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南美洲的资料
- 圭亚那的三分之二国土,为什么与委内瑞拉存在争议
- 穆尔西亚的交通状况
南美洲的资料
南美洲地图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智利、巴拉圭、乌拉圭、阿根廷、法属圭亚那等13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 约1797万平方千米
人口: 32 500万
简介
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南美洲大陆的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方向的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脉长9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阿空加瓜山海参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东部为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亚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积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为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高原气候,温暖湿润。 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丰富。石油、铁、铜等储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占到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草原面积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渔业资源和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 南美 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
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区原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过不少王国。15世纪后,它们先后沦为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地。殖民统治时期,原有的土著居民遭到侵入,人口逐渐减少,而欧洲白人移入数量又逐年增多。部分印第安人与白人混血。另外,为了适应种植业的需要,弥补印第安人劳动力的不足,从非洲贩入不少黑奴。久而久之,南美洲形成了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的大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是残酷的。殖民地的白人和混血种人是这种统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南美洲大地上掀起了以白人和印欧混血种人为主体的风起云涌的独立解放运动。一时间,出现了西蒙·玻利瓦尔、圣马丁、奥希金斯等一批独立战争的英雄。经过多年的较量,西班牙殖民者以失败而告终,南美各国在19世纪20年代纷纷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美洲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延发展最快。
本段范围
南美洲东至布朗库角(西经34°46’,南纬7°09’),南至弗罗厄德角(西经71°18’,南纬53°54’),西至帕里尼亚斯角(西经81°20’,南纬4°41’),北至加伊纳斯角(西经71°40’,北纬12°28’)。面积约1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 从地理区域上划分为:南美北部诸国,包括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一个地区为法属圭亚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诸国,包括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南美南部诸国,包括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一个地区为福克兰群岛(又名“马尔维纳斯群岛”,阿根廷、英国争议)。南美东部国家巴西,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一半。
地形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 南美洲
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间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山体最宽处达400千米,全长约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脉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东部有宽广的巴西高原、圭亚那高原。南部则有巴塔哥尼亚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亚马孙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地形坦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地质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较多、地震频繁且多强烈地震的一个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东岸火山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安第斯山脉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区最为频繁。 海岸线 大陆海岸线长约28 700千米,比较平直,多为与山脉走向一致的侵蚀海岸。缺少大半岛和大海湾。岛屿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陆南部沿海地区。
气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像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文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 000千米的有20 南美洲
