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ppt
- 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 求关于德育方面的主题班会教案及课件!急```急```
- 初二语文下册 第二课字词 《我的母亲》
- 初二 语文 《我的母亲》一课中文章中破折号的作用 请详细解答,谢谢! (30 12:48:28)
高中语文《我的母亲》ppt
《我的母亲》是小说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下面跟着我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ppt简介:
教读散文时作为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的眼睛盯着用得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可是,有时关注一个不起眼的甚至会让人遗忘的词语也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等。让学生回忆有关母亲题材的作品。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2、了解胡适及他的母亲: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904年随兄到上海,先后进梅溪学堂、澄衷学堂,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赴美留学,先入康奈尔大学农科,1912年转文学院,修哲学、文学。1915年人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是杜威。从此一生信奉杜威的实用主义。1916年开始与在美同学讨沦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当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五四运动以后,思想逐渐趋于保守。1928年受聘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1931年回北大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2年5月创办《独立评论》。抗战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1946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到美国,次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馆长。1958年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中央研究院举行第五次院士会议,为欢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迎新院士举行的酒会结束时,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再次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
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4、根据我们刚才的阅读,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把本文的提纲列出来
一、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二、回忆我的母亲
三、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三、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童年的趣事)
2、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5、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对文章采用这种朴实的语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有些语句就包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酒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应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应有一颗感激的心,并好好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篇幅很长,内容多,且其介绍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首先介绍了作者生活的年代和生活背景,便于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更好的理解文中母亲的坚强和不软弱、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所付出的艰辛。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首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中心问题:文章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仔细读课文,然后在重点的地方画出来,然后写下自己的体会。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文中的这样一句话“母亲给的我是生命的教育”,来深入体会母亲对我性格、习惯、品格的重大影响。最后,抓住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来升华对母亲的深情。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朗读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如:失去了母亲就像花瓶里的花,虽然还有香有色,却失去了根。心痛,心痛,心痛,还说什么呢?这些句子都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挚爱深情。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
八年级语文《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
导语:这篇回忆性散文在写作语言上朴素、平实。作者用一系列生活琐事来表现母亲的伟大,感情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点击下载文件: 回忆我的母亲ppt课件.zip
教学反思《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的保留篇目。在这篇简洁朴素的.优秀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讴歌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示了继续革命、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夹叙夹议,情真意挚,是本文的一个艺术特点。读着这篇优秀的散文时,我们不但看到了作者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美丽的精神世界,而且受着作者那奔涌起伏的革命感情的波涛的冲击。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穿插了必要而且精当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这种议论又是以自己切身的感受作基础的,写来具体、翔实,读着亲切、感人。例如,写母亲整日劳碌着的形象,同时就写到了自己的幼年时的感受:“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到了后文,作者又与此相呼应地议论说:“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就是在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求关于德育方面的主题班会教案及课件!急```急```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在众多过程中,班会,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的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主题班会是一项重要的集体活动,是班主任通过班集体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高度热情和智慧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由于主题班会是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时间,集中的环境下进行的教育,它强化教育渗透,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主题鲜明,针对性强
主题班会是经过充分准备,围绕一个明确的目的召开的班会。这从鲜明的主题的名称就可以看出。例:“祖国,我的母亲”
“老师——我爱您”
“诚信在我心中”等,一看主题班会的名称,就能受到教育感染作用。班主任是主题班会的组织者,是导演,起着主导作用。在确定班会内容及主题时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思想学习,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本学期开始我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社会、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召开了“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并要求学生在周记中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哪些不诚信的事。主题班会后,有的同学向我讲了“悄悄话”,倾吐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诚信行为。这个主题班会,深受广大同学的欢迎。
二、高素质,知识性强
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主题班会的主体,一个好的主题班会要看是否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是否都参与了活动。主题班会从准备到召开的整个过程,学生都在不断的学习,有的还是书本上、课堂里得不到的知识。例:我们召开的“锦绣中华漫游记”,每个同学接受了“专访”任务,大家可高兴了。到处找资料,找图片,请教父母,写各地“风土人情”,写“民俗民风”简介等。这个主题班会后,不少同学反映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大开了眼界,感悟了情操。
三、知行结合,实践性强
