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边城》的作者是谁
-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写得有多美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地方
- 《边城》中翠翠爱上了什么人
- 沈从文的《边城》写的有多美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地方
-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是哪座古镇
- 沈从文《边城》中边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 沈从文的代表作
-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到底在哪里
- 沈从文的《边城》写的能有多美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地方
《边城》的作者是谁
《边城》的作者是沈从文。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创作背景:
《边城》成书于1934年4月,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写得有多美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地方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一位作家,虽然说已经去世,但是他留给人们的作品,他的《边城》描写的就是他的家乡湖南凤凰。在他的文笔下所描写的湖南凤凰城是如此的美丽动人。这里不光拥有着优美的景色,还有独特的历史人文,还有人情。可以说是他不会忘记着家乡的重要原因,也是他会为自己的家乡写下这本著名小说的重要原因。其中最近惊艳我的就是湖南凤凰古城里面的那一座桥,当做连接着两地之间的重要纽带。
首先第1个原因是这里的独特风光,优美的自然环境。首先凤凰古城它是一个河水隔成两个世界。但是这两个世界却是有着不一样的人文风情。在左边的河岸上他们有着进入凤凰古城的衙门,进出基本上都是靠这个衙门来进行,进入和出入凤凰古城的。而且河水碧波荡漾在生活凤凰古城周围夏季你会感到特别的凉爽,是一个很好的避暑山庄。
其实第2点是它的历史故事也是有着很多的名人在此地方进行留名。因为在凤凰古城里面也诞生了很多的名人,而且凤凰在湖南人心中也是一个特别值得称赞的古城,凤凰古城也给湖南人带来一份骄傲。这份由古人所保留下来的遗产给凤凰人民带来了许多资源,而凤凰人们也是依靠着这一座古城来进行生活,所以说古城依靠着凤凰,人民人民也依靠着古城两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而在最后1点是沈从文他笔下所描写的,凤凰古城里面的人情是多么的诱人。边城里面的翠翠,他很好的体现出作为湘西女子的独特人情魅力,也让许多人对在那个时候的人们的爱情故事有着明显的时代对比。也体现出在那个时代里面人们湘西人的爱情与当时时代有着明显的对比。
《边城》中翠翠爱上了什么人
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主人公翠翠和她爷爷老船夫。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
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nuó)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提了亲。天保告诉傩送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而傩送告诉天保他两年前就爱上了翠翠,天保听了后也吃了一惊。
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
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老大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傩送,老大讲出实情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老船夫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
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船总顺顺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
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 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
扩展资料: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
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沈从文的《边城》写的有多美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地方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是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边城》是沈从文的一大代表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讲述的是船家少女纯粹又美好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写出了人性的美好。不仅是语言上还是写作手法上,都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那么《边城》这本书到底写得有多美呢?
第一,描写环境美。《边城》写的是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同时也描写了湘西地区所特有的生活环境和民风民俗。小说一开头就写道“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入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如此,小说中还有大量的环境描写来表现湘西之美。
第二,人情美。这本书中不管是主人公,还是其他的次要人物,都有着十分淳朴善良的人物性格。作者运用大量的笔墨来表现社会的美好,淡化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淡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让一切都变得像世外桃源一样美好,让读者十分向往那样的湘西生活。
第三,故事美。《边城》写的是船家少女的爱情故事。翠翠和父亲去看龙舟赛时,偶遇了水手傩送,翠翠对于傩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傩送也对翠翠一见钟情,但是哥哥天保也喜欢翠翠,两人就用唱山歌的方式开展了竞争。赢的当然是傩送,哥哥之后出了意外,溺水而死,因此,船总对翠翠有了误会,并想让傩送和另外一个富家女成亲,傩送心中不满就架船远去,而翠翠一直等着他归来。
这就是《边城》的美,环境美,人性美,故事美,让人沉迷其中,心生向往。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是哪座古镇
90后旅行,只为遇见:#90后旅行#洪安古镇: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对于外出旅行的渴望也是越来越深,一是能够缓解自己紧张的工作氛围,而是能够在炎热的夏天找到一处凉快的地方,想必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去一些南方甚至是海边,而中部地区都不会去选择,所以就导致一些东部的景点显着有些凄凉,但是我们如果反过来想一下,在炎热的夏天去选择一个人数众多的景点去避暑,着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今天就来看看离重庆不远的一个“避暑山庄”吧!这里就是洪安古镇。
洪安古镇,是一脚踏三省的插花地,也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型,最近几年里,古镇作为相当火爆的旅游景点,不论是江南水乡还是普通古镇,都受到了大量游客的欢迎,甚至那些充满商业化的新建古镇都成为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网红景点,说实话去一些新景点还不如不去,要去的话就得去真真正正的古镇,洪安古镇就是首选!
洪安古镇和其他充满商业化的古镇并不一样,这里交通并不是特别的方便,但是一点也阻挡不住真心想要来这里游玩的游客们,正是因为交通并不便利给这里保留原始景色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这里依山傍水,这里的优美景色完全是其他古镇无法比拟的,这里完完全全的保留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这就是洪安古镇,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原始古镇。
洪安古镇这里曾经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这也是当年刘邓大军进入西南的第一战,在洪安古镇,你能看到刘邓大军的纪念碑,像一个刺刀,对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有一种震撼,像是一把利刃刺入胸膛一番,让人虎躯一震!洪安古镇的建筑风格,有着不一样的苗寨风情,让你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古朴与厚重,这也是现在很多商业化古城比不上的点!