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约92 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 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水力资源: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 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 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渔业资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鳀、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本段历史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中段高原地带是南美洲古文明发祥地。早在公元10世纪前后,居住在这一带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鲁南部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帝国。到15世纪鼎盛时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尔北部,南达智利的塔尔卡,人口约900~1200万。当时农业已相当发达,栽培玉米、豆类、马铃薯、木薯、昆诺阿等作物,驯养骆马和羊驼,在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驿道、建筑、手工业等方面也达到较高水平。光辉的印加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哥伦比亚、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国以外人口较集中的地区。 南美洲
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入侵。葡萄牙侵占了巴西,西班牙统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广大地区。16世纪末,英国、法国和荷兰殖民者经过激烈争夺,分割了圭亚那地区和近海一些岛屿。从此,全洲进入了长达 300年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先后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鲁(包括秘鲁和智利)、新格拉纳达(包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3个总督辖区,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总督区。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种奴役制度,强迫印第安人在种植园或矿场作无偿劳动,大肆掠夺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银财富。印第安人的家园被破坏,古文明遭摧毁,人口锐减。为补充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入大量黑奴。宗主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强迫殖民地人民专门生产一、二种能在国际市场牟取暴利的农矿产品,形成单一产品制,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也逐渐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的正式语言。 南美洲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进行了长期英勇的斗争。到18世纪后半期,宗主国所竭立维护的殖民制度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个主要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南美洲人民走上独立战争的道路。1810年,武装起义烈火燃遍整个南美洲。经过十多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西、葡殖民统治。到1826年,相继建立起10个民族独立国家,只有圭亚那等少数地区尚处于英、法、荷殖民统治之下。 南美洲
独立后,土生白人地主阶级掌握了多数国家的政权,实行独裁统治,维护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经济发展缓慢。英、美等国乘虚而入,将各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的场所。特别是19世纪末崛起的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挤其他国家的势力,成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维护国家主权的长期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斗争日益深入和广泛。南美国家带头发起反对超级大国海洋霸权的斗争,掀起了以收回民族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国有化浪潮,积极推行地区经济一体化,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和1975年,前英属圭亚那和荷属圭亚那先后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现在,南美洲除法属圭亚那和英国、阿根廷的争议地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外,共有12个独立国家。它们均属发展中国家。
本段居民
人口:401,000,000。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东部沿海一带人口稠密,广大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点是人口 南美洲
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种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欧混血型最多。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欧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语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它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 宗教:居民绝大多数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
本段气候水系
气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 伊瓜苏瀑布
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系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 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本段天然灾害
南美洲主要受到三大灾害的侵袭,分别是地震,火山爆发和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人类伤亡,财物损失等事件,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不容小觑。 地震及火山爆发 南美洲的造山运动是由南美洲板块和那兹卡海板块相互挤压而成,形成安地斯山脉,属新褶曲山脉,其上又分布许多活火山。近一百五十年来发生四次重大地震,第一次为1868年发生在厄瓜多及哥伦比亚的大地震,死伤人数约7.000万人;第二次发生在瓦尔帕莱索(智利),地震强度为芮氏规模8.6 ,死伤人数20000人,发生在1906年年,第三次发生在奇廉(智利),地震强度为芮氏规模7.8 ,死伤30000人,发生在1939年,第四次发生在钦博特(秘鲁),地震强度为芮氏规模7.7 ,死伤6.6万人,发生在1970年的年。主要火山仍存有数座。 亚马逊河
