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邮票版模特征专述(从山东烟台往上海寄一封信,邮资多少)_邮票_大龙_印制

本文目录

  • 从山东烟台往上海寄一封信,邮资多少
  • 大龙邮票的发行有什么意义
  • 大龙邮票的印制
  • 大龙邮票的专著

从山东烟台往上海寄一封信,邮资多少

烟台到上海普通信件,邮费1.2元。
参考如下: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本埠(县)资费:0.80、外埠资费:1.20
续重101-2000克每重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 本埠(县)资费:1.20、外埠资费:2.00

大龙邮票的发行有什么意义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龙邮票的印制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1)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2)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3)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正因为大龙邮票的印制时间较久,所用纸张来源不一,初期印刷的纸张较薄而透明,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期印刷时间较短,但票与票间距离加大,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期用的纸张较厚,邮票的间距缩小,称为厚纸大龙。第三期刚开始时齿孔光洁,后来成为毛齿,所以可以细分为光齿、毛齿两套。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黄色,刷色有种种变化,背面涂有胶水。不论哪一时期的大龙邮票,齿孔一律是12.5度,如果不是这个度数,就可判定是伪票或伪造的齿孔。
大龙邮票3枚除面值不同外,仔细观察时可以发现其龙的图案和云图水纹也有种种差别。1分银、3分银和5分银3种邮票先各自雕刻1个母模,然后各翻制成25枚独立子模(3分银票因印刷过程中不慎损坏了1个子模,因此又翻制了第26枚)。当年印刷的方法相当原始,即印刷前先把25个子模拼成5×5整版,捆紧,然后印刷。印完一批即把子模松开,放置一旁,然后再印刷其他面值的邮票。需要再添印时,找出松散的子模重新拼版印刷,这25枚子模的相对位置当然已有变动。因为从前翻制子模的手段比较粗糙,经过集邮家仔细观察,已发现了这76枚子模的各自特征。根据已有资料,已发现1分银票(包括样票和正式邮票)共印刷过12次(即12个不同版式),3分银票22次,5分银票14次。
大龙邮票从最初天津、北京等5个城市使用,以后逐渐扩充到宜昌、厦门、汉口、温州、芜湖、镇江、九江、宁波和大沽共14个城市。中国邮票博物馆藏有1枚大龙5分银票,销有英文朝鲜釜山邮戳,是枚孤品。此外,曾见有1枚大龙3分银票销有清楚的广州海关小圆戳,估计是请求盖销票,因为大龙邮票并未正式发给广州海关。
据在海关工作的西班牙籍集邮家绵加义记载,大龙邮票印刷总数约100万枚,由于已过去了一百多年,绝大部份大龙邮票已经销毁,保存在集邮界的已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各期的大龙邮票中,阔边5分银票印刷数量最少,纸张很薄而极易破损,品相完好的旧票已颇难得,新票属于珍品。普通集邮家收集中国早期票时,不分薄纸、厚纸和阔边,甚至新旧混合(薄纸1分银新票较旧票易得),只要凑齐1分银、3分银、5分银3枚1套即应满足。
在大龙邮票中,首屈一指的要数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新票。大龙邮票自1878年发行以后,先后共发行三次:第一次印制用薄纸,故称薄纸大龙;第二次印制因印版重新组合,子模之间的距离加大,使邮票图案的边框和齿孔之间的距离加宽,故称为阔边大龙;第三次印制因所用纸质较厚,故称为厚纸大龙。
其中第二次印制的阔边大龙于1882年2月发行。这时,正赶上邮件猛增,邮票需求量增多。在印制时,首先印制了3分银面值的票,所用纸张为先期印制薄纸大龙邮票时裁剩下的小张纸,全张枚数为15(5×3);随后印制面值1分银邮票时,改用不厚不薄的纸张,全张枚数为25(5×5);最后印的是面值5分银邮票,改用法国产的薄而易脆裂的葱皮纸来印制,全张枚数为25(5×5)。 由于这种纸质不适合印制邮票,但因找不到其他的纸,只好用它暂印了2万枚,仅有800全张。因印量少,仅9个月就销售一空。再之这种邮票纸薄易裂,不易保存,存世的新票仅有百余枚。
在这些存世的新票中,留存于世的全张邮票,仅有一件孤品。这件孤品原为美国华邮集邮家吉姆司·施塔所藏,曾被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孤品”。1991年9月,这件孤品在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被香港集邮家林文琰以37.4万英镑买得,使这件流落在外的中国第一珍邮,终于荣归故里。
在2010年,林文琰把这阔边大龙5分银全张转让给上海集邮家丁劲松。

大龙邮票的专著

中国大陆出版过4部大龙邮票专著,其中有一部是与香港合出的。1988年出版了两部,一部是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刘肇宁著),另一部是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纪念专集》(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活动组委会)。前者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设计、发行及使用经过,后者是专门论述大龙邮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性学术书籍。1989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精品精装专著《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邮票博物馆编),该书不仅装帧豪华,而且书中重点刊出的大龙邮票实寄封和邮史档案资料也十分珍贵。1994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大龙邮票版模特征专述》,该书由旅法华人留伯先先生编著,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版模特征和基本知识,对大龙邮票76个模号特片做了系统的研究。
我国台湾省共出版过3部较有分量的大龙邮票专著。第一部是1978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封戳选辑》,该书大部分系选自1978年在台湾省举办的中国邮票发行100周年邮展中的展品,精选刊出了存世的60件珍贵的大龙邮票实寄封,一枚至今发现最早的1878年10月5日由北京寄上海的大龙实寄封被收入。第二部是《大龙邮票集锦》,该书对大龙邮票的研究深度更高,曾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第三部是《大龙邮票存世考》,这部研究巨著中收录了356件大龙邮票实寄封,并对每枚封的形式、封面、邮资、邮戳和源流进行了细致的记录,书中还刊出了15件集邮品大龙封、8件趣味品大龙封和18件伪制品大龙封。
英国集邮家P·W·艾尔兰德先生编著出版过两部专著,第一部是在大龙邮票百年诞生之际出版的《中国的大龙邮票》(英文版),该书介绍了中国最早的大龙邮票的设计和产生过程、有关大龙的传说、大龙邮票的设计者等。第二部是1989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和它们的先驱者》,该书是一部有关大龙邮票艺术鉴赏的图书,并以大量珍贵图片展现了中国大龙邮票的全貌,包括不同版别的四方连、整版大龙邮票、部分单枚票等。该书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