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高中套题(高中高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题)_译文_天下_加点

本文目录

  • 高中高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题
  •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高三语文第五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词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峥嵘(zhēng)石栈(zhàn)攀援(pān)蓬门(péng)

  B.馔玉(zhuàn)恣欢(zì)崔嵬(wéi)猿猱(náo)

  C.荆杞(qǐ)辚辚(lín)啾啾(jiū)干云霄(gān)

  D.旧醅(pēi)盘飧(sūn)青冢(zhǒng)吮血(yǔ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弓缴(jiāo)彼恶(wū)知之浡(bó)然管龠(yuè)之音

  B衅(xìn)钟羽旄(máo)之美溘(kè)然莅(wèi)临指导

  C赴愬(sù)保民而王(wàng)晔(yè)然放辟(pì)邪侈

  D.孝悌(dì)君子远庖(páo)岿(kuī)然施(yí)从良人

  3.指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地崩山催朝避猛虎子规啼夜飞湍瀑流

  B.金美酒高堂明镜烹羊宰牛长醉不醒

  C.牵衣顿足千村万落禾生陇亩健妇把锄

  D.群山万壑日夜乾坤戌马关山隔篱呼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欲辟土地放辟邪侈连辟公府不就

  B且莫之能御孰能御之振长策而御宇内

  C不若与众弗若之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D何爱一牛不爱尺璧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5.下列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径须沽取(通“酤”,买)会须一饮三百杯(应当)馔玉(美好的饮食)

  B.飞湍(急流)调朱颜(凋谢)天梯(高险的山路)萦岩峦(萦绕)

  C.干云霄(冲)车辚辚(车轮转动声)县官(官府)武皇开边(汉武帝)

  D.五更鼓角(军中乐器)吴楚东南坼(划分)怨恨曲中论(诉说)

  6.朗读时语气节拍停顿正确的一组是()

  A.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B.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C.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7.与“可以横绝峨眉巅”的“绝”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B.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C.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8.对“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说:只见那叫声凄厉的鸟,在古木丛林间飞来绕去。

  B.第二句是说:又听到杜鹃鸟在对着夜月啼叫,感觉到它对着空山发愁。

  C.这两句诗渲染了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奇险。

  D.杜鹃鸟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里用来烘托旅愁,十分恰当。

  9.对《兵车行》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反对统治阶级发动侵略战争的政治诗,全诗通过一个士兵的诉苦,对统治阶级进行了严厉的`谴责。

  B.诗人体现在这首诗里的思想是深刻的,他反对战争,认为人民的死亡是由于“武皇开边意未已”造成的。

  C.杜甫的这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同以往许多类似题材的优秀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征夫思妇的哀怨表达感情的。

  D.这首诗在韵律的运用上也很成功,几次换韵都是随着感情的发展而变化的,充分地从声音上表达了情激而语塞的情感。

  10.对《客至》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户外的景色着笔,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做了铺垫。

  B.颔联中的“不曾”与“今始”呼应,重在表现诗人独居江村的孤独、苦闷的心情。

  C.颈联写诗人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表现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话语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D.尾联作者用商量的口气问客人,如果不介意的话就隔篱笆呼唤邻居老翁来,一同喝上几杯,表达了一种兴奋、欢快的气氛。

  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乐府”本来是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把乐府从民间采集的诗就称“乐府诗”,再后来把文人模仿“乐府诗”写的诗也称乐府诗。

  B.唐诗中有一类诗的题目中含有“歌”、“行”、“引(吟)”,像《兵车行》、《白雪歌》等,这类诗叫“歌行体”诗,不属于乐府诗。

  C.律诗分为七言和五言,一般都是四联,首联可入韵也可对仗,但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D.绝句也分七言和五言,只有四句,看上去像是律诗的一半,所以也叫“截句”。

