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齿背叛刘邦(刘邦起兵初期,为何作为副将的雍齿,要背叛刘邦)_刘邦_沛县_魏国

本文目录

  • 刘邦起兵初期,为何作为副将的雍齿,要背叛刘邦
  • 雍齿屡次背叛刘邦,为什么他最后还可以善终
  • 刘邦不杀多次背叛他的雍齿,你有哪些了解
  • 历史的奇葩人物雍齿,关键时刻背叛刘邦,还被刘邦封侯安度余生
  • 雍齿背叛了刘邦,为什么还成了西汉开国功臣
  • 雍齿曾多次背叛刘邦,为何刘邦依然让他封侯拜相
  • 雍齿两次背叛汉军,刘邦都恨得牙痒痒,为什么却让他得以善终
  • 雍齿是刘邦最记恨的叛徒,为何后来反而被封侯并且得到善终
  • 雍齿屡次背叛刘邦,还是他最恨的人,为何最后能善终

刘邦起兵初期,为何作为副将的雍齿,要背叛刘邦

雍齿,秦末汉初泗水郡沛县人,原为沛县世族。公元前209年,刘邦反秦,雍齿随从。既然在刘邦手下做事,为什么雍齿要背叛他呢?接下来笔者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刘邦怂恿家乡人民杀了沛县县令后,自立为沛公,他招募了二三千人的部队,以他家乡沛县的丰邑为根据地开始打击秦军,结果秦朝泗川郡的部队包围了丰邑,围了两天,刘邦只得出城交战,没想到把秦军打的大败而逃,于是任命老乡雍齿守卫丰邑,自己带兵向北追击逃兵,抵达薛县后,将泗川郡的郡守抓获杀掉。这一仗是刘邦起义后的第一仗,对刘邦及其集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使刘邦名声大震。

因丰邑隶属魏国,魏国便派人来索取,扬言如果不交出丰邑就要屠城。雍齿是当地豪强,本来就没打算跟随刘邦,结果立即反叛投靠了魏国。刘邦很生气,带兵攻打丰邑又没打下,无奈退回了沛县。刘邦痛恨雍齿的背叛,更痛恨自己家乡人对他的背叛,连恨加气,病倒了。从此,刘邦对自己的家乡便增加了几分的恼恨。

后来,靠着项梁的支持,刘邦夺回了丰邑。平定天下后,予以了“秋后算帐”:免除沛县世世代代的赋税和徭役,但沛县所属的丰邑却因以前的背叛而被剥夺了这种特权,刘邦还想惩治罪魁祸首雍齿,张良进言说,不仅不能治罪反而应封他为侯,这样可以安定人心,结果雍齿首先被封为什邡肃侯。看到雍齿这样的人都被封了侯,众将士的心顿时稳定下来,汉朝从此一统江山。

雍齿屡次背叛刘邦,为什么他最后还可以善终

刘邦虽然不像朱元璋那样,将开国功臣几乎都杀尽了,但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也都惨遭清算。

然而在早期跟随刘邦的一群人中,雍齿才是最该被清算的人。

因为他屡次背叛刘邦,还是刘邦最恨的人,可为何雍齿最后能善终呢?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不过出身比刘邦高一些。起初的雍齿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当地不少豪强都和他称兄道弟。其中有个人叫王陵,刘邦当时是他的手下喽啰,通过他的介绍,刘邦和雍齿才正式结识。

不过雍齿根本看不上刘邦,觉得他就是个市井无赖。

后来刘邦起兵,王陵不肯屈居在自己的“小弟”之下,于是毅然离开沛县,打算单干。雍齿很想跟王陵一起走,但他舍不得自己在沛县的家业,所以不得已加入了刘邦的队伍。

刘邦知道雍齿一向看不起自己,但他不仅不介意,还愿意重用雍齿。可雍齿根本不信,凭刘邦这个“无赖”就能做成什么大事。

于是他趁刘邦不在的时候,就和魏将暗中联系,私自将丰邑献给魏王。

正在外面作战的刘邦,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火冒三丈,随即带兵回来攻打丰邑,没想到雍齿却出面阻挡。刘邦苦攻无果,只好带着众人去投靠了项梁,后者帮助他才拿回丰邑。

