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画蛇添足课文(小学二年级教材成语故事)_画蛇添足_的人_舍人

本文目录

  • 小学二年级教材成语故事
  • 画蛇添足寓言课文
  • 画蛇添足是几年级的课文
  • 文言文画蛇添足四个其字的意思是什么
  • 《画蛇添足》中“子安能为之足”一句中“为”如何解释
  • 新·画蛇添足
  • 小升初文言文课文
  • 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什么
  • 二年级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小学二年级教材成语故事

导语: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教材成语故事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水中捞月

有只小猴子在井边玩,它往井里一看,里面有个月亮,小猴子叫着: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大猴子听见了,跑过一看,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老猴子听见了,跑过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附近的猴子听见了,都跑过来看大家跟着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了!咱们快把它捞上来!猴子们爬上了井旁边的大树,老猴子倒挂在大树上,拉住大猴子的脚,大猴子也倒挂着,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猴子们就这样一只接一只一直挂到井里,小猴子挂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捞月亮,手刚碰到水,月亮就不见了,老猴子一抬头,看见月亮还挂在天上,喘着气说:不用捞了!不用捞了!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呢!

【解 释】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2.画蛇添足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3.百步穿杨

秋战国,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声。潘虎也洋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嗖”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这一来,喝彩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就在一片喝彩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地说:“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地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解 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4.东施效颦

传说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着,装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无意地模仿她的行为举止。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但旁人看来今天的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西施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见西施人长的美,别人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她就常常暗地里观察,看看西施到底与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就丑,又皱起了眉头,本来形体就含胸弓背,却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不堪,后人就把这个典故说成是《东施效颦》。唐朝王维在诗文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在“西施”中说道:“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稀。”于是《东施效颦》的寓言故事,更加广为流传。

【解 释】 效:仿效;颦:蹙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5.螳臂当车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

【解 释】螳螂举起前臂想挡住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比然招致失败。也说螳臂挡车。

画蛇添足寓言课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名著《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画蛇添足是几年级的课文

六年级语文课文。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文言文画蛇添足四个其字的意思是什么

1. 文言文《画蛇添足》中几个字的意思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其:代词,那个人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他画上脚呢?

2. 文言文《画蛇添足》中几个字的意思

刘向的《;战国策·齐策》中的《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了祖宗之后,便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参加的人不少,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 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 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深刻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3. 画蛇添足文言文其的意思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主持祭祀的贵族,祭过祖宗以后赏给他来帮忙的门客一杯酒。门客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完的喝这杯酒。”

有一个人蛇先画完,拿起酒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杯子,右手画蛇,得意洋洋地说:“我还能给它加上脚呢。”等他还没画完蛇脚,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抢过他的杯子说:“蛇本来没有脚,您怎能给蛇画上脚呢?”说罢便把那杯酒喝了。

画蛇脚的人,终于没喝到那杯酒。

【赏析】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课文中心

一 贵族赏酒不够吃 门客商定画蛇先成者饮酒。

二 一人蛇先成,因得意而为蛇添足。

三 写画蛇添足者的后果——亡其酒。

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节外生枝,否则不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做坏。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2) 廪食以数百人(“食”同“饲”,供养,喂)

(1)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画蛇脚的人,终于没喝到那杯酒。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课文中心

一 贵族赏酒不够吃门客商定画蛇先成者饮酒。

二 一人蛇先成,因得意而为蛇添足。

三 写面蛇添足者的后果——亡其酒。 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节外生枝,否则不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做坏。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无足”即“本来没有脚”。“子”,作“您”解释。“安”,怎么、如何、何处

常与“能”、“可”、“得”组合,表示反问。

3 多义词辨义

(1) 为请画地为蛇(画)

子安能为之足(替)

(2) 安子安能为之足(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谢庄遂安(平安。《冯婉贞》)

衣食所安(享受,养生。《曹刿论战》)

(3) 其赐其舍人卮酒(他的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那)

4 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词语翻译—定要结合上下文,不能硬译,否则太呆板,要看怎么译得通顺,符合原意。比如“为学”,如果译为“做学习”就成了笑话,应当译为“做学问”或“进行学习”。本文的“为蛇”,不能译为“做蛇”,根据上下文,应译为“画蛇”。“舍人相谓日”的“谓”,译为“说”不顺,译为“谈论。也不贴切,改为“商量”,就对了。

4. 画蛇添足文言文其的意思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翻译】 楚国有个主持祭祀的贵族,祭过祖宗以后赏给他来帮忙的门客一杯酒。

门客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完的喝这杯酒。”

