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哀江南赋序中第三段的典故
- 《哀江南赋》的艺术特色
- 哀江南赋中的典故
- 哀江南赋9-正文1- 注音字词典故
- 哀江南赋序中为什么运用燕哥行典故
- 哀江南赋30-正文10-再谈两个典故
- 哀江南赋中钓台垂柳的典故出处
哀江南赋序中第三段的典故
第三段以历史上的孙策、项羽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反衬梁朝百万之师却一朝倾败的悲哀
原文:节选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
《哀江南赋》的艺术特色
了解了庾信的生平与《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并对这篇文章的艺术结构和主要内容有所把握。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一下这篇文章主要特色。
要探讨《哀江南赋》的主要特色,首先我们应该对我国古代骈文的特点有所了解。
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体,这种文体,在语句上讲究对偶,多用四字句与六字句,在语音上讲究声律,注重声音的抑扬变化,在用词上讲究用典,追求词藻华美,由于比较重视形式的华美整饬,后代常将骈文称为美文。
庾信的《哀江南赋》包括《哀江南赋序》作为我国骈体文学的典范之作,当然符合骈体文学的主要特征。像刚刚说过的讲究对偶、讲究声律等等,都做得很好。但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还在于用典。在这里我们只重点谈一下《哀江南赋》,包括《哀江南赋序》的艺术特点。
庾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用典,而且他的典故经常用的非常灵活,但又十分贴切自然。这一点在《哀江南赋》及《哀江南赋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下面来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哀江南赋》这个题目。哀江南赋这个题目实际是有出处的。倪藩《哀江南赋并序》题解中就有这样的注释。
“宋玉《招魂》曰:‘魂兮归来哀江南’宋玉,战国时楚人,梁武帝都建康,元帝都江陵,二都本战国楚地,故云。”
宋玉《招魂》中的魂兮归来哀江南,根据东汉王逸的解释,这是宋玉通过说明江南荒僻遥远,山林中有很多危险,劝慰屈原不能长久待在那边,应该尽快回到郢都,这与庾信哀叹梁朝丧乱败亡原本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但因为梁武帝建都的建康,梁元帝建都的江陵,在战国时都属楚地。庾信就借用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中的哀江南三个字,来说明江南可哀这点意思,从而表达哀梁之乱亡这样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联系到庾信羁留北朝不能回归江南这一事实,恐怕借用“魂兮归来哀江南”中的“哀江南”,还极有可能是反用宋玉《招魂》中劝慰屈原江南不可久留,表达自己不能回归江南的深层含义。
下面我们再看《哀江南赋序中》:“将军一去,大树飘零”这句,这句话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这也有出处。这个典故见于《后汉书·冯毅传》。
冯异是东汉初年的一个将领,为人非常的谦虚退让,每当军队驻扎下来休息的时候,别的将领都聚在一起争论,夸耀自己的功劳,这个时候冯异就离开众人,独自躲到一棵大树下,因此当时军中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大树将军”。
庾信在这里既写到将军,以后又写到大树自然是用冯异的这个典故。但我们知道在侯景围攻建康的时候,庾信曾奉命带人进行抵御,只是因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庾信很快就逃走了,庾信逃走之后,建康很快也沦陷了。但无论如何庾信本人也算是带过兵的,也可以称为将军。因此这句话虽然是用东汉冯异的典故。
这个“将军”是指庾信自己,这里的“大树”实际上也代指当时风雨飘摇的萧梁王朝,没想到自己这个“将军”离开之后,整个国家也像在风雨中飘摇的大树一样,很快就灭亡了。
接着我们再看《哀江南赋》中“班超生而望返,温序死而思归”这两句,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原是扶风平陵人,具体位置在现在的陕西咸阳东北一带。但他长期在西域任职,一直远离家乡。因此到年老的时候,他就给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说,希望自己在没死之前能够返回玉门关。实际就是要求在临死之前,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
温序死而思归也出于《后汉书》,《后汉书·独行传》里记载:
当时有一个叫温序的人,死在了外地,后来他的儿子梦见父亲,也就是这个温序,过来对他说自己是“久客思乡里”。
这意思就是说他在外边待的时间太长了,现在非常想回到家乡。可见温序虽然死后葬在了外地,但他还是希望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庾信在这里用“班超”、“温序”这两个典故,是说明人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那么联系到庾信自己,他当然也非常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这种乡关之思正是通过这些典故自然而然地就表达出来了。
通过分析上面的这几个典故,我们可以发现廋信的用典非常巧妙,他能够非常娴熟的化用古代现成的语句,借用典型的古人逸事。
重点则落在表达自己当时的处境与感受,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古典今情完美融合的混融境界,使这篇《哀江南赋》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以上分别讲了庾信的生平与《哀江南赋》的创作背景,概括了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对他的用典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因为《哀江南赋》全文很长,在这里只能非常粗略地对它进行简单的介绍。大家如果想对这篇文章有更全面的把握,下去之后还必须下大功夫认真研读原文,包括前边的那篇《哀江南赋序》,庾信的《哀江南赋》我们就讲到这里。
哀江南赋中的典故
移谈讲树:三国时管辂初见裴使君,清谈终日,因酷暑,将床移至庭前树下,竟夕而谈.就简书筠:晋徐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以竹叶、箭箬代替.这两句形容其祖父的恬淡、简约.始含香二句:意思是自己曾为尚书郎,又转为东宫学士...