刘邦拿回丰邑后,魏王已经被杀,叛变的雍齿无路可去,便投靠了赵王。

楚汉战争爆发后,赵国响应项羽对付刘邦,雍齿也从中出了不少力。加上之前丰邑一事,刘邦对雍齿是恨之入骨。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军攻打赵国,雍齿再次走投无路,只好重新归附于刘邦之下。

而这时候刘邦当年的“大哥”王陵,也已经投靠他。刘邦本想杀了雍齿泄恨,可是王陵极力劝解,刘邦才给了他面子,收留了雍齿。

雍齿这次不得不寄人篱下,所以做事也卖力起来。不过他这个人虽然反复无常,但还是有些本事的。刘邦见他表现不俗,也就不好再找借口去杀他。雍齿知道刘邦对自己恨之入骨,所以每次都积极立功,但事后却不邀功。

两个人就这样,一个心里不服对方,却碍于形势不得不替对方效力。一个心里恨极了对方,却因为他人的劝说,以及对方的功劳不好说什么。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开始对众人进行封赏。于是二哥刘仲被封为代王,庶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大将韩信被封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九江王等等。另外,萧何、曹参、张良、樊哙等人,也因功依次被封为侯爵。可想而知,里面并没有雍齿。

雍齿没有被封赏,是在意料之中,而这些被封王封侯的功臣,心里也很不好受。因为他们不知道,刘邦这样大肆封赏,是出于对他们功劳的肯定,还是想让他们功高盖主,好找借口除掉。

因此众将常常聚在一起议论,结果有一天恰好被刘邦看见了。随即刘邦询问张良来龙去脉,张良告诉他,他是以平民身份成为了皇帝,但是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样的亲近之人,诛杀的都是仇恨之人。如今大家害怕论功劳,天下的土地会不够分,又怕会因为平生的过失而被诛杀,所以就聚集着讨论谋反。

刘邦听后很惊讶,于是询问张良计策,张良就问他平生最恨谁,刘邦回答:

“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张良听后说: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刘邦就将雍齿封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众将看到连雍齿都被封了侯,便从此消除了顾虑。没多久,大家就按照爵位的高低,陆续获得了土地封赏。

雍齿从没想过,刘邦会厚待自己,所以被封为什邡侯的他很是兴奋,马上就带着家人去就封。

就这样,雍齿在什邡享受了9年时间,最后安然去世。他去世后,子孙还承袭了爵位。

直到其曾孙雍桓承袭爵位时,因为不肯从军征讨南越,以及所筹酎金不符合朝廷标准,从而被削除爵位,这时候已经是汉武帝时期了。

刘邦不杀多次背叛他的雍齿,你有哪些了解

按照《史记》和《汉书》的记载,雍齿应当只背叛过刘邦一次,但曾多次“窘侮”刘邦,刘邦也曾想过要杀雍齿,最终却没有痛下杀手,主要原因有两个。

  • 首先,雍齿背叛刘邦时却未被刘邦诛杀,当是因为雍齿跑得快。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消息传到沛县之后,沛令意欲以沛县响应陈胜,但萧何、曹参等人指出,沛令为秦吏,靠秦廷方能驾驭沛县百姓,一旦不再依靠秦廷,沛县百姓一定不会听从沛令的号令。

在萧何、曹参等人指出问题所在后,又给沛令出了一个主意,让沛令召回在外流亡之人。流亡者有势力,百姓恐惧,不敢不听从,沛令不依靠秦廷而依靠流亡者,仍旧可以驾驭沛县百姓。

沛令以为萧何、曹参的主意很好,便派樊哙去召刘邦,刘邦回到沛县,沛令又变卦了,抓捕了萧何、曹参等人的家人,紧闭城门,萧何、曹参等人裸身出沛县,与刘邦会和,刘邦用计,鼓动沛县百姓诛杀了沛令,夺取沛县,沛县豪吏如萧何、曹参、樊哙等均听从刘邦号令,雍齿等沛县豪杰也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刘邦的属下,刘邦也率领丰沛子弟开始在沛县周围攻城略地。

秦二世二年,秦泗川监率兵围困丰邑,刘邦主动出丰邑迎战,两天,刘邦大获全胜,刘邦又命令雍齿守卫丰邑,自己率兵奔赴薛地,与秦泗州守打了起来,秦泗州守不敌刘邦,被击杀,刘邦则继续攻城略地。

