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下联(相逢一笑闽恩仇_下句是什么)_一笑_恩仇_鲁迅

本文目录

  • 相逢一笑闽恩仇,下句是什么
  • 相逢一笑泯恩仇,下句是什么呢
  • “江湖夜雨十年灯,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写的
  • 下联:一笑泯恩仇求上联
  •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全句
  • 下联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上联怎么接

相逢一笑闽恩仇,下句是什么

只有上一句,没有下一句。
鲁迅《题三义塔》 (1933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相逢一笑泯恩仇,下句是什么呢

这是出自鲁迅的一首诗,这句是最后一句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江湖夜雨十年灯,相逢一笑泯恩仇”是谁写的

  “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北宋诗人黄庭坚《寄黄几复》。“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题三义塔》。
  《寄黄几复》全诗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题三义塔》全诗如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下联:一笑泯恩仇求上联

上联:无言寄哀思,
下联:一笑泯恩仇。
或者
上联:无声明情爱,
下联:一笑泯恩仇。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全句

你好!
出自鲁迅的诗《题三义塔》。全句为“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仇”。
诗 名:
题三义塔
类 别:
七言律诗
作 者:
鲁迅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下联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上联怎么接

上联“渡尽劫波兄弟在”,这其实是一首诗,出自鲁迅《题三义塔》,大概的意思就是: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主要表达想要化解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分歧的心情。而当时鲁迅写下这首诗,主要是说日本侵华战争终将失败,在战争结束后,中日人民依然能够保持兄弟情义,一笑泯恩仇,把所有的恩怨都结束在战争中。

那么鲁迅为什要写下这样的诗句呢?其实是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求援战争中的伤者,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救下了饥饿飞不动的鸽子,带回日本,大家都知道鸽子代表和平的象征,所以这位博士是希望两国能够结束战争,和平相处。后又给鸽子取名为“三义”,希望这只战争中的鸽子能够生下小鸽子,可以将小鸽子送回中国,以示友好。鲁迅因此写下这首诗。

其实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古代,诗是表达情感最好的载物,抒发作者情感,寄托作者美好愿望。那么诗和对联有什么区别呢?可以用同根不同枝来形容,一首律诗,每句字数相等,在词汇上又有较大限制,而对联则不同,没有字数限制的硬性规定,发挥空间比较大。

当然,有些诗句也可称为对联,同根。以前喜欢用这些诗词来抒发情感,现在都用日记或者写歌词的方式抒发情感,特别是歌曲这东西,跟以前诗词旗鼓相当,听着听着就会被带到创作者的情感之中,让人产生共情的能力很强。歌曲其实也是源于古代的词曲,也是讲究律动,所以对联,诗词,到如今的歌曲,都是相连相通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