有一个人蛇先画完,拿起酒正要喝,于是左手拿着杯子,右手画蛇,得意洋洋地说:“我还能给它加上脚呢。”等他还没画完蛇脚,另一个人把蛇画好了抢过他的杯子说:“蛇本来没有脚,您怎能给蛇画上脚呢?”说罢便把那杯酒喝了。

画蛇脚的人,终于没喝到那杯酒。【赏析】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课文中心一 贵族赏酒不够吃 门客商定画蛇先成者饮酒。

二 一人蛇先成,因得意而为蛇添足。三 写画蛇添足者的后果—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5323531—亡其酒。

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节外生枝,否则不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做坏。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 (2) 廪食以数百人(“食”同“饲”,供养,喂) (1)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 画蛇脚的人,终于没喝到那杯酒。

一、内容梳理段落层次 课文中心一 贵族赏酒不够吃门客商定画蛇先成者饮酒。二 一人蛇先成,因得意而为蛇添足。

三 写面蛇添足者的后果——亡其酒。 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节外生枝,否则不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做坏。

二、重点字词句 1 通假字无足”即“本来没有脚”。“子”,作“您”解释。

“安”,怎么、如何、何处常与“能”、“可”、“得”组合,表示反问。 3 多义词辨义(1) 为请画地为蛇(画) 子安能为之足(替)(2) 安子安能为之足(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怎么) 谢庄遂安(平安。

《冯婉贞》) 衣食所安(享受,养生。《曹刿论战》)(3) 其赐其舍人卮酒(他的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那)4 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词语翻译—定要结合上下文,不能硬译,否则太呆板,要看怎么译得通顺,符合原意。

比如“为学”,如果译为“做学习”就成了笑话,应当译为“做学问”或“进行学习”。本文的“为蛇”,不能译为“做蛇”,根据上下文,应译为“画蛇”。

“舍人相谓日”的“谓”,译为“说”不顺,译为“谈论。也不贴切,改为“商量”,就对了。

5. 古文:画蛇添足的寓意是什么

画蛇添足: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 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 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 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近义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灯 谜】 巳

【典 故】

故事发生在古代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手下的办事人员喝。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人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一壶酒分给几个人喝,太少了。要喝就喝个痛快。给一个人喝才过瘾呢!”大家都这样想,可是谁也不肯放弃这个权利。另一个提议说:“这样吧,让我们来个画蛇比赛。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这壶酒。”大伙儿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每个人折了一根树枝,同时开始画起来。有一个人画得最快,转眼之间,把蛇画好了。他左手抓过酒壶,得意地看看同伴,心想,他们要赶上我还差得远哩。便洋洋自得地说:“我再给蛇添上几只脚,也能比你们先画完。”正当他画第二只脚的时候,另一个人把蛇画完了。他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画的根本就不是蛇。还是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喝。” 添画蛇脚的人无话可说,只好咽着唾沫,看别人喝酒。

画蛇,就要象一条蛇;添上脚,就成了“四不象”。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不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楚有祠者①,踢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谓曰③:“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⑤,子安能为之足⑥?”遂饮其

酒⑦。为蛇足者,终亡其酒⑧。——《战国策》

①祠(cí)——春祭。

②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相谓——互相商量。

④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且——将要。

⑤固——本来。

⑥子——对人的尊称。安——怎么。

⑦遂——就。

⑧亡——失去。

示例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蛇本来没有脚有人却给它加上脚,故事见《战国策·齐策二》。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坏事。例: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三国演义》

6. 文言文《画蛇添足》解释是什么

画蛇添足

.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

【说明】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7. 古文 画蛇添足的意思

典故: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史记·楚世家》所载原委略祥:“楚柱国昭阳,将兵攻齐,陈轸适为秦使,齐往见昭阳曰: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 ,请遂画地为蛇,索先成者独饮之。车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

寓意: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史记·楚世家》所载原委略祥:“楚柱国昭阳,将兵攻齐,陈轸适为秦使,齐往见昭阳曰:人有遗其舍人一卮酒者,舍人相谓曰:数人饮此不足以 ,请遂画地为蛇,索先成者独饮之。车人曰吾蛇先成,举酒而起曰,吾能为之足,及其为之足而后成,人夺之酒而饮之。曰:蛇固无足,今为之足是非蛇也。”

发音:

huà shé tiān zú

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用法:

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意词:

徒劳无功、多此一举 弄巧成拙

反义词: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英文:

draw a snake and add feet to it—ruin the effect by adding sth.superfluous

点评: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8. 古文《画蛇添足》的意思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画蛇添足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便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是足够的。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那壶酒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没有喝到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持祭祀的人。

(2)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

(3) 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5)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起。

(6)固:本来,原来。

(7)子:对人的尊称,您。安,怎能,哪能。

(8)遂:于是。

(9)亡:失掉,指未喝上。

(10)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1)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2)终:最终、最后。

