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又称在什么时候?上元节观灯,古代贵族女子只有此时可以外出吗_上元_灯会_元宵节

本文目录

  • 上元节又称在什么时候
  • 上元节观灯,古代贵族女子只有此时可以外出吗
  • 正月十五廊坊灯会在哪
  •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 写上元节的古诗词
  • 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传说,故事
  • 锦绣长安万灯明,满城古韵映盛世!你对灯会了解多少

上元节又称在什么时候

上元节又称作元宵节,时间是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上元节观灯,古代贵族女子只有此时可以外出吗

我认为,上元节观灯,古代女子只有此时才能出去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古代女子一出生就受到男性的歧视,地位纵然是很低的,不受重视,得不到尊重,但是他们也是允许出门的。为什么在小说中,写得最多的女子出门时间就是上元节呢,就是我们的元宵节,有很多灯花可以观赏,这一天是古代的情人节,热闹非凡。

在《仙剑奇侠传》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唐嫣与男二的结识便是在元宵节,那时候他们的相遇就是一个偶然,在这样一个相遇的背景下,真的很吸引观众,都会觉得很浪漫,元宵节在古代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节日,作为女子,当然也会出去偶遇一下自己的另一半。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有描述元宵节:“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这样的一个节日,女子的自由活动时间就很长了,也没有那么多礼节了。

古代女子并不是不能出门,之事她们基于古代的礼节,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经常出门的女子会被称为水性杨花,出门了亦不能与男性有交集,否则会比被认为是不检点,与他人有私情,古代女子的天下就是他的夫君,其实,从这也体现出古代女子的地位不被尊重,比较低下,然而,在上元节的时候,这是个重大的节日,每个人都会开开心心的过节,这个节日,给了女性一定的自由,此时的女子出门最多。 

正月十五廊坊灯会在哪

每年都在人民公园。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迎来的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中国最早记载的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

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相传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

东晋、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诗人习凿齿有诗《诗灯笼》描写当时张灯的情形。

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发展。

汉晋时,每逢春月花开时,蜀郡的统治者都要“纵民游乐,嬉戏西园”。同时灯红火耀,以粉饰太平。

隋以来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开始正式形成,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开始蔚然成风,唐朝魏征的《隋书》中对南京张灯结彩的习俗有了详细描述。

唐人的《放灯日记》中有唐玄宗在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时逃到成都,与道家大法师叶清善上街观灯的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有《观灯诗》云:“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这首诗道出了当时成都灯会的盛况。

前蜀皇帝王建常“出游浣花溪,自夜达旦”,当时“问亦放灯,率无定日”。后蜀皇帝孟昶曾“上元观灯于露台。”

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一诗中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可见唐代的灯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于祭祀孔子的至圣文宣王庙(今南京夫子庙)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为览胜佳地,夫子庙地区的灯会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关于元宵节的诗句有哪些

元宵节的诗句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5、宝马雕车香满路。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____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9、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____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0、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11、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2、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____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13、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具体的范文模板

