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写的是中秋夜还是中秋月(帮我查一下关于中秋的古诗两首)_秋夜_千里_中秋

本文目录

  • 帮我查一下关于中秋的古诗两首
  • 中秋夜的作者是什么朝代
  • 李峤的诗是《中秋月》还是《中秋夜》
  • 李峤写的是中秋夜还是中秋月

帮我查一下关于中秋的古诗两首

1、《中秋月》——唐代诗人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

白话译文:

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

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

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

2、《中秋夜》——唐代诗人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白话译文:

寒冷的夜空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扩展资料:

1、《中秋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全唐诗》。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

3、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念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

中秋夜的作者是什么朝代

【作品名称】中秋夜 【创作年代】唐 【作者姓名】李峤 【作品体裁】诗
中秋夜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李峤的诗是《中秋月》还是《中秋夜》

中秋月二首·其二
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李峤写的是中秋夜还是中秋月

李峤写的是《中秋月》。李峤,唐代诗人,《中秋月》全诗为: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译文: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