(13)安能:怎能,哪能。

(14)引:拿起。

(15)且:准备。

(16)成:完成。

(17)余:剩下的。

(18)足:脚

成语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名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成语示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

英文:Overdo

词性:

贬义词

点评: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9. 画蛇添足古文的意思是什么啊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给,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将要。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画蛇添足》中“子安能为之足”一句中“为”如何解释

其实,这两个解释都通,意思一样,不影响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所以没有必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只要能够理解文章的关键意思就可,文言文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里的“为”应该是介词,解释为“给、替”(读去声)。

新·画蛇添足

全书目录: 开『新』老故事 | 目录

前一集回顾: 新·三个和尚
新·画蛇添足

“同学们,咱们昨天学了‘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你们大家谁还记得故事内容?可以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吗?让老师看看谁最勇敢!”语文课上,二年级五班的罗老师,手扶着讲台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

“我!”

“我!我!”

“老师,我来!我来!”

很多同学都高高举起了小手,抢着要上台!

“小乐,你来吧!”罗老师点了一个没有举手,还把头深深埋到课桌下的同学。

“老师......我......我......”小乐同学站起来显得有些胆怯。

“没关系!昨天刚刚学的内容,你肯定还记得,随便说,不用紧张!来吧,到前面来!”罗老师鼓励着。

“哗......”同学们紧跟着鼓起掌来,欢迎小乐上台。

小乐同学身体僵直、极不自然地站在讲台旁,讲了起来:“画......画蛇添足的故......故事,讲的是......嗯......楚国有个人,赏赐给门客们一壶酒。有人提议,嗯......大家在地上画蛇,谁画的快画的好,谁喝酒。后来......嗯......一人先画完了,但是觉得画的不完美,于是想了想,又给蛇画上脚。结果......第二个画完的人抢过了酒壶,并且告诉他蛇是没有脚的,然后把酒喝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乐讲完之后已经紧张得满头大汗了。

罗老师带头鼓掌,称赞道:“小乐讲的非常好!很完整!谢谢小乐同学!”

“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仍然跟这个故事有关系,但是又不太一样。”罗老师继续说:“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吗?”

“喜——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好,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真正的‘画蛇添足’!大家先每人画一条蛇,然后再给它画上脚或其它你认为可以加上去的东西,让我们看看谁的蛇变化最大?”罗老师宣布道。

“老师,不管加什么都行吗?”大壮同学疑惑地问。

“都行!你们想加什么就加什么,天马行空,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但是,也有个要求,就是:画完之后,每个同学都要上台,根据你的作品讲个简短的故事。大家,都明白了吗?”罗老师说。

“听——明——白——了!”同学们高声回答着。

二十分钟后,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作品。罗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始下一个环节——讲故事!

首先上台的是大壮同学,他是第一个画完的。大壮把画双手展示在胸前,刚要开讲,台下突然哄笑起来!罗老师看了一下大壮的“大作”,也笑了。原来大壮同学画了一只硕大的乌龟!

老师示意同学们安静,听大壮讲。

大壮冲台下同学做了个鬼脸:“切!笑什么笑?没见过这么帅的乌龟是不是?”

台下又是一阵大笑!有同学还接下茬说:“见过!见过!但是举着张画、长得还这么胖的,还是头一次见到!”于是,下面又是一阵爆笑!

“郭易阳!不许乱开玩笑,别总接下茬!如果别人这么拿你开玩笑,你会高兴吗?大家都安静一下吧,来听大壮的故事啦!”罗老师赶紧控制场面。

“我画的是个神龟!但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它只是条普通的蛇。有一天,支撑天地的老龟坚持不住了,它四条腿变成的柱子眼看就要崩塌!这时,一条蛇主动请命,甘愿替下老龟。它的诚意感动了上天,于是赐予了它四条腿和一个保护壳,就成了现在我画的这只神龟!”大壮最后还把手中的“神龟”在头顶上挥了挥。

“同学们,大壮的故事讲的好不好啊?”罗老师问。

“好——!”大家回答着。而且有了大壮的引子之后,其他的同学都踊跃的举手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和故事。

下一个登场的是,小花同学。她神气地说:“我画的是一条变色龙,它不但可以变换任何一种颜色,还可以隐身!在它‘消失’的时候,只有我能看得到它,因为它是我的宠物,名字叫做‘彩虹’!......”

随后,有更多的同学登上了讲台。

“我画的是壁虎,它可不是普通的壁虎,而是一个可以在太空中随意行走的超级壁虎......”

“我画的是条蜈蚣,这条蜈蚣巨大无比,可以在水上行走,既可以当船,又可以当桥!在遇到洪水灾害的时候,它可以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救援任务......”

