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为什么会背叛刘邦(英布当初为什么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_项羽_刘邦_投靠
本文目录
- 英布当初为什么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 囚徒出身的黥面虎将英布战功卓著,却选择了反叛刘邦,这是为什么
- 并没有被项羽亏待的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 彭城之战项羽胜刘邦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 英布当初为什么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其目的是什么
- 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英布为何这么做后来他是何结局
- 英布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后,为何后来又背叛了刘邦原因是什么呢
英布当初为什么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英布背叛项羽是因为项羽固执,没有给英布太多的好处。在项羽的指挥下,迎击敌人,多次为楚国立功。可以说是为楚国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然而,他并没有得到最好的待遇。于是,刘邦派人去游说给更好地待遇,后来英布出卖了项羽。
事实上,刘邦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心理上完全制服了英布。作为一个诸侯,营布在军事上并不十分突出,这在他被项羽的将军龙骑和刘邦击败时就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英布对自己的附庸国身份十分着迷。他觉得自己和项羽任命的刘邦一样。他的心态依然存在,他不会对刘邦有用,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会反抗刘邦,成为未来的麻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邦精心设计了以上这些,使得营布觉得自己是诸侯国,但他的地位无法与刘邦相比。刘邦的计谋奏效了,英布从此一直忠于刘邦,直到项羽的灭亡。
英布的投降意义重大。这不仅标志着刘邦与项羽权力平衡的变化,成为项羽,也标志着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思想的彻底失败。到那时,18位勋爵中的16位已经不复存在。刘邦的军队离开陈仓后,永王吴汉自杀身亡。长山王张二向刘邦投降,刘邦封他为赵王。从那以后,他一直是刘邦的研究对象。赵国的代王谢国忠受到陈羽的拥戴,再次称王。为了答谢,他封陈羽为代王。他在与韩将军韩信的战斗中被打败,陈余被杀,赵王歇被灭了。河南王申阳与殷王司马邛在战败后向刘邦投降,并与刘邦一起参加了彭城之战。刘邦被打败后,他们也死在了混乱中。
济北市的王田安和胶东的王田市都被田荣杀死了,齐国的田都也被田荣赶走了。项羽打败了田荣,仍然有一个田横他无法清除,三齐的土地仍然不受项羽的控制。项羽杀死了韩王成,又立了郑昌为王。郑昌战败后向刘邦投降。赛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率先向刘邦投降,他们的封地早已是刘邦的领地。这次汉武帝落榜,18位诸侯,除了项羽对刘邦,只有衡山国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这两位分量不足的人物。项羽的世界格局才正式存在了几天,然后是持续不断的战争。到目前为止,世界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即刘邦和项羽两大势力的东西分离。
囚徒出身的黥面虎将英布战功卓著,却选择了反叛刘邦,这是为什么
在秦末时期的农民起义中,出现了很多猛将以及谋士,在这中间有被称之为黥面虎将的英布,英布是一位秦末汉初时期一位著名的武将,在秦朝的时候,被秦朝的法律实施了黥刑,所以又被称之为黥布。
在后来陈胜吴广所进行的农民起义之中,这天下就陷入了混乱之中,这个时候项羽和刘邦的势力乘机灭掉了当时的秦朝,在之后项羽和刘邦就开始争夺天下,刘邦这边的人才居多,在后来的对抗之中刘邦获取了最终的胜利,在后来为刘邦夺取天下的三大名将在最后都是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英布就是其中一位死的比较惨的一位将领。
黥面虎将英布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一位得力猛将,后来在陈平的策反之下,和项羽的意见不合,于是就去投靠了刘邦,在投靠刘邦的时候表面上是答应了,但实际上还是楚国的一位将领,事情被随何发现了这件事情,随何立即对这件事情进行揭穿,在随何一直逼迫的情况之下这才去投奔刘邦。
在项羽和刘邦打输之后,项羽自刎而死,刘邦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皇帝,并且册封英布会淮南王,在这之后吕后杀死韩信,这件事情使英布的内心十分恐惧,在这一年中刘邦又杀掉了彭越,并且把彭越做成了肉酱送给许多诸侯,肉酱送到英布的手中,对此更加的恐惧了,在暗中集结了军队,起兵造反。
