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我国图书出版之世界第(中国的世界第一有多少)_中国_出版_我国
本文目录
- 中国的世界第一有多少
- 2012年我国的什么是世界第一位的
- 2012年是第几个世界读书日
- 到2012年我国出版图书品种稳居世界第几
- 出版业“大”为何不意味着“优”
- 图书能翻多少倍
中国的世界第一有多少
金融: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2005年9月,日本财务省公布的一组数字,刷新了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排行榜。至2004年6月底,中国加上中国香港地区的外汇储备总和,已经首次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一。
农业:在中国经济的“木桶效应”中,作为“短板”的农业决定着我国“经济木桶”的水位。尽管这样,我国的农业还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做到了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中国的肉、禽蛋类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中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农业部渔业局市场处官员说,中国水产品的产量和渔业总产值分别以每年8.7%和10.4%的速度递增,成为农业中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一个产业。2005年,中国水产加工业的总产量达到100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40%。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养禽业大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羊大国。据中国养羊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养羊数量已经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世界第一养羊大国。我国绵羊数量是1.3亿只,超过澳大利亚1000万只,然而我国的净羊毛产量只能满足我国毛纺业40%的需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
工业
截至2008年,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根据日本民间调查公司富士经济总结的2005年白色家电生产动向调查,中国生产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等28种家电产量世界第一。
中国电话用户全球第一。目前中国电话用户已达9.79亿户,其中移动用户6.5亿户。2009年7月,我国主要电信业务指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数、网民人数、宽带网民数首次全部位列世界第一。
手机、微机、彩电、显示器的产量全球第一。2006年,我国内地生产的手机、微机、彩电、显示器的产量已占全球总量的40%,列世界第一。
我国是世界第一电脑生产大国。2008年,中国共生产微型计算机上1.3667亿部,同比增长13.2%,其中笔记本电脑1.0859亿部,同比增长25.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
第四,中国电子商务参与人数世界第一。
2009年6月底,支付宝的会员数已经超过2亿,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中国电子商务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有关世界高等教育情况的报告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在过去非常短的时间里翻了一番,高等教育规模跃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日本和俄罗斯。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2021万人,居世界第一。
文化
我国图书出版年码洋数、动画年分钟数、电视剧年集数均居世界第一。
科技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综合与规划处处长王瑞军2009年8月25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截至2009年,国家科研院所3775个,中国科技人力资源42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扩展资料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2012年我国的什么是世界第一位的
2012年我国人口是世界第一位的,在当时中国可谓是没有什么崛起来的技能,虽然也是在慢慢的发展,但是能在世界上称第一的当时那个年代只有人口。
2012年是第几个世界读书日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主题“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
到2012年我国出版图书品种稳居世界第几
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超越了美国一倍多,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是出版大国,出版图书的种类数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库存量也冠绝全球。2012年,中国出版的图书达到了414005种,册数为79.25亿册,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图书库存量最大的国家,以售价计算,目前有884.05亿元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之中。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2年,中国18岁至70周岁的国民其图书阅读率为54.9%。从数量上看,2012年,中国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从种类上看,中国的畅销书大部分都是食谱、养生指南、教辅、育儿手册、惊悚及言情小说。
出版业“大”为何不意味着“优”
2016年,全国出版图书达50万种,总印数90.4亿册。中国成为世界上图书品种与图书印数最多的国家,图书出版量居世界首位,数字出版、印刷业整体规模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然而,“大”不意味着“强”,“大”也不意味着“优”。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适用于我国出版行业。当前出版行业的“大”而不“强”,首先表现在缺乏全球同行公认的顶级出版物,因而相应地缺乏引领世界思想文化潮流的话语权。其次是出版企业不强,“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企业年收入”的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变,数量众多、规模尚小、力量分散仍是我国出版企业的真实写照。更为严峻的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媒介环境,出版行业仍然停留在“写书、出书、卖书”的传统纸质出版流程阶段,缺乏融合与创新思维,内容优势被局限于有限的平台之上。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53.9%的网民将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媒介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通过电视、广播获取信息的网民占比仅为31.1%,通过报纸杂志类媒介获取信息的仅为15%。这一趋势对传统报业造成重创。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报刊,融合创新的愿望较为强烈。而对图书出版行业而言,新媒体的冲击还未触及根基,按照原有经营方式依然可以生存,因此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不强。多数出版社进行的数字化转型,或是出于响应行政管理要求的需要,或仅是追随行业发展趋势不掉队而已,真正进行彻底的、本质上的、结构性的融合创新的主体还较为鲜见。从整个行业来看,移动阅读、在线教育、知识服务、按需印刷等新兴业态尚未形成气候。
未来,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结构性力量,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手机或其他电子终端将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载体,时间碎片化、内容轻悦化、形态可视化将成为人们的阅读习惯。内容精悍、传播巨量、广泛覆盖、互动极强的媒体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阅读需求。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更是这一行业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不会终结,但应该积极求变。下一步,传统出版要在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全面创新上下功夫,摆脱传统思维束缚下的出版模式与工作方式,要积极与新技术、新传播方式结合,按照互联网产业方式延长产业链、延伸服务环节,全面应用移动互联、大数据、VR全景等新技术和自身内容聚合优势开发新的产品形态。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的出版行业已经不能止步于、校对,而应积极主动探索融合发展。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出版供给服务,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图书能翻多少倍
还记得陪伴我们长大的《十万个为什么》吗?如今,这部陪着几代人成长的科普巨著售价比原来翻了近10倍。9月份开始发售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近千元的“身价”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9月22日《大河报》)
少儿读物的实际作用是为了启迪孩子的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可这些高价图书在启迪儿童智慧的同时,也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儿童读物价格高、包装精美、版本多早已是市场现状。随便进入一家书店,定价三位数的书籍不在少数。比较受孩子欢迎的《国际大奖小说系列》虽然只有薄薄几本,却定价481元;《儿童百科全书》一套398元,《安徒生童话》一套280元,《新格林童话》一套218元……
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77.20期(份)和6.56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2.35本。与2011年相比,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3%,比2011年下降1.3个百分点。一边是出版社攒书如“暴走”,一边是国民阅读率增长似“蜗牛”。“出书速度比卖书快”是一个被默认了的现实。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定价是横在读者与书之间的一堵高墙,也让读者对书价的疑惑越来越多:“书价虚高,俨然是暴利”。也有不少人开始抱怨:“书是一种奢侈品,买书更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