回家就发现有问题,可商家拒绝调换怎么办?”这些问题,体现了小记者提的问题都从实际出发,质量越来越好,我们的活动效果也就越来越好。所以在采访前,小记者们,一定要在脑子里想五个以上的“问题”,这样,你就很自信地、很轻松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否则在采访对象面前,小记者就会“冷场”,当然了,这样采访当然是不成功的,你的文笔再好,也写不好采访类的文章。
第四,生动有趣。小记者在写稿时,除了清晰地再现采访的场景,最好融入自己独特的心理活动,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得生动有趣,让读者百看不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