正当刘邦在外大杀四方之时,雍齿在丰邑接到魏国相国周巿的招降书,雍齿早就不愿在刘邦麾下效力了,见有一颗看上去更强大的大树可以依靠,雍齿果断地投了魏国,并为魏国守卫丰邑。

正在外作战的刘邦得到消息,率兵赶回丰邑,但却未能攻下丰邑,刘邦也病了。病了的刘邦回到沛县,怨恨丰邑百姓追随雍齿背叛自己,思索如何再拿下丰邑,听说景驹已被立为假楚王,便想着去找景驹借兵,去借兵的路上,刘邦遇到了张良,也攻下了更多的城池,收编了更多的军队,重新杀回丰邑,仍旧夺不下丰邑。刘邦只好重拾借兵的想法,这回借到了项梁头上,项梁给了刘邦五千兵马,五个将军,刘邦率领自家队伍和项梁借的兵将攻打丰邑,雍齿不敌刘邦,丰邑被刘邦拿下。

刘邦拿下了丰邑,为何没有诛杀雍齿呢?《汉书·高帝纪》记载说,“雍齿奔魏”,也就是说,雍齿在丰邑被拿下之前,率领亲信逃了出去,往魏国逃去了,这也是战争时的常态,胜败乃兵家常事,败了,就赶紧逃,换个地方东山再起。

雍齿在魏国应该也没待多久,按照《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记载,雍齿在秦二世三年以赵将的身份再次追随刘邦平定诸侯。也就是说,大概是在魏王咎烧杀自焚后,雍齿又从魏国跑到了赵国去,在赵国被章邯、王离等秦将围困后,雍齿又脱离了赵国,转投到“故人”刘邦的麾下。

  • 其次,雍齿再次转投刘邦麾下却未被秋后算账,原因有三。

雍齿再次投奔刘邦,刘邦为何没有跟雍齿算当年背叛自己的账?

从《史记·高祖本纪》的记载来看,雍齿当年在丰邑背叛刘邦,应当是整个丰邑的百姓都追随了雍齿的,这也是刘邦三翻四次攻丰邑却不能取的原因——自己队伍中的兵将和自己一样,很多与丰邑人沾亲带故,就算刘邦下了死命令,这些兵将在执行时也会大打折扣,刘邦本人也投鼠忌器。

为什么整个丰邑的百姓都甘心情愿地追随雍齿而非刘邦呢?大概跟刘邦的出身有关,刘邦是其父刘太公的庶子,在家就不受重视,父亲经常批评他,认为他不如他二哥,他后来也是离开丰邑,到沛县去打拼,在沛县,刘邦则是如鱼得水,不但有萧何、樊哙、夏侯婴、任敖等一群好朋友,还先后娶了曹氏和吕雉,沛县子弟听说过刘邦身上的种种神迹,都争先恐后地想要依附于刘邦。

也许是因为整个丰邑百姓都背叛了刘邦,刘邦才不得不放雍齿投奔魏国,如果刘邦不放雍齿一马,就相当于和整个丰邑百姓为敌,这对于立足未稳的刘邦来说,是危险的。换言之,刘邦没有像诛杀曹无伤那样诛杀雍齿,也没在雍齿可能出逃的路上设伏,是基于刘邦立足未稳的现实。

为什么雍齿以赵将身份投靠刘邦之后,刘邦也没对雍齿秋后算账呢?第一个原因是,刘邦已经基于曾经立足未稳的现实放过雍齿一回,雍齿背叛刘邦那事就算翻篇了;第二个原因当是刘邦正在用人之际。

秦二世三年,刘邦已经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但与项羽比起来,刘邦还不够耀眼,刘邦若想在日后做得更大更强,就必须招揽更多的人才,张良那样运筹帷幄的能人是人才,雍齿这种“有力”的悍将也是人才,是人才,刘邦就会照单全收。

当雍齿以赵将的身份来降,如果刘邦选择杀掉雍齿,那就等于断送自己招收人才之路,少一个雍齿的影响倒是不大,但若因杀了一个雍齿而使更多人才不能来,损失可就大了,因此,刘邦必须留着雍齿,留着雍齿既是留着雍齿来用,也是使自己招收人才的路更宽广更顺畅。