在钓史公看来英布的成名之路是依靠项羽完成的,在楚汉相争之时选择了刘邦,这种在政治上变化多端,谁强我就投奔谁的处世和为人就有问题,再加上英布也不顾自己的脸面,别人在他的脸上刺字,他还到处炫耀给别人,最后反叛刘邦也是因为自己的多疑害死了自己。
并没有被项羽亏待的英布,为什么还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
人有时候是十分有意思的,一个执念可能成就一个人,但是也很可能就因为这样一个执念,彻底害了一个人,无数历史事实已经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比如英布这个人的成败,其实就是因为执念。
早年英布之所以能够成功,靠着的是自己能够“当刑而王”的执念,而后来英布先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后来又想造反对抗刘邦,靠的依旧是一种执念,这种执念也就是英布最终背叛项羽的主要原因,为何这么说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01因为“当刑而王”的执念走上人生巅峰
英布出身平凡,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来看,英布想要成为人上人,基本是不太可能的,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对英布说他有富贵之相,将来定会“当刑而王”,有了这样的说法之后,英布开始为自己成为王做准备。
秦末时期,天下一片大乱,英布因为犯事而被捕,遭受了当时极为残忍的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刺字,当时很多人都十分悲伤,只有英布不仅不悲伤反而还比较兴奋,因为他一直都记着自己将会“当刑而王”的执念。
不过在遭受黥刑之后,英布并没有马上就成为王,而是与自己预期完全相反,英布被弄去修骊山皇陵去了,这让英布觉得事情有些不妥,于是在修建皇陵的路途上,英布就带着一群人逃跑到山林里,成为了当地的绿林好汉
后来恰逢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英布才带着一群人去追随项梁,在项梁死后,英布成为项羽的手下猛将。可以说英布对项羽的帮助很大,而项羽对英布也比较看重,没有亏待英布。在跟随项羽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英布屡立奇功,比如巨鹿之战中,英布立下大功,还有后来坑杀20万秦军,英布也参与其中。
这些事情对于项羽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而英布在这一系列的行动中,都有着十分出色的表现,所以当后来项羽已经灭掉秦朝,分封天下诸侯的时候,专门给英布分了一个九江王,这个地方虽然不算多么富裕,但却是英布的家乡,所以英布对此十分满意,就衣锦还乡了,至此英布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刑而王的愿望。
02英布背叛项羽
在英布已经成为九江王之后,就开始有些不听使唤了,当项羽打算平叛齐地的叛乱时,召集天下诸侯一起出兵,可惜很少有人愿意出来响应项羽,就连项羽一直以来十分信任的英布,也不愿意出兵。
经过项羽派遣使者去三番五次催促英布出兵,英布才勉强派了4000老弱病残部队去响应项羽,可是这样的帮助,形同虚设,由此可以看出,其实这个时期的英布,内心就已经有了其余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执念,不过这个执念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分析。
这次英布派出去4000士兵,虽然暂时防止项羽继续催促自己,可是也和项羽之间产生矛盾,项羽对英布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满,在英布心里他是明白的。到了后来彭城之战的时候,项羽再次召唤英布,结果这次英布更是静观其变。
项羽一再派遣使者去催促英布,可是英布始终选择隔岸观火,刘邦一方看到这样的情况,也专门派遣使者去劝说英布投靠刘邦,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英布的选择将会十分重要,可英布在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选择与判断的能力,他一直处于一种不知所措和犹豫不决的状态。
项羽的使者催促英布派出援兵,英布按兵不动,刘邦的使者劝说英布投靠刘邦,英布也是不表态,最后刘邦的使者和项羽的使者相遇了,刘邦使者十分聪明,就直接告诉项羽使者说英布已经投靠刘邦了。
这下英布算是骑虎难下,已经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只能选择杀掉项羽的使者背叛项羽,从而投靠刘邦,但是从头到尾,英布都不是主动选择,而是一种被动选择,这就为后来英布的悲剧埋下伏笔了。
当英布帮助刘邦战胜项羽,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正式建立汉朝,将英布封为淮南王,至此,英布当刑而王的愿望还是处于实现的状态,这似乎在英布的内心里,就已经是自己的终极愿望了,至于谁当皇帝,其实自己无所谓。
可是后来随着刘邦清除异姓诸侯的时候,韩信等人先后死去,英布已经十分恐慌,他觉得刘邦肯定会收拾自己,所以在着急之中,英布便选择了造反,最后被刘邦亲自率兵拿下英布,英布被刘邦残忍杀害,以儆效尤。
03为何英布会背叛项羽和刘邦呢?