  1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蜀道难》这一乐府诗题是李白的独创,也是他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全诗着力描绘了秦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B.《将进酒》是汉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旧题,内容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感。本诗作者由于缺乏正面的社会理想,因而流露了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C.《兵车行》也是一首汉乐府旧题,全诗表现了作者反对统治阶级在开边政策下所进行的长期的穷兵黩武的战争。

  D.杜甫有许多诗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宾至》敬而远之,《有客》、《过客相询》亲切但不热烈,《客至》又亲切又热烈。

  1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我心有戚戚焉戚戚:忧愁的样子。

  B.则齐国其庶几乎庶几:差不多。

  C.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国中:国家内。

  D.引领而望之引领:伸长脖子。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B.则盍反其本矣盍:兼词,相当于“何不”。

  C.无他,但手熟尔但: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

  D.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动词,接近,走近。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告诉。

  B.俯不足以畜妻子俯:通“府”,家中。

  C.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通“猝”,突然.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色彩驳杂的。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从词类活用看相同的一组是()

  A俯不足以畜妻子刑于寡妻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者衣帛食肉是罔民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构怨于诸侯度,然后知长短

  D欲辟土地,朝秦楚然后从而刑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②而良人未之知也

  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19.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旧社会,一见到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人们的脑海里无不感到疾首蹙额。

  B无论是学习什么专业知识或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经过艰苦锻炼,不怕一暴十寒,勇于克服一切困难。

  C.有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开发产业,这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会自食恶果。

  D.这个村的村干部由于没有真正树立与民同乐的思想观念,所以走上了脱离群众的道路。

  20.选出具有三种文言句式的一项()

  A①是诚不能也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③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B①见羽旄之美②百姓之不见保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①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②是乃仁术也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D①而良人未之知也②臣未之问③天下恶乎定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15分,每小题2分)

  孟子·万章(节选)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消。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已也,复归于毫。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日:‘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历多年,施泽于民泽:恩泽。B太甲颠覆汤之典刑典刑:旧法。

  C.益之相禹也,历年少相:辅助。D.太甲悔过,自怨自艾艾:毁弃。

  2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③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④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于”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于”字也不同。

  23.下列各句括号里的词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位)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B丹朱(之子)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C.天(以帝位)与子,则(以帝位)与子

  D.外丙(立)二年,仲壬(立)四年

  24.下列对文中的人物关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尧、舜、禹依次为禅让关系,禹和益为君臣关系。

  B尧与丹朱、舜与商均、禹与启、商汤与太甲均为父子关系。

  C周文王与周武王、周武王与周成王均为父子关系,周文王与旦也是父子关系,武王与旦为弟兄关系。

  D.太丁、外丙、仲壬为弟兄关系,商汤与太丁等为父子关系。

  25.下面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事例论证,否定了万章引述的到禹时天下不传于贤而传于子的说法。

  B本文认为,尧与舜之所以没有传子,是因为尧之子与舜之子均不贤,而禹传位于子是因为禹子启贤。

  C.本文认为,匹夫得天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舜禹之德,二是有天子的荐举。孔子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无天子荐举;伊尹没有得天下,是因为太甲勇于改过、处仁迁义;周公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成王贤,他们都没有被君王举荐的机会.

  D.文末孔子所说“唐虞禅”“殷周继”,“其义一”,这个“一”指的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

   三、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也绝对不要卖。”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竟然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再把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竞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来买。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命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必须写成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锲而不舍(qì)

  B、中绳(zhòng) 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 跂而望矣(zhi)

  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絜大(duó) 官盛近谀(yě)

  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养生丧死(sānɡ)

  2、下列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

  ①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 ) 之。

  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 ( )之以孝悌之义。

  A、遗 振 伸 B、贻 振 申 C、贻 震 伸 D、遗 震 申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殊俗 叩关 不测之渊 兵刃既接 B、迁徙 须臾 约从离衡 防微杜渐