为什么天下大定之后,刘邦也没对雍齿秋后算账呢?按照《史记·留侯世家》的记载,刘邦对张良说,“为其功多,故不忍”,由此可知,雍齿在再次追随刘邦之后,立下了很多功劳,刘邦念雍齿功劳多,所以虽然有杀雍齿之心,但却始终下不了手,这也是刘邦作为帝王的仁慈,有功者不杀。

综上所述,雍齿背叛了刘邦,但却没有像曹无伤那样被杀,一共有四个原因。第一,雍齿跑得快,在丰邑被刘邦拿下时就跑魏国去了;第二,当年背叛刘邦的可不只雍齿一个,刘邦若杀雍齿就是与整个丰邑为敌,这对立足未稳的刘邦来说,非常不利;第三,雍齿再次投奔刘邦之时,正值刘邦用人之际,刘邦若杀雍齿,不只损失一名悍将,更是留下不能容人的恶名;第四,天下大定之后,刘邦没有诛杀雍齿,是因为雍齿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多战功,刘邦不忍心诛杀他。

历史的奇葩人物雍齿,关键时刻背叛刘邦,还被刘邦封侯安度余生

如果说高祖刘邦最痛恨谁,那么这个人非雍齿莫属,雍齿令起兵之初让刘邦丢掉了丰县;

还多次和刘邦唱对台戏,甚至从最开始就表现出看不起刘邦这个小混混,就是这样一个令高祖刘邦讨厌之极的人却比韩信、萧何这类的功臣的晚年过得还舒服。

韩信被萧何、吕后用计含恨而终,晚年的萧何也是难免被高祖刘邦猜疑,而得牢狱之灾。

而这位关键时刻背叛了高祖刘邦雍齿却是被刘邦册封为为邡侯,到汉惠帝三年的时候才去世,还得了谥号肃侯。

按理说按照雍齿在刘邦面前的表现,即使不死,也要半残了,为什么雍齿能够有一个完好的结局;

他和高祖刘邦之间究竟有什么故事,这个 历史 的奇葩人物是怎么造就出来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奇葩的世界。

雍齿是高祖刘邦的同乡,在沛县也算是一个小世族,和王陵的关系非常的不错;

高祖刘邦和雍齿这两人此时关系基本就是属于一个富二代和一个小流氓之间的关系,世族出身的雍齿自然瞧不上小混混时期的高祖刘邦。

这就是两人初期的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个瞧不上,导致了后来雍齿的背叛和高祖刘邦的痛恨。

在秦二世二年的时候,刚刚起义没有多久的高祖刘邦被秦军围困在了丰邑,最后是高祖刘邦战胜了秦军,守住了丰邑。

有了根据地,就要继续发展啊,雍齿因为家庭不错,在丰邑当地影响力还是挺大的,所以此时高祖刘邦作为起义军的首领自然对雍齿倍加看重。

就让雍齿看守丰邑,而刘邦继续开拓领土,估计高祖刘邦此时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乡还没有任何的成见。

但是,令高祖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信任的这位老乡最后背叛了自己,将丰邑献给了魏国人。

大意就是说雍齿本来就看不起高祖刘邦,不屑与之为伍,在魏国招安以后,随即就背叛了。

大家想一下,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会是什么感觉,打个比喻就像你最好的兄弟背叛了你,拿走了你的钱财,霸占了你的一切。

嗯,那种感觉,简直就是撕心裂肺啊,此时的刘邦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乡必定是想要千刀万剐。这也算是刘邦起义道路上第一次遇到了不大不小的危机。