从英布的整个人生经历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英布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他觉得自己可以当刑而王,成为一方之王,就是英布的终极目标,他似乎对皇帝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楚。
在开始英布被项羽封为九江王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觉得自己和项羽是平起平坐的,所以就算项羽召唤他出兵相助,英布也不愿意出兵,他觉得自己只需要守护好自己的九江地区,就已经足够了,至于项羽的地盘,那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还有谁会当皇帝,和自己也没有关系。
正是英布这种执念,促使英布最后在彭城之战的时候,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帮助项羽还是投靠刘邦,在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之下,最后才会被刘邦的使者利用,促使英布不得已只能背叛项羽,要是当时英布的态度足够明确,立场足够坚定,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同理,也就是因为英布立场不坚定,对领导者的忠诚度不够,所以后来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英布这样的人,英布当然也害怕了,他觉得自己好歹也是一个淮南王,刘邦想要收拾自己,自己就该反抗,所以导致丢了小命。
我们可以反观一下萧何以及张良等人,他们虽然同样功高盖主,可是这些人十分懂得明哲保身,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所以当刘邦想要收拾他们的时候,他们想的不是造反,而是明哲保身。
04结语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格局和执念,会成就一个人,也会毁了一个人,我们的一生很漫长,在不同的阶段与不同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格局,让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人,而不是故步自封之人,因为一旦固步自封,被执念彻底禁锢,最后悲剧也便接踵而至了!
彭城之战项羽胜刘邦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英布投靠刘邦,背叛项羽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而且是必然性大于偶然性,对于投降这种关系到将来地位与生命的头等大事,不可能仅凭刘邦使者随何的几句话就立即做出决定的,英布的背叛早在刘邦派出使者前,就有了蜘丝马迹。
英布出身囚徒,秦末天下大乱时拉起一支军队反秦,很快凭借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得到了番君吴芮的赏识,成为吴芮的女婿。即使在英布投靠梁项时,也是带着一支小队伍前来投靠,很快英布又以卓越的战功和英勇作战获得赏识,当项梁被封为楚国的武信君,英布也被封为当阳君。
英布
《史记黥布列传》就是这样记载的: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翻译:项梁率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发,攻打景驹、秦嘉等人的战斗中,黥(英)布骁勇善战,总是位列于众军之首。项梁到达薛地,听说陈王的确死了,就拥立了楚怀王。项梁号称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
这里就能看出英布的骁勇善战,从地位上看,英布在楚国的地位名义上与项梁一致,实际上还高于刘邦的武安侯,这个地位已经不低了,这还是巨鹿之战前的英布,在楚国内部,英布不是项梁的嫡系,算是一支半独立的武装。
英布骁勇善战
在巨鹿之战中,英布与蒲将军作为项羽军的前锋,率领2万楚军前锋面对数十万秦军,英布骁勇善战、不畏身死,打出了巨鹿之战的首胜,然后才有项羽率领全部楚军主力破釜成舟成渡河与秦军决战,巨鹿之战的功劳,英布至少占一半,凭借的就是英布自身勇猛善战的风格。
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翻译:项羽派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英布屡立战功占有优势,项羽就率领着全部剩余人马渡过黄河,跟英布协同作战,于是打败了秦军,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功盖各路诸侯。各路诸侯的军队都能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就是因为英布指挥军队作战能以少胜多,使人震服啊!
