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原文_翻译及赏析?春日在天涯注音_天涯_诗人_春日

本文目录

  • 天涯原文_翻译及赏析
  • 春日在天涯注音
  • 李商隐的哪首诗,开头唯美,最后两句极为伤悲
  • 月下莺啼难有泪,为湿之处再无花什么意思
  • 《天涯》李商隐古诗鉴赏
  •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具体有什么深意

天涯原文_翻译及赏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唐代·李商隐《天涯》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春天 , 写鸟 , 羁旅 , 抒情苦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乾,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创作背景

此诗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元代·元好问《点绛唇·长安中作》

点绛唇·长安中作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春天 , 写景伤怀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明代·袁宏道《满井游记》

满井游记

明代 :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

展开阅读全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国中文言文 , 小品 , 春天 , 纪游 , 写景抒情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唐代·杜甫《即事》

即事

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春天 , 景色 , 抒情惆怅

春日在天涯注音

天涯(tiān yá) ;

李商隐 (lǐ shānɡ yǐn);

春日在天涯,(chūn rì zài tiān yá);

天涯日又斜。(tiān yá rì yòu xié);

莺啼如有泪,(yīnɡ tí rú yǒu lèi);

为湿最高花。(wéi shī zuì ɡāo huā)。

这首诗抒写了身世飘零、伤春迟暮,也深寓着生不逢时的慨叹。前两句将春日将尽、好景不长的旖旎春光同远在天涯、日暮窖愁交织起来写,用“顶针”格,也含乐景写衷情之意,寥落孤寂之情宛然可见。

后两句转承收合,用曲喻手法,更是哀楚动人,莺歌燕语,本是娓娓动听的,诗人由于心境孤凄,乐景写哀,移情及物,取“莺啼”与人啼的啼声作为基本相似点,进而由人啼有泪,推及“莺啼有泪”;泪如雨露,“为湿最高花”,“最高花”乃春日迟开之花。层层转折,曲尽其妙。

李商隐的哪首诗,开头唯美,最后两句极为伤悲

李商隐算是比较独特的一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一定要让不识字的老人都看懂,如果看不懂他就一直改,直到能看懂为止;李白的诗也比较直白,能够调动起读者情绪;杜甫是写实主义,也是要让人能看懂。而李商隐就不同了,他的词一般都比较隐晦迷离,虽然字都认识,但是组合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也不清楚到底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很多诗人都会在题目里把主题写明,有的怕没写清楚,甚至还写很长的引言,让读者清楚背景以及目的,而李商隐就不写,他都会用“无题“,或者是用诗的前两句做题目。他的诗也确实是有很多谜题,这么多年来吸引人们去探寻。

不过就算是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你总会从他的诗中感受到美,甚至被其中的情感打动。今天我们要说的五言诗《天涯》就是如此。可能从表面上来读,我们无法一下子就明白其中的大意,但却能从中感受到词句的优美。

天涯·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短短的二十个字,每个字大家都认识,合在一起的话,他是想表达什么呢?有人说这诗很美,虽然不理解意思,但还是会觉得很优美,隐约感觉到里面浓浓的悲伤,这悲伤指得又是什么呢?

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刚到四川梓州幕府任职,这时他已经是晚年了,妻子过世,留下儿子和女儿在长安,年龄都很小,他在四川这四年,心情一直都不怎么好。诗的第一句是美好的春光,我自己一个人在天涯,天涯的红日正在慢慢向西流去。

诗歌从古代就有伤春秋悲的习俗,所以开头的“春日“,让人想到美好的春天,又用“天涯“收尾,就算是有再美好的春天,身处天涯的自己也无心欣赏。他认为一个“天涯“不够,只能是描写地理上的远,无法描绘心里距离,于是后面又紧跟了一个“天涯“,用顶针的方法,从这里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他的难过。

李商隐是在晚唐,皇位不断更换,在他46年的人生里,经历了六代帝王的更换,他的官职也是一换再换。“莺啼“和“春日“呼应,很好的承上启下,这两个词本来就是代表生机与活力。

从“莺啼“能够感受到树林中,有小鸟的啼鸣声。但是这个声音又怎么会跟眼泪结合在一起呢?杜鹃哀鸣会流泪咳血,黄莺又为什么不能呢?所以他说,当黄莺流泪的时候,就请为我把泪撒在枝头最高的那朵花吧。

李商隐的诗中总是用到“远““

尽“等有隔绝性的词,另外,他也爱用“高“这个字。高能给人一种孤寂感。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泪湿最高花“,诗人用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游子对长期居住的地方很依恋,是正常的,连动物都是,更何况人呢?

结合来看,“最高花“还有一个含义,一般游子都会选在高的地方看景,因为视野开阔,或许能看到故乡的一点点影子。但是山高水长,连最高的地方都看不到我思念的地方,还有什么能阻止我的悲伤呢?

所以,在这首《天涯》中,有空间的开阔,有诗人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渺小,也有花开在天涯,天涯的太阳飘零又孤寂。有人认为他是在勘探当时时代江河日下,也有人认为他是在感叹时间和生命的流逝,也有人认为他还沉浸在失去爱人的悲痛中......

月下莺啼难有泪,为湿之处再无花什么意思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出处
唐•李商隐《天涯》
原文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注释
啼:啼哭。
赏析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声声啼唤着的黄莺儿呀,如果你有泪水的话,请为我滴在枝头那最高的花朵上吧!这艳而凄的绝句可以说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天涯》李商隐古诗鉴赏

   《天涯》李商隐唐诗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但两个“天涯”含意不尽相同,前者是泛指遥远的天边,后者是特指具体的天边,回环重复,更见低徊缠绵之致。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着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这两句意思是说,声声啼唤着的`黄莺儿呀,如果你有泪水的话,请为我滴在枝头上那朵最高的花瓣上吧!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耐人寻味的是,这“最高花”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呢?这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多么相似,和我们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又是多么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

  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具体有什么深意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出处:《天涯》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白话释义:

繁花似锦的春天独在天涯,天涯的红日又在渐渐西斜。

美丽的黄莺啊你若有泪水,请为我洒向最高枝的娇花。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诗一开头诗人就制造出一种环境和心情强烈反差的氛围。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

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

“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

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著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苶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可悲。

此诗冯浩《玉溪生年谱》编于大中九年(855年),当时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编在大中五年(851年),当时李商隐在徐州卢弘止幕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