写上元节的古诗词

1、 《次韵曾子固舍人上元从驾游幸》
宋·苏颂
雪霁蓬莱瑞景新,槐枫迎日丽重宸。钟残长乐千门晓,辇过章…
2、 《上元观灯纪事》
宋·宋祁
泛膏闻旧典,秉烛嗣芳辰。霞破初迎月,林寒即让春。钧天移帝乐,北斗...
3、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宋·杨万里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4、 《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三首》
宋·苏辙
弃掷良宵君谓何,清天流月鉴初磨。莫辞病眼羞红烛,且试春衫剪薄罗。...
5、 《和宋二上元迎驾》
宋·张耒
拜揖清光咫尺间,雕舆欲动更移班。蓬莱不动鳌头稳,阊阖未开天上闲。...
6、 《上元侍宴》
宋·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7、 《次韵和天章范待制上元从幸会灵观》
宋·晏殊
春莺欲满枝,荷橐从游时。旭日生华盖,灵风入羽旗。酒含雕玉浅,香度...
8、 《和次道大庆殿上元迎驾》
宋·司马光
凤律年华到尚新,九重气象已成春。晚云低拂羽林仗,宿雨先清紫陌尘。...
9、 《上元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
宋·梅尧臣
阊阖前临万岁山,烛龙衔火夜珠还。高楼迥出星辰里,曲盖遥瞻紫翠间。...
10、 《上元即事四首》
宋·程公许
放灯时节快晴天,红杏梢头璧月圆。物色似嫌人意懒,故撩吟思着风烟。...
11、 《和唐寿隆上元五首》
宋·胡寅
满城和气在春台,玉漏沉沉铁锁开。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
12、 《上元应制》
宋·蔡襄
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宸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
13、 《次韵冲卿上元从架至集禧观偶成》
宋·王安石
昭陵持橐从游人,更见熙宁第四春。宝称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朱尘。...
14、 《上元观灯》
宋·范成大
万家罗绮竞喧阗,乐事能并在锦川。兰烛连衢千对烂,冰轮此夕十分圆。...
15、 《和唐寿隆上元三首》
宋·家铉翁
满城和气在春台,玉漏沉沉铁锁开。明月谁知千里共,华灯同照万人来。...
16、 《癸卯上元即席次杨使君韵二首》
宋·刘克庄
初阳收久雨,淳祐第三春。聊与众行乐,稍欣农食新。俱蒙青帝力,莫问...
17、 《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
宋·秦观
赭黄繖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香。一片韶音归复道,重瞳左右列英皇。...
18、 《上元口号呈莫令三首》
宋·赵蕃
令君忧乐与民同,灯火随时祝岁丰。我亦颇怀归去乐,田蚕处处逐儿童。...
19、 《和尹少稷上元》
宋·王洋
年少轻衫竞彩宵,老翁心地寄参寥。照人灯火成何事,示我威仪贵不恌。...
20、 《上元观灯》
宋·胡仲弓
月挂墙头杨柳枝,繁灯烂漫玉琉璃。绮罗尽学宫妆样,歌舞休传外国词。...
21、 《和史馆相公上元观灯》
宋·曾巩
九衢仙仗豫游归,宝烛星繁换夕晖。传盏未斜清禁月,散花还拂侍臣衣。...
22、 《次韵乐顺之司理新释花松花江及上元不张灯二》
宋·周必大
一自乐卿司乐籍,夭桃秾李斗夸张。阴成却落他人手,始悟分厢作法凉。...
23、 《乙未元夕坐有用东坡上元韵二首》
宋·胡铨
胜游宝籙记吾曾,五十年来一衲僧。昼短莫吟千岁烛,年丰聊看九华灯。...
24、 《宁都上元有作》
宋·陈元晋
一觉悠然已五更,窗横梅影月偏明。年时记得嬉游罢,犹为梅花梦不成。...
25、 《上元立春》
宋·方回
华灯彩胜两逢迎,美景良辰未易并。花信风初回肃杀,柳梢月岂异承平。...
26、 《壬申上元有怀金陵旧游》
宋·贺铸
瓦官大庭千步方,灯如流萤月如霜。高僧共礼旃檀像,游女来焚薰陆
27、 《上元漫兴》
宋·李吕
天上元宵放月明,张灯何苦浪经营。一毬积日方呈巧,千片轻绡仅凑成。...
28、《彭州上元二首》
宋·李石
蜀川东抱战声流,元夕来监舍畔州。莫把华灯照人泪,只堪掩面替民愁。...
29、 《奉和圣制上元》
宋·刘筠
瑞荚盈端月,神灯灿宝辉。执金停徼骑,坐狄敞朝扉。激徵清歌歇,晞阳...
30、 《上元夜》
宋·毛滂
翟辇遥窥日角丰,阳光浮喜散云同。海山不动双龙矫,天信频颁一鹤通。...

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传说,故事

关于春节和元宵节的诗词: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望书归·捣练子》

(宋)贺铸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锦绣长安万灯明,满城古韵映盛世!你对灯会了解多少

我知道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

灯会的历史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迎来的就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伊始,国都南京城内就举办过元宵灯会,是中国最早记载的灯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相传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灯会。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唐,盛于宋,明朝时达到顶峰。

东晋、南朝时期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诗人习凿齿有诗《诗灯笼》描写当时张灯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发展。

汉晋时,每逢春月花开时,蜀郡的统治者都要“纵民游乐,嬉戏西园”。同时灯红火耀,以粉饰太平。

隋以来元宵节张灯结彩的习俗开始正式形成,元宵佳节张灯、观灯等活动开始蔚然成风,唐朝魏征的《隋书》中对南京张灯结彩的习俗有了详细描述。

唐人的《放灯日记》中有唐玄宗在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时逃到成都,与道家大法师叶清善上街观灯的记载。“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有《观灯诗》云:“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这首诗道出了当时成都灯会的盛况。

前蜀皇帝王建常“出游浣花溪,自夜达旦”,当时“问亦放灯,率无定日”。后蜀皇帝孟昶曾“上元观灯于露台。”

李商隐在《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一诗中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可见唐代的灯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用于祭祀孔子的至圣文宣王庙(今南京夫子庙)在南京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为览胜佳地,夫子庙地区的灯会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也是生动记述了南宋时的灯会盛况。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