德育过程特点之一,就是认识与实践。知和行的统一,重在实践,重在行为,这也是德育目的性的要求。对于初中学生不要多讲道理,应以具体的事例、典型形象去启迪、影响他们。对其行为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直观形象的主题班会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例:我班自编自演的心理剧《走出心灵的亚马逊》、一班的《考试》等等,都鲜活的再现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同学们通过观看,可对照他人修正自己的言行,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使知和行达到了统一。
四、形式多样,情趣性强
主题班会的形式很多,不拘一格。报告会,讨论会,走出去,请进来等。主题班会根据寓教于乐的特点,让学生们在唱、说、跳、讲、玩中受到教育,心灵受到启迪。如“教师节”举行的主题班会,不仅使在场的老师充满了自豪、激动,而且一股强大的暖流把师生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像这样的主题班会将会永远留在学生心中。
“主题班会是德育的聚光灯”。近年来,我校以主题班会为突破口,完成了德育目标任务,落实了德育内容。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了他的德育功能及效应。在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要施教目标的今天
,开发学生的智力是基础,而智力开发的原动力则是“兴趣”。德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从而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的范文模板
初二语文下册 第二课字词 《我的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石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体验母爱的伟大。
2、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3、了解老舍语言特点,品味课文自然朴实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文本迁移,回想自己母亲的一言一行,感受母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她是一位永远爱着孩子的人。
她是一位爱着所有人的人。
她是集所有爱于一身的人。
她是一位应当受人尊敬的伟大的人。
这个人就是母亲!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自己对母亲的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老舍的文章《我的母亲》,来重温母爱的无私、奉献和伟大。
二、新授课
1、介绍作者
请一个学生讲述他所了解的老舍先生,教师归纳,(预习资料)。
2、字词(预习资料)
3、整体感知课文,按照提示概括内容。
(全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段落 内容
↕ ↕
1—2 母亲的家庭背景。
3—6 母亲出生、出嫁、生“我”。
7—10 母亲勤俭、朴实、热情好客。
11—12 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
13—14 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
15—16 儿子对母亲的思念。
17 儿子对母亲的感谢,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母亲有那些优秀品质?从课文中找出能概括母亲性格特征的语句,并加以概
括总结。(学生快速勾画)老师投影总结。
5、重点分析13段中的细节描写的运用,从中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
①、学生带着感情齐声诵读13自然段。
思考:本段通过哪三件事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②、找出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并体会它所体现出的感情。
细节描写:一笑、一楞、一叹(抓住母亲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描写)
分析总结:①、“母亲笑了”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望她,深感欣慰的神态。②、“她楞住了”写出了母亲听说儿子还须辞母返校时感到突然的神态,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③“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了母亲不舍得让儿子走,但又明白事理,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对儿子体谅及对他工作的支持,表现了母亲爱子情深。
知识小结:本段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变现了母亲对儿子的默默支持与关爱
6、语言特色
①、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既流畅朴素生动,又凝练含蓄隽永,抒发了对母亲的敬仰感念追怀和永世不忘的深情。
②、叙述语言流畅、朴素、亲切,极富表现力。
③、议论语言凝练、深情、隽永,蕴有哲理意味。
三、情感体验、畅谈心声
“母爱让我受益终生,我对母亲也充满了感激、怀念之情。”通过本篇文章
的学习,想一想那个你人生启蒙的第一位老师——母亲,你想为母亲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想法)
老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母亲无私奉献的影子。她们吃苦、耐劳、坚韧、贤惠、善良,同时聪明能干。为孩子、为家庭、为生活她们身上隐藏着巨大的潜能。这个世界上还有那种力量能和母亲的力量相媲美呢。同学们,我们不能只享受爱,我们也应该创造爱,为母亲,甚至为更多的人。
四、小结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
五、作业
1、课后习题
2、带着今天的情感,周末回家体会母亲的对你们的爱,在你们幸福微笑的时候,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动!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掌握语文这一交际的工具、表情达意的工具,靠运用。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本篇课文注重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同时由于学生进入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为师生课堂的交往和心灵的沟通带来了难度,因此,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调动学生情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
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明确:(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五、鉴赏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六、总结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噶然而止,余味无穷。
七、课堂阅读《母亲杨沫》(《读者》2006年第6期)
八、亲情作业
1、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明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看着母亲日渐衰老的面容,当我们喝着母亲为我们煲好的汤,当我们听着母亲日复一日的唠叨,我们是不是能感觉到她们的心、她们的爱?大音希声,至爱寡言,也许我们的母亲并没有把爱字挂在嘴边,可是她们深沉的爱,我们依然可以那么清晰的感觉到。母爱是水,是沉默不语的水,可是却包含着多少涌动的心血。
2、请以“心中有爱要表达”为题,畅谈你对母亲的爱。
3、浓浓的母爱给了作者生命的教育,请找出母亲对“我”的影响。
4、回家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为他们洗脚,为他们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映。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世博会专题 亚运会专题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相关资料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6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5
老舍《我的母亲》ppt课件4
初二 语文 《我的母亲》一课中文章中破折号的作用 请详细解答,谢谢! (30 12:48:28)
不仅仅是总结:
一、审美前承,使得在行文上(形式上)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更为紧凑,且造成前后在形意上呼应,美感更强。确切说前承第一句“我在母亲……极大的影响。”试想把中间部分去掉,并不影响总意思的表达,但是中间展开的句子太多,在形式上需要呼应前面的句子。这样才能使人感觉均衡和谐,如果把破折号换成逗号,这一段给人的审美意向就成了拖着尾巴的“彗星”段——有头无尾的缺憾感。当然也有人会追求这种感觉——例如书法中的笔势有时就追求这种效果,但是作者在这里不想这样。
二、总结。但要明白总结的背后原因: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不同,特别注重由大及小、由宏观到微观的认识方法,从英语句子结构中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作者感觉对前面纲领式句子的扩展解释太多,使人容易陷进去不易在阅读过程中从总体上把握整体结构,就在此做一总结,使人读至此处不知觉中把握了整体。
三、转折,也就是话题突然转变。这一层是对于中间部分而言的,属于局部性的作用。形转:前面延展部分排比句的形式上的突然转变,加破折号后使人视觉上赓清新自然——人认知事物遵循省力原则,越容易使人分清事物的界限越感到舒服。意转:前面排比在感情强烈地陈述,破折号意思戛然而止,转为对母亲的感激,一种意向转为另一种意向——感情的升华。
说明:文字是人的思想表达的一种非常有限的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任何文字后面,都映射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仅仅做简单化处理,就浮在了表面;即使拆开来分析,我们仍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文字背后的作者当时的细微想法,也不能完全认识读者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因为我们对自己思维的认识实在少之又少。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力地去做深入的理解。欢迎交流:qq158521546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