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在阿根廷,海拔6960公尺,为死火山。另有尤耶亚科火山,位在智利,阿根廷边境,海拔6723公尺,为死火山。印加瓦西峰,位在智利,阿根廷边境,海拔6709公尺。青坡拉索山,位在厄瓜多,海拔6310公尺,属休火山。 哥多伯西峰,位于厄瓜多境内,海拔5896公尺,属活火山;鲁伊斯火山,位在哥伦比亚境内,海拔5399公尺,为活火山;桑盖火山,位在厄瓜多,海拔5230公尺,属活火山;通古拉瓦火山,在厄瓜多境内,海拔5016公尺,属休火山;皮钦查山,在厄瓜多,海拔4794公尺,属活火山。 1997年12月厄尔尼诺现象观测到的海面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东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温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信风减弱,而极强风将热带暖流挤向南美沿岸, 厄尔尼诺现象
?水温升高,南美西岸涌升流减弱甚至消失,鳀鱼向南觅食,鱼群减少,于渔场中觅食的海鸟减少,作为磷肥重要原料的鸟粪层亦减少,对当地居民造成经济损失。南美洲西岸由干燥转为潮湿,秘鲁及智利皆曾因此出现罕见的大洪水,造成许多人伤亡,财物损失难以估计。环境改变后,许多蚊虫,老鼠等病媒增加,散布登革热,鼠疫,疟疾等传染病。
本段经济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美洲经济发展很快,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但各国经济水平和 经济实力相距甚远。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两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洲2/3。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经济也较发达。
工矿业
工业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最为重要。采矿业是南美各国的基础部门,大部分矿产供出口,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等国的石油;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的铁;玻利维亚的锡、锑;智利、秘鲁的铜;圭亚那、苏里南的铝土;秘鲁的铅、锌、银、铋;智利的硝石、钼;巴西的铌的产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轻工业为南美多数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肉类加工、制糖、饮料、皮革、纺织、服装等部门较发达。钢铁、汽车、化工、橡胶、电器、机械等重工业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
农业
农业在南美各国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种植业中经济作物占据绝对优势。南美 南美洲
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萝、马铃薯、木薯、巴西橡胶树、烟草、金鸡纳树、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占世界总产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剑麻产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产在巴西;巴西木薯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绝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剑麻等。东南部阿根廷等国则大量出口肉类和粮食。牛、羊的总头数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产鳀鱼、沙丁鱼、鳗鱼、鲈鱼、金枪鱼等,秘鲁和智利为世界著名渔业国。南美洲大部分国家中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生产仍不足自给,大多数国家需进口粮食。
本段交通
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较发达。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乌拉圭、智利等国拥有较稠密的公路网。南美洲公路总长约2 000 000千米,铁路总长约85 000千米,内河通航里程约100 000千米。
本段南美:整形旅游成产业
如今去南美旅游的人们也许不只是为了领略神秘的原始森林和狂热的桑巴舞,他们还能在那里完成“美丽变身”。将旅游和整形结合起来的整形手术旅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
价廉物美
阿根廷等南美国家不仅货币汇率较低,还聚集了一批整形界权威医师。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来自欧洲、美国和加拿大的顾客预约整形。 阿根廷2002年遭遇经济危机,导致货币贬值。相对低廉的物价吸引来了一批国外游客。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刮起一阵隆胸风,精明的商家开始整合旅游产业和美容产业,形成了整形、旅游、食宿一条龙服务。 而对于发达国家的顾客来说,手术费用也比在国内接受同等手术便宜。例如,在美国做一个除皱手术需要约1.5万美元,而在阿根廷只需5000美元,隆胸和吸脂的套餐服务也只需3700美元。 专程从加拿大到阿根廷做整形手术的埃弗里特·康登今年66岁。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他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医疗旅游公司的网站预约了除皱、提拉眼部等项目。 “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但这种整形手术在加拿大价格高昂,”康登说,他已在加拿大做过隆鼻手术,但价格不菲,他希望有价廉物美的选择。
整形旅游产业
路透社10月31日援引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的一份联合统计数据报道,从手术数量来看,阿根廷称得上世界十大手术国之一。阿根廷一家保险公司计划推出的一种保险项目中甚至承诺,顾客每隔一两年可以选做一种手术,手术费可通过保险支付。 巴西和哥伦比亚等其他南美国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医疗旅游者。哥伦比亚一年之内甚至新增40家诊所,以满足众多外国顾客的需要。 哥伦比亚商业联盟负责人格拉迪斯·巴罗纳说:“人们能在卡利(哥伦比亚城市)找到最权威的专家、整形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有竞争力的价格。我们每年接待10万这样的顾客。” Plenitas整形中心的罗伯托·冈维安斯基告诉记者:“自2003年开业来,我们已接待了1500名顾客,整形手术旅游每年可带来400万美元收入。” 世界美学整形外科协会秘书长雷纳托·萨尔茨说,整形手术旅行已在世界各地兴起,从土耳其到泰国,整形手术旅游正在涌现。 鉴于整形手术存在风险,萨尔茨建议顾客在手术前做好咨询,核实医生从业资格,不能只听信旅行中介的介绍。
爱美文化
整形事故调查人员奥哈拉说:“来南美做整形手术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诱人的市场让许多根本没有整形手术从业经验的人混迹其中。” “满意顾客的数量是衡量手术质量的标准,”冈维安斯基说,“不能拿顾客的健康开玩笑。正是由于我们周到的服务,顾客对我们称赞有加,并不断向朋友介绍,我们才一天天壮大。” 尽管南美整形手术旅游正在迅速发展,但大部分消费者仍来自当地,因为整形在南美是一种文化,几乎植根于每个女性心中。
本段世界之最
秘鲁钒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铜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硝石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南美洲