在这里,木质房屋看上去陈旧不堪,但是丝毫不影响这里的安全问题,这里至今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本地居民,和现在的混凝土的建筑不一样的是,古老的木质结构让人有一种回归历史的感觉,这也显现出来中国古代人民的建筑艺术智慧。
洪安古镇也是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来到这里游玩一定先看一遍《边城》看看里面描写的细节,再来到洪安古镇,看看这里和文中的相近的细微之处,带着任务来,你能游览的更加顺畅,对于洪安古镇的感情也会更加深厚!
重庆又一古镇走红,有重庆“避暑山庄”之称,还是《边城》的原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90后旅行、南嘉文化、浪在杭州
沈从文《边城》中边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沈从文笔下《边城》是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淳朴的民风,如画的水乡风景,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书中描写:“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
扩展资料:
因为沈从文是凤凰人,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边城就是湖南凤凰,其实不然。看《边城》的第一句:“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便有一溪······”。
很明显,沈从文所写的“边城”名叫茶峒。翻看湘西的地图就会发现,整个凤凰县境内并没有“茶峒”这个地方。当你把视线转移到凤凰县北部的花垣县,在湖南、四川辖市雾都(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贵州的交界处,就会发现“边城”在此。
也就是说,“边城”的原型是湖南省花垣县的茶峒镇,不过2005年这个镇已经改名为“边城镇”,在之前出版的地图上仍标为“茶峒”。
边城镇原名茶洞镇,2005年7月改为边城镇,以沈从文所写《边城》小说名称命名。2016年10月,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边城镇是以文化旅游开发为发展方向的城镇,因此,边城镇的小城镇建设始终围绕旅游两个字做文章。
先后建成了中国边城翠翠岛和“中国边城百家书法园”这两个即有民族特色又有艺术价值的景点,使之成为广大《边城》迷和书法爱好者向往的圣地和游乐的天堂,成为推动边城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助推器。
沈从文的代表作
《边城》是他的代表作 。
沈从文的主要作品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
沈从文,苗族,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从文一生为人朴厚、治学严谨,著述甚丰。
他的作品被译成40多个国家出版,并被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沈从文曾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是蜚声文坛的巨星。有人说:“沈从文是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
扩展资料: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就在北京大学旁听。1934年完成的《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1984年大病一场。抢救脱险后,说话、行动更加不便。1988年5月10日下午,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到底在哪里
沈从文的人生经历、性格和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他大概是一个用最柔软最优美的语言歌颂人性美好的作家。就像他写的崔璀一样,他从来不想变得残忍。然而他自己却在各种残酷的环境中挣扎了一辈子,让人特别难以感动和哀叹。这种情况大致相当于一个人在炼狱中,却始终拒绝向恶魔低头,并以针锋相对、以血还血的方式拒绝反抗,只使用柔软的肉体死去,最后依靠精神力量让恶魔屈服的故事。因此,他的文章是普通作家学不来的。
他看似柔和的文字,却隐藏着最坚韧的信念,这其实也是他写得最多的——水,世界上最柔软、最有韧性、最包容、最有益的东西。就写作造诣而言,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精炼文字的熟练程度近乎完美。看看《边城》,无论动词还是形容词都可以替换,他想表达的意境几乎是完美的。如果这些不平凡的东西都驻留在平凡的世界里,人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是大师的又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峰。他的文章从来没有故意吊人胃口的恶趣味,也从来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知识点或者故意人为的雕刻痕迹。
虽然是古代文献文物大师,但他只用最普通的笔调书写,给人最清晰、最流畅的阅读节奏。他作品里的人都活着。和他一样,他们有足够的生命力,顽强而耿直地活着,健康地活着,没有肮脏的思想,用人性的温柔善良去处理世间的种种苦难。他特别擅长写痛苦,没有悲伤的哭喊或者歇斯底里,甚至让你找不到确切的词语,但却能让你感受到痛苦,你看到的,听到的,甚至闻到的都是悲伤,但这种伤害是干净纯粹的,这让你看完之后感到悲伤,但你不能沉迷其中。还有他的文章立意,自然、精准、细腻。
沈从文的《边城》写的能有多美有哪些惊艳到你的地方
沈从文的《边城》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在这本书中将一切都显得那么美,有很多惊艳到我的地方。
一、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书,从故事的一开篇就被惊艳到了,这一部小说就像是一件漂亮的收藏品一样,在这部小说里单独说其中的一个句子都会有所残缺并且失去美感,这部小说虽然字数不算特别长,情节也不是特别紧凑,但没有任何一句话是多余的,语言虽然算不上特别华丽,却能够给读者带来强大的画面感,无论是写景色还是写人物,简单的几笔就能够将这些描绘的恰到好处,这一部小说和他的《围城》有一些相似,但是《围城》更像是一部哲理小说,而《边城》就像是一幅丹青画一样,让人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够沉浸于它的美。
二、这部小说美的让人难以忘记,美得让人屏息静气,生怕打扰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当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世界都在我的周围,草是绿色的、天是蓝色的、水是非常清澈的,在这里面有两个段落让我记忆犹新,还记得第一个段落是描写大老提亲的故事,王团总一直用嫁妆来诱惑二老,而翠翠总是想着这些杂乱的事情,而这一段话沈从文仅仅用了19个字,就将这个场景描绘出来,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翠翠的专注、心中的乱以及周围生活的安宁,全部都交织在一起,一切显得那么的和谐美好。
三、第二段同样是描写翠翠的故事,翠翠一不小心错过了和二老见面,却不经意之间在竹林中听见了二老的话,而这个时候沈从文先生的描写让我们能够看到翠翠情窦初开的羞涩和紧张,这里我们就能感到翠翠的天真和单纯的时光,总之边城这本书真的非常美,根本找不到词汇来形容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