也就是说:英布在楚军中的战斗力是除项羽本人之外最强的,项羽能够屡战屡胜,有英布一半的功劳,所以在项羽分封天下时,英布以一个战功赫赫,又是相对独立的楚国武装,被封为九江王,英布算起来无论是在分封前,还是分封后,都是与项羽地位相差无几的诸侯,而不能看成项羽的手下。
在项羽分封之际,整个天下唯项羽马首是瞻,根本原因就在于项羽强大的武力,天下无人能及,无论是英布,还是刘邦,都是要臣服于项羽的,无论这种臣服是表面上还是实际上的。
英布与项羽
在项羽分封天下结束后没多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是田荣第一个在齐地反抗项羽,同时拉拢了赵国的陈馀和梁地的彭越,紧接着刘邦在汉中发起攻打关中的还定三秦战役,很快就突破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东出函谷,并相继收复了中原的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再加上之前刘邦攻破关中的三秦王,项羽分封的18个诸侯中,已经有8个诸侯王被刘邦收复,整个中原地区全被刘邦占据,整个天下刘邦也占据二分之一。
换句话说,彭城之战前,刘邦的实力远远地超过了西楚霸王项羽,刘邦的势力已经遍布整个巴、蜀、汉中、中原,一直到与楚国交界的彭城地区,二分天下有其一,这一切不过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完成的。
彭城之战前,即使是项羽分封的那些诸侯王,看到刘邦取得这样的形势,也会在心中掂量一下将来的局势,那些所谓半独立的诸侯王,实际上对天下形势非常敏感,大多部是墙头草,谁强跟谁,比如三秦王中的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 、魏王豹等,小部分诸侯王则是原地观望,比如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
英布同样作为诸侯王,自然不想把宝押在会输的一方,所以英布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当项羽要求英布率领人马与他一起平定齐地的叛乱时,英布没有把宝全部押上,只是派出了四千人马给项羽,一是不敢得罪项羽,二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刘邦打来了怎么办。
英布与刘邦
从英布派出部分人马协助项羽,而没有本人率领全部兵马协助项羽开始,英布已经动摇了,至少开始保存实力,作壁上观了,所以当刘邦率领声势浩大的56万人马攻打彭城之时,英布仍然选择了作壁上观和保存实力,眼看着刘邦打进了彭城。
天下局势在彭城之战后再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邦在彭城的56万大军被项羽率领3万的精锐骑兵杀了个大败,看到项羽打了胜仗,转眼之间,墙头草诸侯们立即用脚对局势进行了投票,比如魏王豹、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又投降了项羽,而那些依然保持中立的诸侯,比如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包括九东山英布只能选择继续观望,等到刘邦与项羽决出个高下再作决定。
刘邦彭城之战大败后,依据占据巴、蜀、关中以及荥阳以西、函谷关以东的的中原地盘,项羽虽然在彭城打赢了刘邦,并且一直向西追击刘邦,直到双方在荥阳对峙,项羽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双方在荥阳对峙,实际上刘邦仍然占有所有荥阳以西的地盘,这些地盘同当年秦国统一天下的地盘是大致一样的,刘邦虽败,但仍然有实力与项羽争夺天下,正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形成相对的平衡,所以也让英布这样观望的诸侯保持继续观望,而没有偏向任何一方。