哥伦比亚绿宝石的储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伦比亚的希帕基腊盐岩矿山是世界最大的; 巴西的伊泰普大坝是世界第二大坝。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长寿村。 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 水量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本段主要国家
巴西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面积85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
巴西主要由北部的亚马孙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组成。巴西领土的1/3在亚马孙平原上。这里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在150米以下,气候湿热,雨林分布广泛,是巴西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平原以南的巴西高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起伏平缓,海拔600-900米。这里矿藏丰富,锰和铁储量居世界前列。并有铬、镍、铌等多种矿藏,还是高级石英水晶的唯一产地和世界上工业用钻石的重要产区之一。高原上分布着热带草原,东南部和东北部已成为巴西最重要的农业区。 巴西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已建立了许多水电站。西南边境上与巴拉圭两国合建的伊普泰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水电站,仅次于中国三峡电站。 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传统的农业和矿业产业部门。钢铁、汽车、飞机造船等工业都居南美洲首位。东南沿海地区集中了全国3/4的工业,是巴西工业的核心。 巴西农业相当发达,咖啡、蔗糖、可可、大豆的生产居世界重要地位。其中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占世界首位,以东南部为主要产地。巴西可垦地还很多,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巴西的主要城市多在东南沿海地区。圣保罗有人口1100多万,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集中了全国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有大型钢铁和炼油厂等多种工业,是全国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内陆,是新建的城市。
智利
智利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麓的太平洋沿岸。南北长4200多公里,东西宽仅90-400公里,是世界上领土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全境多山,东有局峻连绵的安第斯山脉,西有较低的海岸山脉,两条山脉之间,是狭长的陷落带,为智利全国的精华所在。海岸山脉与陷落带的南段没入海中,形成许多半岛、岛屿和海湾,是南美洲海岸最曲折的一段。智利多火山、地震,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智利南北,气候差别很大。北部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几乎终年无雨,气候干旱,加以冷洋流的影响,形成阿塔卡马沙漠;中部,南纬30°-40°间,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为全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集中的地区,首都圣地亚哥就在这里;南部位于西风带内,降水很多,气温较低,有茂密的温带森林。 智利的铜和硝石两种矿产品久已闻名于世。铜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仅次于赞比亚。铜的开采、冶炼和出口,占智利国民总收入的1/4。智利硝石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北部沙漠是世界上最大出产天然硝石的地方,硝石是制造肥料和炸药的原料。
阿根廷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全国可分为三个地区:(1)西北部是安第斯山地和高原区,气候干寒,居民多从事畜牧业生产。(2)东北部是拉普拉塔平原,由拉普拉塔水系冲积而成。它的北半部是格兰查科草原的一部分,这里地处亚热带,冬温夏热,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并且土地肥沃,为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拉普拉塔平原的南部是潘帕斯草原,地处温带,冬温夏暖,有肥沃的黑土,是全国主要的农业区。(3)南纬40°以南的南部,为巴塔哥尼亚高原。虽然位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太平洋上的湿润西风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成为温凉、干燥的荒漠。 阿根廷是世界上有名的农牧业国家。全国近半数的土地为牧场,耕地的1/3种饲料,饲养着上亿头牲畜。 阿根廷盛产小麦、玉米、亚麻籽等农产品。牛肉、羊毛和小麦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近些年来,阿根廷除肉类加工、纺织等传统工业外,新建了钢铁、炼油、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
哥伦比亚
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12%,虽然远低于第一名巴西的30到 哥伦比亚
35%,却大部分都是高品质的高山水洗豆。 哥伦比亚中部被南北纵向的三条山脉分割成数块谷地,其中中央和东边的山脉正是咖啡的主要产区。此地咖啡用集散的市场来命名,在中央山脉的有美得林(Medellin)、阿曼尼亚 (Armenia)和马尼札雷斯(Manizales),而在东边山脉较有名的有波哥大(Bogota,首都)和布卡拉艋 (Bucaramanga)。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的咖啡产量不高,大部分供应国内消费。虽然委内瑞拉咖啡主要产自西部接近哥伦比亚的地区,但是它的酸味非常弱,一点也不像哥伦比亚豆,反而比较像加勒比豆般甜而深沉。
秘鲁
水洗的秘鲁豆,以中部的婵茶玛悠(Chanchamayo)与南部的库斯科(Cuzco)最著名,另外北部也有一些不错的有机咖啡。秘鲁豆有柔和到锐利的酸味,单薄到中等的质感,滋味与香气颇佳,是很好的综合品成份。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5张)
圭亚那的三分之二国土,为什么与委内瑞拉存在争议
世界上,各国之间的领土争议并不少见,但绝大多数领土争议所涉及的地区,其实面积都比较小,争议的领土面积所占该国的面积比例并不高。
但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圭亚那,领土争议面积就占了圭亚那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圭亚那和委内瑞拉在埃塞奎博地区(埃塞奎博河以西)存在领土争议,而国际上公认埃塞奎博地区为圭亚那的领土。该地的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而圭亚那国土总面积也不过才21.6万平方公里。
目前,该地的实际控制权属于圭亚那,但委内瑞拉从未放弃过领土诉求。委内瑞拉为什么执意要求圭亚那返还占了其国土三分之二的领土呢?