  C、崛起 堕落 追亡逐北 要言不烦 D、谪戍 孝悌 锲而不舍 人才汇萃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赢粮而景从

  C.君子生非异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 )

  A.王好战,请以战喻(好:喜欢) 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按)

  B.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C.谨庠序之教(谨:认真从事) 数罟不入洿池(数:多次)

  D.王道之始也(始:开端)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邻国之政 树之以桑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其智乃反不能及

  C.师不必贤于弟子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中山之君也

  D.请以战喻 夫夷以近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9、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不必贤于弟子 B、而耻学于师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未之有也

  10.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岁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树之以桑

  C.不拘于时,学于余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为天下笑者,何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士大夫之族 族:类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结构助词,的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于:对于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段古今对比,赞美“古之圣人”,批评“今之众人”,指出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是不同的

  B.本段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原则,指出学习不要有门户之见,并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C.本段重点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D.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段立足于“破”,逐层批判了“士大夫之族”、“今之众人”和“君子”,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第三大题)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假舆马者 假:借助。

  C.臂非加长也 加:增加。 D.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中:合乎。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B.①故木受绳则直 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而思矣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D.①蛟龙生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1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7.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 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 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第三大题)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六 国 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古地名),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 弊:遮挡

  C.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折:掉转

  D.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佐:帮助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B.①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①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②蟹六跪而二鳌

  D.①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苏辙认为六国应有的正确做法的一项是( )

  ①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②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

  ③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 ④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⑤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⑥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1.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

  B.“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作铺垫,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

  C.“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借用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强调韩、魏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比喻是上述论点的推论和深化

  D.文章结尾对六国的贪利忘义、不顾大局终取灭亡提出尖锐地批评,并表示了痛惜之情对强大秦国发动不义的侵略战争表示了愤怒指责

  (第三大题)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译文:

  (7)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译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其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遂杀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有改动)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将:率领 B.喻之决狱 喻:告诉

  C.求其罪过,举劾之 举:检举 D.其势足以倍畔 倍:加倍

  23.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先齐人也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①据阳山,逶蛇而北 ②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C.①暴师于外十余年 ②虽又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D.①恬罪固当死矣 ②其问道也固先乎吾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夫晋,何厌之有

  B.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乃吞药自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蒙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秦国的将领,攻城略地,出生入死。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

  B.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而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从此以后赵高与蒙氏兄弟结下怨仇。

  C.胡亥在扶苏死后曾打算放过蒙恬,而赵高却污蔑蒙恬领兵30多万,虽身在牢狱之中,但仍有叛乱的实力。最后蒙恬也难逃一死。

  D.本无罪过,可蒙恬自杀前却说自己挖绝地脉应受到上天的惩罚,这实际是他不愿直接指责杀害自己的罪魁祸首的一种无奈之举。

  (第三大题)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译文:

  (9)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共宦籍。

  译文:

  (10)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译文:

  三、填空题

  (一)名句默写(共9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则何如?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之教, , 。

  3、斩木为兵, , 赢粮而景从。

  4、奋六世之余烈, ,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

  6、 ,却匈奴七百余里, 。

  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___________ 。

  8、吾师道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二)文中语句翻译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分)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2分)

  译文: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分)

  译文: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

  译文: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译文:

  (6)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3分)

  译文:

  (7)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3分)

  译文:

  (8)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3分)

  译文:

  (9)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3分)

  译文:

  (10)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3分)

  译文:

  (三)阅读《任末好学勤记》翻译其中语句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译文:(11) (3分)

  译文:(12) (3分)

  四.写作:(60分)

  春风来了,你感动;花儿凋零,你感动;蝶的折翼,你感动;姚明奋起一跃,你感动;父亲孤寂的背影,你感动;-------瞬间的美丽与黯然,都会引起你心灵的震撼,请以感动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注意细节描写,要有真情实感。

  (3)注意开头扣题,文中联题,结尾升华主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