也许有人说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 、魏王豹怎么投靠项羽了?很简单,这些诸侯王在彭城之战是被项羽俘虏的,战争中的惨败直接就让他们选择投降了,没有保持观望的实力与能力,而英布不同,英布没有参与刘邦攻打彭城的战争,也没有参与项羽对刘邦的军事行动。
英布与项羽
正是因为英布这样的异常的表现,让刘邦阵营的张良等人看到了策反英布的希望和可能性,才会派出使者随何前去说服英布,刘邦派出使者前去说服英布的前提是:英布有保持中立观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或者英布表现得对项羽死心踏地的话,张良与刘邦就会派出使者说明英布,所有的策略都是因人而宜的。
所以不能看到彭城之战刘邦被项羽打得惨败,就认为刘邦实力不如项羽,事实上,彭城之战后,刘邦的实力也与项羽不相上下,实力体现在地盘(赋税来源)、人口(兵员来源)、面积(战略纵深)上,而不仅仅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
英布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能以布衣之身成为天下诸侯之一,能力不容小看,身为九江王的英布,必然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也正是英布这些行为,让刘邦阵营的张良看到了机会,有了机会,才有成功说服的可能,于是就有了随何的出现说服。
从英布的角度来看,如果楚、汉两国都派出使者来说服,正确的策略就是:都答应他们,但就是不做出具体行动,因为这样才能两边都不得罪,同时继续观望,直到楚汉之争的平衡被打破,偏向一方,英布就能做出选择,所以刘邦的使者随何刚到时 ,英布不是拖而不见,就是私下答应不见行动。
英布与刘邦
英布之所以最终会投靠刘邦是因为这个叫随何的使者作出一件正确的事情,迫使英布得罪了楚国,迫不得及,英布才选择投靠刘邦,并非出于英布真心,而是被迫答应的,这件事就是身为刘邦使者的随何擅自来到项羽使者的住处,告诉楚国使者英布已经投降刘邦。
楚使者在,方急责英布发兵,舍传舍。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坐,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搆,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因起兵而击之耳。”於是杀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翻译:楚国的使者也在,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协助项羽攻汉,当时楚使住在宾馆里。随何直接闯了进去,坐在楚国使者的上席,说:九江王英布已经归附汉王刘邦,楚国凭什么让他出兵?英布显出吃惊的样子,楚国使者站起来要走,随何趁机劝英布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可以杀死楚国的使者,不能让他回去,我们赶快向汉靠拢,协同作战。英布说: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国罢了。于是杀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国。
随何编造谎言告诉楚国使者说英布已经投降,如果让楚国使者回去告诉项羽,以项羽多疑的性格肯定要对英布大发雷霆,甚至会发兵攻打,英布已经无路可退,这个时候只能被迫投降刘邦,这也就是英布投降刘邦的偶然性因素,而英布在之前保持一系列中立的态度就是英布投靠刘邦的必然性因素。
英布降汉
所以彭城之战明明是项羽大胜,刘邦惨败,为何英布却投靠刘邦,背叛项羽呢?
根本原因总结下来就是:在彭城之战前,英布就由于楚汉双方的势均力敌而保持中立观望的态度,给了刘邦说服英布的机会和可能,这是英布投靠刘邦的必然性因素,才有刘邦派出使者随便何前往说服英布,而随何在擅闯楚国使者住处,告诉楚使英布已经归降刘邦,是导致英布没有退路只能选择投靠刘邦的偶然性因素。