一、殖民者五分圭亚那
包括圭亚那和苏里南在内的周边地区,在地理上属于圭亚那地盾地带。欧洲掀起瓜分新大陆的狂潮后,西班牙占领了南美洲大陆的绝大多数地区,这就包括圭亚那地盾的大部分,葡萄牙则占领圭亚那地盾的东部地区。圭亚那被两国一分为二。
▲圭亚那地盾的地理概念
西班牙将占领的圭亚那地区,整合到南美洲北部的新格拉那达总督辖区里。此后,在该辖区的基础上,西班牙又设立了委内瑞拉都督辖区,西属圭亚那因此就属于委内瑞拉都督辖区。但由于这个地区远离新格拉纳达的权力中心,西班牙鞭长莫及,而当时葡萄牙由于殖民地过于庞大,也没有过于重视这里。因此这里没有明确的边界。
后来,英国则取代西班牙,逐渐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英国看中了远离西班牙和葡萄牙权力范围的圭亚那地区,于是英国占领了原西属圭亚那的部分地区。
法国人也于1643年登陆圭亚那,占领了原本属于葡萄牙的部分圭亚那地区。圭亚那“一分为四”的局面形成。
由于西班牙在英西战争中输给英国,原本属于西班牙的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内忧外患之中的西班牙于1648年承认了尼德兰独立,并将埃塞奎博河以东的领土割让给荷兰,埃塞奎博河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和荷兰的边界。
独立后,荷兰凭借着先进的造船业和商业优势崛起成“海上马车夫”,英国视荷兰为主要竞争对手,英荷爆发多次战争。1663年,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荷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取得了胜利。
但双方都没有吃掉对手。1667年,英荷签订了《布雷达条约》,英国将所占的部分圭亚那地区割让给荷兰,作为条件,英国换取了荷兰在北美哈德逊的河口(纽约)。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拿破仑上台后,荷兰一度被拿破仑军队占领,荷兰王室逃亡英国避难,荷属圭亚那重新被英国控制。
拿破仑战争失败后,荷兰恢复了独立。作为答谢,荷兰将荷属圭亚那的西部地区转让给英国,英国也因此继承了原荷兰和西班牙的边界,即埃塞奎博河。
圭亚那地区被五个国家瓜分,但由于这里地处热带雨林区,内陆主要是尚未开发的丛林和荒野,当时的开发重心主要在沿海,边界也仅仅明确了河流入海口的大致范围。因此,越往内陆,边界越模糊。
随着对内陆探索的加深,这些早期明确的边界为以后出现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五个圭亚那
二、英委边境冲突
19世纪初,备受西班牙压迫的西属南美地区展开独立运动。南美洲北部的新格拉那达总督辖区在杰出领袖玻利瓦尔的带领下,推翻西班牙统治,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此后,玻利瓦尔的军队与南美洲南部的圣马丁的军队共同夹击西班牙,1825年,西班牙宣布投降,彻底退出了南美大陆。
此时,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则在葡萄牙王储的带领下宣布独立。西班牙和葡萄牙势力彻底退出南美,但英荷法三国依然盘踞这里。
1829年,因为与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委内瑞拉宣布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委内瑞拉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与英属圭亚那划分边界。
1835年,英国利用委内瑞拉刚立足未稳之机,打着科学考察的旗号,越过埃塞奎博河,占领了西起奥里诺科河,东至埃塞奎博河约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41年,英国提出了奥里诺科河为界作为英委边境。
这个提议被委内瑞拉拒绝。委内瑞拉认为早在殖民时期,埃塞奎博河就是西属圭亚那与荷属圭亚那的边界,即便后来荷兰将埃塞奎博河以东的地区转让给英国,这个边界也不应该被改变。
▲埃塞奎博河,委内瑞拉和英国要求的分界线
由于双方未能就边界划分达成一致,埃塞奎博河以西的领土归属成为了英国与委内瑞拉争议的焦点。但英国还是事实上占领了埃塞奎博河以西的领土。
此后,该地区发现黄金,让两国的矛盾更加尖锐。为了独霸黄金资源,英国一度完全占领了争议地区。领土矛盾持续了半个世纪。