哀江南赋9-正文1- 注音字词典故
下面开始《哀江南赋》的正文啦。
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为族;经邦佐汉,用论道而当官。禀(bǐng)嵩华之玉石,润河洛之波澜。居负洛而重世,邑(yì)临河而宴安。逮(dài)永嘉之艰虞(yú),始中原之乏主。民枕倚于墙壁,路交横于豺(chái)虎。值五马之南奔,逢三星之东聚。彼凌江而建国,始播迁于吾祖。分南阳而赐田,裂东岳而胙(zuò)土。诛茅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水木交运,山川崩竭。家有直道,人多全节。训子见于纯深,事君彰于义烈。新野有生祠之庙,河南有胡书之碣(jié)。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阶庭空谷,门巷蒲轮。移谈讲树,就筠(yún)。降生世德,载(zài)诞贞臣。文词高于甲观,楷模盛于漳滨。嗟有道而无凤,叹非时而有麟。既奸回之奰(bì)逆,终不悦于仁人。
字词:
掌庾承周:庾: 露天的谷仓。(白头三注:庾氏的祖先是看粮仓的。)倪璠注:“是庾氏得姓之先,为周掌庾大夫也。” 如淳注:“仓氏、庾氏是也。”或指此而言。《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馀年,都鄙廪庾皆满,居官者以为姓号。” 此句:庾氏祖先在周代为掌庾之官因而得姓庾。
经邦: 经营邦国。
论道: 有二解,《周书》:“兹惟三公,论道经邦。”但庾氏在汉代并无历三公之位者,只有东汉隐逸庾乘子孙为鄢陵著姓,其馀无考。又《周礼》有“坐论”“作行”“食货”为经邦大政。
当官: 居官受职(似乎不用解释)。
禀: 领受。
嵩华: 嵩山、华山。
河洛: 黄河、洛水。
负洛: 颍川在洛阳东南五百里,洛阳在北,在洛阳住,故说“负洛”。
重世: 再世。庾氏本鄢陵人,再世之后,分徙新野。
临河: 指庾氏在新野邑居临淯水。郦道元《水经注》:“淯水又南入新野县。”
晏安: 安逸。(四川人喜欢说"安逸"这俩字)
逮: 及,到。
永嘉: 晋怀帝年号。永嘉之乱,怀帝、愍帝先后遇害,晋室南迁,中原为五胡所乱。所以下文说“中原乏主”。前一段中"无救平阳之祸"也说的是这事。
艰虞: 艰难,忧患。
枕倚: 倚靠。
五马南奔: 指晋琅邪王司马睿等五王。晋惠帝太安年间有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其后中原大乱,晋室琅邪王、汝南王、西阳王、南顿王、彭城王同至江东,而司马睿即位,为晋元帝。
三星东聚:三星: 指荧惑、岁星、太白。《晋书·天文志》载:永嘉六年三月,三星聚于牛宿和女宿之间,星相家占卜后认为此乃晋室东迁之兆。(火星,水星,金星)
凌江: 渡江。
播迁: 迁徙。庾信八世祖庾滔当时随晋室南渡。
赐田: 赏赐耕田。
胙土: 封赏土地给功臣。 胙: 祭祀用的肉。
诛茅: 锄去茅草。
宋玉之宅: 宋玉的老宅。在湖北江陵县城北。庾滔过江以后居江陵,从此赋看,居处即是宋玉故宅。庾信因侯景之乱,自建业遁归江陵后,亦居此。
穿径: 开辟道路。
临江之府: 汉共敖为临江王,在江陵建府第。
水木交运: 指南朝宋、齐的兴亡相继。 水木: 南朝宋以水德为王,齐以木德为王。
山川崩竭: 山崩塌,河流断流。亡国之兆。
训子、事君: 指其家世传忠孝之道。
生祠: 指为还活着的人修建祠堂。指庾氏在新野、鄢陵世有生祠碑碣。
河南: 黄河之南。这里指鄢陵,在河南豫州境内,故云河南,庾氏最早从这里徙出。
胡书: 蝌蚪文。
碣: 墓碑。
少微: 星名,也叫处士星。
天山: 《易·遁卦》:“天下有山,遁。”
真人、逸民: 均指不做官的贤者。此指庾信的祖父庾易。史载其为人志性恬静,不交外物,曾拒绝朝廷征召。