在雍齿将丰邑献给了魏国以后,自己还亲自守城,高祖刘邦三番两次的攻城,都被雍齿击败了。

搞得此时的刘邦是灰溜溜的,只能跑去向项梁借兵,这才把自己的根据地收了回去。

虽然从雍齿三番两次击溃刘邦的进攻来看,雍齿确实是有一些才能的,但是这并不能成为高祖刘邦不杀他的理由。

在魏国被秦军击溃以后,雍齿一看,这还得了,就跑路了,投奔赵国去了,也许是老天想要惩罚这位背叛者。

没过多久赵国又被秦军击溃了,雍齿又投奔了当时势力很大的楚国,然而楚汉争霸大家也知道,刘邦虽然吃亏了。

但是最后的结局是刘邦获得天下,雍齿一看楚军衰弱,又去投靠刘邦去了,我们猜测此时刘邦确实是想要将其斩杀。

但是雍齿的好友王陵趁机给雍齿说情面,大概意思是雍齿虽然背叛了您,但是雍齿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现在天下还未安定,需要雍齿来帮助您,再说雍齿还是您的老乡,此时投靠您必定不敢再次反叛。此次雍齿算是再次逃过一劫。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留侯张良和高祖刘邦的对话,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大意就是说张良问高祖刘邦最痛恨之人是谁,刘邦回答是雍齿,雍齿多次令我难堪、陷入危机,我想要杀他,但是考虑到雍齿功绩还不错,就没杀。

我们从这段对话来看,雍齿在再次投靠了刘邦后,确实是帮助刘邦做了不少的事情,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这虽然是雍齿能够活下来的一个因素,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为了安定天下。

上面的一段对话是在高祖刘邦分封天下的时候,因为册封的都是功臣,对于那些刘邦讨厌的人包括雍齿一个都没有册封,张良劝说刘邦将雍齿册封,目的是为了安抚人心,稳定那些曾经和高祖刘邦有过恩怨之人。

所以雍齿又作为标兵逃过了一劫,不得不佩服雍齿的运气,真不愧是 历史 上的一朵奇葩,伴君如伴虎好像对雍齿有点不适用了。

遇到雍齿,就是小混混刘邦也只能收敛锋芒,以求天下稳定了。

雍齿背叛了刘邦,为什么还成了西汉开国功臣

01、雍齿是沛县的大族出身

虽然说雍齿和刘邦的关系算不是特别的好,不过雍齿竟是沛县的大族出身,而当时的丰沛集团算是西汉王朝的开国集团了,最关键的一点是,雍齿这个人和里面很多人的关系都非常的好。而对于刘邦来说,他必须得考虑到这一点,你比如说当时的西汉又丞相和雍齿就是非常好的朋友,此时的刘邦不能够依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雍齿的生死。

02、雍齿对刘邦没有任何的威胁

刘邦在登基称帝之后其实也杀了一些人,你比如说韩信这些异姓的诸侯王,但刘邦杀人的目的其实就是一个主要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社稷,刘邦从来不会为了个人的恩怨去随便的杀人。和那些异性诸侯王对比起来,雍齿对刘邦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更不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邦也没有必要去杀掉雍齿。

03、利用雍齿收拢人心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雍齿当初是背叛过刘邦的,而刘邦在这种情况下则是可以很好的利用雍齿来收拢人心。刘邦没有杀他,那就代表刘邦这个人的心胸比较的广阔,这样一来就能够笼络到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效力。同时还能够利用雍齿稳定住收下的臣子,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04、雍齿对刘邦确实做出过贡献

虽然早年的雍齿背叛过刘邦,但是后来也确实为刘邦出生入死,做出了一定性的贡献。如果此时刘邦灭掉雍齿,那肯定也会让很多有功之臣感到心寒,当然此时如果嘉奖他的话,那么则会让很多有功之臣觉得刘邦这个人比较的靠谱,重情重义。所以综合来看,刘邦不杀雍齿的好处肯定是要更多一些的。

雍齿曾多次背叛刘邦,为何刘邦依然让他封侯拜相

雍齿是追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之一,只不过雍齿不是个好手下,在刘邦伟业未成之前,这货就反水投靠他人麾下,让刘邦处境艰难。后来刘邦得了天下,这货原本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结果因为功臣们在分封上,对刘邦意见不小,张良献计要刘邦厚赏他最恨之人,这样就能笼络功臣们,打消刘邦与功臣们之间的嫌隙。

在混乱的三国时代,涌现出许多光辉的英雄,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津津乐道。诸葛亮是三国中最完美的英雄,这一方面得益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风靡,另一方面也是诸葛亮在人、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原因。但以德高望重、治法严明著称的诸葛亮,有时未必能包罗一切,最典型的就是赦法。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连爱都要和马苏去杀,但为什么纵容法是霸道呢?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诸葛亮一生行为的基本原则,也就理解了诸葛亮侯爵托起蜀汉的艰辛。背叛但还是会重用。