1895年,委内瑞拉和英国宣布断交,委内瑞拉危机爆发。这次外交危机给了外部势力插手的机会。尤其是美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成为了新兴的霸主,急需要在美洲确立影响力。委内瑞拉危机恰好给了美国介入美洲事务的时机。
1897年,美国通过外交压力,迫使英国接受将争议地区交由国际仲裁。1899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仲裁团队做出了有利于英国的决定,英国获得大约90%的争议地区,委内瑞拉只获得10%。
获得仲裁支持后,英国在争议地区建立机构,正式将埃斯奎波河以西土地合并至英属圭亚那。
这一仲裁结果引起委内瑞拉的强烈不满,历届委内瑞拉领导人拒绝承认仲裁的有效性。但实力上的巨大的差距,让委内瑞拉只能默认仲裁划定的边界。
三、圭亚那与委内瑞拉的斗争
从建立英属圭亚那伊始,英国通过从印度引进劳动力的方式,加大对圭亚那地区的开发。
获得了国际仲裁支持后,英国更是鼓励居民移民到争议地区,并承认移民对种植园和矿山的所有权。因此,这些移民的后裔始终认为自己是英国人,而非委内瑞拉人。
1966年,英属圭亚那获得独立,圭亚那继承了包括仲裁给予英国部分的所有英属圭亚那领土。圭亚那的独立,使得原本英委的领土争议,变成了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之间的争议。
圭亚那的独立,尽管得到了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所有南美洲国家的承认,但委内瑞拉同时认为1899年的仲裁是无效的,要求圭亚那归还埃塞奎博河以西的领土。
面对委内瑞拉的“无理要求”,圭亚那自然选择了拒绝。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介入下,两国没有因为边境问题而擦枪走火,而是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成立了混合委员会,研究解决领土争议的方案,双方的争议暂时被搁置。
▲委内瑞拉地图,包含争议地区(红色斜杠)
争端虽被搁置了,但并没有解决两国的实际争端,矛盾随时都有再次爆发的可能。
20世纪9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严重打击了委内瑞拉经济,委内瑞拉也由于石油红利分配不均,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潭中,委内瑞拉政府处理危机不利,使得国内矛盾加深,社会矛盾加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代表委内瑞拉民族主义的领导人查韦斯,通过选举上台。查韦斯上台后,委内瑞拉将国名从委内瑞拉共和国更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纪念南美独立战争领导人玻利瓦尔,并提出了重塑“大哥伦比亚”的愿景。
▲查韦斯
查韦斯提出的重塑“大哥伦比亚”愿景,囊括了原大哥伦比亚的三部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也包括委内瑞拉所声称的西属圭亚那(埃塞奎博地区)的领土,这是圭亚那不能接受的。“大哥伦比亚”计划遭到了圭亚那的强烈反对。
▲1824年的大哥伦比亚地图,以埃塞奎博河为东部边界
1999年10月3日,是圭亚那(前身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之间仲裁决议百年的纪念日。圭亚那在这一天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但把这一天视为耻辱的委内瑞拉则宣布1899年裁决无效,重申了委内瑞拉对埃塞奎波河以西地区的领土要求。双方关系再次龃龉不断。
2015年3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在两国的争议领土附近的海域发现了储量约130亿桶的石油资源。此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宣布同圭亚那政府一起开采。石油资源在埃塞奎博地区的领海发现,也使得两国的领土冲突,延伸到了所涉及的领海冲突。
而石油资源是委内瑞拉的重要创收来源,对以石油产业为主的委内瑞拉来说,获得海上油田的控制权对于国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举动激怒了委内瑞拉。