英布当初为什么要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其目的是什么
戏下分封时,原楚地被一分为四,项羽拿走了最富饶的九郡,共敖、英布、吴芮三位楚臣分走余下的三部分,英布的封地在九江,挨着项羽的西楚。但英布却在楚汉相争时转投到汉王刘邦的阵营中,这里边的原因是复杂的,英布的目的是要拿到更多的土地。
- 首先,楚汉相争初期,英布便和项羽有了嫌隙。
汉二年,田荣追杀了项羽所立的三为齐王,三齐王被灭,作为齐国实际掌权者的田荣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立为齐王。与此同时,田荣还借兵给陈馀,让陈馀谋反赵地,还把将军印给到彭越,让彭越在梁地捣乱。
齐、赵、梁三地都在楚国边上,田荣这么做,就是在挑衅项羽。面对自己的权威被挑战,项羽大怒,决定征伐田荣,征伐田荣前,项羽向九江王英布征兵,英布派了五千兵士,但自己却没去。
英布此举,其实已经是不臣的表现了。
英布为何如此做呢?史书上没有明说。
据推断,英布可能曾奉项羽命弑杀了楚怀王,弑杀楚怀王一事让英布背负极大的政治压力,英布认为项羽是在害自己,所以对项羽有气。另一方面,项羽刚回到彭城,田荣就开始搞事情,藏荼、陈馀、彭越、刘邦等诸侯也都不消停,所谓双拳难敌众手,项羽虽勇,但却未必能平定四面八方的乱局,英布此时选择派兵却不亲至,其实是在两面下注,看上去好像跟项羽站在同一战线,又好像没跟项羽站在同一战线。
总之,英布没有亲自追随项羽征伐齐王田荣一事,让项羽怀恨在心,二人也终于有了嫌隙。
- 其次,项羽小肚鸡肠,找英布秋后算账的概率极大。
项羽其人,刚愎自用,又很小气,英布搞两面下注的两面派做法,让项羽大为不满,但项羽当时既要对付东方的田荣,还要稳住西方的刘邦,在先对付田荣还是先对付刘邦的问题上,分身乏术的项羽都好一顿纠结,若非中了张良的计策,项羽到底先对付田荣还是先对付刘邦,还真不好说。
一个田荣和一个刘邦都把项羽搞的焦头烂额,如果再添一个英布,项羽可是被敌人四面八方地围住了,项羽不傻,在选择稳住刘邦时,项羽其实也选择了暂时留下英布。
项羽不傻,英布也不傻。英布和项羽共事多时,对项羽的性格很了解,英布深知,项羽小肚鸡肠,有仇必报,他已经得罪了项羽,一旦项羽腾出手来,必然得收拾他,论打仗,他英布自然不是项羽的对手,为今之计,英布必须要找到一颗可以依靠的大树,只要有了大树可依靠,英布就不再害怕项羽秋后算账。
纵观天下诸侯,齐国虽强,但在项羽的屠杀之下,也只剩下半条命了,根本算不上大树了,其他诸侯更是不行,唯有汉王刘邦的实力可与项羽相抗衡,而且,当时的刘邦还没法彻底吃下项羽,如果他英布站在刘邦一边,刘邦可谓是如虎添翼,英布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投靠刘邦,一方面可以防备项羽秋后算账,另一方面还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英布何乐而不为呢?
- 最后,英布投靠刘邦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封地。
英布起家也是很早的,早在陈胜、吴广起事之初,英布便也聚拢了一千余名追随者,随后得到鄱君吴芮的支持,吴芮更是把女儿嫁给了英布。
后来,英布和刘邦、陈婴、项梁等人合兵一处,共立故楚怀王之孙熊心为新的楚王,直到项梁身死定陶,英布仍是有着嫡系部队的楚将。北上救赵途中,项羽阴杀宋义后上位,英布受到重用,经常做先锋,无论是打巨鹿还是攻章邯,乃至于后来的攻破由沛公军把守的函谷关,英布都是先锋,其功劳不可谓不大。
但是,英布功劳虽大,但在戏下分封时却只被封为一个小小的九江王,其封地九江也很贫瘠,又近东越、百越,属于边地,相反,一些没什么功劳的,比如张耳、藏荼,却一个拿到了赵地,一个拿到了燕地。
试想,如果你是英布,你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做先锋,到头来只换来如此不公的封赏,你甘心吗?你肯定不甘心!英布也不甘心。
不甘心能怎么办呢?办法就是投靠刘邦。
汉王刘邦,为人大度,一个曾是项羽麾下执撠郎的韩信都能被拜为大将,他这个勇冠三军的先锋,投靠了刘邦,得到的封赏,还能少吗?