由于刘备义陵失去了许多青年才俊,马苏的存在让诸葛亮更加珍惜。马谡的哥哥死于夷陵,诸葛亮对马谡特别好,因此,在诸葛亮出征期间,马谡有机会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按照马本人的说法“公电视之子在此犹,明之父在此见明”。如此亲密的关系,诸葛亮对马苏寄予厚望。

马苏犯了一个错误。诸葛亮依法惩治犯罪,这符合他自己的原则。刘备入川后,法正是最得力的谋士,为刘备攻克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益州亲刘派的代表人物,因其出色的才能,得到了刘备的高度认可。因此,在刘备的庇护下,法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法政总是报复性地报复人,喜欢报个人的仇。“当涉及到一顿饭的美德和报复性的委屈时,他一直在报复,未经允许杀死和伤害了几个人。”对于一向高贵的诸葛亮,坚持法治的诸葛亮,此时却无法处置法。虽然当时有人弹劾法政,但“法政在蜀郡太衡,将军应激励公,压制卫府”。但诸葛亮并没有选择对付法政。

雍齿两次背叛汉军,刘邦都恨得牙痒痒,为什么却让他得以善终

这不是因为刘邦大度,而是因为他要给所有人做个样子,连他如此痛恨的雍齿他都能善待,其他那些将领什么的就不用担心我会报复你们了,安心为西汉效力就行。刘邦从一开始就是带着自己的老乡们开始打天下的,而雍齿不只是他的老乡,据说两个人的家离的还挺近,就这样一个近邻,却第一个背叛了刘邦。

雍齿是如何背叛的呢?这得从刘邦的老家丰邑说起。刘邦起义之后,秦朝的官员就开始带兵来打他,他很放心的把丰邑交给雍齿,然后带着人出兵了。后来刘邦打到了薛地,但在他正因为胜利高兴的时候,却听到了雍齿背叛的消息。雍齿的背叛和一个叫周福的人有关,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周市。

周市是个魏国人,地盘也在魏国的地界上,后来他想把地盘交给魏王的后人,立那人做新的魏王,还想游说其他人也把属于魏国的地盘还回来。丰邑和魏国也有些关系,那个周福就让人过来告诉雍齿,想要活命的话,就把丰邑交出来,如果你配合的好,还能封你个侯爷当一当,雍齿选择了献出丰邑。

刘邦心里很气愤,为了夺回丰邑,刘邦和雍齿打了起来,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那点小地方就是打不下来,后来刘邦还专门去借了兵。在西汉建立之后,因为人很杂乱,也有不少跳过槽的,他们心里有点七上八下。还是刘邦的谋臣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具体办法就是善待自己最痛恨的人。只要对他好,别人就会安心,刘邦随即就把雍齿当试验品了。

雍齿是刘邦最记恨的叛徒,为何后来反而被封侯并且得到善终

刘邦之所以记恨雍齿,其实还是因为在刘邦起兵之初遭到了雍齿的背叛,毕竟当时的雍齿是有很不错的军事能力,所以这个时候刘邦又不能轻易杀他,至于雍齿被封侯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在刘邦歼灭项羽之后。

身边的人在议论造反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天下太小了,都是陛下的没有办法封赏,他们担心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自己,还害怕会找他们的过失,把他们给处死,这个时候刘邦就问张良应该怎么办,然后张良就让刘邦挑选一位平生最恨的人同时又是大家熟悉的先给他先封赏这样大家就会安心。

所以因为于此刘邦封了雍齿,其实说白了刘邦会封雍齿完全都是出于大局观,但实际上他对雍齿的记恨一点都没有少。

刘邦和雍齿是老乡,但是雍齿一直都瞧不起刘邦,因为刘邦的人脉没有雍齿厉害,但是在沛县起义之后,沛公是刘邦,这也就被雍齿给惦记上了,这个源头也就导致了雍齿后来的两次反叛。

当时刘邦让雍齿驻守丰邑,但是没想到的是魏国诱降的时候,雍齿就把城池献出去了投了魏国,这对于刘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这毕竟是刘邦的第一个成就,也是他刚开始占据的根据地就这样被雍齿献出去了再想拿回谈何容易。

所以到最后刘邦不得不降了项梁,然后再从项梁借兵最后才拿回了丰邑,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刘邦那么恨雍齿,但是为了稳住军心又不能不封,所以刘邦大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

雍齿屡次背叛刘邦,还是他最恨的人,为何最后能善终

刘邦虽然不像朱元璋那样,将开国功臣几乎都杀尽了,但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也都惨遭清算。然而在早期跟随刘邦的一群人中,雍齿才是最该被清算的人。因为他屡次背叛刘邦,还是刘邦最恨的人,可为何雍齿最后能善终呢?

