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呢?古罗马文明的文化_罗马_拜占庭_古罗马

本文目录

  • 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 古罗马文明的文化
  • 罗马文明的特点
  • 古罗马文明

在历史上,古罗马是一段怎样的文明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呢

古罗马文明是具有浓郁的传说色彩和很强的包容性、独特性、地域性,深受宗教的影响的一种文明。古罗马文明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罗马建国到统一意大利半岛;第二阶段,是经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第三阶段,逐一征服马其顿、希腊半岛、叙利亚,公元前31年的亚克兴之战宣告了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灭亡,最终造就了罗马帝国。

第一阶段是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也称为“王政时期”。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后有七个“国王“,统治着罗马,其中有拉丁人,有萨宾人,亦有伊达拉里亚人。除了王权之外,此时的罗马政治体制还包括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第二阶段是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也称为“共和时期”。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进而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元老院控制了公共资财,并有权否决公民大会的所有措施。

第三阶段是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

古罗马文明的文化

古罗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传统上受伊特鲁里亚、希腊文化的影响,吸收其精华并融合而成。西元前3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强国,其文化亦高度发展。
西元3世纪后罗马经济、政治转入危机阶段,文化逐渐衰落。同时基督教迅速传播,基督教文化开始形成。古罗马文化对后世西方国家文化有相当影响。 古罗马文学为拉丁文学,其原创性不大,多摹拟古希腊文学。拉丁文学的全盛时期约为前80年至西元17年左右,这段时期以西元前42年为准又可分为两期,前期以西塞罗、凯撒、卡图卢斯为代表;后期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李维为代表。
前期的西塞罗,以书信、演讲词著称;凯撒征服高卢所写的高卢战记等一系列以第三人称描述的战记,简洁流畅,是后人研究西欧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维吉尔则是后期最杰出的诗人。
史学方面,则有李维的罗马史,记录罗马早期的历史;塔西图斯留下丰富的历史著作,著有《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等不朽著作,如描写帝国早期的编年史,强调历史的鉴诫功能。 拉丁文字母成为许多民族创造文字的基础,也是整个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不过,在东部,希腊文亦为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一般人在埃及使用古埃及语文,在中东使用闪族语系中的阿拉姆语文。在西方,高卢与不列巅地区的普通人使用塞尔特方言,莱茵河与多瑙河地区的日耳曼人讲古老的日耳曼语文,迦太基一带讲腓尼基语文。
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凯撒、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物件。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意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体内有一些精灵或神明控制人类的命运,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门神等等。前三世纪开始受到古希腊宗教影响,便开始信仰希腊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后期和帝国时期,来自中东和小亚细亚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罗马人的信仰。
帝国时期,基督教(公元1世纪)开始发展,教义倡导平等博爱、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会底层的人民和奴隶信仰。由于拒绝接纳罗马信奉的诸神明、不愿将罗马在世的皇帝视为神明,故受罗马政府的打压与迫害。随着罗马帝国国势走下坡,内部与外部危机的出现,不少上流社会的贵族亦改信为基督徒。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的米兰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狄奥多西一世在392年颁下诏令,独尊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古罗马哲学深受希腊化时代斯多亚学派与伊比鸠鲁学派思想影响。代表思想家为西塞罗。他认为善行产生快乐,智者就是依照理性指导而生活的人,因而不为烦忧痛苦所困扰。哲学家卢克莱修著作的《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五贤帝之一的马可·奥理略(罗马唯一的哲学家皇帝),留下《沉思录》名著。
公元3世纪以后的新柏拉图主义成为具影响力的学派,有取代斯多亚学派之趋势。该学派的创立者为普洛提纳斯。他鼓吹苦行禁欲和内省思考;在宇宙本体的看法上,结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其主旨为太一或上帝发投出心灵和世界灵魂,然后到达认知的世界。新柏拉图主义对早期基督教神学发生了深远影响。 古罗马科学是总结过往累积的经验和吸引地中海诸名族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农学、天文学、地理学及医学、工程技术有较大的成就。与古希腊人比较起来,罗马人在科学方面的研究有两个明显的特色。第一,罗马人注重实际,而不看重抽象的理论框架的构造。第二,虽然罗马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无重大创新,由于他们征服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接触到许多文明古国创造的优秀成果,故此在对人的科学成就进行总结有所贡献。

罗马文明的特点

1,始终具有民主思想  即使是在帝制确立以后  仍然保留着元老院,并为以后的欧洲大陆保存了民主作风,议员议会等民主制度。

2,罗马是欧洲奴隶制的巅峰,因此其文明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生活中就是生产方式的奴隶主体,还有生产关系的奴隶与奴隶主的从属关系。