事实也正是如此,英布投靠了刘邦,起初没有公开,公开以后,项羽吞并了英布的九江,英布只带了百余人投靠刘邦,按理说,这时候的英布,其价值已大大降低,但刘邦还是给了英布许多人马,让英布回九江拉拢昔日的亲信,垓下之战后,刘邦给到英布的封地,比英布原有的九江大得多,封地扩大了,英布也不再是九江王了,而是淮南王。
总而言之,英布之所以在楚汉相争中投靠了刘邦,一是因为英布和项羽有了嫌隙,二是英布担心项羽秋后算账,三是投靠刘邦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英布投靠刘邦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封地。
背叛项羽,投靠刘邦!英布为何这么做后来他是何结局
九江王英布是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也是项羽阵营当中最早跟着项羽的将军。英布在早期是项羽手中非常著名的将领,为项羽在反秦斗争当中贡献出非常大的力量,但是在楚汉争霸中投靠了刘邦,这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重用。英布在帮助刘邦夺得江山之后,却因为存在着谋反之心,被刘邦诛杀,结局非常凄凉。
一、帮助刘邦夺取天下九江王英布本来是项羽手中的一员猛将,同时也是项羽的心腹爱将之一,因此,项羽把英布放在一个重要的关卡是镇守。虽然英布得到了项羽的重用,但是却对项羽赏赐的封地不满意。因此,刘邦就许诺英布,只要帮他打倒项羽,将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封地。因此,英布为了自己能够有着更大的封地,为了自己的利益,于是背叛了项羽,将自己镇守的重要关卡赠送给了刘邦。刘邦得到这个重要的关卡之后,开始了长驱直入,进而打败了项羽,而英布也得到比项羽赏赐更多的封地了。
二、谋反被杀九江王英布既能因为封地不满意背叛项羽,自然也会因为自己的野心,想要更多的封地而背叛刘邦了。于是在汉朝成立的初期,英布受到别人的教唆,于是有了谋逆之心他想要天下所有的地方,不仅仅只是现在的一两个封地而已,于是就准备起兵造反。但是这件事被汉高祖刘邦知道之后,就迅速瓦解了英布的军队,英布也被刘邦五马分尸了。英布为了荣华富贵背叛了项羽和刘邦,最后落下一个凄凉的结局。
九江王英布是一个有才能的将军,但是因为自己的野心巨大,想要更多的利益,于是背叛了当他是兄弟的项羽,投靠了刘邦。在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又心有不甘,也想要得到天下,得到更多土地和人民的尊敬,于是谋反起义,最后失败了,导致被刘邦杀死,落下一个不好的名声。
英布背叛项羽投靠刘邦后,为何后来又背叛了刘邦原因是什么呢
英布早年跟随项羽反抗秦朝,在项羽分封天下之后被封为九江王。在刘邦和项羽争霸期间,英布开始待价而沽,或者是说他并不看好项羽。后来在刘邦蛊惑之下,投入刘邦阵营。在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以后,开始大肆的杀害功臣。连为汉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都被杀了,这个时候的英布感到万分恐惧,担心下一个被除掉的就是自己,于是起兵反叛。
英布其人
英布出生于九江郡六县,早年间犯过罪,受过黥刑。后来跟随项梁起义,拥立楚怀王继位,被封为当阳君。后来项梁阵亡以后,他又投入项羽的帐下。跟随项羽征战秦军,后被封为九江王。后来在刘邦派人的游说之下,他叛楚归汉。在刘邦与项羽的争霸过程当中,辅助刘邦打败项羽。刘邦一统天下以后,建立汉朝,英布被封为淮南王。后来因韩信、彭越接连被杀,心生恐惧。于是起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缘何背叛
可以说英布追随项羽的时候,是非常受项羽的器重,很多关键的战争都让英布担任前锋。而且在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直接将英布封为九江王。而项羽麾下还有很多的将领并没有得到如此高的分封,可见其对于英布的器重。
就在这种情况下,英布因何背叛项羽呢?只能说项羽低估了人心的险恶。英布或许一开始是对项羽忠心耿耿,但是随着项羽和刘邦争斗落入下层,英布的心理也在开始发生变化。英布或许想要保存实力,又或者是不看好项羽这一方。后来在刘邦的不断挑拨之下,英布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选择背叛项羽,转投刘邦。
人心是没有满足的时候,刘邦给予了英布更大的利益,所以英布选择了背弃恩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