雍齿是刘邦的同乡,不过出身比刘邦高一些。起初的雍齿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当地不少豪强都和他称兄道弟。其中有个人叫王陵,刘邦当时是他的手下喽啰,通过他的介绍,刘邦和雍齿才正式结识。不过雍齿根本看不上刘邦,觉得他就是个市井无赖。

后来刘邦起兵,王陵不肯屈居在自己的“小弟”之下,于是毅然离开沛县,打算单干。雍齿很想跟王陵一起走,但他舍不得自己在沛县的家业,所以不得已加入了刘邦的队伍。

刘邦知道雍齿一向看不起自己,但他不仅不介意,还愿意重用雍齿。可雍齿根本不信,凭刘邦这个“无赖”就能做成什么大事。于是他趁刘邦不在的时候,就和魏将暗中联系,私自将丰邑献给魏王。

正在外面作战的刘邦,听到这个消息气得火冒三丈,随即带兵回来攻打丰邑,没想到雍齿却出面阻挡。刘邦苦攻无果,只好带着众人去投靠了项梁,后者帮助他才拿回丰邑。

刘邦拿回丰邑后,魏王已经被杀,叛变的雍齿无路可去,便投靠了赵王。楚汉战争爆发后,赵国响应项羽对付刘邦,雍齿也从中出了不少力。加上之前丰邑一事,刘邦对雍齿是恨之入骨。

公元前204年,韩信率军攻打赵国,雍齿再次走投无路,只好重新归附于刘邦之下。而这时候刘邦当年的“大哥”王陵,也已经投靠他。刘邦本想杀了雍齿泄恨,可是王陵极力劝解,刘邦才给了他面子,收留了雍齿。

雍齿这次不得不寄人篱下,所以做事也卖力起来。不过他这个人虽然反复无常,但还是有些本事的。刘邦见他表现不俗,也就不好再找借口去杀他。雍齿知道刘邦对自己恨之入骨,所以每次都积极立功,但事后却不邀功。

两个人就这样,一个心里不服对方,却碍于形势不得不替对方效力。一个心里恨极了对方,却因为他人的劝说,以及对方的功劳不好说什么。

刘邦建立西汉以后,开始对众人进行封赏。于是二哥刘仲被封为代王,庶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大将韩信被封为楚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九江王等等。另外,萧何、曹参、张良、樊哙等人,也因功依次被封为侯爵。可想而知,里面并没有雍齿。

雍齿没有被封赏,是在意料之中,而这些被封王封侯的功臣,心里也很不好受。因为他们不知道,刘邦这样大肆封赏,是出于对他们功劳的肯定,还是想让他们功高盖主,好找借口除掉。

因此众将常常聚在一起议论,结果有一天恰好被刘邦看见了。随即刘邦询问张良来龙去脉,张良告诉他,他是以平民身份成为了皇帝,但是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样的亲近之人,诛杀的都是仇恨之人。如今大家害怕论功劳,天下的土地会不够分,又怕会因为平生的过失而被诛杀,所以就聚集着讨论谋反。

刘邦听后很惊讶,于是询问张良计策,张良就问他平生最恨谁,刘邦回答:

“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张良听后说:“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

于是,刘邦就将雍齿封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众将看到连雍齿都被封了侯,便从此消除了顾虑。没多久,大家就按照爵位的高低,陆续获得了土地封赏。

雍齿从没想过,刘邦会厚待自己,所以被封为什邡侯的他很是兴奋,马上就带着家人去就封。就这样,雍齿在什邡享受了9年时间,最后安然去世。他去世后,子孙还承袭了爵位。直到其曾孙雍桓承袭爵位时,因为不肯从军征讨南越,以及所筹酎金不符合朝廷标准,从而被削除爵位,这时候已经是汉武帝时期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