3,在罗马帝国存在的数百年里,罗马一直没有停止过征讨和战争,即使有短暂的和平时期也是对于再次战争的力量积蓄,这是因为其奴隶制政权的存在就是建立在对于外族和番邦的无情掠夺和奴役之上的,这也是其国家强盛的源头。

扩展资料

罗马文明教育:古罗马教育史可以简化为两个时代,其一就是以罗马固有教育为主的上古时代,其二就是以希腊教育为主的古典时代。古罗马上古时代的教育,是在罗马固有社会组织和固有思想下,以罗马传统英武杀伐精神为教育精神,单纯就是罗马人的教育。

古罗马古典时代的教育,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后,大批希腊学者来到罗马办学,罗马社会吹起一股希腊风,将希腊文化视为一种时尚,尽管受到保守分子的打压与反对,但是仍有许多富家子弟纷纷负笈希腊,到雅典等城市专攻希腊哲学和修辞学。

古罗马文明

拜占庭人(从476年到1453年)
拜占庭人因来自拜占庭一地而得名,拜占庭是一个古希腊城市,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公元第四世纪重新命名它为君士坦丁堡,并且让它成为罗马帝国的陪都。拜占庭位于罗马帝国东方的部份,比西方的另一部份多延续一千年,它保护欧洲不受来自东方势力如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扰。拜占庭人之所以能够延续那么久,是因为君士坦丁堡拥有坚固的城墙防卫,同时能够透过海路获得补给。在公元第七世纪的顶盛时期,拜占庭人收复了大部份原来属于罗马帝国的版图,只有伊比利亚半岛(今天的西班牙)、高卢(今天的法国)和英国没有收复。拜占庭人曾一度占有中东,但是他们的帝国版图还是以巴尔干半岛和今天的土耳其为主要部份。
第一个伟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565)。他的野心是恢复古罗马帝国,而且差一点就成功。查士丁尼一世的助手贝利沙鲁斯,是当时最伟大的将军,他率领帝国军队同时打败东方的波斯人、北非的汪达尔人、义大利的东哥德人、巴尔干的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除了军事行动之外,查士丁尼还建立一个有力的法律和管理制度,为帝国的未来奠下基础,并一直捍卫着基督教会。
数个世纪以来,拜占庭拥有欧洲最繁荣的经济,因为君士坦丁堡在亚洲、欧洲、黑海和爱琴海之间的贸易路线上,占有最理想的位置,它是由中国往西方的丝路上一个重要目的地。诺米西玛(重要的拜占庭金币)在八百多年里面,一直是通行地中海的标准货币。不过君士坦丁堡的战略位置,最终也引起了义大利城邦国家的妒忌和仇视。
大体而言,拜占庭帝国强大的关键在于它优秀的军队。他们透过实战经验,融合了罗马、希腊、哥德和中东等国军事上的长处,其军队的核心是具冲击力的重骑兵,并以轻型步兵(弓兵)和重型步兵(配备装甲的剑兵)做为支援。军队被组编成各个部队,并施以战术和策略的训练,军官则会接受军事史和理论的教育。虽然他们常常要面对数目庞大但未受训练的敌军,却能依靠出色的战术和优秀的训练屡屡赢得胜利。拜占庭的军队常透过间谍网络和秘密特工提供有关敌军计划的资料,并且会以贿赂或其他方法引开侵略者。
拜占庭的海军保持海路的畅通,一方面从事贸易,一方面维持补给路线,让君士坦丁堡即便被包围,也不会因为资源枯竭而投降。在公元第八世纪,由陆路和海路攻击的阿拉伯人被一种秘密武器—「希腊火」所打败。这是一种由液态易燃物制造出来的化学武器(其成份仍然不详),由一个喉管把它喷出。阿拉伯的海军就是被「希腊火」所摧毁。
在公元第七和第八世纪之间,阿拉伯占领了埃及、中东、北非和西班牙,从拜占庭的手上永久地夺去这些地区。1071年,土耳其人于曼奇克托取得胜利,导致帝国在小亚细亚一带的□物、牲畜、马匹和士兵等重要资源供应被切断。1204年,十字军诱使威尼斯的总督利用背叛者,让他们得以洗掠君士坦丁堡。
十四世纪时,土耳其人攻占亚得利亚堡,然后绕过君士坦丁堡侵略欧洲。1396年,他们在尼古博鲁斯打败大批的十字军,并安置了很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1453年五月,土耳其的苏丹麦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帮助之下,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