阶庭空谷:阶庭: 台阶和庭院。 空谷: 见《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疏云:“以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 指庾易的门庭像贤士隐居的空谷。
门巷蒲轮:门巷: 大门和街巷。 蒲轮: 为了使车轮走得安稳,特以蒲草裹轮。古代征聘年高贤士,行此礼仪。此指齐永明三年,曾以蒲车束帛征庾易一事。
移谈讲树: 三国时管辂初见裴使君,清谈终日,因酷暑,将床移至庭前树下,竟夕而谈。
就筠: 晋徐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以竹叶、箭箬代替。这两句形容其祖父的恬淡、简约。
降生世德: 指庾信的父亲庾肩吾,降生于世有贤德的人家。
载诞贞臣: 指庾信的父亲庾肩吾,亦是“贞臣”。侯景之乱时,庾肩吾不受贼职,潜奔江陵,故以贞臣称之。
甲观: 太子宫,庾肩吾曾为东宫通事舍人、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等职。
漳滨: 漳水出湖北南漳县与沮水合流,流经江陵入长江。庾肩吾住在江陵,又曾为驻江陵的湘东王中录事咨议参军。文词二句:指庾肩吾的才华、品德超越群伦。
有道而无凤: 指梁简文帝受制于贼臣,虽为有道之君,却因身处乱世而不见祥瑞之凤。
非时而有麟: 比喻庾肩吾生不逢时。 非时, 指生不逢时。 麟, 祥兽,是贤人的象征。
奸回: 指侯景之流。(不能过多解释,有鄙视少数民族之嫌)
奰逆: 指处心积虑地谋反。既奸回二句:指庾肩吾为侯景所遣去假传圣旨,又为侯景之党宋子仙所逼,后虽逃至江陵,未几而卒。
仁人: 仁义之人。即庾肩吾。
2022年4月28日 泉城居士白头三
哀江南赋序中为什么运用燕哥行典故
哀江南赋序中运用燕歌行的典故,是因为古代的诗词歌赋都习惯用典,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作诗时也喜欢用典故。
哀江南赋30-正文10-再谈两个典故
拒神亭而亡戟,临横江而弃马。
崩于钜鹿之沙,碎于长平之瓦。
说是四个典故也行,详细掰扯掰扯。
第一个就是“神亭之战”,孙策为进攻方,太史慈防守于神亭,交战之中,孙策夺了太史慈的战戟,太史慈撸了孙策的头盔。应该说不相上下。但是从“ 拒神亭而亡戟 ”本句来看,是以太史慈的角度来说的,太史慈的兵器是戟。“拒”和“亡戟”都是佐证。
第二个“横江弃马”,孙策与刘繇的战斗中,孙策腿部中箭,逃至横江,因无法乘马,遂弃之,部下抬他回营疗伤。“ 临横江而弃马 ”是站在孙策的角度说的。
这两句,字面上来看,都着意于战败。一个丢了兵器,一个丢了战马。可以说丧失战斗力了。但是两件事都有孙策参与,前面的他是胜利一方,后面的是失败一方。
第三个,“ 巨鹿之战 ”,这个比较有名,项羽因此战役,坑埋秦军二十万,一战成名,坐实西楚霸王之位。
第四个,“ 长平之战 ”,秦将白起在长平大战赵国军队,离间廉颇,蛊惑纸上谈兵的赵括,最终斩杀赵军数四十余万,秦遂统一六国。
这两个典故,都牵扯秦国,前一个导致大秦败亡,后一个是秦灭六国重要的战役。
整个的四句,虽然“亡戟”、“弃马”、“崩”、“碎”,肯定是暗喻梁军的溃败。
但可是,结合前两句孙策的两个典故,就孙策而言,一次胜利、一次败逃。后两句就秦国而言,一次成秦,一次败秦。庾信这样写,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还是我想多了?
2022-05-19 泉城居士白头三
哀江南赋中钓台垂柳的典故出处
北周诗人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句,意为:故乡的钓台杨柳,岂是远在玉门关外的征人所能望见的啊!钓台,在武昌,三国时孙权曾在此饮酒欢会;移柳,晋陶侃镇武昌,曾令兵士遍植杨柳。此用指故乡风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