鉴于1899年裁决的教训,2015年5月,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绕开国际社会,直接将埃塞奎博地区地区及其海域纳入委内瑞拉国防一体化战略中。圭亚那指责委内瑞拉的行径是对地区和平的破坏,两国的关系降入了冰点。
▲委内瑞拉把争议领土及其所在海域纳入防御范围
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资源的发现,使得埃塞奎博成为了两国难以解开的心结。
由于近年来委内瑞拉经济陷入全面的低迷,以及委内瑞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不一致,因此西方社会纷纷支持圭亚那。深陷内忧外患的委内瑞拉收回这个领土,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穆尔西亚的交通状况
高速公路和道路系统
国家公路系统将穆尔西亚区与西班牙的其它区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运输网络,这使得该区成为全国和欧洲水准的一个参照点。
穆尔西亚与西班牙大多数城市之间的公路交通非常便利(到马德里为3.5小时、到阿利坎特为45分钟、到巴伦西亚为3小时、到阿尔瓦塞特为1小时、到格拉纳达为2小时,等等)。该区几乎所有的城市与乡镇都连通到主要的人口中心,比如卡塔赫纳、洛尔卡和首府城市穆尔西亚。
地中海式的高速公路从南方自赛维利亚,然后向北经过巴伦西亚和巴塞罗那到达法国边界。
国家公路与高速公路系统连接着卡塔赫纳、阿尔瓦塞特、穆尔西亚并到达遍布全区的各个当地市场。A-7高速公路将穆尔西亚区完全连接到地中海沿岸地带并向北到达法国,E-15高速公路则沿安达卢西亚区的海岸边缘通向葡萄牙。
对该区影响巨大的另一条道路是阿利坎特与卡塔赫纳之间的收费公路,它将“El Altet”机场的范围区域从阿利坎特延伸到了墨利西亚诺海岸,这样从Mar Menor出发在45分钟之内就可以到达机场。
在穆尔西亚区,出口业务造就了非常活跃的一个交通运输行业。根据交通运输联合会提供的数据,覆盖全国与欧洲主要线路的卡车车队由超过8,000辆车组成。这是西班牙的第二大车队,也是冷藏运输方面的第一大车队。
机场
穆尔西亚区目前有2个机场在运营,第3个机场正在筹建当中。
San Javier机场:这个机场提供飞至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以及许多其它目的地的每日航班,也提供一些国际航班飞至诸如伦敦、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这些地方。还提供定制包机的服务。San Javier机场位于Mar Menor地区,从穆尔西亚出发约35分钟路程,从卡塔赫纳出发约20分钟的路程。
El Altet机场 (阿利坎特):这个机场位于阿利坎特市,这里提供往返于主要的西班牙城市与欧洲城市的固定航班。从穆尔西亚市出发约40分钟的路程。
Corvera机场:科尔韦拉机场将是我区的新机场。它位于距离穆尔西亚市20分钟、Mar Menor地区20分钟、卡塔赫纳市30分钟路程的这样一个理想位置。
这个新机场将拥有接待世界各地飞行航班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接待最大的客运飞机。下面的地图展示了这个位于科尔韦拉地区的新设施的优越位置。
水路和海上运输
卡塔赫纳港是位于该区的第二大城市,最近几年以来这个港口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务,提高了它的商业灵活性和竞争力,每年的运输量都取得惊人的增长。在2007年,吞吐流量超过了2450万吨,使得这个港口成为西班牙的一个行业参照点。
除了货物流通的稳定增长之外,还有停靠港口旅游客轮数目的迅猛增加。部分原因是港口位于地中海西部的战略位置,另一部分原因是其优良的基础设施。去年有43艘旅游客轮在卡塔赫纳港停靠,让超过40,000名乘客有幸目睹了这个美丽的城市。
在整个2008年里,卡塔赫纳港湾和埃斯孔布雷阿斯港湾的各项服务与基础设施将继续得以完善。埃斯孔布雷阿斯港的改进项目正在实施当中,第一期于2004年完成并且于当年启动了第二期的项目。当前,该项目正处在最后阶段。后勤方面的各项业务也正在进行授权协商当中,固体散装货物场站正在加紧施工以便达到全额运营能力。
这些港口基础设施的改善吸引了很多大公司来到这个地区,其中不少公司已经拿到了重要的授权合同。所有这些投资毫无疑问地将有助于强化Valle de Escombreras港,使它不仅成为港口业务而且成为了穆尔西亚区总体的增长引擎,这样才使得该区每年都取得超过西班牙平均工业生产的水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