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咏柳 贺知章
- 《咏柳》贺知章
-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贺知章
- 贺知章《咏柳》的意思
- 贺知章写的那首古诗 咏柳 怎么读啊
- 贺知章的《咏柳》
- 咏柳贺知章
咏柳 贺知章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诗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用“碧玉”来比柳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是年轻的印象。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绿叶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纹和图案,至此,那位美人便形神毕现地跃然纸上了。“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新巧的比喻,把视之无形又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化地描绘出来。春风和剪刀,本来全不相干,它们的相同处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因此,“二月春风似剪刀”既新奇,又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咏柳》贺知章
这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碧玉, 它不是指翠绿的玉石,而是指的一个人 ——南朝宋时期的美人 刘碧玉 。
这一句是说美女完成了自己的妆容,是在形容 柳树婀娜的姿态、柔媚的情态 ,第二句才是在形容柳树的色彩是绿色的,同时又形容它的形状像丝线、丝带一样,所以叫“万条垂下绿丝绦”。
柳树在中国算是特别常见的树种,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大量的种植,在古典诗歌中也是特别常见的植物。
三四两句应该放到一起看。它实际上暗用了《韩非子》中一个典故: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他用了三年时间雕刻出来一片假树叶,无论是色泽、触觉、叶上的纹理都和真正的树叶一模一样 。
由这个故事,贺知章想到柳树上面的叶子是谁裁剪出来的呢?谁有这么伟大的力量呢?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作者含蓄地歌颂了春风伟大的力量。也可以与“润物细无声”形成刚柔之力。
还有另外一首宋代曾巩也有一首《咏柳》。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这两句中的两个副词“犹未”和“便”特别值得揣摩。两个词合在一起,用今天的句式来表达,就是“还没……就……”,把柳树那急不可耐的劲头就表现出来了。
“乱条”一个“乱”字,就透出憎恶之情,凌乱的枝条刚刚泛黄,还未嫩绿,就借着东风之势狂舞起来。显然,这里的柳树也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色彩,只不过不再是小家碧玉,而是得势便猖狂的小人。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解把”就是懂得。说柳树只会用纷纷扬扬的柳絮,企图去遮蔽日月的光辉。然而,它们并不知道,在天地之间还有严寒霜冻。霜冻一来,飞花也好,柳树也好,自然就都要完蛋,都要枯萎凋零。这里的“霜”用“清”来修饰,显然是在警示那些得志的小人,总有一天,会有正义的力量来收拾你们。
同样是写柳树,同样是把柳树人格化,但是贺知章的《咏柳》和曾巩的《咏柳》截然不同,前者是将柳树比喻成小家碧玉,极尽赞美之情,而后者则将柳树比喻成得志小人,表现出明显的贬抑嘲讽之意。
这两首“咏柳”诗的巨大差异,应该给予我们很多写作方面的启发。
每一个事物,都不止有一面,而是有两面,或者更准确地说有多面。因此,当我们站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上去看同一个事物时,也必然会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一个人在写作过程中,最忌讳人云亦云,而要努力做到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未曾言,要有自己的立场,要有自己的视角,要写出属于自己的新意。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贺知章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贺知章如下: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写了二月的新柳在春风吹拂下,柔嫩的细叶葱翠袅娜,充分表现出早春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诗人别出心裁地将“二月春风”比喻为“剪刀”,再用拟人化的“裁出”动作,使视之无形的春风变成了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作品原文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白话译文
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
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词语注释
碧玉:青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古文中的数量词并不一定表示确切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很多的意思。
绿丝绦(tāo):绿色的丝带。形容轻柔婀娜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裁:剪裁;似:如同,好像。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贺知章奉诏告老回乡,百官送行。他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此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即景写下这首诗。
贺知章《咏柳》的意思
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一、出处
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二、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重点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扩展资料
一、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二、作者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唐代诗人、书法家。
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贺知章写的那首古诗 咏柳 怎么读啊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唐代诗人。
贺知章的《咏柳》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诗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赏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给人的总体印象。柳树的形象美在于它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用“碧玉”来比柳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是年轻的印象。
“万条垂下绿丝绦”,具体描写那茂密并轻柔下垂的柳枝,它是柳树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句的铺垫,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绿叶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纹和图案,至此,那位美人便形神毕现地跃然纸上了。“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新巧的比喻,把视之无形又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化地描绘出来。春风和剪刀,本来全不相干,它们的相同处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因此,“二月春风似剪刀”既新奇,又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咏柳贺知章
诗文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