“我画的是一头鱼龙(恐龙),500年后人类利用蛇、蜥蜴、鳄鱼、海龟的组合基因,以及鱼龙化石提取的元素,成功复活了远古体型庞大的鱼龙!而且,以后还会有更多种类的恐龙在地球重生......”

“我画的这是一条金龙,它来自......”

......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都意犹未尽,没有机会登台的同学更是遗憾加郁闷。罗老师只得宣布,下周同一时间,大家可以继续再“发挥”!

同学们的热情和脑洞简直超乎想象,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原来是如此之强!于此同时,“画蛇添足”最初那个成语故事,也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并没有因为这次天马行空的发挥,而受到丝毫影响。

(故事完)
下一集: 新·东郭先生和狼

小升初文言文课文

2017小升初文言文课文汇总

  在小升初语文考试或面谈中,文言文可谓是必考内容,也是一大重难点。同学们快来测试一下,看下面12则文言文故事,你能读懂吗?

  1、《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

  舍:家。

  嬉:游戏。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

  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耘苗:给苗锄草。

  非徒:非但。徒,只是。

  益:好处。

  4、《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仕:(仕途)在……做官。

  并:连同。

  或:有人。

  去:去除。

  欲:想要。

  何:哪里。

  而:却。

  坐:因为,由于。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5、《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cí):春祭。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相谓:互相商量。

  引酒:拿过酒杯。引,取过来。

  且:将要。

  固:本来。

  子:对人的尊称。

  安:怎么。

  遂:就。

  亡:失去。

  【解释】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徒劳无功。

  6、《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之,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注释】

  食:食物。

  闻已:听罢。

  益:增加。

  更:改变。

  空:空口。

  口爽:口味败坏。

  返:同“反”,反而的意思。

  7、《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

  初:初始。

  执:握,持,拿。

  亦:也。

  计:计谋,策略。

  俄:一会儿,不久。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长的男人。

  遂:就。

  【寓意】

  做事情要知变通,不能循规蹈矩。对于别人的意见要依据实际采纳,不能盲从。也告诫人们有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反而无益于解决问题。

  8、《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餍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注释】

  恶:厌恶。

  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餍:饱食。

  以:用。

  腥膏:鱼和肥肉。

  毡蘮(jì):毡子和毯子。

  且:既……又……。

  率:大都。

  暴:猖狂。

  以为:认为。

  【启示】

  溺爱是不可取的,环境过于安逸,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

  9、《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

  方:正在。

  引:带着,抱着。

  故:缘故。

  善:擅长。

  岂:难道。

  遽急:立即。

  以此任物:用这种观点来对待事物。

  悖:违反常理,错误。

  【含义】

  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可能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10、《人有亡斧者》

  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行动、颜色、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注释】

  亡:丢失。

  意:同“臆”,怀疑。

  窃:偷。

  颜色:脸上的表情。

  无为而不:没有不像。

  俄而:一会儿,不久。

  谷:山谷。

  抇:读hú,挖掘。

  他日:另一天。

  复:再。

  无似窃斧者: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样子。

  【启示】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11、《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宣王:齐国国君。

  竽(yú):古代乐器名。

  必:定,必须。

  处士:古代称有学问、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这里带有嘲讽意味。

  请:请求。

  说:同“悦”。

  廪食:官府供食。廪:粮仓。食:供养、给……吃。

  立:继承了王位。

  【启示】

  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2、《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市:集市。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反,通“返”,返回。

  彘:读“zhì”,意为猪。

  适:恰巧。

  特……耳:不过……罢了。

  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而:则,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启示】

  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

读了这篇短文想到什么

读过《画蛇添足》这篇课文后,我在欢笑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实在好笑,这个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而被别人喝了,真是活该!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出尽洋相,丢了面子。我发现过一个人,在唱歌时不顾音符,没有高音的,他硬要提起嗓门来大声高唱,结果已走调又难听,让人哭笑不得。
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那是读四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五条金鱼,当时卖金鱼的人就告诉我每天给它们喂养一次就可以了,可是我当时养鱼的积极性很高,怕它们饿肚子,便一天喂了三次,晚上睡觉前还要喂一次,看见这些金鱼吃得欢快,我心里好高兴,谁知过了二天这些小金鱼肚子大大的,慢慢地不吃食物了,不到一个星期便全部死光了,让我感到十分伤心,真是欲哭无泪!
读了这篇课文和回想喂金鱼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作聪明,不按规律做事,做了多余的事,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出尽洋相,就会吃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自高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乱来,要尊重事实,按照规律做事情,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二年级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二年级的寓言故事有画蛇添足,闻鸡起舞。

1、画蛇添足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开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己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年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这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己。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2、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熟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鸣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者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